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哪一场战役让你觉得深刻?
历史上我觉得是湘江战役最深刻。湘江战役是红军面对蒋介石围追堵截、重兵压境下的一次绝处逢生,也是我军历史上最激烈、最惨痛、最悲壮的一场战役。 湘江战役使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万6千人一下子锐减到3万人,战况激烈,损失惨重。当地老百姓曾言“十年不喝湘江水”,可见当时战况的悲壮。
从1934年11月27 日到12月1日,面对敌军16个师30万兵的疯狂阻击,在新圩、界首、觉山三个地方,拉开了大战,五天五夜,天上,敌人的飞机呼啸而过,狂轰滥炸,地面,各个獈口、渡口被强敌封锁。阵地丢了又夺,夺了又丢,来回拉据式交锋。仅觉山一战,红一军团两个师,与湘军鏖战3天,伤亡惨重。军团政委聂荣臻负伤,四团政委杨成武和五团团长钟学高负伤,五团政委易荡平等千余人牺牲,两个师共损失近四千人。最为惨壮的是红五军团34师,全师5000 官兵在师长陈树湘的带领下,担任后卫掩护任务,同十几倍于己的敌军鏖战4天5夜,官兵英勇奋战,弹尽粮绝,全军覆没。陈树湘腹部中弹,负伤被俘,他趁敌人不备,用手扯断了自己的肠子,英勇就义,为新中国的建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电影《绝命后卫师》就是讲的那一段历史。
共和国的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刘伯承、罗荣桓、叶剑英都亲自指挥参加了湘江战役。大将陈赓、黄克诚、罗瑞卿、张云逸、肖劲光、谭政都亲临一线,浴血奋战,还有30多名上将和一批少将当时都担任着红军的名级指挥员。
有一种占领叫失败,有一种胜利叫撒退。湘江战役,在敌人国追堵截,重兵包围的困境下,红军官兵撕开了一个口子,杀出了一条血路,走出了新中国的希望。
历史长河中,哪一场战役让你觉得深刻?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振林、饶漱石、林彪、曾山、邓子恢等领导的渡江战役。
历史长河中,哪一场战役让你觉得深刻?
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这是1948年粟裕指挥的济南战役发出的战斗口号,也揭开了大决战的序幕。济南战役这场战役让人印象深刻,也许不仅仅是因为华野的这句战斗口号,也是因为一代抗日名将王耀武最终落下了阶下囚的厄运,难免让人唏嘘不已。
提起国民党74军这支部队,难免会想到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被粟裕围歼的张灵甫,虽然74军是由黄埔一期的俞济时在淞沪会战组建,但把这支部队打造成国民党首屈一指的王牌主力却是王耀武。抗战时期王耀武率领74军驰骋抗日疆场,打了不少硬仗、恶仗,如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及长沙会战等,赢得了“抗日铁军”的美誉,并且荣获国民党最高团体奖励——飞虎旗,王耀武的带兵能力毋庸置疑。除此之外,王耀武精通为人处世之道而且品质端正,完全没有多数国民党将领私吞军饷、鱼肉士兵及腐败糜烂的诟病,可以说是国民党当中非常难得的将领。
王耀武和粟裕算是老对手了,两人可谓惺惺相惜,1934年的谭家桥之战,红十军团谭家桥兵败的导火索就是王耀武的补充一旅,也成为了粟裕的一生伤心之地,而这一战役也成为了王耀武的发家之地。十二年之后莱芜战役,粟裕指挥的华野一战吞掉了王耀武五万余人大军,令王耀武悲愤不已;同年五月的孟良崮战役,王耀武一手拉起的王牌部队整编74师被粟裕活生生围歼,亦师亦友的张灵甫也成了殉葬品,令鞭长莫及的王耀武痛心疾首,而决定王耀武命运的便是一年之后的济南战役了。
粟裕指挥的豫东战役结束后,为了彻底地切断国民党徐州和山东间的联系,使得我军整个山东解放区能连成一片,攻打济南被提上了议程,驻守济南的正是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虽然是黄埔三期生,但凭借着卓越的战功后来者居上,成为了黄埔学员中第一个当上方面军司令官和省主席的人。自许世友、谭振林拿下兖州后,国民党山东据点就剩济南、烟台及青岛等地了,济南其实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
虽说国民党有十万重兵把守,还有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外围还有杜聿明指挥的三个机动兵团二十万大军作为策应,但久经沙场的王耀武并不乐观,只因王耀武很清楚国军保存实力的诟病,一旦杜聿明的三个机动兵团增援不力,王耀武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张灵甫,所以曾建议蒋介石放弃济南。但已经决心将战争进行到底的蒋介石不可能放弃济南,为缓解徐州方向的压力打算以济南城作为诱饵牢牢牵制住华野主力,使得在即将到来的大决战中,让粟裕有后顾之忧,而不敢对徐州轻举妄动。因此,蒋介石要求王耀武固守待援,并采取添油战术不断地给王耀武增加兵力。
