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有哪些历史名人?

广东茂名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很多。借此题目介绍几位人民解放军中茂名籍的将军,他们是:

△陈东波,茂名信宜市怀乡镇人,海军少将军衔。1964年出生,1981年入伍到海军部队服役,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91959部队政委、91910部队政委。 现任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主任。2018年7月24日晋升海军少将军衔。

△卢信允,广东高州人,少将军衔,1964年出生,曾任武警广州指挥学院院长 、安徽省军区参谋长,现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杨永辉,广东茂名信宜人,少将军衔。大学本科毕业。1953年11月出生,1972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报》副社长、社长等职务,2008年晋升少将军衔。

△朱伯儒,广东茂名高州荷村人,空军少将军衔。1938年11月,1955年3月入伍,196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武汉空军后勤部副部长、成都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委等职,1988年被授予空军少将。曾荣获中央军委“学习雷锋的光荣标兵”称号。

介绍的不全,欢迎友友们补充。

茂名有哪些历史名人?

广东茂名市起源于人的名字,先是县名,最后改成茂名市。现在下辖茂南区、电白区、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代管)。公元598年(隋朝),以潘茂名的名字命名了茂名县;1959年3月22日,国家设立茂名市(县级市),1975年茂名升级成为地级市。茂名在历史上出了不少的历史名人。

一、潘茂名(潘仙)(大约290-373年)。

潘茂名是茂名高州人,生于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在永嘉年间是一个道士,擅长炼丹,也有一定的医术,济世救人。相传他入山采药,遇到仙人下棋,他在一旁观看。被授予黄精之术,得以飞升成仙。粤西的人都称他为“潘仙”,是被后世神化的道教仙人,隋文帝年间以潘茂名的名字命名了茂名县,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又用潘茂名的名字命名了“潘州”,中国历史上以道士的名字命名地方名称,潘茂名是第一人,当之无愧(关键是一直沿用到现在)。(潘仙雕像)

二、冼夫人(522-602)(谯国夫人、冼太夫人)

冼夫人是现在广东茂名人,在梁(南朝)、陈(南朝)、隋朝时期,她是两广地区俚族的女首领、将军,嫁给高凉太守冯宝(北燕皇室人员),夫妻二人共同执政,隋朝时期,冼夫人率所辖区域归附隋朝,为国家和民族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隋文帝封她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死后追封为“诚敬夫人”,历代王朝都对她进行追封,被誉为“岭南圣母”。

周恩来称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雕像)

三、冯盎(?-646).

冯盎是茂名高州人,冼夫人的孙子,他曾经平定两广地区的叛乱,获封高凉太守。曾经跟随隋炀帝东征辽东,担任左武卫大将军。隋朝灭亡后回到高州,聚众几万人,公元622年,归附唐朝,冯盎被任命为上柱国、高州总管、越国公、耿国公。(冯盎雕像)

四、高力士(684-762)(原名冯元一)。

高力士是茂名高州人,冼夫人的六世孙,自小入宫,深得武则天的喜欢。唐玄宗时期,协助唐玄宗消灭政敌韦皇后和太平公主,被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齐国公,类似于宰相的待遇了。

他一生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得知唐玄宗死后吐血而死,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雕像)

五、杨永泰(1880-1936)

杨永泰是茂名高州人,蒋介石的首席智囊,国民党政学系首领。1932年,蒋介石在第四次围剿红军时,杨永泰上万言书,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大政策,安内就是指剿共了。并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得到蒋介石的赏识,杨永泰被任命为剿匪司令部秘书长,在各县推行“保甲法”。1935年被任命为湖北省主席,兼任湖北保安司令,1936年10月25日被暗杀(国民党内部刺杀)。蒋介石铲除诸侯,逼走共产党就是杨永泰的建议。

六、林云陔(1883-1948)。

茂名信宜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经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广州市市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监察院审计部部长、审计长。七、丁颖(1888-1964).

丁颖茂名高州人,新中国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八、林励儒(1889~1977)

茂名信宜人,著名的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九、陈沛(1898~1987)。

茂名茂南区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参加了东征,在1939年任国民革命军37军军长,1940年授衔中将,参与指挥了与日寇的第一、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1949年到台湾,任职“国防部”中将高级参议。

十、廖盖隆(1918~2001)

茂名信宜人,1938年赴延安,曾经任职新华社副总编辑、中共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是著名的党史专家。

十一、邓龙光(1896-1979)

保定军校第六期步科毕业,1936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广东四大抗日名将之一。1937年,任职83军军长的邓龙光率领该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并且率领154、156两个师顺利突围。抗日期间任职35集团军司令。

十二、朱也赤(1898~1928).

中共第一任茂名县委书记,领导了著名的怀乡起义,被叛徒出卖牺牲。

十三、黄子平(1351-1424).

茂名电白人,明朝初年做到监察御史,以性格耿直著称,朱元璋称赞他为“真御史”。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曾兵败后舍弃粮草、兵丁逃跑,被黄子平知道后,向建文帝弹劾李景隆,他反而被排挤,李景隆照常做指挥官,于是称病引退,他看出了建文帝早晚要败亡。

此外还有杨一清、陈珪、凌十八、杨颐、张锦芳等茂名的名人,欢迎大家补充。

茂名有哪些历史名人?

1.市名由来潘茂名

2.巾帼英雄冼夫人

3.爱国将军冯盎

4.著名宦官高力士

5.“真御史”黄子平

6.出将入相杨一清

7.蒋介石智囊杨永泰

等等。

茂名有哪些历史名人?

