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遗憾事件?
毛主席在1948年离开延安的时候,曾对大家说过:我还会再回来的。但直到他老人家逝世,再也没有回延安去,这也是他的一个遗憾。
毛主席在延安13年,指挥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写下了巜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为人民服务》等恢宏巨篇,那首著名的巜沁园春 雪》也是在陕北写下的,召开了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他和延安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60年代,他曾对秘书高智说:我对陕北是有感情的。我在江西呆的时间短,在延安呆的时间长,我还是要回去看看,吃陕北的小米,沿黄河走一趟。”
毛主席虽然没有回延安,但他始终牵挂着延安,关心着延安人民的生活。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奉毛主席指示,陪同外宾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延安,受到了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当周恩来总理乘坐的吉普车不慎陷在了河滩,上万延安人民抢着用手去抬车,但看到延安人民还是贫穷、落后,周总理流泪了,他说: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看望大家,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使我们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但是延安的农业还很落后,我们对不起延安人民。他对延安市委领导说:“延安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行不行?”。
毛主席曾回到过井冈山,还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巜念奴娇·井冈山》两首诗,但他回延安的愿望始终没能如愿成行,这也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的遗憾。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遗憾事件?
有个人,一直对自己的一生感到非常遗憾。
这个人,就是辛弃疾了!
辛弃疾从小到大一直想当个大将军,驰骋疆场,可是一生都未能如愿。
梦想当个武将,最后却成了一位文人。可以说是很遗憾、很戏剧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在你们眼中,他是南宋文艺好青年。
粉丝们给他组了很多CP,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
辛弃疾出生的时候,“靖康之难”已过了十多年。
他的家乡山东济南,早已是金人的地盘。
可能是吃过了山东煎饼卷大葱,金人又想尝尝江南的白糖藕、马兰头、松子鱼、莼菜汤、宋嫂鱼羹......于是,他们再次南下侵宋(公元1161年)。
北方豪杰趁此时机,纷纷起事。
辛弃疾瞅准机会,带着他招来的2000多小弟,投奔了起义大军。
和他一起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个名叫义端的花和尚。
某个深夜,月黑风高,义端偷走义军老大的帅印,一路开溜,准备献给金军。
可开溜到半路,在他面前的,却是抄近道拦截的辛弃疾。
看着辛哥D罩杯的胸肌,花和尚当场就给跪了。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宋史•辛弃疾传》
手起,刀落,鲜血,人头。这一刀,砍出了辛哥“辛青兕”的外号。
(青兕:古代犀牛类兽名。一角﹐青色﹐重千斤。《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坐骑就是这种神兽)
于是,在大家眼中,辛哥从此成为了猛兽——一般勇猛的人: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宋·陈亮《辛稼轩画像赞》
精神此老健于虎,红颊白须双眼青
——宋·刘过《呈辛稼轩》
那一年辛哥22岁,手中的长刀滴答着——Firstblood!
第二年,义军决定归宋。
辛弃疾前脚去建康找皇帝商谈,后脚义军大本营里就又出现了一个叛徒,他的名字叫张安国。
咔嚓掉义军首领,逃入金国大营后,张国安松了口气:“来啊来啊你来杀我啊~”
社会你辛哥,听完只说:“哦,好啊。”
于是,辛弃疾领着五十名小弟,闯入金军五万人大营里,把张国安拖了出来,一路跑回江南,咔嚓斩了。
从此,辛弃疾成为了一个传说,声闻朝野,名传庙堂。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宋·洪迈《稼轩记》
“其实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大将军对我来说是个挑战!”归宋前,辛弃疾连面对媒体的讲稿都写好了。
可当他再次踏上江南的土地,才发现,媒体才不采访他和他的英勇事迹。因为他们都在聊八卦!
而南宋的权贵们也都纸醉金迷、不亦乐乎。
辛弃疾多次进言皇帝,要去攻打金国。最后都被皇帝一一拒绝了。
“老大咱们去打架!”南宋皇帝眯着眼,不说话。
“老大咱们兵分三路!”南宋皇帝眯着眼,“呵呵~”
于是,辛弃疾在南宋30多年的生活,不是外放做官,就是赋闲在家。
30多年做得最多的不是杀敌,而是哔哔!
他开始经常思考人生,思考的结果,就是无尽的迷茫。
“那不如,就写几本词吧!让所有人都陪我一起迷茫。”
梦境里恍恍惚惚,于是他写遥远的年轻岁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现实中约会姑娘,于是他写夜色中寻找倩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一个人喝醉了,也会耍点酒疯: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遣兴》
他感慨豪情不再: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不忘细腻于平淡的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清平乐·村居》
他把很多话写在词里,最终自己成为了一个大V!
但是,他心里总是有诸多不甘的。直到生命将逝,他还在用最后的力气呼喊:“杀贼!杀贼!杀贼!”
