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李的将军有哪些?

李姓。

李天佑上将,广西临桂人 ,1914年1月8日生,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四野的一员虎将,“万岁军”38军的首任军长,从参加革命起,先后在邓小平、彭德怀、林彪麾下,南征北战,屡建奇功,被喻为是“无敌上将”。

李天佑15岁就参加了百色起义,任特务连副连长,直接保护邓小平、张云逸的安全。

李天佑指挥沉静冷静,敢打敢拼,以善打恶仗、硬仗出名。红军长征的湘江战役中,作为彭总红三军团的五师师长,奉命带2个团在广西灌阳新圩阻击国民党军2个师,面对数量和武器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敌人,他毫无惧色,沉着机智,指挥若定,打退了敌人几十次冲锋,激战3天3夜,阵地上血流成河,伤亡巨大,但敌人始终未能前进一步,保住了湘江通道,从左翼掩护中央机关纵队渡过了湘江。

 抗日战争时期,李天佑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伏击战中,他带领官兵一举拿下了老爷庙制高点,日寇拼命反扑,双方展开拉锯争夺,但制高点牢牢掌握在八路军手中,为平型关歼灭板垣师团1000名日寇起到了关键作用。后来他任343旅副旅长、旅长,参加了百团大战,消灭日军数百人,缴获战马数百匹和200支步枪,并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中,李天佑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率部两打四平攻坚战,歼敌3万余人。随后又参加辽沈战役。在平津作战中,李天佑担任解放天津西线指挥员,指挥38军、39军,全歼天津国民党军13万人。后担任第13兵团副司令,率部南下参加渡(长)江、解放湖北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李天佑历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历史上姓李的将军有哪些?

李是古今第一大姓,名将辈出,战国李牧,汉朝李陵、李广,唐朝李孝恭、李靖、李勣、李愬、李光弼,五代李克用、李存勖,明朝李文忠、李成梁、李如松,太平天国李秀成……

近现代史上,人民军队也有不少李姓将军。1614名开国将帅中,李姓足足有110名,仅次于张姓的120名,人数位居次席,其中上将6名,中将6名,少将98名,虽然没有元帅和上将,但胜在人数多。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李姓开国上将和中将。

李达,陕西眉县人,开国上将

李达,陕西眉县人,早年效力冯玉祥的西北军,参加宁都起义后成为红军一员。李达一生担任的军事职务几乎都是参谋长,土地革命时任红军师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战时任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任中原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其参谋长的名头,仅次于以“叶参座”文明的叶剑英。

李达的参谋长生涯中,辅佐过五位开国元帅,最重要的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李达辅佐刘伯承元帅长达11年,深得刘、邓两位首长信任,刘伯承曾赞誉“李达是活地图。”

李克农,安徽巢县人,开国上将

李克农,安徽巢县人,隐蔽战线最具传奇色彩的将军,与钱壮飞、胡底并称“龙潭三皆”与周恩来、陈赓一起,奠基了我军的情报特工事业,被誉为“红色特工之王”。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李克农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始终从事情报特务工作,多次为革命胜利和民族解放立下特殊功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仍任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负责军事情报工作。

国民党著名特工之王戴笠被誉为“蒋介石的佩剑”,字雨农,而李克农将军的名字“克农”恰好有“克制雨农”之意,最终戴笠身亡,克农健在。事实证明,在国共两党隐蔽战线的较量上,我党始终处于上风,这与李克农为代表的隐蔽战线工作者的牺牲和奉献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国民党没有戴笠的话历史会重写,我党没有李克农历史会改写!”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据说李克农将军1962年去世时,就连美国中央情报局都放假庆祝。

李涛,湖南汝城人

李涛,湖南省汝城县人,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知名度不高的特殊将军,他和李克农类似,从事一份特殊的职业——军事情报和机要工作。

李涛在长征期间开始担任党中央和领导安全保卫工作,抗战期间历任中央情报部第三室主任、军委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协助叶剑英抓情报、机要通讯、高参室、警备团工作,成为党中央和领导层的首席高参,牵头建立了全军的战略情报搜集机构,并受党中央和毛主席委托,执掌中央军委印信。叶剑英评价李涛说:“能力很强,既是位好领导,也是位好老师。”

李天佑,广西临桂人

李天佑,广西临桂人,早年参加百色起义,精通武术,擅长“壮拳”,掌上功夫一流。

李天佑是四野名将,也是林彪麾下爱将,他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多数时间都隶属林彪麾下,对林彪的军事思想和指挥风格知之甚深,林彪对他也十分信任和器重,在林彪麾下,李天佑先后任东北野战军一纵司令、四野38军军长,被誉为四野第一虎将,尤其在四战四平中,林彪对李天佑委以重任,每次都让他担任前线总指挥。

在辽沈战役时,林彪把一纵这支最强部队留作预备队,更彰显对一纵和李天佑的信任。

李志民,湖南浏阳人

李志民,湖南浏阳人,我军政工战线杰出领导者,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李志民担任的几乎都是军队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职务,和他搭档担任司令就有我军著名的“三杨”上将——杨成武、杨得志、杨勇。

