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些将军是英勇无敌,敢打狠仗、硬仗的?
彭德怀元帅素以敢打硬仗、恶仗、狠仗而著名,他一生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身经百战,功勋卓著,毛泽东曾赋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今天就介绍几个彭总指挥的战例。
1929年,彭德怀刚上了井冈山不久,前委会议决定,红四军南下湘南,决定留彭德怀率一个团的兵力坚守井冈山,面对湘赣敌人20个团的进攻,彭德怀不畏强敌,牢牢坚守五大哨所,带领根据地的军民,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弹尽粮绝,伤亡惨重,红军只剩下了300多人,为了保存革命火种,他率部主动撒离,到湘南与朱、毛红军再次会合。
湘江战役中,他率红三军团,亲临一线,坚守渡口,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面敌兵疯狂进攻,激战异常激烈,尸体如山,湘水血红,红三军团激战三天,保住了渡口,掩护中央机关顺利渡过了湘江。
红军到达陕北,在直罗镇大捷后,他任红军东征军司令,毛泽东任政委,率部东渡黄河,占义牒,攻石楼;克留誉,逼中阳,袭柳林,击溃了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转战山西50余县,歼敌13000余人,俘敌4000余人,宣传了抗日,扩大了影响,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0年8月,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的他,组织了持续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在正太、同蒲铁路线上,进行了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军206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000余,拔除日伤据点2900多个。日军把“百团大战”称为挖心战,每年8月20日,作为挖心战纪念日 。
解放战争初期,他用2万兵力,与胡宗南20万大军在陕北周旋,完成了保卫延安的光荣任务。1949年指挥第一野战军,横扫西北,经过陕中、扶眉、兰州、宁夏、河西等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30余万人,解放西北5省。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指挥了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彭德怀元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不朽功绩,将永载史册。
历史上哪些将军是英勇无敌,敢打狠仗、硬仗的?
看到这个问题,马上就想起了《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人物的王近山中将,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以战场上的表现,就是英勇无敌,敢打狠仗打硬仗的将军的杰出代表。
王近山的祖先是一个蒙古王爷,但他出生时已是家道败落、贫困交加,小时候的他是一个放牛娃。王进山15岁参加红军,给后来的开国中将詹才芳当警卫员,16岁当连长,18岁当团长。
后来在徐向前、刘伯承的言传身教下,王近山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王疯子”的称号是说王近山打起仗来就像个疯子一样,他身先士卒,敢打敢冲,无论狠仗硬仗,绝不含糊。
但他又绝不是粗鲁莽夫,只知道死打硬拼,随着职位的升迂,他的指挥能力也水涨船高愈发高明,最后终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杰出将领,他似乎天生就是个当将军的料。
当团长时,王进山为了保护一营书记曾绍山不被抓去“肃反”审查(被抓去基本上没有回来的),与师政委武力相向,最后被以“哗变”告到总指挥徐向前那里,徐向前听后哈哈大笑“王疯子哗变?扯淡”!徐向前的一声哈哈,保住了共和国的两位开国中将。
王近山率红四方面军28团在反击四川军阀刘湘的“6路围攻”战役中,坚守鹰背嘴阵地,在敌8个团的进攻下,28团几乎拼光,却没有让敌人踏上阵地半步,最后军长王宏坤把警卫连都派了上来。王近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击溃刘湘的“6路围攻”后,王进山率经补充的28团。对敌人乘胜追击,不料在夜晚部队宿营后,被敌人在黑夜中撞到,王近山发现敌情后,却完全不知道其底细,更不清楚来了多少敌人,一触即发之时,他灵机一动,对着睡梦中的战士们大喊“同志们,敌人要跑了,快起来抓俘虏,缴枪不杀”。
这一喊把敌我双方都喊蒙了,敌人以为又被包围了,顿时军心大乱作,而28团官兵们一听到敌人要跑,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迷迷糊糊的赶紧冲出去追杀。
天亮后敌军被歼灭,才知道这是川军有名的“哈儿师长”范绍曾的一个旅,与28团撞到一起,稀里糊涂的被歼灭了,而王近山一声大喊,一个团歼灭一个旅也是声震一时,战后,总指挥徐向前亲自召见了他的小团长,好一顿表扬夸奖。
