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老人明明儿媳对他们不好确总在外人面前装说好?

游二婆今年77岁,人虽然快八十了,但腿脚灵敏,机灵得很,还可以下地干活,种粮挖地,挑粪下种,样样能干。但这么样一位老人,按说人人都不会嫌弃她才对,但她与儿媳之间的关系总是搞不好,确切地说,她儿媳妇总嫌弃她!

游二婆就一个儿子,五个孙子女,一个个都成家立业,基本不在农村住,而去了县城。

她老伴在十多年前的下地干活,摔了一跤,结果在没起来。

在我们农村,一个儿子的老人,都会同儿子一起居往,这是普遍习惯。但游二婆确一直是她一居住。因为,儿媳妇老看不惯她,总要找些事和理由来骂她。

儿子虽然说对母亲没啥意见,但他怕老婆,老婆骂老娘,他一句腔都不敢开。

游二婆为人很好,周邻关系相处和睦,见自已儿子如此,没有责怪他,自已一个人过。每天下地干活。每蓬镇上赶集,把土里种的蔬菜,背一回到镇上去卖,每年她至少喂两个猪,杀一个小点的自已吃,一个出售后做本钱,又买下一年的替槽猪。

至于儿媳,她尽量不去沾惹她,无事时把门关上,一个人该干啥干啥。

不过,就这样还是不入儿媳妇的心,有时鸡不是狗不是的,自过儿含沙射影的骂半天。但游二婆说她习惯了,你有精神就骂吧,她装聋子什么都没听见。

不过,这儿媳妇挺会装,很会做乖面子,但凡有人有客,都做得与婆婆关系很好的样子,左一个妈右一个娘的。还把老人喊来陪客人一起吃饭。但客人一走,她马上就会骂人。

游二婆一人不易,我有时回老家去,会给她买点冰果之类的东西。因为大集体时,我的家断了粮,四处借谷子借不到,弟弟妹妹小,打不得粗,饿得哭,她知道了,主动借了三十斤谷子给我们,让我们过了难关,这份情我念及一生。

前不久我又回去,给花二十元钱游二婆称了两斤冰糖,我去看她时,她正在地里挖红苕。

游二婆见了我,显得很高兴,特别亲切。现在儿媳去城里儿子家帮带孙子了,就儿子在家埋头干农业,做出粮食蔬菜,三五天一次,大背小背的朝城里背。我劝游二婆,儿媳不在家了,你同儿子住吧,大家有个照应。

游二婆说:二娃子(我排行老二),你不知道,儿媳对我象对"阶级敌人",一旦知道儿子同我住了,会闹得鸡飞狗跳。这些年她怎么对我,我心里清楚。

我说一儿一媳妇,有啥过不去的,有矛盾可以找村干部处理化解。游二婆说,家丑不可外扬,知者的说儿媳有错,不知者的说你一个儿媳都这样,还说你不会当婆婆。

游二婆的一席话让我悟出了她的用心良苦,儿子无能,管不了儿媳,但使终是自已的儿,自已受些委曲,始终有儿媳妇,儿子有一个完整的家。

于是总结出有的老人明明儿媳对她不好,但在外人面前都不说的真正愿因是:

一、委屈求全给儿孙一个完整的家

儿媳对老人不好,儿子又说不下话,说明儿子能力不大,无法驾驭老婆,如果大家硬对着干说不定儿媳一怒之下与儿子离婚。儿子今后恐怕要光棍一生了。如果有了儿女,这一折腾就更不值,沩给儿孙一个完整的家,所以老人们忍气吞声,委屈求全。

二、是要脸面怕家丑外扬

别人家一家人平平安安,笑笑和和过日子,而自已家三天两头的不打就骂,怕传出去让人笑话,丢了面子。如游二婆之类,按她说的是你凶我惹不起,但难不成还躲不起?

为了一个家庭在外人面前有个好形象,好口碑,有脸面,老人们选择忍辱负重,不向外人泄露家里问题。

写在最后的话:老人,是生我们并养大我们的人,做儿媳的应该认识到婆子妈仍是妈,自已是媳妇,一晃便成婆,自已不久的将来就是婆子妈了,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善待他们。

要明白尽孝是美德,更是每一个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责任。

为什么很多老人明明儿媳对他们不好确总在外人面前装说好?

有面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