延安出过哪些名人?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走出了一批共和国将军,著名的有阎红彦上将。今天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延安籍解放军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李玉,陕西省延长县人,解放军中将。1943年出生,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任陆军第21集团军副军长、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副部长、军事百科部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厅主任、总参谋长助理。2002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霍毅,陕西甘泉人,武警中将。1948年出生,1968年入伍。历任武警新疆总队总队长、武警部队副参谋长、参谋长、武警部队副司令员。2005年7月14日晋升武警中将。
△张瑞胜,陕西延川县人,空军少将。生于1954年8月,硕士研究生。1973年12月入伍,历任兰空后勤部财务处处长、空军工程大学校务部部长、空军工程大学副校长、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李永生,陕西子长人,解放军少将。1959年3月生,曾任陆军军官学院政委。
△ 席 政,陕西安塞人,解放军少将。1956年4月生,曾任总装备部第26试验训练基地(陕西渭南)西安卫星测量控制中心司令员。
延安出过哪些名人?
说说古代的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壮丽史剧。
黄帝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史记》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约生活于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时期,宽厚仁慈,任贤用能,嫉恶如仇,以德治天下,率领氏族部落成员,“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史记》)。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井、火食(熟食)、衣裳、冠冕、釜甑、陶器、舟楫、车、杵臼、旃、宫室、棺椁、镜子、货币、几案、天文历书、嫁娶制度、分土建国、礼制法度、市场、坟墓、兵法、弓箭、指南车、阴阳之事及日常生活器具、政治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在诸多古代典籍及民间传说中,均颂赞为黄帝发明制作。《史记》称“黄帝崩,葬桥山”,黄陵县建有黄帝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20世纪,桥山及其周围出土大量新石器彩陶文化遗存,为黄帝时代的有力史证。
周惠达
字怀文,西魏文安郡(今延川县)人。追随宇文泰,任秦州司马、大将军司马。宇文泰为相主政,任惠达悉理政务,“军国草创,(与尚书毛遐)二人积粮储,治器械,简士马,魏朝赖之。”(《资治通鉴》)大统四年(538),任西魏尚书左仆射,旋任尚书右仆射。性谦逊,位显不居功,惟才是举,举荐奇才苏绰深得宇文泰嘉许,授仪同三司。薨于大统十年(544)。隋开皇年间(581~600),文帝追封其为肖国公。
刘迦论
延安人。隋大业十年(614)五月,起兵反隋,自称皇王,建元大世,聚部众10余万,与稽胡族义军相呼应。隋以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率军镇压。双方激战于上郡(今富县一带),刘迦论及将卒万余人牺牲。
杨偕
字次公,北宋人。其父杨守庆,先在南汉为官,后归顺北宋,任坊州司马,全家定居中部县(今黄陵县)。仁宗时,杨偕中进士,出任坊州推官,后授侍御史。宋仁宗废郭皇后时,杨偕与范仲淹、孔道辅上疏力争,仁宗嘉纳之,擢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河中知府,后任邢州知府。荐神楯劈阵刀,仁宗大加称赞,令各路军习其阵法。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致仕。
刘延庆(1068~1127)
刘延庆,宋保安军(今志丹县)人。任相州观察使、龙神卫都指挥使、鄜延路总管、泰宁军节度观察留后、承宣使等职,攻克西夏成德军,官拜保信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和年间(1119~1125)征讨方腊建功。徽宗北伐,延庆任宣武都统制,督兵10万征辽。辽将萧干率大兵而来,延庆战败,闭寨不出。萧干分兵断其粮道,擒宋军守粮将王渊并士兵两人。萧干命将两宋兵缚住双手,遮住双目,置于帐中。至午夜,闻辽兵对话:“汉军十万压吾境,吾帅统兵三十万,敌之有余,明日分三路出击,全歼汉军。”稍停,辽兵设计放两宋兵回告延庆,延庆不知是计,心甚恐。次日,果见营外火起,以为敌大兵到来,遂命大军烧营逃跑,军士竞相逃命,直退至保雄州。延庆因丧师被贬职。北宋末,延庆复为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延庆分兵守京城。金兵攻陷京城,延庆引万余众夺门而走,为金追兵所杀。
解元(1089~1142)
字善长,保安军德靖寨人(今志丹县旦八镇境内)。行伍出身,疏眉俊目,猿臂熊腰,善骑射。先在清涧任都虞侯,建炎三年(1129)在宋将韩世忠麾下为偏将。韩率兵出大邳,大队金兵来犯,兵士皆惊骇,解元领二十骑先行,获金兵细作,得知金兵行动。适遇数百金兵到来,解元陷入金阵,拼力冲杀,将其酋长刺死,其余皆遁。解元因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杨兆
字梦镜,明朝肤施(今延安市)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二甲第八十名。为人“风度凝峻”,“才兼文武”(清《延安府志》),曾出任青州知府、绍兴知府、密云参政。军训严谨,驻边多次晋功,升蓟辽总督,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北京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重视家乡兴学,曾个人赞助设立“杨公书院”,并亲书“云山一揽”题刻。
延安出过哪些名人?