红军整编为八路军后,王近山在129师师长刘伯承麾下772团任副团长,129师到达抗日前线后,在刘伯承指挥下,王近山率5个连在七亘村重叠设伏,两次打日军的埋伏,斩获颇丰,为129师投入抗日战场开了个好头。后来在神头岭伏击日军时,王近山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拼命冲杀,大胜日军,但他又一次负重伤住院。
王近山先后任769团团长、385旅副政委、新八旅副旅长、386旅旅长,跟随刘伯承、徐向前与日军浴血奋战,在率16团去保卫延安的路上,捎带在韩略村歼灭了日军“战地观战团”,120多名日军军官除了三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其中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
内战爆发后,王进山还是一直跟着刘伯承,先任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后任晋翼鲁豫野战军六纵司令员,在上党战役、兰封战役、定陶战役等战斗中,硬是把六纵从一个新组建的部队打成了“刘邓”麾下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拳头”。
国军国防部档案记载“刘伯承匪部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下辖三个旅,16旅旅长尤太忠,17旅旅长李德生,18旅旅长肖永银,该纵长于攻坚,指挥及纪律均佳,匪称之为主力纵队”。
国军对王近山的评价很精确,他率领六纵驰骋疆场,攻城拔寨,所向披靡,襄阳之战王近山巧施妙计,活捉国军名将康泽,淮海战役王进山率六纵全力主攻黄维兵团,第二野战军的狠仗硬仗,王进山从来不会落下。
王近山相貌清秀,军容整洁,平时看上去十分儒雅,但一打起仗来却判若两人,以至于成为纵队首长后,政委杜义德特意给他加派了三四个身强力壮的警卫,其主要任务是如果王近山要冲上战场时,负责摁住他。
王近山以勇猛善战闻名,他所立下的赫赫战功,也大多数是在凶险万分的恶战中获得,所以如果说英勇无敌,敢打狠仗硬仗的将军,代表人物非他莫属。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上哪些将军是英勇无敌,敢打狠仗、硬仗的?
四野五虎将分别是狡猾虎黄永胜、猛虎韩先楚、天虎李天佑、飞虎钟伟、铁虎梁兴初,这些都敢打硬仗,狠仗的四野名将!
1,狡虎黄永胜。黄永胜早在红军时期就曾担任任红三十一师、红六十六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军分区司令的职位。在东北野战军,黄永胜先后担任过第八纵队和第六纵队的司令员。第六纵队在黄永胜的带领下,打出了李家窝棚阻击战那样的铁血硬仗。六纵以2万兵力抵抗廖耀湘10万大军,以自身伤亡3183人的代价,获得毙伤俘敌人26137人的巨大胜利。
东野六纵中,除了黄永胜,还有李作鹏闫捷三等名将。东野六纵后来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3军,首任军长为上将洪学智。第43军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从东北松花江转战至海南岛,历经主要战斗百余次,涌现了“渡海先锋营”、“英雄连”、“钢铁连”等英雄模范单位和以王玉山、刘梅村、鲁湘云、蒲恩绍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黄永胜带过的另一个四野主力军东野八纵后来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5军,军长先后为黄永胜、陈伯钧、张天云。辽沈战役中,东野八纵先攻克锦州,后插入大虎山、台安之间,堵住国民党廖耀湘兵团南逃道路,为战役胜利创造了条件。
2,猛虎韩先楚。韩先楚被称为旋风司令,韩先楚的部队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则被称为“旋风部队”。东野三纵时第一支进入东北的部队,首任司令员为曾克林,韩先楚一开始时副司令。东野三纵最厉害的一战便是 辽西会战中,所辖第21团、第19团第1营和第7师炮兵营在胡家窝棚歼灭国民革命军第9兵团( 廖耀湘兵团)前进指挥所,让廖耀湘兵团瞬间崩溃。
东野3纵后来改编为第40军,长期和东野4纵即41军共同行动,由韩先楚指挥。韩先楚在海南岛战役中担任总指挥,以小木船和帆船为渡海工具,一举攻破了薛岳10万大军构筑的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解放了海南岛。
3,天虎李天佑。李天佑是广西壮族人,20岁就当了红军第5师的师长,大将黄克诚还当过他的政委。挺进东北初期,李天佑担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共歼国民党军1.6万余人。1947年,李天佑担任东野1纵司令员。1948年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李天佑率第一纵队担任战役总预备队。李天佑率部参加了歼灭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消灭国民党军主力新一军、新六军和新三军各一部。
李天佑的成名之战,应该是天津战役。这场战役有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统一指挥,解放军总兵力达到34万,而天津的国军只有13万。李天佑负责西线攻势,所部最先攻入天津。
