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都有谁,介绍一下

德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今天介绍几位山东德州籍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宋清渭,山东陵县人,上将军衔。1929年3月出生,194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6月参加八路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第三十一军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政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刘存信(1926年-2020年7月15日),山东省庆云县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空军中将军衔。历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务,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梁秉治,山东乐陵双庙赵郑庵村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25年出生,1947年参军。历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总政治部管理局局长、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部长。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陈显华,山东禹城人,解放军中将军街。曾任42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1993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张文华(1926.2.28~1997.1.12),山东省宁津县人,解放军海军中将军衔。历任军某部副政治委员,海军外训队政治委员,东海舰队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等职务,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刘存智(1924.11.11~2013.10.22),辽宁通辽(今属内蒙古)人,祖籍山东庆云。解放军中将,曾任广州军区原代司令员(大军区正职待遇),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山东省德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廉颇,就是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小学课本上就有他的故事“负荆请罪”大家都还记得吧?廉颇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汉武帝时间名臣东方朔,字曼倩,今德州陵县神头镇人。此人性诙谐幽默,善辞赋,被说相声的奉为祖师爷,市汉武帝时的大臣、文学家。

东汉末年名仕、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今临邑县德平镇小祢家村人士。年少时就聪明好学,成年以后更是博学多识,才华横溢。甚受北海太守孔融赏识,说他“其才十倍于我”有恃才傲物、善辩好胜、不畏权势的性格。祢衡他最有名的事迹就是击鼓骂曹操,而且是脱光了裸骂,曹操忌惮他的名气没有杀他,就把他遣送给了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了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黄祖对杀害祢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便将其加以厚葬。

山东省德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平原县还有个没人知晓的人,他是南下的干部,在安徽寿县搞土改,后又去颖上县润河集和钱正英一同建蓄水防洪大闸,1952年完工调上海市沪西区任书记,最后任华东分局任宣传部长。

他是平原县巩庄村的巩金亭。此人1931年生,1947年入党(那时称儿童党员),党员之间都是单线联系,发展村民巩玉来和高炳财加入共产党,并建立巩庄村第一个党支部,1948年参军,在三野二纵任军管会任政委,1949年从渤海军区抽调和我母亲从乐陵市抽调南下军管会,建立搞土改建地方政权。

1953年受高饶的影响回济南工作。

山东省德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德州名人很多,介绍3位开国少将与友友分享。

△孙润华(1907—199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人,1935年入党,开国少将。

青年时,参加冯玉祥的队伍,1931年12月宁都起义后,编入红军一方面军第5军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5军团第14军经理处科员,红14军军医处文书,红3军团10团文书,关中军分区地方工作科科长等职。参加过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关中军分区驻宜君代表,中宜洛驻店头办事处主任,陕甘宁边区靖边县县长、定边县县长,三边地委组织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三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三边军分区副政委。参加保卫延安、建设地方政权和进军大西北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宁夏军区副政委,甘肃省军区副政委, 平凉专署副专员,甘肃省储备局局长等职。1955年授衔时,他因兼任地方工作,没有被授予军衔,他服从组织决定。

195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3月11日在兰州逝世。

△王新(1919—1991),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辛庄人,1938年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1938年参加八路军,受党委派,组织地方抗战力量,坚持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6旅18团政委,第二野战军10军29师政治部主任。参加过邯郸、豫北、鲁西南、淮海、渡江和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川南军区内江军分区副政委,志愿军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空降兵第15军副政委,武汉军区副政委兼河南省军区第二政委等职。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甘岭战役,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贡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1年8月8日在武汉病逝。

△范普权(1901—1991),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板营村人,1931年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曾任冀鲁边区游击队支队政训处处长、政治部主任,冀中二地委宣传部部长,冀中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部长,河北军区政治部民运部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北省军区民运部部长,省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志愿军兵团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宣传部部长,北京军区政治部群工部部长,北京卫戍区副政委,山西省军区副政委等职。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1年4月13日在京病逝。

△翟毅东(1917—1974),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翟家庄人,1938年3月入党,开国少将。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山东游击队第4支队第3团排长、营长,山东纵队第4旅第10团参谋长,鲁中军区泰山分区作战科长、团长,辽南军区第5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3师副师长,42军124师师长等职。参加过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23步兵学校校长,21步兵学校任校长,政治学院任队列部副部长、军事教授会主任,济南军区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等职。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74年8月12日病逝。

山东省德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1、管辂

管辂(209年-256年),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德州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年八九岁,便喜仰观星辰。成人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

体性宽大,常以德报怨。正元初,为少府丞。北宋时被追封为平原子。管辂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被后世奉为卜卦观相的祖师。

2、邢侗

邢侗于公元1551年生,公元1612年逝世,明嘉靖三十年生于临邑县万柳村(今临邑镇邢柳行村)一个书香门第。邢侗资秉聪慧,七岁能作擘窠大书,剑拔弩张, 气势生动。

十三岁作雅宜(王宠)楷书;家多藏书,十四岁能读所藏。邹督学安福至济南,见邢侗楷书道:“此儿书法有前辈风,是天下才也!”召至济南泺源书院读书,传为齐中美谈。

十八岁考取拔贡,隆庆四年(1570)应诏进京,尽友天下士,学日益博,考中京闱举人。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进士,1575年,任南宫知县。

万历十一年(1583)按三吴(今苏州、常州、湖州一带),1584年升湖广参议,1586年,升任陕西太仆寺少卿。同年5月辞官归乡,筑来禽馆等二十六景名“烁园”,身于其中,攻读习书26年。

