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有哪些著名的将军之乡?
陕西在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主要有3名开国上将,5名中将,55名少将,他们是:
△张宗逊上将(1908-1998),陕西省渭南县(今渭南市)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军校部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等职。
△李达上将(1905年4月19日—1993年7月12日),陕西省眉县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
△阎红彦上将(1909~1967年),曾用名侯雁;陕西安定瓦窑堡(今陕西子长)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任四川省委书记兼到省长、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
△孔从洲中将,(1906.10.2—1991.06.07) 陕西西安上桥梓口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等职。
△ 张达志中将(1911一1992年),陕西佳县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部长,西北公安部队司令员兼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
△ 阎揆要中将(1904—1994),陕西佳县阎家村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等职务。
△ 赵启民中将(1910年9月-1997年2月7日),陕西蓝田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1966年任海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
△崔天民中将(1912—1991),陕西绥德铁笳坪村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班主任兼政治委员,铁道兵政治委员。
另外还有55名开国少将。
我国北方有哪些著名的将军之乡?
要说到北方的将军之乡,那陕西首当其冲。陕西自古就有“江南宰相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之说,帝王很多,将军自然也不会少,尤其是抗日名将更是英雄辈出。下面我们就看看陕西到底都有哪些将军。
(刘志丹将军)
刘志丹(1903年—1936年)红军高级将领刘志丹,陕西志丹县人,红军高级将领,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36年,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在山西战斗中牺牲。
胡琏(1907年—1977年)抗日名将胡琏,陕西华县人,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四期毕业。在抗战期间,胡琏参加了淞沪会战、湘北会战、枣宜会战及雪峰山会战。率第11师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
(胡琏将军)
张灵甫(1903年—1947年)抗日名将张灵甫,陕西长安县人,民国陆军中将,黄埔四期毕业。在抗战期间,张灵甫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两次长沙会战、湘赣会战及鄂西会战。在雪峰山会战中获得美国金质自由奖章。
杜聿明(1904年—1981年)抗日名将杜聿明,陕西米脂县人,民国陆军中将,黄埔一期毕业。在抗战期间,杜聿明参加了淞沪会战、长城会战、昆仑关战役、缅北战役等。
(张灵甫将军)
杨虎城(1893年—1949年)爱国将领杨虎城,陕西蒲城县人,民国二级上将。杨虎城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坚持抗日,反对内战,联合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被国民党抓捕并囚禁了十二年,后被杀害。
孙蔚如(1896年—1979年)抗日名将孙蔚如,陕西西安人,民国陆二级上将。追随杨虎城参与了西安事变,抗战期间参加了保定战役、忻口战役、旧关战役,中条山抗战中痛击日本侵略者。
(杜聿明将军)
赵寿山(1894年—1965年)抗日名将赵寿山,陕西户县人,民国陆军中将。抗战期间,参加了新安镇阻击战,漕河、阜河等战役,以及血战中条山等。解放战争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后任青海省长。
张耀明(1905年—1972年)抗日名将张耀明,陕西临潼县人,民国陆军中将,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第三任校长。抗战期间,参加了热河抗战,邯郸抗战,豫中会战及台儿庄战役等。
(杨虎城将军)
除了上述将军之外,陕西还有众多抗日名将,如邓毓玫(陕西咸阳)、刘玉章(陕西兴平)、董钊(陕西长安)、马师恭(陕西绥德)、仵德厚(陕西三原)、王劲哉(陕西渭南)、柳彦彪(陕西合阳)、何文鼎(陕西周至)、张坤生(陕西三原)、孔从洲(陕西西安)、马志超(陕西华阴)、马励武(陕西华县)、魏炳文(陕西西安)、王廷柱(陕西洛南)等人。
我国北方有哪些著名的将军之乡?
中国十大元帅中,只有一个北方人那就是来自于山西忻州的徐向前元帅。事实上,山西省忻州市,堪称北方第一将军之乡!