4,飞虎钟伟。钟伟资历相对比较浅一些,在红军中之当过团政委之类的职务。在东北野战军初期,钟伟也只能当旅长和师长。靠山屯战斗时钟伟的成名之战,当时钟伟第五师参加三下江南战役,在靠山屯发现战机,三次拒绝林彪命令,并且要求兄弟队伍配合,最终全歼了国军88师一个团,拖住87师配合兄弟部队歼灭了他。
1948年初,身为东野2纵第五师师长的钟伟,有机会成为纵队副司令,他对林彪说“老总看得起,就让做司令,不会当副司令!”于是,钟伟成了解放军唯一一个直接从师长升到政委的军官。
钟伟担任东野十二纵队司令期间,最耀眼的成绩便是带着一个纵队直接攻打沈阳,攻克了铁西区,拖住了沈阳国军。等到兄弟部队赶来,一起解放了沈阳。
5,铁虎梁兴初。梁兴初,抗日战争期间曾担任八路军115师教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等职。挺进东北后,梁兴初先后担任过一纵队副司令员兼一师师长,在三下江南作战中全歼新一军一个主力团的大部。后来又调任六纵队任副司令员兼十六师师长,全歼敌新六军暂二师三十一团。
东野第十纵队组建时,梁兴初成为纵队司令。东野十纵在梁兴初的指挥下,在黑山阻击战坚守五昼夜,为兄弟部队全歼廖耀湘兵团做出了贡献。
东野十纵后来改编为四野47军,梁兴初为首任军长。47军先后参加了宜昌战役、渡江作战和衡宝战役,接着进军广西,解放百色。抗美援朝战争中,梁兴初担任38军军长,在德川战役中全歼了韩国第七师,大胆穿插抢占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毙伤敌七千余,俘敌三千余名。如此辉煌的战绩,难怪彭老总要说“38军万岁”了!
历史上哪些将军是英勇无敌,敢打狠仗、硬仗的?
感谢悟空的邀请!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越是硬仗越向前的徐向前元帅。遥想当年,在黄埔军校时期,校长曾与这个寡言少语甚至有点木讷腼腆的学员有过简短的交谈,但常以曾国藩私淑弟子自居的蒋介石,并没有看出徐向前在各方面有任何突出的才能,寒暄几句后便将其打发了并视为没出息的学员。
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急死人。多年之后,徐向前在鄂豫皖大显身手,其行云流水般的军事指挥艺术创下了辉煌战绩,其中不乏硬仗、恶仗等,如苏家埠徐向前竟敢以不足两万的兵力围歼敌人两万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连续作战使得红四得到不断壮大与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南京政权,令如鲠在喉的蒋介石夜不能寐,才发现当初看走了眼,为了除之而后快不得不放下架子御驾亲征。
蒋介石这次御驾亲征的主要对象就是自己的学生徐向前,为了彻底将其围剿于大别山,蒋介石做了精心准备,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包括了大量的嫡系部队,自己担任总司令并兼任中路总指挥。战略上,蒋介石利用重兵集团逐步压缩徐向前的活动空间,以迫使其进行大决战;战术上,采用稳扎稳打并进行长追堵截,企图将红四包围于长江北岸。
针对校长的战略战术,军事直接负责人徐向前也提出了应对措施,趁蒋介石的大军对鄂豫皖苏区形成合围前,利用运动战的优势主力则主动跳到外线去和敌人兜圈子,以扩大活动空间并相机捕捉战机,但徐的建议被否决了,双方在内线难免一场恶战,于是爆发了惨烈的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疲于应战的红四虽然在局部战役中取得了一些胜仗,但终因力量有限而根本无法改变整个被动的局势,老张最后不得不同意徐向前等人提出的放弃老苏区立即组织突围的建议。蒋介石眼看着他的学生就要远走高飞时可谓急了眼,严令各路大军进行层层堵截。但最终还是没堵住徐向前,经历了漫川一场硬仗之后,徐向前率领的部队进入了川陕边区,彻底打破了蒋介石的精心部署的重兵围剿。
进入川陕边区后,红四方面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五个军八万余人,徐向前仍担任总指挥,急红眼的蒋介石集结了二十几万大军再次发起了大围剿作战,于是爆发了著名的反六路围攻,双方开始了长达十个月的鏖战。这是红军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场大战,徐向前并没有畏战而是迎难而上,机动灵活的指挥艺术最终粉粹了敌人的六路围攻。而这期间爆发了多场硬仗、恶仗、狠仗,如惊心动魄的万源保卫战,许和尚的大刀不知道砍了多少人;黄猫垭歼灭战,徐向前痛打落水一举歼灭敌一万余人等。
川陕反六路围攻之战可以说是徐向前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幕之一,也体现了徐向前军事指挥的风格,即硬、狠、精、猛,而这一风格也延续到了后来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包括后来复出指挥复杂的运城、临汾、晋中、太原等山西战役,徐向前边练兵边打仗可谓一气呵成,硬是把阎锡山这个硬骨头给打了成光杆司令。而除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外,徐向前带兵也有一套,不少名将都在他的领导下成才的,如许世友、王建安、王宏坤、陈锡联等等。也难怪,曾担任红四第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这样回忆到:“向前具有惊人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
历史上哪些将军是英勇无敌,敢打狠仗、硬仗的?