延安名人中,以前介绍过谢子长、刘志丹,介绍过开国上将阎红彦,开国少将马洪山、贺晋年与贺吉祥。这里再介绍几位延安走出的开国少将。
牛书申(1913—2007),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人,1934年8月入党,开国少将。革命战争时期,曾任陕甘边区中宜游击支队指导员、政委,陕甘边区中宜洛四县指挥部政委,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第六科科员,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第二科科长,陕甘宁省委军事部第2团政委,关中警1旅副政委,黄龙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四旅政委,陕北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陕西省军区政委,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7年7月17日在北京逝世。
罗成德(1909—1990),陕西省延安市人,1927年5月入党,开国少将。革命战争时期,曾任陕北红军游击队第17支队指导员,陕北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长、裁判部长、内务部长,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专员兼定边城防副司令,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兼经济联络总局局长、办公厅主任等职。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9月23日在石家庄市逝世。
陈克功(1910—1992),陕西省延安市子长人,1934年入党,开国少将。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子长县委军事部副部长,幡龙游击大队指导员,关中军分区保安纵队副政委,警备第3团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武装处副处长,第一野战军4军后勤部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2年2月6日逝世。
段志清(1914—2000),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人,1934年入党,开国少将。革命战争时期,曾任陕北第2路游击队第18支队中队长,红一军团第1师13团排长、副连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2团营长,第3军分区司令部四科副科长,第四野战军38军151师团长、副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军区龙州军分区司令员,钦州军分区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2000年8月1日逝世。
延安的开国少将还有高朗亭、段思英、李树荣、吴习智、李赤然。
延安出过哪些名人?
马洪山,1964年少将,曾任南疆军区(军级单位)政委。
马锡五,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王子宜,曾任国家内务部(今民政部)常务副部长。
王世泰,曾任解放军第2兵团首任政委。
牛书申,1955年少将,曾任陕西省军区政委。
孙君一,曾任青海省副省长、代省长。
刘景范,曾任国家民政部副部长。
刘志丹,著名红军烈士。
阎红彦,开国上将,曾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昆明军区第一政委。
李赤然,1955年少将,曾任空军第2军政委。
李瑞山,曾任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兰州军区政委。
李景膺,曾任国家监察部副部长。
李仲英,曾任解放军第8军第23师首任副师长。
李维新,曾任国家商业部副部长。
李杰庸,曾任江西省副省长。
李树荣,1964年少将,曾任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副司令员。
肖佐汉,曾任辽宁省人大副主任。
杨和亭,曾任黑龙江省副省长。
杨宣武,曾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吴习智,1955年少将,曾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吴岱峰,曾任最高人民检察署西北分署检察长。
张子芳,女,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妇委副书记兼西北妇联主任。
陈克功,1964年少将,曾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
陈思恭,曾任山西省人大副主任。
罗成德,1955年少将,曾任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
段志清,1964年少将,曾任海南军区(军级单位)副司令员兼榆林要塞区司令员。
段思英,1961年少将,曾任解放军第13军政委。
贺吉祥,1955年少将,曾任吉林省军区副司令员。
贺晋年,1955年少将,曾任解放军第48军首任军长。
高文智,1964年少将,曾任军委总后勤部企业部部长。
高朗亭,1955年少将,曾任青海军区司令员。
高维嵩,1955年少将,曾任青海军区政委。
高登榜,曾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强晓初,曾任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
景明远,曾任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
谭生彬,曾任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处书记。
魏怀礼,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谢子长,著名红军烈士。
延安出过哪些名人?
