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丰县出过哪些厉害的人物?
徐州丰县不仅有新中国开国少将,而且也有1988年以后授衔的将军。今天就 介绍几位江苏丰县籍的解放军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王绍渊(1920—2003)江苏省丰县人,开国少将。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空军第五航空学校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61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
△ 赵坤,江苏省丰县人,中将军衔。曾任云南省军区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以前介绍过,欢迎关注)。
△胡钦佩:1941年生,江苏丰县人,少将军街。1941年出生,1961年参军,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曾任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委员,少将军衔。
△王宗喜,江苏丰县人,少将军衔。1942年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曾任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博士生导师,少将。
△孙一军,江苏丰县人,少将军衔。1950年4月出生,197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200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苏 勇,江苏丰县人,解放军少将。1951年4月生,1967年6月参加工作,1968年3月入伍,1969年12月入党。曾任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2007年12月晋升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大法官。
当然统计的不全,欢迎大家补充。
徐州丰县出过哪些厉害的人物?
徐州丰县出过一些厉害的人物,这里介绍3位与读者交流。
王绍渊(1920—2003),江苏省徐州丰县人,1937年入党,开国少将。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第6支队三3团营政委,新四军第四4师11旅32团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3团政委,第三野战军21军63师政委。参加过莱阳、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空军第五航空学校政委,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等职。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3年1月3日逝世。
刘导生(1913—2014),江苏省徐州丰县人,原北京市委书记。1929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193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35年秋入党,曾任北大党支部书记,1937年2月当选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秘书长。1938年深入敌后参加游击战争,曾任山东大众日报社社长、滨海建国学院院长、滨海地委宣传部部长。1949年任山东分局青委书记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局青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长、市委书记等职。
1987年离休,2014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孙纪刚,1919年8月15日出生,江苏徐州丰县,1938年5月入党,开国大校。抗战时期,1938年1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3月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冀南军区3分区教育股长、组织股长,冀南军区组织科副科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南军区平汉纵队组织科科长,冀南军区供给部副政委、政委,晋冀鲁豫军区军区14纵队供给部政委,华北军区第一被服局党委书记、军需部驻天津办事处政委等职。参加过上党、邯郸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军委第一军械学校副政委,第一炮兵技术学校副政委,通县军械技术学校政委,南京军械技术学校校长、第一汽车技术政委,后勤工程学院副政委,总后勤部军政干部学校副政委、解放军后勤学校政委、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6月晋升为大校军衔。1984年12月离职休养(正军级)。
徐州丰县出过哪些厉害的人物?
汉刘邦
张天师
徐州丰县出过哪些厉害的人物?
李卫(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铜山(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清代名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李卫于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人物生平
