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出过哪些名人?
今天介绍几位1988年以后授衔的河南濮阳籍将军,他们也是名人,也是当地的骄傲。
△刘新增(1930年9月4日~2020年7月18日),河南濮阳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历任、军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政委、军政委、浙江省军区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兼纪委书记等职务,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吴双战,河南清丰人,武警上将警衔。1945年生,1963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年任第24集团军副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武警总部参谋长、武警总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武警总部司令员。2010年2月26日任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4年6月25日晋升武警上将警衔。
△于桂生,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杨集乡凌花店村人,解放军少将。1946年11月出生,196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集团军政治部保卫处处长、旅政治委员、第67集团军第199师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政治委员。2001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田一平,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人,空军少将军衔,1953年出生,曾任空军工程大学副校长。 2006年7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
欢迎大家补充介绍。
濮阳出过哪些名人?
濮阳县县历史人物
濮阳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5000年古老文明。秦置濮阳县,因位于濮水之阳(北)而得名。
《礼记》中就有“桑间濮上”的记载。上古时期,五帝中的颛顼、帝舜及其部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颛顼、帝喾均建都与此,舜帝生于濮阳、长于濮阳,素有“帝舜故里”、“颛顼遗都”“帝丘”的美称。春秋时卫国在此建都400多年;孔子周游列国14年,其中10年时间在濮阳。战国时期,因城址位于濮水之阳,始称濮阳。秦朝时始置濮阳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隋朝后,先后沿用“澶渊”、“澶水”、“澶州”、“开州”。
仓颉 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世称仓颉、苍颉。生卒年不详。南乐县人。黄帝史官,汉字创始人,以造字传闻后世,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境内西北部梁村乡西北的吴村(原为吴楼村,古称史官村,因系仓颉故里得名)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片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绳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代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弩、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以取代结绳之旧制,改变计时不清、记事不明及不便交流记忆之状况。
仓颉二目重瞳,非常聪明,善于作画,尤喜观察鸟兽形迹和山川体势,摹仿比画。他仰观日月星辰圆曲转换之势,俯瞰山川脉络之象,旁观鸟兽鱼虫之迹、草木器具之形,经过细心描摹绘画,造出各种不同的契刻文字(象形图画),并将其他部族各氏族的文字符号集中起来,整齐划一,历经十几年的观察与整理,终于创制出最早的象形独体字、合体字,并刻于龟甲兽骨或竹木片上。这就是汉字的雏形,遂流传后世,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时代。
仓颉为观察造字,到许多地方游历,长途跋涉,艰辛倍尝,留下很多造字遗迹,曾在今陕西白水一带大病一场,被当地人救护并传教文字(后人在白水建仓颉陵以纪念),曾顺黄河至东海,途经今山东寿光筑台造字,经过十几年的奔波,终于造字成功。黄帝颁诏天下,令各部落习用,同时任命仓颉为史官,专司记载部族大事,同时赐姓仓(繁体为"舍"),以示其有功天下,可谓"人下一君"。后世遂颂其为仓颉。仓颉作为其部族名号世袭承传,其姓侯冈、号史皇得以传承。仓颉晚年归故,继续研究文字,病葬南乐境内。
商鞅
[春秋战国][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
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的一套法家学说。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论。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应召入秦,进献富国强兵之策,便提出变法重点放在两面个方面:一是废除旧的封建领主制,把秦国建成一个封建地主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二是推行农战政策,发展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
他的变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从秦孝公三年开始,主要内容包括:编造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制度;奖励农耕,制定"垦草"开荒的法令等。第二次变法在秦孝公十二年开始,这次变法比第一次更进一步,主要有"开阡陌封疆",废除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普遍推行县制,设置直属于国君的县一级行政机构;直接征派赋役,按户按人征收军赋;统一度量衡,取消各领主的家量;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等。经过这两次变法,完成了秦国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地主制的历史转变,封建领主贵族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逐步消除,封建地主制的新兴政权日益巩固;农业劳动力增加,耕地扩大,以粮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日益发展,工商山泽之利主要集中于封建国家之手,0的财政收入日益富裕;农战方针具体落实,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些改革揩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商鞅的重要政见经后人整理,成《商君书》二十九篇,《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存二十四篇。
张公谨
[唐][公元594年-632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人,唐朝初期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曾在唐与-厥的战争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另外,在玄武门之变中辅佐了日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
杜鸿渐
[唐][公元709年-769年,唐朝宰相]
杜鸿渐(709年-769年),字之巽,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宰相,礼部尚书杜暹之侄,安州都督杜鹏举之子 。
杜暹
[唐][?-740年,唐朝宰相]
杜暹(?-740年),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宰相。
杜暹出身于濮阳杜氏,明经及第,历任婺州参军、郑县县尉、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给事中,以清廉著称。后出任安西副大都护,深得西域民心,并平定于阗王尉迟眺叛乱。
开元十四年(726年),杜暹被召拜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他任相三年,因与同僚李元纮不和,被罢为荆州长史。此后历任魏州刺史、太原尹、户部尚书、长安留守、礼部尚书,封魏县侯。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杜暹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谥号贞肃,改谥贞孝。
以上列的是有代表性的一些人物,一一列举,容纳不下,见以下附录。
附录:
远古
仓颉
颛顼 帝喾 尧 舜
春秋
卫定公
大叔仪
蘧伯玉
公孟絷
北宫喜
公叔文子
王孙贾
史鱼
柳下惠
柳下跖
端木赐
许穆夫人
子路
闵子骞
战国
商鞅
吕不韦
荆轲
汲黯
京房
孙膑
吴起
李悝
孟轲
张仪
汉
汲黯
三国
王观
南北朝
吕僧珍
李嵩
李平
李进哲
李神轨
李庶
隋
张清丰
李密
唐
张公艺
张公瑾
马嘉运
谷那律
道因
张大安
李义琰
南霁云
杜鹏举
吴溆
李仁实
张大素
李义琛
李巢
杜承志
僧一行
章敬皇后
李暹
杜鸿渐
吴凑
王栖曜
王茂元
王仙芝
谢台臣
魏明初
五代十国
贺
王章 马万
张全义
王琼
赵玭
张昭
宋
赵延进
晁迥
晁宗悫
王逵
张田
晁端彦
晁公寿
晁说之
晁公谔
元
李志常
王珍
朱文英
官天挺
王文干
伯颜
明
卫平
刘聚
赵廷瑞
王綖
李廷相
李珏
晁东吴
晁瑮
魏广微
董汉儒
王嗣虞
叶廷秀
纪著
侯英
史褒善
苏祐
魏允贞
吉澄
王崇庆
李先芳
清
郑板桥
现代
刘晏春
王鹤峰
铁瑛
安明
郭献瑞
常颂
汪洋
高镇五
晁哲甫
孙健初
端木梦锡
沈冠英
王鸿猷
张嘉谋
张西三
乔清秀
马功臣
黄思明
王冠儒
史向生
丰村
谢台臣
魏明初
王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