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开始带兵时,哪几员大将先投靠他的?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曹操出道时,也是血气方刚,中孝廉,做县官,设五色棒,专打违犯乱纪者,敢打朝廷皇亲国戚。在被董卓重用时,不满董卓败坏朝纲,想为国除害,绝杀董卓。恰好董卓惊醒,曹操慌忙下跪送剑。连忙出逃。
曹操回到乡里,组织了曹家丶夏侯(本家)的勤王军声讨董卓。起初是两家兄弟为基本骨干,后来收了和提拔了李典丶于禁丶典韦丶乐进等将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军事生涯。
在无数次军事斗争中斩获良多,也招降纳叛收了很多勇将,如徐晃丶张郃丶张辽丶庞德,有义军的丶袁绍丶吕布丶马超等部下。本来已成功收容关羽,只是答应有大哥消息而自动出行,否则还要兵强马壮。
曹操有一套御人之术,几年后南征北战,形成了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战将如云。只是赤壁一役遭致失败,个人军事生涯到了头。其死后,曹丕做了魏皇,同时也是到了三国鼎足之时。
曹操开始带兵时,哪几员大将先投靠他的?
曹操起兵时,有曹仁、曹洪、曹休、夏侯惇、夏侯渊。
曹操开始带兵时,哪几员大将先投靠他的?
189年曹操在陈留起兵时,投奔他的就是宗族武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还有一个卫兹,非常看好曹操,散尽家财资助曹操,是铁杆的铁杆,可惜他190年在荥阳战死。
191年反董联军解散后,曹操被袁绍任命为东郡太守,此时加入的有日后的五子良将乐进。以及重要谋士枣祗、荀彧,可惜枣祗早亡。
192年黄巾余部做乱,曹操进入兖州,为兖州太守。这时他的铁杆是陈宫、鲍信,其中陈宫后来叛变了,鲍信死后手下大将于禁,五子良将之一。还有满宠、毛玠等本地人。
193年东郡留守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叛变,此时加入曹操的有典韦。
196年,曹操迎汉献帝,曹操获得了巨大政治声望,徐晃、荀攸、郭嘉加入。
曹操开始带兵时,哪几员大将先投靠他的?
这是个好问题。曹操起兵时,那简直是手握满级号啊!
曹操召集十八路诸侯时起兵。此时曹操刚逃离董卓的追杀回到陈留老家。受到当地有钱人卫弘的资助,招兵买马。第一个来投的武将就是乐进跟李典。这俩人虽说武力不是顶级,但也是出了名的良将。然后杀了人的夏侯惇领着老弟夏侯渊领着两千人马就出山了。这俩人的名气不必多说了,几乎跟着曹操戎马一生,立下汗马功劳!没过几天,曹仁,曹洪又各自领着以前人马来了,这两位也是无数次救曹操于水火之中,没有曹仁,曹操都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这曹操刚起兵,除了自己花钱招买的兵马,这一口气来的武将就带着四千人马。你再想想此时的刘备,寄人篱下。曹操这简直就是满级号欺负人啊。
纯手打,原创,望采纳!
曹操开始带兵时,哪几员大将先投靠他的?