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初一(1687年2月2日),李卫出生于江苏丰县一户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捐资员外郎,随后不久便入朝廷任兵部员外郎一职。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李卫任户部郎中一职。
雍正帝即位后,便立即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未到任又改任命为云南盐驿道。在盐驿道任上,李卫政绩显著,不久后的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但仍然兼管盐务的职务。
雍正三年(1725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李卫兼任两浙盐政使,整理盐政,查处私盐贩卖。雍正五年(1727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管巡抚事。
李卫并无显赫的家庭背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不过十年之间,李卫从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闲职,一路担任各种要职,并最终官居总督,成为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其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
纵览李卫的任职经历,不难发现,其长期主管或兼管一方的盐政工作。早在雍正即位的第一年,李卫便被任命为云南盐驿道,一年后升任布政使但仍兼管盐务工作。两年之后,已经任职浙江巡抚的李卫又被命令兼任两浙盐政使的要职,由此说明,李卫在管理盐政、缉查私盐方面,是很在行的。
清代划分十几个盐区,浙江盐区是其中之一,浙盐在浙、苏、皖、赣四省行销。但清代体制僵化,在浙盐区靠近两淮盐区的地方,不能买就近便宜的两淮之盐,只能吃价高的浙盐,因此导致越区贩私盛行,官盐运销不畅。李卫加强缉私队伍力量,重点打击具有强大组织的大盐枭。沈氏是著名的盐枭,其部下数百名,拥有大船数艘,经常击败官兵,走私气焰非常嚣张。李卫任用韩景琦,与沈氏斗法,终于将其擒拿。
雍正四年(1726年),面对私盐泛滥的情况,李卫提出,在浙江私贩出没的“适中孔道”——海宁县长安镇设官兵巡缉查私,并令常镇道及京口将军,军标副将等官员督饬将吏水陆巡查,严防两淮私盐从镇江府入侵浙盐行销区,以此保障浙盐的销路。与此同时,坚决打击盐枭的肆虐活动。
与此同时李卫及时有效地向朝廷上疏,他认为要治理浙江私盐猖獗的问题,需要以海宁长安镇为中心,向外扩散,部署一定兵力,加强巡查。同时奏请朝廷,令副将、城守参将等军官在江南苏、松、常、镇四府周围安排水陆兵力,随时缉捕私盐贩卖者。
在浙江任上,李卫还着重办理了浙江海塘事宜。海塘即海堤,是江浙两省沿海居民用来抵御海潮侵袭的重要设施。海塘工程主要集中在江苏的浙江和浙江的嘉兴、杭州、绍兴四府,尤以钱塘江口的海宁塘最为险要。李卫很重视修筑海塘,几乎每年都要奏请整治。
雍正六年(1728年)七月,皇帝因不满意江南总督范时绎对松江海塘改土易石工程的办理,令李卫赴工查勘,并采纳了李卫的修治方案,由李卫同江南督抚稽查治理。海塘工程系由政府财政开支,但所拨款额多不敷用且必须先经奏准,然后兴办。李卫在浙江多方面自筹资金,“除应动用正项之外,皆系每岁设法盐务等类节省额外盈余陆续抵用”。
除了缉查私盐,李卫亦擅长捕盗。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以“江南多盗”,而地方官又“非戢盗之才”为由,命李卫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将吏听节制”。李卫通过明察暗访得知,当时江南盗贼出没、横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时任江南督臣的范时绎、按察使马世烆、游击马空北对诸盗贼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包庇,经常以替身代为受过,使其逃过一劫。李卫得知此情况,毫不徇情上书弹劾。范时绎随后被解除职务,调离原官职,马世烆、马空北被发配充军。
甘凤池武艺高强,江湖之上名气很大。他早在康熙时期曾在浙江参加过反对朝廷的“朱三太子案”。雍正时期,又联系张云如等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并准备于雍正八年秋天举事。雍正七年(1729年),李卫侦破了这一犯罪团伙。甘凤池最终被判处死刑。
雍正七年(1729年),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入觐,遭母丧,命回任守制,不久加太子少傅。
雍正十年(1732年)五月,又被任命为署理刑部尚书。不久后李卫出任直隶总督,命提督以下并受节制。雍正十一年(1733年),李卫疏劾步军统领鄂尔奇坏法营私,紊制扰民。上命果亲王及侍郎莽鹄立、海望按治,得以证实,上以鄂尔奇为清朝名臣鄂尔泰的弟弟而赦免了他,雍正帝因此奖励了李卫。
乾隆元年(1736年),兼管直隶总河,裁营田观察使。李卫请以营田交诸州县收管,分辖通永、霸易、天津、清河、大名五道,统率经理。乾隆二年(1737年),疏发诚亲王府护卫库克与安州民争淤池,赴州嘱讬。上命治库克罪,嘉卫执法秉公,赐四团龙补服。乾隆三年(1738年),疏劾总河朱藻贪劣,朱藻弟朱蘅挟制地方官,干预赈事。上命尚书讷亲、孙嘉淦按治,夺朱藻官,并如律治罪朱蘅。
李卫病疾发作,乾隆帝派遣御医到府诊治。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卫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徐州丰县出过哪些厉害的人物?
还岀了一位国军中将王敬久
徐州丰县出过哪些厉害的人物?
老刘一家子多少人?数都数不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