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被公司无故调岗、降职、降薪、逼迫辞职,自己辞职能否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

我敢肯定地告诉你,如果公司在未与你商量的情况下,单改变带动合同,无故调岗,降职,降薪,就凭这三条,你便可以辞职申请劳动仲裁,获得赔偿。但别用辞职来申请,具体方法只是换了一种名称而已。

签定无固定期限合同,你享有优先录用权,在公司属老员工,只要不是公司倒闭,破产,原则上不敢辞退你,而且在签合同时,应该给你定好了岗位,工资。

很多回答都应为自已辞职不得赔偿,这是对法律的不熟悉,员工主动辞职,只有公司有违法行为叫解除劳动合同,我们辞职时,别写成辞职,写成解除劳动合同便能得到补偿。我们只用一个法律便行,这个法律就是劳动合同法。

一、法律是怎样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如下: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这里调岗降薪,就是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这种情况可以提出辞职。此外第(五)项规定的情形如下,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规定劳动合同的无效: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单位变更了的的劳动合同,应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才能变更。单方面变更换岗降薪降级,这是违法行,导致合同无效,此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得到补偿。

劳动法第八十六条 规定,订立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如下:

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有过错的一方即公司方,要承担赔偿责任。从以上几条法律,便可看出只要是单位单方调岗降级降薪,员工是可以辞职和申请补偿的。

二、有关补偿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经济补偿: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这里第一款就规定了用人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具体补助标准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规定了经济补偿的计算方式如下: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员工可根据你工作的情况,工资情况要求单位补偿,不补偿的,申请劳动仲裁。

结来语:

单位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调岗,降级降薪,是违背劳动合同法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员工可以单方面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申请给予经济补偿,如果单位不于补偿,可通过劳动仲栽解决。这里要提醒大家,申请辞职时要写明原因,申请经济补偿时写明法律条文,这样有依有据才有说服力。同时千万记住:申请解除劳动合同而不是辞职,解除原因是单位违法。这样才可以得到补偿。

已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被公司无故调岗、降职、降薪、逼迫辞职,自己辞职能否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

【职场再出发】为你深度解析:你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老员工,公司想让你离职,一定会各种手段使尽,但只要你自己能死死咬住,就是不主动辞职,公司最后没办法只能和你妥协,给你补偿金让你走人;如果你抵不住公司的三板斧,公司才用几个手段,你自己就受不了主动提出辞职了,那么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概率,你什么都得不到。

对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老员工,公司想让其离职,其实是很头疼的,因为按照现有法律规定,解除无固定期限老员工的合同,必须要获得老员工的同意,还必须要给补偿金。就是裁员,也要优先留用无固定期限的员工。把各种法律条文翻来翻去,企业不用支付老员工补偿金,还能解除老员工的合同的,实际上只有两个方法。企业能找到的,让老员工离职,还不给补偿金的方法,其实只有两个:

1、第一个方法:让老员工自己主动提出辞职

老员工已经签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工作的好好的,肯定不想主动提出辞职啊,企业只能“想办法”让老员工主动提出辞职了。而企业想出来的办法就是“三板斧”:

A:调岗

把老员工调到他自己最不愿意去的岗位。调岗的最大目的就是给老员工释放信号,相当于企业跟老员工说“你别在我这儿工作了,我对你已经没兴趣了,如果外面有好的机会,赶紧自己走人吧!你继续耗下去只会越来越痛苦,纯属浪费你的时间”。

B:降职降薪

把老员工的实际收入降低。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在可操作的范围内,给老员工进行实质性的降职降薪,比如借故降低职级、把老员工的考核绩效降低、借故削减老员工的奖金等,目的就是降低老员工的实际收入。

C:逼迫

主要是精神侮辱,使老员工工作的极其不开心。比如当众责使老员工,各种场合羞辱老员工,故意找什么也不懂的人来指挥资深老员工的业务,故意让老员工的“对头”管理老员工等。总之,目的就是让老员工精神上抑郁、愤怒、崩溃!