李志民虽然主要负责政工,不擅长军事指挥,但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还是留下很多“政治攻心”的成功案例,他还擅长合唱指挥,在1959年的建国十周年庆典上,100多名开国将军组成一支特殊的“将军合唱团”合唱红色歌曲,合唱团总指挥就是李志民。

李聚奎,湖南安化人

李聚奎,湖南安化人,57名开国上将中最后一个被授衔的人。

李聚奎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的主要职务是参谋长,一直在军队从事军事指挥工作,但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因工作需要调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按照当时规定,不在军队任职的是不授衔的,所以1955年授衔时没有李聚奎,但到了1958年,李聚奎又重返部队,没有军衔就很不合适了,于是军委又研究决定授予其上将军衔。

李姓的开国中将有:李耀、李天焕、李成芳、李寿轩、李作鹏、李雪三,详细事迹略。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历史上姓李的将军有哪些?

李姓的人口总共有9000多万人,是现如今我们国家的人口第一大姓,李姓的人口众多是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如此的,因为人口基数的庞大,所以使得李姓出现了很多王侯将相、文人骚客。

如果要说到李姓在历史中所出现的名将人物那绝对是数不胜数的,接下来我们从我们最了解的近代史说起,来大概了解一下李姓历史中所出现的众多名将。

李达

李达是我们的开国上将,李达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小学的老师,不过后来因为观念的改变,他放弃了继续当老师的想法,在冯玉祥开办军校的时候,他前去报了名并成功地成为了冯玉祥军校的学生。

在从军校毕业后,李达加入了冯玉祥的军队中,在最后成为了一名旅部的参谋。

不过随着冯玉祥在和蒋介石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失败了,所以李达在冯玉祥失败后,也随之加入到了国民政府编下的军队中。

后来因为很多机遇的出现,他开始加入了我军,并在后来一直长期地担任着各个部队参谋长的职位。 因为功劳巨大,所以在55年授衔的时候,李达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李玉堂

李玉堂是上面那名将军的同学,他也是黄埔第一期毕业的学生,在抗战时期,他所率领的军队比李仙洲要来得出名,他所指挥的军队就是抗战史中非常著名的第十军。

在抗战后期的时候,李玉堂同样因为建立下功绩的巨大,被提升为了集团军总司令。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李玉堂的集团军被整编成了一支军级单位,不知道出了什么原因,他的这支整编军中有三支战力强悍的整编师被人给调走了,接下来的他就只剩下了一支整编师供他指挥。

后来虽然他手下又重新有了兵力的补充,但是他仍旧惨遭了败仗,在这一场败仗中,他被俘虏了。

不过因为他演技惊人、假扮成一名士兵逃过了重点关照的原因,所以他后来逃了出来,不过他的这一次被抓导致国民政府国防部对他产生了怀疑,就颁布了一条永不叙用他的条令。

后来在无奈之下,李玉堂就前往海南投靠了薛岳,在后来从海南前往台湾之后,因为种种的原因,他被蒋介石给枪决了。

李克农

在说到民国特工之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军统的掌门人戴笠亦或是想到了军统的第二号人物笑面虎毛人凤。

但是除了他们这两位声名赫赫的特工大佬之外,那个年代还有着一位特工界的大佬,这位大佬就是我们的李克农上将。

如果要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介绍李克农将军的话,我觉得“他是我军雨农”这句话是最能体现李将军地位的特殊性以及重要性的。

李仙洲

李仙洲是抗战时期国军的名将,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学生,因为极为出色的能力,所以他后来通过自己的各种战绩缓缓地走上了自己的青云之路。

李仙洲在抗战爆发后,从他师长的位置上升任到了军长的位置上,然后率领着一支部队开启了他在各大战场中的抗战活动。

因为在抗战中表现出色的原因,所以李仙洲在抗战后期的时候官升一级,成为了集团军的总司令,率领着一支集团军回到他的老家山东展开了对日的作战。

在抗战结束后,李仙洲的官位又上升了很多,他留在了他的山东老家,在这里参与起了即将爆发的内战。

在1947年的时候,因为他受到了伏击加上他本身指挥也非常混乱的原因,所以他率领着的6万军队开始全军覆没,他也自此变成了一名俘虏。

在抗战时期,山东省出了三名姓李的名将,人们习惯把他们合称为三李,李仙洲就是抗战中三李名将中的一员,除了他之外,三李的其他两位名将分别是李延年和李玉堂。

历史中的其他李姓名将

这就是近代史中比较著名的几位李姓名将,而除了这几位名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我们整体历史中其他比较著名的李姓名将。

在最早的历史中,名气最大的李姓将领应该当属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李牧无疑。

而在到了汉朝的时候,汉朝又出现了一位非常出名的李姓将领,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在两汉之后,随之出现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在这段漫长的混乱时间中,少有李姓的名将出现。

不过在隋朝末年,却出现了一个军事能力非常强大的名将,此人就是辅佐李渊打拼江山的战神李靖。

当然除了他们之外,后面出现的李存孝、李文忠、李成梁等人也是一等一的名将。

所以说这就是历史中的李姓名将,当然以李姓出名将的众多,李姓的名将是必定不止这么一点人的,不过因为这些名将人数实在太过于众多的原因,因此我们就不全部都排列出来了,如果大家有所了解的话,也可以分享一下。

历史上姓李的将军有哪些?

