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真的存在「独立团」吗?这是什么编制?
独立团是部队的一种特殊编制,它是指越过师、旅直接受军、师指挥的团。独立团的设置主要是根据部队的实际、战场的需要和其他一些特殊情况而决定的,它和正规编别的团,地位、作用、任务都是一样的,可以作为主战部队,也可以是预备队。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独立团有:叶挺独立团、陈赓干部团、115师杨成武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是北代战争时期,受党领导的一支部队,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叶挺任团长。打醴陵,攻平江,战汀泗桥和贺胜桥,英勇善战,被喻为是“铁军”,后来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
陈赓干部团, 1934年10月长征前,中革军委决定将苏区的4所红军学校合并组成干部团,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这个团全部由干部组成,是党和红军的储备人才和骨干。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主席决定发动士城战役,由于情报有误,原以为川军是郭勋祺2个旅,实际上是4个旅还有增援部队,加上川军战斗力很强,战斗打的非常激烈,在关键时刻,毛泽东、朱德命令干部团参加战斗,干部团敢打敢拼,如下山猛虎,几次都打退了川军的进攻,毛泽东高兴地说:这个陈赓,以后可以当军长。新中国成立后,陈赓被授予大将。
115师杨成武独立团,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下辖343旅、344旅及独立团。团长为杨成武,政训处主任罗元发。这个团也是敢打硬仗、险仗、恶仗。在平型关战斗中,独立团迂回穿插到敌后,切断了敌人的运输线,守住了口袋口,保证了战役的胜利。在抗战中,他指挥了著名的黄土岭战斗,击毙日本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阿部规秀中将,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新中国成立后,杨成武被授予上将军衔,罗元发被授予中将军衔。
抗战时期真的存在「独立团」吗?这是什么编制?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在抗战剧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大部分部队都存在着独立团,那么这个编制在抗战时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在抗战时期不仅存在着独立团,独立旅、独立师也大量存在。
当日军侵华步伐加剧时,国共两党终于摒弃前嫌,共同抗日,不仅如此,国府其他派系也都以民族大义为重,愿意接受老蒋改编,服从中央的领导。但是改编就得有部队番号,周恩来与老蒋“磨”了几个月,终于给陕北的红军弄来了一个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番号,后改成第十八集团军,归二战区管辖。所以说,抗战时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序列中,集团军、军、师、旅、团皆有各自的番号,一个师基本都是三旅六团制或两旅四团制的部队,而独立团、独立旅就是越过师级,直接由军、甚至战区指挥的部队。
抗战初期我军在陕北的兵力超过六万,而老蒋却只给了三个师四五万人的编制,剩下的人就只能往总部的直属部队里“塞”了,如115师独立团、129师385旅独立团,这些都是我军为了安排超编人员的计策。
随着我军的不断发展,一个军的编制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更糟糕的是,老蒋为了防止我军不断扩大,掀起了一次次的反共高潮,而此时我军即要对付日伪军的围剿,还要打破老蒋的封锁,就必须扩大和建立新的根据地,所以军区、军分区、纵队、支队这些编制在我军中广泛使用,独立团的番号也大量存在,如我胶东军区的独立团就有好几个。
抗战时期真的存在「独立团」吗?这是什么编制?
抗战时期确实存在独立团,其实在抗战前,独立团这个编制就有了,比如有名的叶挺独立团。
独立团原意是指不隶属于旅,而是直接归属于更高一层指挥结构的团,像叶挺独立团当时就是直属第4军军部指挥。抗战爆发以后,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因为国民政府所给编制有限,因此有些部队就在编制外组成独立团或者教导团。此时的独立团是直接隶属于师,像第115师就有一个独立团,团长是杨成武,而第120师、第129师则下属教导团。
随着八路军队伍的壮大,编制就开始混乱起来,独立团也是越设越多,也不一定隶属于上一级单位,在旅下面也可能有独立团。比如1938年冬,第358旅就下辖第714团、第716团、独立1团和独立2团。徐海东的第344旅下属的除独立团外还有教导团。而第385旅则不仅有独立团,在旅下面还有一个冀豫游击支队,而支队下面则是两个团,编制的混乱可想而知。
所以抗战时期独立团只是为了解决编制问题而设立的诸多番号中的一种,其他还有补充团、教导团、纵队、支队、大队等等,这些都是出于抗战需要而临时设立,后来随着部队的正规化逐步取消。
不过说起来,在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是第386旅独立团,而第386旅在历史上似乎还真没设过独立团这个番号,估计也是为了避免大家过度联想,所以作者特意找了一个不存在的番号吧。
抗战时期真的存在「独立团」吗?这是什么编制?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和抗战小说中看到独立团这个称呼,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所率部队即为八路军独立团。抗日战争中我军真的有独立团这个编制吗?真实的独立团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
电视剧中的独立团长李云龙
还是举例说明吧。
八路军指战员在战斗中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即又改为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下辖120师、115师和129师三个师,每师辖两旅,每旅辖两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当时八路军第一主力部队115师除了下辖第343旅(旅长陈光)陈光和第344旅(旅长徐海东)两旅四团外,还有一个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政训处主任(政委)罗元发。八路军各旅、团都有国民政府颁发的正式部队番号,唯独这个独立团是八路军私下成立的,用今天的话说,属于黑户口,没有国民政府发放的军饷、军装、武器装备及其它补给。
115师独立团前身是红一军团第一师,1937年8月20日,红一师在陕西三原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原来红一师所属的三个团缩编为三个营,全团共13个连队,1700余人;1937年11月7日,独立团扩编为八路军独立第1师兼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1937年11月—1939年2月期间还有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这个称呼。也就是说,从1937年8月20日独立团成立,到11月7日扩编为八路军独立第1师兼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独立团一共存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八路军正式部队中叫独立团的,只有这一支部队。
抗战时期真的存在「独立团」吗?这是什么编制?