公司在使用“三板斧”时,大部分有经验的公司都会在做法上打擦边球,使其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游走在“可与不可”的边缘,让人明明觉得忍受不了,但又无可奈何!企业的这些手段虽然难登大雅之堂,但效果却出奇的好!三板斧连续砍下去,一些有自尊的老员工,就会受不了主动辞职了;再故意磨一段时间,一些外面确实有机会的老员工就会觉得耗不起了主动辞职了。

2、第二个方法:找出老员工违规的证据逼其辞职

老员工虽然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是法律有规定,公司是可以对“违反公司规定,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的员工进行处罚,甚至开除的!因此企业会对老员工:

1、往上追溯

就是“翻旧账”。既然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说明老员工已经在公司工作了很长时间了,那么老员工经手的事件肯定有很多,如果能在中间找到一些违规事件,公司就可以拿这些事件找老员工谈判,逼迫老员工直接走人啦!

2、搜集证据

很多老员工没有谈判经验,在被公司调岗降职之后,说话口无遮拦,做事极端任性,这就正中公司下怀,公司就可以秘密搜集一些老员工“旷工”“给公司造成损失”“违反公司规章”的证据,等证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公司就可以逼迫老员工直接走人了!

总之,一些理论派动不动就喜欢说去仲裁之类的。仲裁有时候确实效果不错,但大部分情况下,不管是资源、人脉、时间、专业度等等,企业都是占据优势地位的。如果老员工比较任性,就很容易被企业搜集到“员工违规”的证据!如果还不明白这个的,就翻翻新闻吧,BAT的“B”公司当年用“虚报几百元出租车发票,违反公司规定”一下子就开除了几十名员工,你就知道企业一旦较起真来,“员工违规”这一条还是很好用的。老员工能做的,且可能拿到补偿金的方法,也只有两个:

第一个方法:任他几路来,我就不辞职!

公司想让老员工走,肯定会用一些手段的,这个大家要理解,如果你自己是企业的老板,顾忌你也会这么做的,这没什么好抱怨的!

作为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老员工,如果想要拿到公司的补偿金,就一定不要主动离职!一定不要主动离职!一定不要主动离职!重要的话说三遍!否则你将彻底失去主动权!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结婚前女孩可以和男方尽情的讨论结婚条件,比如彩礼啊、比如买房啊之类的,但如果你自己主动提出离职,就相当于你婚前不小心“怀孕了”,这时你再提条件,对方就不会那么重视了!

公司其实是有限度的,公司也不想在公司里留着一个“负能量爆棚”“和公司心里不对付”“时刻可能搞小团体”“随时会煽风点火”的资深老员工。据我的经验,公司三板斧砍下去,再磨一段时间,如果发现这个老员工“又臭又硬”,甚至摆出来一幅“死耗”的架势。公司一般都会倾向于还是“谈谈吧,给点补偿金,让他赶紧走人最好”!

第二个方法:保持敏感性,多搜集证据

劳动法有规定,公司是不能“违规”和员工解除合同的。所以,企业睁大了眼睛找员工的错,员工这时也要睁大了眼睛找公司的错。

公司通常都会有很多错,但这些错在仲裁时,有没有用却是个未知数!这和每个公司在当地的影响力有着重大关系,更和员工有没有时间、有没有精力坚持下去有重大关系。

对于员工来说,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搜集证据,东边不亮西边亮,证据很少,公司当然不怕;证据多了,公司可能就会怕了,为了你这点补偿金,去搞仲裁什么的对公司也不划算。

总之,作为老员工,能做的非常有限,基本就是两条,第一就是死不辞职,尽量少犯错。第二就是睁大眼睛,努力搜集公司的错,以备不时之需!最后,说说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要如何做?

我开头写到“你自己就受不了主动提出辞职了,那么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概率,你什么都得不到”,那就是说,还有“百分之二十的概率”是可以拿到补偿的。

没错!前提是你要能证明“企业是违规了”。也就是说,是企业“违规再先”,你是实在受不了才“主动辞职的”。但你一定要注意两个点:

1、不是你觉得违规就违规

企业调岗违规吗?一般情况下还真不违规!你说企业“无故调岗”,可人家企业却通过各种数据,各种考核来证明调整岗位是有理有据的啊,而且除非特殊约定,企业确实可以对员工进行调岗的。

2、违规是需要证据的

即使企业真的违规,那你也要有证据啊!而且还要“充足的证据”。这对一名员工来说,其实是有些难度的。

如果你是专业人士,且有确凿证据,证明企业对你“违规”了,理论上是可以辞职后去仲裁的,至于结果,不能保证!