开国将帅中,姓李的将军就有好些,上将有:李克农、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聚奎;中将:李天焕、李作鹏、李成芳、李耀、李寿轩、李雪三。

李克农

李克农,安徽巢县人,开国上将。他是我军隐蔽战线上的杰出领导人物,他长期是我党我军的情报总管。李克农和周恩来、陈赓一起奠基了我军的特工情报事业,有“红色特工之王”的美誉。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李克农一直从事情报特务工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每次遇到关键时刻,他总能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和戴笠领导的军统作斗争时,李克农始终压制戴笠,军统始终无法渗透到延安和中央。而国民党的党政军领导指挥机构,始终存在着我党许多的情报人员。很多时候,国民党的作战计划刚拟定,转眼就送到了延安中央领导的案前。

这其中,当然是李克农立了大功的。毛泽东某次在接见外宾时曾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

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历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兼中央调查部部长等职,依旧是我党我军的情报总管。

李天焕

李天焕。湖北红安人,开国中将。他是二炮部队和公安部队(武警部队前身)的首任政委。毛主席评价他“李天焕是个好同志”,叶剑英元帅称赞他在战场上,“他是一只老虎”。

李天焕1929年参加革命以后,对党和革命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他先后参加鄂豫皖、川陕根据地反围剿和长征已经西路军远征,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土地革命时期,李天焕任红30军政治部主任,是红30军政委李先念的得力助手,深受李先念的器重。他多次协助红30军军长、政委作战。

李天焕见证了红四方面军的整发展个历程,是红四方面军的优秀代表。

抗日战争期间,李天焕历任冀中军区队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五军分区政委、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任上,他率部参加百团大战。

李天焕曾和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邓华联手在阜平县城痛击日军。聂荣臻元帅听完此消息后,称赞“邓李联手,凯歌高奏”。

解放战争期间,他以华北野战军第二十兵团政委的身份,领导指挥了绥远战役、太原战役、包头战役和张家口战役。1949年,李天焕率领第二十兵团参加平津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钦点李天焕担任公安部队的第一任政委,为公安部队的各项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第二炮兵成立后,李天焕转任第二炮兵政委,为二炮部队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上姓李的将军有哪些?

现代就有抗日英雄李家钰上将、李宗仁一级上将、李济深一级将、李烈军将军(元帅级别)、李福林将军、李学福将军、李默庵将军、李先念将军(大将级别)、李达上将、李涛上将、李克农上将、李天佑上将、李聚奎上将、李志民上将、李必蕃将军、李国良将军、李延平将军、李延禄将军、李红光将军、李延年将军、李子勋将军、李景泉将军、李硕勋将军、李学忠将军。

历史上姓李的将军有哪些?

李姓是中国目前人口超过1亿的大姓,在中国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名将辈出。

简单来说,汉朝有李广、李凌、李广利、李旭等名将,三国时期有李典、李傕,隋唐时期更多,李世民、李靖、李绩、李神通、李子通等,五代时期,李克用和他的十三太保都是李姓名将,有李存勖李存孝最有名,好像还有一个叫李寄己的,要控制住你自己啊!

近代有三李不如一王的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都来自于山东,为我国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过程中,有6位李姓开国上将,他们是

1,李达

李达曾在红二方面军担任参谋长,又在抗日战争中担任129师参谋长,在解放战争中参与指挥了攻克南阳、 襄阳、 郑州、开封等一系列战役。解放后,他还担任了志愿军总参谋长和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

2,李涛

李涛,湖南省汝城县延寿乡新坡村人。从秋收起义参加红军奋斗40年,是我军优秀的指挥员!

3,李天佑

李天佑是38军首任军长,因为善于打恶仗硬仗被称为“四野第一悍将”。李天佑随林彪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从东北的白山黑水一路打到了海南的天涯海角!

4,李志民

李志民,湖南省浏阳县高坪区西坑村人1928年参加红军,戎马一生,建国后曾任历任陕西军区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政委等重要职务。

5,李克农

李克农上将,是唯一一个不带兵打仗的上将,因为他工作在隐蔽战线,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龙潭虎穴,被周恩来称为“龙潭三杰之一”,被敌人誉为中共的“特工之王” 。李克农出生在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炯炀镇中李村,1926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12月和钱壮飞胡底一起打入国民党内部,在顾顺章叛变的危急时刻,李克农及时通知周恩来同志,保住了上海地下党的力量。

6,李聚奎

李聚奎在长征中担任红一师师长,突破乌江,攻占遵义城,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敢打硬仗,是红军的开路先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