这个问题可参考《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却说陈宫临欲下手杀曹操,忽转念曰:“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插剑上马,不等天明,自投东郡去了。操觉,不见陈宫,寻思:“此人见我说了这两句,疑我不仁,弃我而去;吾当急行,不可久留。”遂连夜到陈留,寻见父亲,备说前事;欲散家资,招募义兵。父言:“资少恐不成事。此间有孝廉卫弘,疏财仗义,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图矣。”操置酒张筵,拜请卫弘到家,告曰:“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义之士,敢求相助!”卫弘曰:“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愿将家资相助。”操大喜;于是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一日,有一个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来投曹操。又有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曹操。操皆留为帐前吏。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操大喜,于村中调练军马。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
从上文来看,有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大将来投。不久,典韦,曹休,徐晃又来投靠。
其中,最让曹操敬重的是夏侯惇。他字元让,是三国时期有名的猛将。自曹操起兵征讨黄巾军之日起,夏侯惇就作为曹操最得力的伙伴,与曹操同生死共进退,南征北战,无所畏惧。 汉献帝兴平元年,曹操二征徐州牧陶谦,不料,张邈、陈宫等却趁机迎接吕布入兖州,背叛曹操。当时,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且鄄城城内有许多官员、豪族内外勾连,也准备背叛曹操。因此,负责守卫鄄城的荀彧急调在濮阳的夏侯惇(时任东郡太守)前往鄄城支援。夏侯惇当机立断,立刻率部赶到鄄城,当天夜里,就诛杀了几十个参与叛变阴谋的官员,鄄城的情势才稳定下来,从而保住了曹操最重要的根据地,并为曹操从徐州赶回平定兖州之乱争取了时间。 曹操赶回兖州后,夏侯惇又追随曹操与吕布作战。在一次战斗中,夏侯惇的左眼不幸被流矢射中,从此成了“独眼龙”,被称作“盲夏侯”。不过,他的勇猛之名也因此更甚从前。 其后,夏侯惇又先后追随曹操战胜袁绍、攻破邺城、平定河东叛乱、征讨汉中张鲁、东吴孙权等,立下不少战功。但实事求是地说,夏侯惇作战虽然勇猛,却并没有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战例。相反,他还曾因为中计而先后被吕布、高顺和刘备打败过。 也就是说,如果夏侯惇仅仅是一员猛将,并不值得曹操对他如此敬重。因为在曹操手下,作战勇猛的绝不仅仅只有夏侯惇一人。夏侯惇能得到曹操的敬重,除了作战勇猛,还有两个更加重要的原因:
1、从身世地位来看,夏侯惇与曹操相当。 大家都知道,曹操西汉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代。当初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时,曹参便一直追随刘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先后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此外,曹参还是继萧何之后,西汉的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我们常说的“萧规曹随”便出自此处。 总之,曹操的祖上曹参是一位很厉害的角色。那么,夏侯惇又是谁的后代呢? 夏侯惇是夏侯婴的后代。与曹参一样,夏侯婴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刘邦最早的追随者,也是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此外,夏侯婴还曾替刘邦扛罪、救下韩信并把韩信推荐给萧何、力劝刘邦救下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等,所以,若论与刘邦的亲密关系,夏侯婴比曹参,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2、夏侯惇的品德操守令曹操肃然起敬 夏侯惇虽是一员武将,却十分尊重老师。十四岁那年,有人羞辱他的老师,他便怒而将那人杀死。后来,夏侯惇身在行伍,军务繁忙,却仍然不忘经常向老师请教、学习,并经常亲自迎送其师。 夏侯惇还是一位清廉爱民之人。他从不治产业,但有余财,就分施给身边的其他人。在他担任陈留、济阴太守时,有一年大旱,出现蝗灾,百姓困苦。夏侯惇亲自率领部下截断太寿水,使之形成一个池塘,后又亲自与普通士兵一起挑土,率领士兵种稻耕田,从而避过了缺粮的危险,也让境内老百姓皆受益。 对于此事,清朝文学家袁守定称赞说:“凡有急事用民力,以身先之,亦鼓舞民气之一道,夏侯惇为陈留太守,大旱蝗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在乱世之中,夏侯惇还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尊师爱民,不贪财好色,确实十分难得。 总之,夏侯惇不仅在身世背景上与曹操相当,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品德与操守,也令曹操感佩不已。正因为此,所以夏侯惇才会得到曹操的敬重,令曹操不敢将其视为部下,而是将其视为能与自己平起平坐的人。
注:上边历史资料,如侵敬请联系删除。
曹操开始带兵时,哪几员大将先投靠他的?
在早期跟随曹操的有以下几位。 最早的是乐进,投到曹操帐下后,他胆勇过人,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 然后是李典,李典跟乐进差不多时间去投靠曹操,随后跟着曹操一起破青州黄巾,战吕布,破袁绍,多有功劳。 夏侯惇,他是曹操的从弟。少习枪棒,武艺过人。曹操起兵,夏侯惇率众来投,自此随之征战。曹操讨吕布,惇为布将曹性射其左目,惇拨矢啖睛,杀性,两军无不骇然。 夏侯渊,也是曹操的从弟。曹操起兵,渊、惇率众来投,跟着曹操转战天下。从攻袁绍、南下东吴,多有功绩。 曹仁,曹操发矫诏起义兵讨董卓,同族弟曹仁与曹洪引兵相助。尝从曹操征战吕布,攻袁术时委仁以重任守许都。又随操平袁绍,南侵刘备于新野。 这几位都是很早就跟随曹操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