所以后人说起辛弃疾的词:
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他没有成为大将军,遗憾了一辈子。
可若他成为了大将军,我们又看不到那悲伤、壮烈、哀婉、奇丽的文字了!
社会我辛哥,你的词,我们喜欢!
--------------------------------
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画风,欢迎关注:朕说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遗憾事件?
原创:老金
100年前有个中国人曾想联合世界各国退位君主组个流行乐队,进行世界巡演,遗憾的是这个想法最终没能实现。
这个历史上著名的遗憾起因是这样的:
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兼职替他处理外国来信,有次他收到了一封比较特殊的信,信中一个自称逃亡到美国的俄国退位沙皇,打算联合世界各国失去王位的君主建立个联盟,并诚邀溥仪加入。
庄士敦第二天就把这封信转交给了溥仪,溥仪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立刻动用了他的幽默感,提出要在联盟里增加个项目,让各国退位君主组个乐队,进行世界巡演,遗憾的是被“囚禁”在紫禁城中的他最终也没能开启自己的演艺生涯。
▲ 在庄士敦的影响下,溥仪认识了西方世界,并向往着西方生活。他喜欢打网球,打高尔夫,他剪掉了辫子,还常穿一身西服,戴一副墨镜。
据说溥仪这个人非常喜欢乐器,擅长弹奏,也极富自嘲精神。
虽然组个乐队很可能是他的一句玩笑。
但试想这支乐队要是真成立了,站在舞台中央俄国退位沙皇弹着吉他,德国退位皇帝弹着贝斯,奥匈帝国退位皇帝当鼓手,奥斯曼退位皇帝弹钢琴,清废帝溥仪亲自做主唱,这绝对会成为音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末代君王玩儿“摇滚”,联合废帝搞巡演,Slogan都给他们想好了:“王朝虽灭,摇滚不死!” 队名就叫“亡朝乐队”好了。
没能看到这些人组成的乐队,绝对算是历史上一个不小的遗憾了。
参考资料:《紫禁城的黄昏》 庄士敦 译林出版社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遗憾事件?
一、关于人生遗憾
古人有“五恨”“十恨”等不同版本的典故。
其一:恨鲥鱼多骨,恨金橘大酸,恨莼菜性冷,恨海棠无香,恨曾子固不能作诗。
其二:恨书囊易蛀,恨夏夜有蚊,恨月台易漏,恨菊叶多焦,恨松多大蚁,恨竹多落叶,恨桂荷易谢,恨薜萝藏虺,恨架花生刺,恨河豚多毒。
张爱玲的版本则是: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
二、关于历史遗憾文化遗憾:和氏璧失落、阿房宫损毁、“禹铸九鼎”失传、华佗《青囊书》焚毁、《兰亭集序》失踪、焚书坑儒与先秦文化的失落、《连山》《归藏》二易失传、“靖康之耻”遗失文化瑰宝、圆明园遭焚。
人物遗憾:楚霸王自刎乌江(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岳飞惨死风波亭(断送直捣黄龙大业);扶苏自尽(否则秦不会二世而亡);李自成被欠薪、洪秀全科举落第后造反(不能堵塞社会阶层向上的通道,否则后果很严重)……
战争遗憾:忽必烈征服日本被“神风”挡住(否则四岛就是“日本省”,哈哈)、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方胜利后后撤(藏南失地至今);蒙古准格尔部被满清灭族(直接导致北疆空虚,沙俄侵占西北大片领土)。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遗憾事件?
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这五千年的沧桑变化中,有着令人悔恨不已的事情,每当想起来就会拍桌叹息,假如历史能够重来这一切都将改变。
公子扶苏没能当上皇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创下了丰功伟业,希望可以传下万世,没想到到了秦二世的时候这个大国就灭亡了,公子扶苏,是秦朝诸多皇子中最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然后便被派去监督蒙恬的军队,一起修筑长城。如果当初扶苏当上皇帝,秦国肯定不会灭亡那么快。
焚书坑儒与先秦文化的失落
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经历这一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浩劫后,中国到底损失多少历史记载、文化典籍和宫廷记事等无法估量的历史宝藏,至今也没有人能够统计得出来。
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一直在历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如果项羽渡过乌江,重整军队,是否会东山再起呢。会不会打败刘邦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直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巨大遗憾。如果没有这些遗憾,那么历史有可能将会重演!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遗憾事件?
最遗憾的应该是林则徐发起,魏源完成的《海国图志》,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时间的第一人,其实更应该说是东亚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海国图志》一本非常全面化和高质量的介绍西方先进技术著作。可惜当时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当权者并不愿意睁眼看世界,反而批其为"奇淫技巧"。《海国图志》在国内销售惨淡。反而在日本,《海国图志》人手一本,正是《海国图志》打开了日本整个国家开眼看世界的潮流。于是40年后甲午海战爆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