总之一句话,如果你强忍着,企业最后和你协商解除合同,你拿到补偿金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你自己主动辞职,一切都变得不可控了,很有可能你认为“企业存在重大违规”,结果仲裁来仲裁去,耗费了你大量时间和精力,最后还没有得到实惠。

-END-

点击上方关注【职场再出发】:世界500强资深经理人,2家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为你深度剖析职场问题,助你职场再出发!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已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被公司无故调岗、降职、降薪、逼迫辞职,自己辞职能否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

【大凡田职场e洞察】观点:在辞职报告里写明因用人单位有过错被迫辞职,并且有证据证明的用人单位有过错的,那么申请辞职,辞职以后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从而获得赔偿。这里一定要注意有2个条件,第一用人单位有过错(比如强令违章作业,比如恶意拖欠工资,比如不按规定缴纳社保等),第二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没有这两个前提,如果辞职了(比如因个人原因辞职),完全没有必要启动劳动仲裁,因为你根本不能胜诉,还要浪费时间和精力,最终的结果是一分钱也不能获赔。01凡是因个人原因主动辞职的,都不能获得赔偿。

虽然说在辞职报告中,近些年来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各种各样的辞职理由,比如说回去养猪,比如说公司不能收邮包,比如说公司找不到对象,比如说在公司挣不到钱,不管何种理由,只要是写到“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的,都是劳动者主动辞职的,并且有一个特别的前提是用人单位没有过错,那么劳动者将不能获得任何赔偿。

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对自己的每一项决策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

02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获得优先保护权。在用人单位眼里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如果想让他主动辞职的话,那是要用尽各种“酷刑”的。

一般来说同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

在劳动合同法里明确规定,即使单位要裁员的,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也是受到优先保护的,不可以随意进行裁员。

然而用单位又不想使用这种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的员工,那就会用尽各种酷刑。

1、精神打击法

比如出现了一些工作上的错误,不管是大错误还是小错误,就在大会小会上进行批评,不是批评一次就好了,是经常进行批评,老是旧话重提,让老员工很没有面子,以激怒老员工,让他主动辞职。

2、强加法

找出企业的规章制度,对照规章制度,尤其是严重违反企业用人单位的政策的相关情形,比如说有没有连续旷工,比如说有没有擅自离岗,比如说有没有在一定时间给企业造成的重大损失,有了这些具体的条条框框以后,从今年往前追溯,只要找到了相关符合一条的,就采取开除措施。

3、引诱法

就像第2条一样,公司规章制度里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具体情形,而单位有故意通过设局的方式让这名员工上圈套,上了圈套以后就可以无情的开除。

上次有一个朋友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单位有一条规定,在同客户陪酒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当行为导致不能形成签单的,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形。

于是单位就设了一个局,让这名员工参与陪酒,跟大家说好了给他灌醉,并诱使他对客户说出了不当的话,做出了不当行为,在当晚就是搂抱了女客户,并不是大尺度的动作,丢了单子,这个单子的金额也就是13万,同公司正常的签单50万相比,简直是小儿科。

这里更为奇葩的是,该员工并非是销售人员,只是个陪酒的人,可见坏人的内心!不过话又说回来,开除该名员工,或许就是不得不做的棘手工作,又怎么办呢?