广东茂名历史上名人有林砺儒,潘茂名,谭良德,王永泰,冼夫人,高力士,李三灏,丁颖,朱也赤,李孝式,李庆文,许智明,甘子钊,凌十八,江可柏,欧豪年,甘霖,陈鉴,丁衍庸等等,,,,

茂名有哪些历史名人?

介绍几位茂名科技和文化名人,他们的成就令人敬佩。

丁颖(1888—1964),广东茂名市高州人,农业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12年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毕业。

曾任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兼华南农学院院长等职。主要从事稻作科学研究、农业教育事业,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农业高等教育先驱,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4年10月14日在京病逝。

林砺儒(1889—1977),广东茂名市信宜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

1911年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现筑波大学),1918年3月回国。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广州师范学校校长,广东省立教育学院院长,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兼教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师大校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著有《文化教育学》《伦理学要领》《教育哲学》《教育危言》《林砺儒教育文选》等。1977年1月20日在京病逝。

谢申(1898—1990),广东省茂名市电白人,土壤学家。

192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35年到1937年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土壤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土壤调查所所长、教授、农化系主任、院学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农化系主任、华南农学院土壤农化系主任。在土壤调查及研究、红壤利用改良和我国发展橡胶事业做出贡献,1990年8月1日在广州病逝。

黎乐民,1935年12月出生,广东茂名市电白人,物理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9年北大技术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5年,北大研究生毕业。曾任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理学部和北大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密度泛函理论及相关计算方法、大体系的理论计算方法、含重元素化合物的理论研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甘子钊,1938年4月出生,广东茂名市信宜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4年考入北大物理系,196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副教授、教授、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北大理学部首任主任等职。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激光物理、固体理论的研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杨义,1946年8月出生,广东省茂名市电白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1965-1970年就学于人大新闻系,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硕士学位,2000年获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等职,2006年获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主要著作有《楚辞诗学》《李杜诗学》《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叙事学》《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20世纪中国文学图志》《现代中国学术方法通论》《读书的启示》《感悟通论》《杨义文存》等40余种。

茂名有哪些历史名人?

茂名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如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岭南圣母”冼夫人、唐代重臣高力士、岭南著名才子陈鉴等。

一、潘茂名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粤西地区俗称“潘仙”,一个被后世仙化的著名人物。大约在西晋太熙元年(290)农历三月二十四日出生,西晋永嘉年间(307—313)的处士。今属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人,世居浮山岭附近的山村,相传在今浮山岭半山腰的亚盘村。

传说东晋宁康元年(373)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黄昏时分,潘茂名逝世,享年83岁。隋代开皇十八年(598)设立茂名县,是以潘茂名之名命县名,用以纪念潘茂名对粤西人民之恩德。唐代贞观八年(634)又用潘茂名之姓改南宕州(贞观六年才改高州为南宕州)为潘州。

如今的茂名市名字也因之而来。中国以道士之姓设州、以名设县、以名命名地级市,唯潘茂名一人。

二、冼夫人 南梁、陈、隋三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将军冼夫人(522——601)又称冼太夫人、谯国夫人,名英,古高凉(今广东茂名电白)人,是南梁、陈、隋三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将军,冼夫人助隋平定岭南势力,率领汉、俚各族民众归附隋朝,封为谯国夫人。历朝对她进行了多次追封,尊称她为“岭南圣母”。

冼夫人自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隋唐的俚族),一生身历三朝,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冼夫人一生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对朝廷的忠并非愚忠,她识时务,爱国爱民,因而深得后人敬重。冼夫人先后被陈朝、隋朝敕封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死后谥封为“诚敬夫人”。明太祖和清朝同治帝分别追封为“高凉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2月,江泽民主席视察广东高州冼太庙时,盛赞她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她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她的生平载入在《隋书》、《北史》和《资治通鉴》中。

三、冯盎 隋唐时期大臣冯盎(生不详-646年),字明远,高州良德(今广东省茂名高州)人。隋唐时期大臣,高凉太守冯宝与谯国夫人冼夫人之孙,石龙太守冯仆之子。

少有谋略,英勇善战,初以门荫,授宋康县令。平定王仲宣起义,授任高州刺史,陆续平定潮州、成州等五州獠人叛乱,授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随隋炀帝出征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隋朝灭亡后,冯盎回到岭南,聚众数万,自任首领,依附割据岭南军阀林士弘,先后击败广州和新州的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人,占据广州、苍梧、朱崖之地,自领岭南总管,治理有方,稳定岭南局势,使得社会安宁。

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朝,授上柱国、高州总管、耿国公。平定罗窦各洞獠民反叛,受到唐太宗的夸赞。勤勉清明,深受百姓和部下的爱戴。 贞观二十年(646年),去世,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四、高力土 唐代宦官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今广东茂名高州),唐代著名宦官,冼夫人第六代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 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宝应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五、陈鉴 明未清初名宦

陈鉴字子明(1594~1676年),明末清初化州乐岭村人,其祖父乃有“藩臬清风”之美誉的名宦陈珪。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乡试中经魁,翌年赴京会试,被以触讳犯科,取消考试资格。陈鉴"博极群书","下笔数千言立就","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被誉为"岭南才子"。

陈鉴富于人民性,同情困苦农民,憎恨贪官污吏,性情豁达,以诗文结交天下名士。 陈鉴以同情家乡灾民困苦,修府志中坚持正义,触怒州、府官员,明末两次入狱。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因同情、支持反清义军首领陈子龙,被捕入狱八年。因不容于家乡的州、府官员,离乡外出遨游全国各地,以其道德才华先后被荐举为江夏县(今武昌县)教谕、南京兵部司务、松江府华亭县知县,所在有政声。后来的《江夏县志》、《松江府志》都把陈鉴列为名宦之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