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兰溪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陈薇、陈亮、施志根合影)

介绍4位浙江金华兰溪籍的解放军少将,他们是:

△陈薇,女,浙江兰溪人,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1966年2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1年4月入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生物危害防控研究,研制出我军首个SARS预防生物新药“重组人干扰素ω”、全球首个获批新药证书的埃博拉疫苗。曾荣获“全军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2015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徐光裕,祖籍浙江金华兰溪,生于江苏南京市,解放军少将,中国当代著名军事专家。1950年入伍,历任原总参谋部某部副部长、解放军防化学院原副院长。1988年授少将军衔。

△陈 亮,浙江兰溪市云山街道后地村人,解放军少将军衔。历任南京军区陆军驻金三旅旅长、安徽省马鞍山军分区司令员、某参谋部副参谋长等职务,2019年晋升少将军衔。

△施志根,浙江兰溪市横溪镇施宅村人,解放军少将军衔。历任团政治处干事、股长、师、集团军和军区政治部干事、原总政组织局局长、四川某部副政委等职务。2019年晋升少将军衔。

金华兰溪还有许多其他名人,欢迎友友们补充。

浙江金华兰溪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市境东南邻金华市金东区、婺城区,西南接龙游县,西北毗连建德市,东北与浦江县、义乌市交界。兰溪境内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石器来,表明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祖先在兰溪这块土地上生息。自夏至周,兰溪都在越地,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楚国。秦实行郡县制,兰溪地属会稽郡之乌伤县,西汉因之。兰溪山清水秀,风光秀丽, 人文荟萃,名胜众多,堪称历史文化名城,且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兰花之乡。

兰溪自古以来就是富饶之地,物华天宝,出现了不少历史名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兰溪历史上都具有哪些历史名人。

1.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1。

2.张志和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3.李渔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籍贯兰溪市夏李村。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4.曹聚仁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中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21年到上海教书,后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以散文创作立足文坛,他的骨灰安葬于浙江兰溪。作品有论著《文史讨论集》、《国学概论》、《国学大纲》,散文集《我与我的世界》、《万里行记》、《文坛五十年》,报告文学集《采访外记》。

5.郎静山

郎静山(1892—1995),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在20世纪中前期,以集锦摄影独步天下。郎静山的作品曾成功地打入世界众多的摄影比赛。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

备注:文字来源于百度百科,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浙江金华兰溪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张志和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祖籍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先世因"不忍坐视民患",弃官隐居黟县赤山镇(今祁门县祁门镇)石山坞,又迁润田张村庇。唐代诗人。

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2、舒元舆

舒元舆(791年-835年),字升远,唐东阳郡(今浙江金华)兰溪纯孝乡人。其先祖曾任东阳郡守,祖父舒缜,授兰溪医学学训导、学正,父敬之,母薛氏,其为长子。唐元和八年(813)进士,初仕即以干练知名。曾任刑、兵两部侍郎,兰溪历史上第一位官至宰相的人,擅文敢谏,著有《舒元舆集》等,与白居易互为唱和,有作品被收录于《全唐诗》。

其弟舒元褒、舒元肱、舒元迥皆第进士。宰相裴度荐元舆为兴元书记,作文以檄豪健闻名。当时宦官专权,故作《养狸述》一文。拜监察御史,迁刑部员外郎,改著作郎。文宗时,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因与李训、郑注谋诛宦官,事机不密,于"甘露之变"中被腰斩。其五子普闻变携带家眷逃入丛林,后隐姓埋名。唐宣宗时期平反加封显号--乘仙公,后裔将其遗骨移葬到兰溪白露山惠安寺侧。

舒元舆曾作《牡丹赋》。唐文宗赏牡丹时,吟诵其中词句,为舒元舆的杀身成仁落泪哀悼。值得一提的是广为传诵的"宝剑锋从磨砺出"出自其勉励弟弟不要因生活所困而忘记砥砺品行节操的《贻诸弟砥石命》一文。

3、范钟

范钟(1171-1248),字仲和,兰溪青口村人。南宋嘉定二年(1209)进士。历任武学博士、太平州通判、徽州知州。奉召入朝,任尚书右郎官兼崇政殿说书。一次进对,理宗说:"仁宗时甚多事。"范钟对道:"仁宗始虽多事,乃以忧勤致治;徽宗始虽无事,余患至于今日。"升吏部郎中,累官至兵部尚书兼侍讲,不久兼侍读。

嘉熙三年(1239),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四年,授参知政事。屡乞归田,不许。淳佑四年(1244),知枢密院事。五年,特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东阳郡公。六年,复请归田得许,加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任左丞相时,以直清守法、重惜名器、清德雅量,为世所称。九年正月,卒于金华旅邸,因其家筑室未就,时称"无地起楼台宰相"。赠少师,谥文肃。

4、赵志皋

赵志皋(1524年4月16日-1601年10月8日),明代内阁首辅。字汝迈,号濲阳,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今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人。

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赵志皋进士及第,授职编修。万历初年,升为侍读。后因与张位、习孔教等人解救吴中行、赵用贤而冒犯张居正,出任广东副使。张居正死后升任解州同知,后改任南京太仆丞,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再升任吏部右侍郎,均在南京,不久担任吏部左侍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秋,由申时行举荐,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张位一同进入内阁。次年,首辅王家屏罢官,由赵志皋暂时接替。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王锡爵返回朝廷,为内阁首辅,又因"争国本"事件于次年五月辞官,赵志皋接替王锡爵成为内阁首辅。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因病回家,但并未解职,四年后于家中病逝,赠太傅,谥文懿。著有《内阁奏题稿》《四游稿》《灵洞山房集》《瀔阳诗集》等。

5、赵一荻

赵一荻(1912年5月28日-2000年6月22日),女,汉族,又名绮霞,乳名香笙,出生于中国香港,为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而被称赵四小姐。

其父赵庆华(字燧山),浙江兰溪人,在北洋政府时代,官至交通部次长(副部长)。赵一荻幼年随父移居北京,就读于京城教会学校。其父被免职后,避居于天津租界。

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颇具神秘色彩的一位女性。在台湾幽居时期,出版有《好消息》、《新生命》、《真自由》、《大使命》、《毅荻见证集》等著作。2000年6月22日上午11点11分,赵一荻与世长辞,享年88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