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有哪些历史名人?
陈独秀是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他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建党有“南陈(独秀)北李(大钊)“之说,曾任党的总书记,他是安庆的名人之一,我以前介绍过,欢迎关注。今天介绍几位安庆籍的解放军将领,他们是:
△ 段曙光,安徽潜山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23年出生,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新四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24军副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军职专职书记,新疆军区副政委(副兵团级)等职务。1988年10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柴绍良,安徽太湖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54年10月出生,1972年入伍。历任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副政委、军总装备部副政委。2012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 毕文波(1939年9月——2020年12月14日),安徽安庆人,解放军少将军衔。196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8月入伍。曾任军事教育学院训练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南京政治学院院长。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华建中,安徽桐城人,1925年12月出生,1943年3月入伍,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乌鲁木齐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
△施正柏,安徽安庆人,1953年生,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驻阿塞拜疆使领馆武官。现任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主任。
欢迎大家补充介绍。
安庆有哪些历史名人?
首先是陈独秀先生,它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最初的召集人以及创建人,对于我国革命事业的前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是“五四青年运动”的优秀领导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陈独秀先生与李大钊同志等人相聚在一起,共同革命事业奋斗着。曾在建党伟业中看过陈独秀先生一番激情的演讲,就要在一个残破的菜市场门口,他竭尽全力的号召大家投身到保卫国家的事业中。这是电影里的一个场景,但是我相信在现实生活中他更加是一个有一腔热血的人。
邓稼先院士也是来自安庆,先生一生都为我国的原子弹事业鞠躬尽瘁。先生年少时曾在国外留学,学成后毅然返回祖国,他说这是他的国家,他那么热爱,又怎么能置之不理。于是这一生都在为这个国家无私的奉献着,没有他们这些愿意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们,中国不会强大的如此之快,感谢!
安庆有哪些历史名人?
介绍3位安庆名人与读者朋友分享。
唐哲明(1908—1978),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人,1928年入党,开国少将。192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在西安、上海、北平、天津等地从事党的秘书工作。
抗战时期,曾任河北民军参谋长,八路军东进纵队副司令员兼第4支队司令员,冀鲁豫军区6军分区司令员,延安炮兵学校工兵科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军区工兵学校校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部工兵指挥所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中军区工兵司令员,军委工兵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工兵学校校长,工程兵科学技术研究会主任,军委工程兵科学技术部部长,工程兵副参谋长等职。
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8年3月3日病逝。
周浣白(1912—1974),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人,1935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科员,红军总卫生部科员,陕甘支队司令部科员,西方野战军司令部参谋等职,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抗大统计科科长,第3分校总务处处长,军委三局通信总台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军委三局办公室主任,军委电信总局秘书长,邮电部电信总局秘书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任华东邮电管理局副局长,邮电部办公厅副主任,军委通信部办公室主任,通信兵干部部部长,总参谋部通信兵部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64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4年10月9日病逝。
李铁砧(1915—1967),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人,1938 年入党,开国少将。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教育股副股长、营教导员,延安炮兵学校秘书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校宣传科科长,补充师第5团政治处主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东北炮校组织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委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直属政治部主任,军委炮兵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64 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7年6月5日病逝。
其他的安庆名人请补充。
安庆有哪些历史名人?
安庆历史名人从古至今很多,只能例举几位杰出代表。一、张英:清朝著名政治家、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一首《家书》,享誉中国。二、张廷玉:清朝礼部尚书、户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父亲张英,因此,被称为"父子宰相"。三、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早期党的领导人,新文化运动旗手,《新青年》杂志创办人。四、张恨水:近代著名文学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章回小说大家。代表作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五、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曾为中国核工业做出巨大贡献。六、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七、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七仙女"扮演者,闻名海内外。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
安庆有哪些历史名人?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这里人才济济,有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宋朝宰相王珪、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陈独秀等名人。本文综合网络各大平台为大家盘点了安庆十大名人(张廷玉、王珪、陈独秀、邓稼先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安庆最具代表性十大人物吧。1、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 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他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清朝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2、王珪 (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
3、程芳朝 (1611~1676),初名钰,字其相,号立庵,桐城人,清顺治四年(1647)中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授国史院编修,著有《皇华草》、《中裕堂集》。程芳朝进士及第后,授内翰林秘书院编修。不久,迁秘书院修撰,从事译注《五经》事宜。程芳朝历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湖广提学道、湖广布政司右参议、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等职。顺治九年,程芳朝以编修出任会试同考官。顺治十年,出任直隶学政。顺治十年六月,程芳朝提督顺天学政。
4、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5、王之庆,字修祜,号天宠,谥忠节,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王之庆幼年家贫,“躬耕侍养父母,好读书,尚气节。”明崇祯二年(1629),王之庆任福建尤溪县令,政绩卓著,后因双亲年迈,告假归田。崇祯十五年,张献忠部大军压境,王之庆率领家乡子弟多次击退来犯之敌。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部大破京师,崇祯皇帝自杀,王之庆悲痛欲绝。
6、陈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省宿松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陈武年轻时仪表堂堂,跟随孙策征战江东,因战功封为别部司马,统率庐江精锐。孙策死后,拥立孙权,督五校。由于陈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孙权,下至乡里的敬爱。陈武又屡建战功,每战皆所向无前,封为偏将军。在建安二十年(215)的合肥之战,张辽突袭东吴军队,陈武奋命战死。孙权对此十分哀痛。陈武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7、戴钧衡(1814-1855),字存庄,号蓉洲,桐城孔城人。戴钧衡少时聪慧绝伦,才华早具,写诗撰文颇有才气。20多岁时恃才自负,刻印了自编的《蓉洲初稿》传世,当时见到这初稿的人,都惊叹不已,说他是个奇才。这本初稿传到了家乡大学者方东树的手中,方先生看了以后笑说:“十年以后,等他的学识磨炼到一定火候的时候,会自责的。”此时,方先生正在研究诗学,著了一部诗论--《昭昧詹言》,这部诗论代表着桐城派的诗论观点。戴钧衡从传抄中得以阅读了这部书,潜心钻研了三年,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写过一首诗。他从方先生诗论中得到了启示,省察到自己从前所做的诗,实在太草率了,于是收回以前所刻的《蓉洲初稿》。踵府拜见方先生,请方氏收归门下。
8、余珊 余珊,生于明成化七年(1471)辛卯三月十八午时,卒于嘉靖八年(1529),字德辉,号竹城,明朝江南省安庆府桐城县人,今安徽桐城人。余珊一生为官清廉,政绩颇丰,为江西、四川名宦,崇祀名宦祠。个人文学作品散轶较多,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卿马孟祯收集余珊遗作编【竹城集】诗集,另有【余廉使奏议】二卷载江南通志目录。
9、张英 (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先后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康熙四十七年,卒,谥号文端。其著作有《笃素堂诗集》、《笃素堂文集》、《笃素堂杂著》、《存诚堂诗集》、《南巡扈从纪略》、《易经衷论》、《书经衷论》、《四库著录》、《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
10、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