邢侗家资巨万,在古犁匠修建“来禽馆”,减产奉客,以致家道中落。擅诗文,书画尤为精妙,时有“北邢南董”之称,又有邢、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之誉。

明·史孝先在《来禽馆集小引》中说,“侗法书工诸体,章、怀、柳、索、虞、米、褚、赵,规模肖像,咄咄逼人。”

3、卢荫溥

卢荫溥(1760~1839),字霖生,号南石,德城区黄河涯镇人,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之孙。清朝大臣。卢荫溥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从政五十多年。

历任军机大臣、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尚书,并多次奉诏出使,按事决狱,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之衔。

其为官“专心职守”、“殚心竭力”、“老成练达”,为清朝中期 “股肱”、“耳目”之臣。道光十九年(1839)被晋加太子太傅之衔后不久,病卒。

4、东方朔

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的名篇。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人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

山东省德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俺们德州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就是被后人称为智圣的东方朔了。

他出生在大约公元前161年,死于公元前93年?

东方朔,字曼倩,是平原郡厌次县人,属于现在的德州市陵城区,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这辈子写了许多书,比较有名的是《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

后世也有人假托他的名写文章,明朝张溥编成了《东方太中集》。

汉武帝刚即位,广征四方人才。

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毛遂自荐。

汉武帝十分欣赏东方朔的才学,拜他为郎。

后来又提拔他担任了常侍郎中、太中大夫等职务。

汉武帝手下名将如云,像打得匈奴闻风丧胆的霍去病、卫青,飞将军李广。

而大文人也是闻名天下,像写出千古名篇《史记》的司马迁,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娶了当世女神卓文君的司马相如……

这些人如璀璨的群星,绽放着各自的光芒,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个顶个的大文人。

尽管出现了这么多改变历史的人物,可还是有一些有能力的文人没有出路。

这时候,可以称为文人中异类的东方朔出现了。

他从小就博览群书,把能读的书都看了个遍,四书五经、三教九流、兵法布阵样样精通。

因为懂得的东西太多了,杂技表演、算命相面、”单口相声“他都样样精通,而且还十分幽默。

许多人喜欢看他”耍猴戏“、说”单口相声“,听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就这样,他靠着这些技能混到了二十二岁。

当时汉武帝刚刚继位,求才若渴,有本事的人可以写信自荐。

如果被皇帝赏识,就赐下一官半职。

东方朔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马上准备了竹简,写了一篇长长的自荐信。

吹牛对他来说是张口就来,最后这一封信用了三千竹简,可见他是一个擅长东拉西扯的高手。

据《汉书》记载,东方朔在自荐书中说:“我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十三岁开始读书,十五岁学习击剑;十六岁学《诗》、《书》;阅读量达到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又开始学习兵法和作战常识,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如珠炯炯有神,牙齿洁白整齐如贝壳,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这样的人,应该能够做皇帝的大臣!”

武帝读后,认为东方朔样貌清奇,气概不凡,便命令他在公车署中等待天子的召见。

可是时间一长,汉武帝就把这个茬给忘了。

在这里工资很少,也没有得到皇帝的召见,东方朔十分着急,就吓唬几个给汉武帝羓的侏儒,说皇帝嫌弃你们没用,要把他们杀了。

侏儒们十分害怕,就跑到皇帝面前求情。

汉武帝一听,我没有说要杀这几个侏儒啊,这是谁在假传圣旨、造谣生事?

听完了侏儒们的讲述,他马上召来东方朔责问。

东方朔终于有了一个直接面对皇帝的机会,他笑着说:“我是迫不得已才这么说的。侏儒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可是我们的工资却一样多,总不能撑死他们,而饿死我吧!圣上如果不愿意重用我,就干脆放我回家,我不愿再白白浪费京城的粮食。”

汉武帝听了之后大笑,不但没有定他的欺君之罪,还给他升了官,收入了提高了一倍。。

虽然没有重用东方朔,但皇帝还挺喜欢这个能说会道的民间艺人,只要不顺心就找东方朔来讲个笑话。

汉武帝喜欢玩猜谜的游戏,东方朔每猜必中,没有谜题或者谜语能够难住他。

汉武帝便任命东方朔为常侍郎,经常陪侍在皇帝的左右,终于受到了汉武帝的喜爱和宠幸。

有一次,汉武帝心血来潮,想在京城附近建设一座专门用于狩猎的上林苑。

东方朔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说建设这种游戏娱乐的设施会毁坏许多良田,属于劳民伤财的举动,得不偿失。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说他直言劝谏有功,拜他为一千石太中大夫之官职,加给事中之衔,并赏赐黄金百斤。

也许是乐极生悲,有一次东方朔喝醉了酒,进入皇宫殿中后在殿上小便,被其他官员弹劾丢了官职,又成了平民老百姓。

不过,后来他又在汉武帝制裁姐姐隆虑公主之子昭平君杀人的事情中劝谏有功,重新得到汉武帝的征用,又任命他为中郎之职,并赏赐布帛百匹。

东方朔一生中最高的职务就是一千石的太中大夫,没有能立下青史留名的政治功绩。

然而他以近侍的身份与汉武帝君臣相伴多年,善于察言观色,利用一切机会直言劝谏。

修上林苑的事他上谏武帝戒奢恤民,在昭平君杀人之事上他劝谏武帝公正执法。

他的很多主张都得到了认可,直接影响了汉武帝对国家大事的决策。

由于东方朔才华横溢、言辞敏捷、滑稽多智、不拘小节,连汉武帝也认为东方朔若是不行荒唐之事,身边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所以,他被后世称为东方“智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