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学家中,谁的成就能和钱学森比?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从人品、气节、胸怀等方面,还是从科研、学术成就和贡献、威望来讲,钱学森钱老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座丰碑,永载中华民族的史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逾越。 但也有能在这座丰碑上留下不朽名字的人,我认为有: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李四光,地质学家,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提升了水稻的质量、产量,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钟南山,呼吸内科学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在抗疫中,获人民英雄称号,他们是中国人民的功臣。

这些科学家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友友们,你们赞同吗?

国内科学家中,谁的成就能和钱学森比?

钱学森——中国近代著名科学家,细数他身上带有的荣誉称号:“中国航天工程的先驱”,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完全可以体现钱老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的杰出能力。

大学时期的钱学森学习的是铁道工程专业,毕业后赴美留学。正是在这段时间,钱学森遇见了在他科研道路上重要的指路灯——冯·卡门。

后来他和导师完成的科研论题中还建立了“卡门-钱学森”公式,甚至在28岁时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5年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的钱学森,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祖国,中间还经历了种种的阻挠。回国之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钱学森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和其他物理学家一起致力于导弹方面的科学研究。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钱学森,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五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来说钱学森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啦。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物理力学、航天、工程控制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的发展都有杰出的贡献。正是由于钱学森回国加入科研队伍,中国的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进程提前了至少20年。

如此大的贡献,国内科学家中有谁可以和钱学森相比呢?如果非要做比较,当然是有的。

有人罗列了中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的名单,当然要说一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分别是:

钱学森——航天与导弹专家

袁隆平——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李四光——地质学家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

华罗庚——数学家

张孝骞——医学家

朱光亚——物理学家

吴文俊——数学家

李国杰——计算机专家

黄伯云——材料学家

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

钱三强——核物理学家

钱伟长——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于敏——核物理学家

赵九章——大气科学家

王淦昌——核物理学家这些科学家都在各自的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其中袁隆平、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就不用多介绍了,他们的成就可谓是家喻户晓。

除了这些科学家,还有一些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值得我们了解。

首先是钱三强、钱伟长两位科学家,他们和钱学森一起被称为是中国科技界的“三钱”。并且三个人在“”两弹一星”研制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贡献。

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茅以升,赴美留学时发表了名为《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博士论文。这篇论文里包含了茅以升自己独特的见解,被称为“茅氏定律”。

回国后主持设计了钱塘江大桥,这是中国自主构建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大气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被称作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设计师。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其背后赵九章功不可没。因此他也被认为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重要的奠基人。

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和钱学森一样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他的主攻方向是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以及核武器的研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导弹、航空航天方面的重大科技突破都得益于这些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科技成果的研制成功不能归功到一个人的身上,而是众多科学家团结一致、呕心沥血共同完成的。

他们各有所长,在各自专业的领域做好自己的事情,因此中国才能在各个研究领域有了重大的科技飞跃。

钱学森功勋卓著,内心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航空航天和导弹领域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其他的科学家也一样,只是在不同的领域热血奋斗着。论成就,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华罗庚、钱三强、张九章等等等等。

对中国都有着值得被记住,无法被取代的贡献。他们的成就无法排名,都是应该被歌颂的。

国内科学家中,谁的成就能和钱学森比?

回答这个之前,我们要先说一下这个科学成就。

上世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到现在,国内涌现出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的成就,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科研成果,让国家走向了繁荣昌盛,让国家变的更加强大。在这方面,钱学森的成就当属第一。

我认为,在众多科学家的成就当中,能和钱学森相提并论的当属钱三强、李四光、邓稼先。这几位科学家的成就最大,对祖国的贡献也最大。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这几位科学家的概况。

根据我了解的资料显示:

1.钱学森,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钱三强,浙江湖州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突出贡献者。

3.李四光,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为新中国摘掉贫油的帽子,对中国原子弹做出了突出贡献,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的氢弹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4.邓稼先,安徽怀宁人,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重大贡献,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和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综上所述,这几位科学家,随然没有某些华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多,但那些人只为自己的名利而活着,而这几位和众多为国效力的科学家,放弃名利,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才是我们最敬重的科学家!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题主作为参考。

国内科学家中,谁的成就能和钱学森比?