我说一个英勇无敌,敢打狠仗、硬仗的将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王近山。
中国革命史上,王近山可以说是一员传奇猛将。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王近山将军。他出生于鼎鼎大名的将军县——红安县。1930年不到十五岁的王近山参加了革命,后来更是20岁就当了红军少有的年轻师长,因为他打仗的时候状若疯狂,战士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王疯子”。
我们在《亮剑》中看到过日军战地观察团被李云龙干掉的战斗,其实这个也是真实事情改变的,那就是王近山的代表战斗韩略村之战。1943年秋,386旅16团负责保护一批干部转移,时任团长的王近山听说日本人经常在洪洞县附近的韩略村驻守着日军。王近山同侦查员化妆考察完,没有经上级批准,自己决定歼灭这股鬼子。
当天晚上,王近山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伏击,警戒,后援等任务。第二天,日军三两小轿车,十辆卡车走进了16团包围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除却逃课的三名日军,其他一百多悉数全歼。战后才知道歼灭的是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从各地抽调的战地观察团,其中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六名联队长。当王近山到达延安时,毛主席夸其是了不起的王疯子,这也不过仅仅是他身经百战中的一战而已。
他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参与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淮海战役等,每战必先,打的都是狠仗,硬仗。解放后,更是参与了抗美援朝中的第五战役和上甘岭战役,都有上佳的表现。
勇不勇,身上伤疤说了算,他身上伤疤没有百处也有几十处。他每战必先,自认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对其精准的概括。
历史上哪些将军是英勇无敌,敢打狠仗、硬仗的?
印度军校的假想敌番号一直是54,这是因为1962年的中印战争。解放军第54军130师的创造的“瓦弄大捷”,一举歼灭了印度最精锐的王牌部队,号称“印度骄傲”的第四军12,000多人。军长考尔中将差点被活捉。
而指挥这场战斗的,就是54军军长丁盛将军。
丁盛是江西于都人,在战争年代人称丁大胆儿。在红军时期,红军军团中有个旗官编制,挑选部队上最英俊的小伙子,战斗中高擎红旗打前锋,红旗指引战斗,丁盛就是旗官中的佼佼者。
红军长征攻打娄山关,丁盛率领连队首先撕开一道口子,一口气打到乌江边。毛主席看在眼里,问彭德怀冲在最前边的连长是谁?彭总说只知道指导员儿外号儿丁大胆儿。
毛主席笑道:晓得,晓得。就是那个旗子打得蛮好的小老表嘛。
丁盛17岁参军,身经百战。只凭胆子大,是不可能成为名将的。和丁盛打过交道的人,评价他精明果断,脑瓜快,有计谋,决心硬。
在解放战争中,丁盛是一三五师师长,在辽西三战三捷,平津战役是第一个打进天津城。
在衡宝战役中,丁盛一战成名,他以一个师的兵力孤军深入,在灵官殿阻击白崇禧的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主力。
当时连林彪都对135式的命运感到绝望了。但鼎盛率领部队顽强的坚守了三个昼夜,寸土未丢。为全歼白崇禧的这两个王牌军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七军是白崇禧的命根子,其战斗力不亚于蒋某人的5大主力。此战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丁胜率领54军打得风生水起,歼敌7000余人。
1958年,是最后一支离开朝鲜的志愿军部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