山西忻州在近代有哪些名将?听我给你一一盘点一下:
1,徐向前。
徐向前元帅,出生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的普通农家,年轻时曾在河北阜平县当过书店伙计。在阎锡山振兴教育的大背景下,这个阎锡山的小老乡回到山西读了师范学校,后来则是南下广州成立黄埔毕业生。黄埔毕业后,徐向前目睹国民党军队的腐败现状,毅然加入了共产党。
1930年,徐向前被任命为红31师副师长,当时红31师只有300农民军,大部分没有武器。在徐向前和众多红军指战员的努力下,两年时间,徐向前带领下的军队,成了8万兵力的红四方面军。蒋介石给抓住徐向前的悬赏是20万大洋,与朱老总和毛主席持平。红四方面军走出了800多为将军,这里面有徐帅的一份功劳。
解放战争中,徐向前元帅则是带领6万地方部队,与阎锡山20万军队周旋,通过运城站已、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解放了山西省全境。1955年评定军衔时,徐帅对毛主席说,全国都解放了,评高拼低有什么关系?毛主席连连称赞。
2,阎锡山。
阎锡山是山西忻州市五台县河边村(现在的河边村属于定襄县)的人,年轻时候做过米店伙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回来后,逐渐掌握了山西新军。辛亥革命中,阎锡山发动起义,宣布独立,成为了最早响应武昌首义的北方省份。
从辛亥革命到太原解放,阎锡山当了38年的山西“土皇帝”,这在全国范围内是蝎子尾巴——独一份。阎锡山在山西保境安民、发展经济、振兴教育、改善民生,让穷乡僻壤的山西成了全国模范省。而阎锡山也成了国民党的一级上将。
可是,阎锡山毕竟是一个军阀,以保住自己的本钱、权位和底盘为最高准则。面对日军入侵时,他想要“三颗鸡蛋上跳舞”,面对人民需要土地寻求民主,他则是用铡刀杀死刘胡兰等革命者,坚决维护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
3,徐永昌。
阎锡山有四大金刚,分别是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其中杨爱源和徐永昌都是山西忻州人,商震是河北人,傅作义是运城人。
徐永昌,山西忻州原平人,当时叫崞县,是今天的原平市崞阳镇。徐永昌抗战中离开晋绥军,投奔重庆,担任了军令部长,抗战胜利后又作为中国军队代表,在密苏里接受日军投降。
4,续范亭。
续范亭,山西省忻州市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人。早年参加同盟会,是国民党元老,九一八后,他曾在中山陵切腹自杀,用血唤醒不抵抗的国民党。抗日战争中,续范亭代表国民党与我党合作,建立山西新军,续范亭的开明政策和坚决抗日态度,让山西新军越来越倾向于八路军。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攻击山西新军和八路军,被续范亭粉碎。晋西事变后,续范亭带领十万山西新军集体加入八路军晋绥军区。续范亭临终前,要求加入共产党,被追认。5,薄一波。
薄一波,山西忻州定襄县蒋村人,1925年入党,曾在山西,天津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3次入狱。抗日战争中,薄一波代表我党和阎锡山合作,建立山西新军,是山西抗战的重要组织者,薄一波建立的十万山西新军,都加入了八路军。1946年起,担任军队领导工作,曾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华北军区政委。建国后,薄一波长期从事经济工作,未被授予军衔。
6,杨爱源。
杨爱源,山西忻州五台县门限石村人,因为忠厚老实,是阎锡山的头号亲信。商震和徐永昌加入晋绥军初期,阎锡山派杨爱源去担任监军。杨爱源在山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至察哈尔省主席, 二战区副总司令,被授予了二级上将军衔。
我国北方有哪些著名的将军之乡?
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丹东市一共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含武警部队)丹东籍47位将军。
其中:
上将4人,中将3人,少将40人。
一、上将4人
1、周 桓(1909-1993):开国上将,原文化部顾问,曾任沈阳部队政委,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等职。
2、徐惠滋(1932-2005):原军事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94年晋升为上将军。曾任副总参谋长等职.