粟裕指挥济南战役采取的是“围点打援”战术,以许世友的山东兵团为主攻打济南城,调动位于徐州附近的邱清泉、李弥及黄百韬三个兵团北上援济,粟裕亲自指挥十八万大军负责打援,从而扩大战果。但在攻城战打响后,杜聿明指挥的三个兵团一直徘徊不前,生怕中了我军的围点打援战术,驻守在济南的王耀武心已经发凉了,再加上战后的第三天西线的吴化文整编96师的突然起义,王耀武精心打造的防御圈已经被华野打乱,唯一的逃生路线西郊机场也已经被华野占领。
而蒋介石说好的援军迟迟不见踪影,一直龟缩在徐州附近,此时的王耀武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华野突入济南城内后,王耀武深知全军覆没已经不可避免了,华野部队在打到司令部指挥所外围前,王耀武不得已才化装成了一个小商贩混在市民之中逃出了济南,向济南方向逃去。但没逃出几天后就被华野抓获了,送进了战俘营,也应验了华野战前发出的战斗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一代抗日名将的辉煌生涯就此落幕了。
历史长河中,哪一场战役让你觉得深刻?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每一次都让人惊心动魄,有一场战役让人特别深刻,那就是南北岱崮保卫战。
英雄连
1943年11月1日,日军第三十二师团、五十九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五旅各一部及伪军万余人合击沂蒙抗日根据地。为粉碎日军的大扫荡,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十一团三营八连奉命坚守蒙阴东北部的南、北岱崮牵制日军主力部队,以便支持主力部队转移外线作战。
岱崮山
日军数量:为了确保此次战斗的绝对胜利,确实煞费苦心,动用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一个空军中队、一个伪军军团,可谓是地上、空中立体作战,战斗力可谓非常强。
八路军实力。三营八连共93名指战员,还不到一百人,能否按照既定的目标牵制住日军成为最大的悬念。
作战伊始,八连93名指战员在副营长张栋的带领下,依托岱崮天险,沉着应战,敌人连续发动进攻屡屡受挫,这让敌人十分恼怒,于是从12月23日开始,敌人灭绝的人性暴露无遗,采取各种卑劣手段对南北岱崮山进行了猛烈的进攻,他们对岱崮昼夜实施轰炸,投掷毒气,甚至用刺刀逼迫当地的老人、妇女、小孩上山劝降。
所有卑劣招数用尽之后,日军将进攻部队全部换成32师的精锐,在飞机的配合下,狂轰滥炸,将南北岱崮山的防御设施摧毁。但就是在防御设施被摧毁、缺粮、缺弹药的前提下,八路军用刺刀挑、石头砸等等手段,将攻上来的日军一次次打下去。
经过15个昼夜的激战,八路军以牺牲2人的极小代价,歼灭了敌人309余人,拖住了敌人的主力,耗费了敌人大量蛋糕,有力配合了外线出击,胜利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最终胜利突围。极大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日斗志,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八连被授予“英雄岱崮连”的光荣称号。
历史长河中,哪一场战役让你觉得深刻?
淮海战役对解放战争的进程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举足轻重。如果不是淮海战役歼灭了以黄埔嫡系为主的五个兵团,常公设想的划江而治的局面极有可能形成。
东北战场在辽沈战役发起之前,国军已经退缩到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据点。常公认为,东北战局已经完全无法挽回,所以应当争取解救长春的郑洞国兵团,如果不行,那么最差的结果也应当是保证在沈阳的三十多万国军能够安全退入关内,与傅作义集团会和。
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后,东北战场的国军除了五十二军逃出来了之外,其余部队被关门打狗,全军覆没,无一生还,高级将领范汉杰、廖耀湘、郑洞国等人尽数被俘,卫立煌只身逃走,不见踪影。加上济南战役后,山东全省已经解放,华北的傅作义集团也已经完全孤立了。
这时候全国还剩下的国军规模比较大一些的集团主要包括西北的胡宗南集团、华北的傅作义集团、华中的白崇禧集团,以及在徐州附近的李弥、邱清泉、黄百韬、孙元良、李延年几个兵团,以及在白崇禧控制之下但后来被抽调东援的黄维兵团。
和其它战场的情况不同的地方在于,淮海战场剩下的国军基本上都是黄埔嫡系掌握,对常公的忠诚度高于其它派系,即便这时候各个兵团司令官、军长、师长都已经离心离德、人心瓦解,但至少常公还是能够只会得动的,不会出现像廖耀湘那样拥兵自重常公却无可奈何的局面。