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总面积37037平方千米,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古称肤施、延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延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自古就出现了不少历史名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延安自古以来都出现了多少历史名人吧,看看你知道的又有多少。
1.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 ,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
2. 周惠达周惠达(?~ 544年),字怀文,章武文安(今河北省文安县)人。北魏到西魏时期大臣,平成令周信之子。 北魏时期先后跟随萧宝寅、贺拔岳,曾任从事中郎,出使洛阳,面见魏孝武帝。 贺拔岳被杀后,归顺宇文泰,任行台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文安县子。擢升为安东将军,任太子少傅,进爵为伯。再升任中书令,进爵为公,加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西魏538年兼尚书右仆射,宇文泰和西魏文帝东征,周惠达辅佐太子元钦留守长安。544年,去世,朝廷赠予司空,依据女儿周宣华墓志可考谥号为匡穆。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追赐姓宇文氏。隋朝开皇初年,追封萧国公。其子周题嗣爵。
3. 高万兴高万兴(?-925),河西人。祖君佐,鄜延节度判官。父怀迁,都押衙。万兴与弟万金俱有武干,效用于本军。河西自王行瑜败后,郡邑皆为李茂贞之所强据,以其将胡敬璋为节度使,万兴为敬璋骑将,昆弟俱有战功。邠州节度使杨崇本者,茂贞之假子也,号李继徽。梁祖既弑昭宗,茂贞、继徽与西川王建之师会于岐阳,以图兴复,皆陈兵关辅,梁祖遣将王重师守雍州、刘知俊守同州以拒之。
4. 杨偕杨偕[公元九八o年至一o四八年],字次公,坊州中部人(今陕西黄陵东南),唐左仆射杨於陵六世孙,杨震第二十六世孙。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卒于仁宗庆历八年,年六十九岁。父杨守庆,在广南刘氏处做官,归朝后为坊州司马。少从种放学于终南山。举进士,起家坊州军事推官,累迁殿中侍御史。郭皇后废,偕与孔道辅、范仲淹力争。道辅、仲淹皆出,偕止罚金;乃言愿与道辅等皆贬,不果。富民陈氏女选入宫,将以为后,偕上疏谏止。累官翰林学士。后改右谏议大夫。
5.刘光世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 宋徽宗时,刘光世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后率部抗金,但其“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绍兴七年(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绍兴十年(1140年),再为三京招抚处置使。次年,罢为太保、万寿观使,累封杨国公。
6.解元宋朝名将解元,1088-1142,字善良,山西稷山人。从保安军德清砦[zhài] 起兵,积累功绩任命清涧都虞侯。疏眉俊目,猿臂,善骑射。建炎三年,隶大将韩世忠麾下,擢偏将。世忠出下邳,闻金兵大至,士皆骇愕。元领二十骑擒其生口,知敌动息。俄逢骑数百,身自陷阵,横刺酋长坠马,余皆遁去。授阁门宣赞舍人。苗傅、刘正彦之变,从世忠追至临平与战,贼势既衰,擒于浦城。
7. 薛文周薛文周,1589年生,明代廉吏。字道映,号晴岚。延安子长县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进士。在山东潍县任知县的5年间,勤政廉洁,体察民情,政绩突出,升任朝廷吏科给事中。当时朝廷政治腐败,他不阿谀奉承,冒死上谏,弹劾魏忠贤,声名震动朝野。
8. 马茂才马茂才,生卒年待考。明代官员,字晴江,延安安塞县马家沟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曾任湖广副兵备道、礼部郎中、西蜀参议等职,主要治理川、滇少数民族地区。
9. 高迎祥高迎祥(1591年~1636年),字如岳,陕西安塞(今陕西延安市安塞区)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也是明末农民起义的第一代闯王。 善于骑射,膂力过人。崇祯元年(1628年),率众起事,自称闯王。进入山西境内,成为王自用“三十六营”主要将领之一。王自用死后,各部渡过黄河,转战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参加荥阳大会,成为十三家七十二营民变队伍之首。带领李自成、张献忠东征,攻破凤阳,毁掉明帝祖陵。 崇祯九年(1636年),率军出汉中,谋攻西安。行至黑水峪(今陕西周至县黑河水库),遭到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兵败受俘而死。
10. 杨兆杨兆,字梦镜,明朝陕西肤施(今延安市)人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二甲第八十名。曾出任青州知府、绍兴知府、密云参政。军训严谨,驻边多次晋功,升蓟辽总督,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北京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重视家乡兴学,曾个人赞助设立“杨公书院”,并亲书“云山一揽”题刻。
11. 赵 彦(?~1625年)明代大臣。延安人。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多次巡边出征,战功显赫。为人沉敏有智略,临大事不乱。一生戎马,多在边地谋事,巡抚山东,天启二年与登莱巡抚袁可立共同剿抚邹、藤一带的白莲教骚乱,主张只惩首者,随者从宽。出使广东,屯兵粤东。留有《筹边略》等著述。
12. 刘琦刘琦(1482-1541),字廷珍,号北郭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延安府洛川县(今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旧县镇桐堤村人 [2] 。正德九年(1514)进士。嘉靖初由行人授兵科给事中,曾疏陈妖人李福达事始末,并劾郭勋侵盗草场租银事,既而以福达案翻下狱,谪戍沈阳,越十年赦归卒。
13.李宗沆李宗沆(1793~1874),字相臣,号敬之,又号霭山。陕西延川县马家河乡李家原村人。清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次年联捷进士,生于乾隆五十八年五月二十四日,卒于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日(见李宗沆行述)。
14.刘志丹刘志丹(1903—1936),原名刘景桂,字子丹。 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5. 谢子长谢子长(1897年—1935年2月21日),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市)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
延安出过哪些名人?
闯王李自成,民主人士李鼎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