3、于振武(1931-):原空军司令员,1996年1月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4、范长龙(1947-):济南军区司令员、2008年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曾任沈阳军区参谋长、总参谋长助理等职;中央军委副主席。
二、中将3人:
1、王福义(1932-):原北京军区副政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2、朱成友(1941-):原武警副司令员,1995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1996年4月改授武警中将警衔,曾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3、贾润兴(1945年-):原武警部队副司令员,2004年授予中将军衔。
三、少将40人:
1、沙克、(少将)
2、邢书成、(少将)
3、刘毅、(少将)
4、曹庆瑜、(少将)
5、迟志江、(少将)
6、郭成利、(少将)
7、邓芳明、(少将)
8、郭庆、(少将)
9、焦贵福、(少将)
10、李春山、(海军少将)
11、李培江、(少将)
12、吕芳秋、(少将)
13、于鸿礼、(少将)
14、马绍君、(少将)
15、由光宇、(少将)
16、马述宽、(少将)
17、孟涛、(少将)
18、倪世昌、(海军少将)
19、庞惟义、(少将)
20、曲魁、(少将)
21、任鹏举、(少将)
22、王成山、(少将)
23、王军、(少将)
24、杨华科、(少将)
25、马盛林、(少将)
26、马贵君、(少将)
27、张奎新、(少将)
28、曾凡祥、(少将)
29、王边疆、(少将)
30、袁玉清、(少将)
31、何志武、(海军少将)
32、李世春、(少将)
33、张鸣、(少将)
34、孙延凤、(少将)
35、孙福宝、(少将)
36、战永盛、(少将)
37、明振江、(少将)
38、戴绍安、(少将)
39、夏万平、(少将)
40、张书权、(少将)
四、
丹东籍的优秀儿女为祖国国防事业无怨无悔的付出青春年华,以上47位将军是无数丹东籍优秀儿女的代表,祝愿家乡丹东经济发展早日取得更大的成就,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我国北方有哪些著名的将军之乡?
我的家乡是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黄河南岸阌乡小县,一九五四年合并到了灵宝县。阌乡县又叫湖城县,是河南西陲紧临陕西潼关的袖珍小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修建三门峡水库居民分散迁徙。别看閿乡县小,这里历史上有着一个大名鼎鼎的大将军,他就是西晋开国大将王濬。王濬,字士治,西蜀灭后他在益州打造船只,积极做攻取东吴的准备。后来,果然奉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命令兵伐东吴,他的船只舰队冲破东吴孙皓的江上铁链封锁,一举消灭东吴,迫使吴主孙皓投降,从此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使西晋一统天下,后被封为龙骧将军。唐朝诗人刘禹锡曾对他做为这样的咏唱: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自从王濬被封为龙骧将军后,龙骧便成为英勇神武的代名词,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就借用了这一名词,‘’君看帝子出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再后来,文人骚客们总给它再加上‘’虎步‘’二个字,合读为‘’虎步龙骧‘’,看似多么神武。灵宝县西阎乡大字营村北现有王濬墓,供人凭吊。王濬的后人分为多支,一支在閿乡县拆迁后|在的西阎乡阌东村,一支迁到阳平镇的王家河村,一支居住在阳平镇的裴张村。但他们中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已就是龙骧将军王濬的后人。但经常有来自北京,郑州各地媒体的记者,历史学家前来采访。
我国北方有哪些著名的将军之乡?
我国北方著名的将军之乡有河南新县、山东荣城、山东滕州和山西原平,现在为大家介绍原平为什么会成为“将军之乡”?
