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无赖散漫,项羽功高盖世,为何最终刘邦得了天下?
楚汉之争,刘邦基本上一直处于劣势,但他积蓄力量,养精蓄税,由弱到强,垓下一战,四面楚歌,项羽败走乌江,落得个自杀身亡的下场。而刘邦却成就了伟业,开创了汉室江山,成为汉高祖。那么,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呢,笔者以为:
一是刘邦雄才大略,能屈能伸,厚黑学发挥的淋漓尽致。刘邦刚起事,投奔到项梁、项羽叔父帐下,因为势力弱,他与项羽结拜为兄弟。攻下咸阳后,刘邦主动迎接项羽入主,一味示弱,最著名的鸿门宴,刘邦成功地蒙骗了项羽,躲过了一难。被封为汉王后,他烧毁栈道,表示不会再返中原,一心只谋汉中发展,不会再图谋天下。
二是刘智囊团历害,文能安邦,武能得天下。项羽只是匹夫之勇,又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不听劝谏,亚父范增屡次进言,他都不以为是。而刘邦的团队,文有张良、萧何等智慧型人才,武有韩信、樊哙、彭越等一批能征善战的良将。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斗得过一个团队的力量?
三是刘邦重视休养生息,改善民生,在老百姓中口碑好。刘邦在汉中,制订了一套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相对稳定、受百姓欢迎的政策,如重视农耕,轻徭薄税,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而项羽只顾攻城掠地,拓疆扩土,片面追求势力范围,而不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不得民心。当然在当时,军事实力决定了成败,但民心的得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刘邦无赖散漫,项羽功高盖世,为何最终刘邦得了天下?
刘邦的百次与一次。失败100次不足惧,成功一次就行了。
刘邦无赖散漫,项羽功高盖世,为何最终刘邦得了天下?
大丈夫能屈能伸,百折不屈,所以成事。
刘邦无赖散漫,项羽功高盖世,为何最终刘邦得了天下?
感谢邀请,诸君且听我一言。
项羽看似功高盖世,实则匹夫之勇,刘邦看似无赖散漫,实则胸怀大志。刘邦夺得天下,主要赢在三方面:
1、赢在人才任用上
“一个好汉三个帮”,优秀人才对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羽:前期手下人才不少,文有范增,武有龙且、钟离眛、英布等人,还有投奔的陈平、韩信,如果他能充分发挥这些人员的才能,得到天下的可行性很大。但是项羽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烂了,曾经的韩信、陈平人才流失到对手刘邦营中。荥阳之战后,刘邦用了陈平的反间计,于是项羽猜忌范增、钟离眛等人,导致范增出走,钟离眛不受重用,垓下之战时逃离,英布背楚投汉。倒是对糊涂的叔父项伯言听计从,鸿门宴放走刘邦。
刘邦:“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都是顶尖人才,陈平、曹参、周勃、灌婴、樊哙等文武人才也是佼佼者,还有归附的彭越、英布、郦食其、张耳等人。刘邦充分发挥这些人的才能,能明辨地采纳建议。对于逐渐若即若离的韩信、彭越、英布等,积极用裂土封王等手段加以激励、笼络,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作用。
2、赢在战略布局上
战争是军事、后勤、政治、外交等方面综合的战争,《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项羽:①放弃地势险要、物产富饶的关中,定都四战之地的彭城,无法控制四方诸侯;②缺乏战略眼光,分封不均,赏罚不明,三秦、三齐分封失当,导致田荣在齐国举兵、陈馀在赵国起兵,刘邦出关,项羽平叛疲于奔波;③只重视军事打击、依靠楚军,忽视统一联盟,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形同散沙,反倒被刘邦拉拢、分化,最后才想到劝韩信自立、拉拢英布重新归楚,但为时已晚。
刘邦:①听从韩信“东征以夺天下”的战略建议,还定三秦,牢牢占据汉中、关中富饶之地;②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并重,自己在正面对敌项羽,派韩信、彭越开辟敌后战场,剪除项羽的羽翼,形成战略合围。②高度重视统一战线,拉拢英布,互为犄角,与吴芮、臧荼、申阳、司马卬等诸侯结成反楚联盟。
3、赢在民心向背上
“得民心者得天下”,两人做法截然相反。
项羽:杀子婴,屠戮咸阳;杀义帝,陷入不忠不义的境地。巨鹿之战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导致三秦王失去民心,最终丢掉关中;平定齐国田荣后,再次坑降卒,激起齐地更大反抗,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刘邦:进入关中后,接受秦朝子婴投降,“约法三章”,很快赢得民心。还定三秦后,慰问关中父老,获得问鼎中原的稳定后方。项羽杀义帝后,刘邦马上抓住机遇为义帝发丧,号召各路诸侯为义帝报仇,获得不少支持。
通过上述分析,高下立判,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若论单打独斗,刘邦当然不是项羽的对手,但他借力、借智,依靠优秀的团队、前瞻的战略、扎实的后勤、稳定的民心,仅4年时间就结束了楚汉战争,夺得了天下。
以上为个人愚见,欢迎交流。
刘邦无赖散漫,项羽功高盖世,为何最终刘邦得了天下?