在中国的特定时代,要提起"三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们指的是我国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分别是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

能和钱学森相比的,首先应该就是钱伟长和钱三强。

咱先来看看钱学森的成就。

钱学森,1911.12.11生于上海,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1934年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开始从事空气动力学、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

钱学森的价值,用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话说,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总理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用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与美方达成默契,钱学森一家才安全回国。

20世纪50、6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我们果断地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因此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三钱”之一的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是国学大师钱穆的亲侄子,19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系,九一八事变后,出于忧国忧民之心,改读物理系,1935年他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1940年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这期间,一篇名为《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的论文,让他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爱因斯坦看过此文后,都禁不住感叹,钱伟长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问题。

1942年至1946年,钱伟长来到美国,任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工程师,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实验,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于1946年5月,坚持回到祖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力学系,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和学的领军人物,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被后世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三钱”之一的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10月16日,出生在浙江绍兴,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同时还听本科的课程。1936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经吴有训教授的推荐,给物理学家严济慈当助理员。

1937年9月,在严济慈的引荐下,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居里夫人,并跟随化学师家葛勤黛夫人做钋的放射源研究。

1940年,钱三强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春,钱三强与他的同行,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

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居里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

1948年钱三强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我们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作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钱三强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原子弹之父,还有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看到这些称呼,钱三强的贡献那就是可想而知了,没有钱三强,也就没有如今中国的核武器的发展。

除了“三钱”以外,周总理还提出“一邓”,“一邓”指的就是被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当然,还有很多在为祖国奉献的科学家,他们的贡献也能和钱学森相媲美。

其中还有一位,在这里不得不提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杨振宁,他是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世界上第三位物理学全才,在1957他就获得诺贝尔奖,他的“宇称不守恒”观念,颠覆了物理学的一般认识,就连著名的霍金先生,地位都比不上他,国内很多人,却只关注他的个人生活,而忽略了他的成就,对他的评价有失公允。

国内科学家中,谁的成就能和钱学森比?

钱学森是火箭专家,他的导师是冯.卡门。钱学森在导师的航天喷气实验室工作,是导师的重要助手。这个实验室之所以不叫火箭实验室,是因为火箭在那个时代的民众心中还属于科幻概念,为了避免麻烦,所以改名叫喷气实验室。

钱学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自动控制论。钱学森还和导师完成了著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这个公式是对亚声速气流中,空气压缩性对翼型压强分布情况的计算,它的用处是计算高速飞行的飞机的机翼表面压力分布情况。

钱学森回国后,负责导弹的研发。原子弹没有导弹的运载,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当年苏联的赫鲁晓夫之所以在肯尼迪面前主动败退,就是因为当时苏联没有掌握远程导弹技术,所以底气不足。中国的导弹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一开始只能飞几千米,正是以钱学森为首的一批科学家的艰辛努力,才慢慢在技术上突破,射程进步到几百千米,乃至几千千米。

(你们知道照片里面的人是谁吗?)

和钱学森同名的科研工作者,在80年代被集体称之为“新中国十大科学家”。他们是:

茅以升——桥梁专家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

华罗庚——应用数学家

李四光——地质学家

钱伟长——力学家

于敏——核物理学家(主要贡献在氢弹)

赵九章——气象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

竺可桢——气象学家

童第周——生物学家,海洋科学家

他们和钱学森合称“十大”科学家,和钱学森水平相当。

此外,严济慈也达到了钱学森的水平,甚至还要高一点。严济慈是知名的光学家。

以上是旧一辈科学家,在新世代科学家里面,施一公,饶毅,姚期智,潘建伟,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国内科学家中,谁的成就能和钱学森比?

毛主席,必须是毛主席,虽然毛主席不是科学家,但中国的科学如果没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还指不定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