在淮海战役开始前,国军统帅部曾在守淮还是守徐州的问题上有过争议,但最终的结论一开始还是要以徐州为中心集中兵力,和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目的是集中消灭一部分解放军,稳住淮海局势,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划江而治的局面。
这一点,不仅常公很清楚,杜聿明、白崇禧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杜聿明做的方案就是先求依托徐州集中兵力,而在黄百韬兵团被歼灭之后,杜聿明则认为应该撤退到蚌埠一带,依托淮河再展开反击,进行决战。黄百韬兵团就是在撤退的时候,被解放军包围在运河两岸。
白崇禧的打算则是,坐等解放军在淮海战场完全消灭黄埔嫡系之后,常公赖以纵横民国政治舞台的资本全部消失,他们就可以逼蒋下台,再进行和谈,准备划江而治。在杜聿明集团被包围后,常公要抽调华中部队东援,白崇禧坚决拒绝,即使打定了这个主意。
但就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国军才刚开始撤退,意图向徐州集中的时候,华野在粟裕指挥下,乘黄百韬正在渡过运河但尚未完全渡完,而本来掩护侧翼的李弥兵团已经向徐州撤退的机会,在侧翼渡过运河,突然包围了黄百韬兵团。这样,就打破了国军统帅部的原定计划。
如果粟裕和华野没有抓住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稍微晚两天行动,等到黄百韬兵团渡过运河,集中到徐州附近。以当时黄百韬、邱清泉、李弥、孙元良、李延年五个兵团约五十万人的兵力,华野要歼灭就是很困难的了,只能等着四野在解决傅作义集团之后再南下,才能进行战略决战了。
更重要的地方则在于,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那么傅作义和胡宗南两个集团在发现划江而治的局面有形成的可能性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将其军队如常公希望的那样,尽可能向南运送,来巩固江淮战场。如果是这样,即便四野南下,与华野、中野汇合,一时半会儿恐怕也很难完全消灭。
而粟裕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抓住了这个转瞬即逝的战机,先包围消灭了黄百韬兵团,抓住了战场主动权,迫使已经撤退到徐州的李弥、邱清泉兵团不得不回师去救援黄百韬兵团,并迫使国军统帅部抽调黄维兵团向徐州运动,离开了华中白崇禧集团的掩护,为中野包围黄维兵团提供了机会。
历史长河中,哪一场战役让你觉得深刻?
当然是抗美援朝,想想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中国是多么无助,被列强肆意践踏,却无可奈何,不但要对列强笑脸相迎,还要割地赔款,这其中的屈辱真的难以忘怀,己不自强,自有人血淋淋的教训你。记得看过一个节目,电视台采访一个四川籍老兵,老兵虽然满头白发,但精神依旧矍铄。
他用他浓重的四川口音说。
打给世界看一看,中国人是不是好欺负的。当时我就感觉自己起了鸡皮疙瘩,觉的太震撼了,让我瞬间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他那一口浓重的四川腔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西方世界的霸权主义,总是笼罩在周边,经济上对我们加强封锁,技术上对我们严防死守。
这些我们都在不断努力打破封锁,努力提升自身实力。
然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遣海陆空三军进入朝鲜作战,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对我东北地区形成巨大威胁,美国战斗机在我鸭绿江边防界线上空任意驰骋。
周恩来总理数次抗议无效后,毛主席力主出兵。
好言相劝,你不听,那就战场见真章吧。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儿女齐心团结紧,打败美帝野心狼。志愿军战士在彭德怀元帅的领导下,打出一个一个绝响。
打的美国兵有三怕。
第一怕,志愿军军号,神出鬼没的军号声,刺激的美国兵精神为之崩溃,军号一响,美国兵不自觉的就想撤。
第二怕,肉搏,由于我军缺乏重武器,对敌不具有任何优势,面对美军重炮与飞机的轰炸,我军总是寻找战机,与敌近身肉搏,别看营养优良,高大威猛的美国大兵,近身肉搏,还真不是瘦弱的志愿军对手。
第三怕,夜袭,同样是武器方面的不足,志愿军对重炮攻击,总是要避其锋芒,所以朝鲜白天是美军的天下,而夜晚就是志愿军的天下,一轮又一轮的夜袭战,打的美军睡不安枕,提心吊胆,使得美军连连溃退。
除了这三怕,美军还有一个啃不动。
对于志愿军的坑道作战,美军不但啃不动,还容易崩坏一嘴牙,上甘岭之战,就是志愿军坑道作战的巅峰。
志愿军凭借英勇无畏的决心,聪明的智慧,让联合国部队折戟沉沙在了朝鲜战场。
这一战,在我心目中是印象最为深刻的。
了不起的志愿军,了不起的彭德怀元帅,了不起的毛主席,你们都是人民心中最好的长城。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