想必不少人都知道《亮剑》中李云龙所在的第386旅独立团吧,这支军队虽说并不是真正存在过的,但是许多人心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团存在过吗?答案是当然有,而且数目还不少。不仅有独立团,还有独立师和独立旅等等,只是后来这些编制都被取消了,于是它们便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下面,就来谈谈独立团的相关事宜吧。
首先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独立团。抗战之初,中国环境非常条件艰苦,为了抵御敌军,我军不得不打破常规的军事编制,在发动广大群众的基础上建立了类似李云龙的第386旅独立团一般的独立团。这些独立团没有正式的番号,而且规模不一,不仅仅限于团。
接下来再来说说关于独立团的发展史。最开始,由于八路军的人数太少了,再加上国民政府发放的军费也很少,八路军的敌后战场打得十分艰难。于是当时的中央为了能够立足敌后,为正面战场打下坚实基础便想到了发动群众,打破原本的编制。独立团成为了这些超编人员的安身之所,也可以说是正式编制的预备军。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所以最开始的独立团往往人数不多。另外,这些独立军所需要的军费当然不可能从国民政府拨给的那点军费中拿,于是中央领导便要求这部分独立军自给自足,靠劳动来赚取经费,可以说是艰苦异常了。
后来八路军成为百万雄师之后,各军区单位都需要配置直属部队或是镇守地方的守备部队,于是在各个根据地麾下便涌现了大量齐装满员的独立团。不过这种独立团和最开始从群众中临时召集成军的独立团不同,他们往往都是精兵强将,由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而且番号都不一定叫独立军。
其实很多人都以为这种性质的独立团是在抗战中才有的,但其实早在抗战以前就已经有,如叶挺独立团这样的军队了。所以说,独立团的历史不仅仅局限于抗战时期,在北伐军时期就有可供参考的先例。
那么后来的独立团又何去何从了呢?首先由相当一部分独立团因为丰富的作战经验成为教学军,专门培养新生军队。后来独立团的编制被取消,许多原本在独立团中的战士或被规划进了正式编制,或直接退伍回家。最后,这个饱含故事的编制渐渐消失在历史中,直到某些影视作品中提到才让人们再次了解到还有这样一种部队。
这些独立团虽说没有归入正式编制,但是它们很多都并不比那些正式编制的军队差,相反,还可能更能吃苦、更有经验。名字不能代表什么,独立军和其他军队没什么区别,都是抗战时期浴血奋战的英雄先烈,都应当受到我们的尊敬。其实除了独立团,抗战时期还有许多人们所不知道的热血历史或是相似的军队制度,若是有兴趣可以去专门了解一下。
抗战时期真的存在「独立团」吗?这是什么编制?
抗战时期的很多故事都被现代人演绎成了不同的影视作品来呈现,为了达到一定的创作目的,很多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故事可能和真实的历史并不相同,有的可能还有巨大的差异。喜欢看抗战故事的观众会因为在剧中看到的独立团而对这一存在产生了很多兴趣,那么独立团是否真的存在过呢,以及独立团的编制究竟是如何的?
实际上在抗战的过程中确实有过独立团,但是独立团的名称和影视剧中所描述的并不相同,曾经真实出现过的独立团比如115师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这个独立团的团长是杨成武,杨成武曾经在和日本人作战期间立下了功绩,打败了日本有名的战斗将领,可见这支独立团是相当有实力的。
但是这个独立团也不是横空出现的,在这支独立团成立之前是作为红六军存在的,也就是这个独立团是由红六军演变而来的,在杨成武组建了独立团之后,也成为了当时军队中数一数二的主力存在。虽然后来这支独立团越来越重要,可是却和其他组织部队不尽相同,因为这个独立团的上级并不是旅,而是越过了旅听从师的命令。因此可以发现这个独立团其实比较“特殊”,而这个团的特殊之处其实也不仅仅是所受管辖上的差异,当时国民政府也并不承认独立团,所以这支独立团的编制是不同于其他组织部队的。
因为杨成武所指挥的这个独立团当时没有编制,所以也让部队在采取一些行动时受到了很多阻扰,一次独立团要奔赴抗日前线去作战,可是因为这个独立团当时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认可,所以没有办法度过黄河,后来这个独立团就被纳入了686中。而国民政府对于独立团的存在之所以会不认可,主要的原因是蒋介石当时提供给八路军的编制是有限的,只有三个师,但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进行越来越激烈,也开始让人员有了扩充,军队中人数的增加导致供不应求,而国民政府的编制有限,所以后来八路军就只能通过设立独立团等方式来解决。
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八路军的军队数量一度超过了一百多个,而这样庞大的军队组织中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编制而存在的,所以当时在作战时,这些没有编制的军队只能自己准备资源去奔赴战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