在出身,能力,实力刘邦都不如项羽的情况下,刘邦胜了项羽?
刘邦的智慧、度量,知人善用,使他身边聚集大量的人才。刘邦是一代枭雄,做事不择手段,最善于借势,性格坚毅不拔。 非常善于笼络人才。知人善用,为达到目的、可谓是不择手段,为人做事能屈能伸,可以说丝毫不在乎别人对他个人的看法。没有那么强的自尊心。
项羽不会用人项羽用人,看中门第和威望;而刘邦虽然自己什么都不会,但却能知人善任,即使是曾经受过胯下之辱的项羽,他也能够接纳。
而项羽那边,武将虽多,然缺少能够出谋划策之人。好像从头到尾就只有范曾一个人给他出谋划策,还被他给气走了。
就性格而言,刘邦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帝王之气。而项羽呢?看似凶狠,但却重义气,而且有种妇人之仁。项羽是个十分心软的人在推翻秦朝前期,项羽曾设下鸿门宴,准备杀掉刘邦。但被刘邦提前得到消息。刘邦一到就当面跟项羽请罪,并大加赞赏项羽。并且向项羽保证肯定不会跟他争天下。项羽一心软就放过了刘邦。
刘邦懂得服软,在自己实力不如项羽的时候,韬光养晦,甘于人下。而项羽呢?趾高气昂,却又在乎于名利,几次差点能杀掉刘邦,他都没有动手。
刘邦无赖散漫,项羽功高盖世,为何最终刘邦得了天下?
秦末刘邦与项羽争胜,现在很多人都奇怪,地痞无赖状的刘邦为什么能胜过贵族之后勇猛无比的项羽,我认为刘邦能胜过项羽不是巧合,从两个人的性格上就能够很容易的看出来。
第一点用人,项羽楚国贵族之后,习万人敌之术,因为出身和自身的能力比较强,抗秦以来百战百胜,本就骄傲的性格更加的刚愎自用起来。而刘邦虽然年少时也曾游学异地,但总的来说一直是游荡在社会的底层,最高不过泗水亭的亭长,不可避免的沾染了了些底层的流氓习气,也有了一种豪爽敢为的气概。
项羽麾下谋士范增,项羽虽然尊称他为亚父,但其实对范增的很多意见都不以为然,比如鸿门宴时放走刘邦一行。而刘邦则不同,他善于用人,乐于用人,虽然看起来懒散,但自己知道自己能力的局限在哪里,也能够信任自己的属下,当时韩信来投靠刘邦,刘邦却不以为然,后来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刘邦就果断的任命韩信为上将军,为什么?他相信萧何,他知道自己不如萧何,故而拜韩信为上将军。
第二点性格,项羽性格直来直往,做事情只靠一股子意气,而刘邦孑然相反,圆滑无比,虽然看起来有些无耻,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刘邦看似无耻的背后是绝对的理性,面对危险的能够很快的想到最优解并实施。比如被追杀时,果断把妻儿推下车,看似贪生怕死,其实却理智的令人可怕,只要刘邦活着他的妻儿就不会有事,而且还能阻碍追兵的速度。项羽用刘邦父亲威胁刘邦时,刘邦却笑言我父既汝父,煮好了让我尝尝。无耻却有效。
第三点远见,刘邦入洛阳,拜相子婴,封存仓库善待百姓,此时刘邦已经在为争霸做铺垫。而项羽入洛阳后诛杀子婴,火烧秦王宫殿,使秦国人心尽向刘邦。项羽灭秦后,废除秦朝旧法,反用分封,使得天下仍旧战乱不休,虽百战百胜但越战越弱,刘邦百战百败,却愈战愈勇,最后项羽乌江自刎,虽不失一代豪杰,终究是落了下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