雁门关下,五台云中夹峙,滹沱河纵贯其间,被称作“两山夹一盆”的山西原平,县改市二十多年了,至今人口尚不足50万。从这一点看,即使在大河以北,它也仅算个普通的县。然而,一百年来,这里或战友同志、师生同窗,或同村共闾、父子兄弟,或部属长僚、隔代门徒,乃至沙场敌手、恩怨仇家,呼朋引类竟然奔走出180多位传奇将军,真乃群星荟萃,熠熠生辉,是个名副其实的将军县。直教人吟哦不止: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家翁──真想藉用续范亭将军诗句,叹一声:时人未识将军县,只知原平旧崞县。
原平造就了他们,他们造就了“将军县”。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毫无疑问,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是抗日战争的爆发,将原平推向了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大搏斗的前沿。地处山西咽喉锁钥雁门关下的原平,是日寇南下占领全晋的必争之地。在敌后战场,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推举的原平籍将军续范亭,成为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的领袖,并组建了暂编第一师。面对着这由各界组成而非正规军序列的部队,续范亭在云中山麓振臂高呼:“‘暂’就是斩日,我们暂一师就是天下斩日第一师!”全军将士为之一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续范亭由此又成为整个山西新军的重要领导人。
原平凭什么成了“将军县”?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抗击,哪里有屠杀哪里就有复仇。“滹沱河,滹沱河,滹沱河里血泪多。东洋狗强盗,杀人满山坡,满山满谷血横流,鲜血流到滹沱河。滹沱河,流流流,流到天涯也有尽头,我们的血海冤仇不能报呀,永远不能算罢休。”1939年1月,魏巍在这里写下了诗篇《滹沱河》。然而,战斗在滹沱河两岸的原平儿女,仅是原平抗战力量的一部分,小小的原平县以同蒲铁路为界,两脚站立在晋察冀、晋绥两大战略区,当时境内就有“东八路”、“西八路”之说。抗战初期,就有两万多名原平儿女参加了抗日队伍,猛士如云唱大风,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战火硝烟中淬炼出了开国的一批原平将军。
从原平土地上走出来的将军:
弓富魁:原平太平街人(1879年-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仪。
王宇: 原平人,1995年晋升少将军衔。
王恭:原平北庄村人(1917年-1994年),曾任后勤部副部长、宁夏军区副司令员。
石进元:原平西会村人(1920年-1999年),曾任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
兰保景:原平人,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晋升为中将。
吕义山:(1912~1991年),崞县人(今原平),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刘学基:原平人,1983年任宁夏军区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何鸿业:原平西庄村人(1923年-1998年),曾任武警部队总部副司令员。
张二旺: 原平大阳村人(1936年-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工: 1935年7月生,原平人。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张光汉:原平神山村人(1918年2月生),曾任湖北军区副政委。
张中如 :原平人,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张树帜:原平文殊庄村人(1881年-1946年),曾任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帐监主任。
张培梅:(1885——1938),字鹤峰。崞县(今原平)中泥河村人,国民党军事将领。
李吾田:原平咸阳村人,现任内蒙古军区参谋长、少将。
李服膺,最悲情的将军。崞县(今原平)兰村人,早年从军跟随阎锡山,官至军长。民国二十六(1937)八月李奉令率六十一军,于天镇抗击日军进犯,浴血奋战十天之久。在接到闫下令撤退的电报后,李率部撤出防线,天镇失守。由于民众怒起谴责闫锡山消极抗日,闫为了推卸责任,解脱自己,竟密令将李服膺扣捕关押,未经正式军法审判,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年仅47岁。
赵拴龙: 原平北三泉村人,曾任甘肃军区司令员、少将。
赵尔陆:原平人(1905-1967),曾任国防工业政治部主任、上将。
常志义: 原平新华街人,曾任国防科委第十研究所院院长。
陈明山:(1931-,山西原平人),海军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徐永昌:(1887.12.15-1959.7.12),山西省崞县(今原平)人,曾任国民革命军北方军东路总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十二路总指挥,代表中国于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接受日本投降。
傅全有:原平人。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续范亭:名培模,崞县(今原平)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 1940年任新军总指挥、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