03公司调岗调职降薪,必须有合法的理由,否则就是违法,收集证据以后,可以进行协商解决,不到万不得已,建议不要使用劳动仲裁或者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等第三方手段。企业竟然做出了这样的行为,也不是吃干饭的。

劳动合同法规定有三种情形是可以合法调岗的,并且要符合法定程序,否则就是违法的条款,可以作为劳动者手里的证据。

  • 非因公负伤或者患病,医疗期满以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

  • 劳动者被证明不胜任工作岗位的

  • 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致使劳动合同不能履行的,比如部门没有了或者迁址的等

上面三条,非常核心的是,这种调岗也必须有相关性,不能随意调整。 通俗的讲就是不能从一个中层干部调整为打扫卫生的,不能从一个办公室科员调整为一个食堂摘菜的,这些行为都是不合法的,可以成为员工手里的证据。

上述第2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必须有书面的证明,不是随口一说就可以了,不能胜任对照岗位职责,哪些方面不能胜任,还是出现了哪些重大过失?一定要有书面的证明,并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是针对一个人专门制定的条条框框。

用人单位要给你调整工作岗位或者降薪降职的,一定要有关的证据才可以,并且是合法的证据,否则调岗降薪降职也是违法的,你可以不去履行,比如单位发出的调岗通知,你认为不合法,可以拒绝到新岗位,继续做自己原岗位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知道,很多单位都有法律顾问,有的单位还是有法务部门的,他们每一项行为都是经过有关律师论证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建议提起劳动仲裁或者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的等的第三方手段。

要想不被用人单位开除,就要注重自己日常的劳动纪律,同时要有一个字,那就是忍!04小结:不管如何都不能以个人原因主动辞职,即使单位采取了五花八门的恶招,也要忍字当头,手握证据,合法合理提出维权,方能获得赔偿。动动手指【关注】我,多年HR,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高级企业培训师,每日分享职场洞见,提供劳动争议类援助。 越分享,越成长!

已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被公司无故调岗、降职、降薪、逼迫辞职,自己辞职能否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

这些年我做职业规划咨询中,这样的情况很多,有些也是网友或者粉丝来求助我,可见这样的现象还是很普遍。

总得来说,中小民营企业中遇到这类事更常见,主要的特点是:

第一,企业老板不懂劳动法,或者无视劳动法;

第二,员工劳动法知识也不懂,维权的技能欠缺;

第三,当地的监管并不严格。

下面,就这个话题,我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一、签定无固定期限合同,就不能随意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

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看,员工与企业已经签定了无固定期限的合同,企业一般情况下就不能解除劳动关系。

除非是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或者触犯了刑法等。

所以话题中这家企业还算知道点劳动法的内容,所以变相调岗、降职、降薪等来逼迫员工辞职。

二、企业不能单方面对员工进行调岗、降职降薪

虽然无固定期限合同,企业没有主动解除你,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给你调岗或者降职降薪。

员工与企业签定了劳动合同,双方应在合同中写明员工从事工作的具体岗位、薪资待遇等。

如果企业未征得员工同意就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所约定的内容,显然是违法的行为。

我的建议就是作为员工,你保留好劳动合同的正本,以及企业违法给你调岗、降职降薪的证据,这些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公开的文件、调岗位或降职降薪通知单、有关邮件等等,以后劳动仲裁就是证据。

这里我要补充说明一点,有关于降职的问题。

因为岗位和职务还是两码事,比如你从事的是技术岗位,但技术部经理可以是个行政职务,企业有权利单方面聘任你,期限也可以设置一年或者多年,根据你的工作表现,企业是可以免去你的职务,但原先劳动合同上的岗位却不能轻易调整。

三、企业希望你主动辞职,如果你不甘心就这样走,要注意落入“陷阱”

有些企业,会变着法子希望员工主动离开企业。

比如以你的工作表现不佳为由,要求给你调岗或降薪,所以老板派HR来找你谈个话,大概意思就是和你沟通公司的安排,然后你还没搞清楚状况,谈完后就稀里糊涂在谈话记录上签了个字,这就表示你已经同意企业这样的安排。

所以你事后再去劳动仲裁,就成了自相矛盾,一方面自己签字认可,一方面又是要维权。

还有些员工更没有法律意识,企业让你主动写辞职报告,还真的写了一封交出去,结果事后觉得又不想走,再也拿不回来了!

总之,在你没有考虑清楚这件事前,不要在任何不确定的文件上签字什么。

四、遇到这类情况该如何维权?

企业单方面给你调岗(尤其是调整的岗位和你原先的岗位差异较大)、降职降薪的情况下,你当然可以去劳动部门维权。

我觉得两个渠道,第一就是劳动监察大队进行举报,把企业的违规行为检举下,让监察大队来介入检查;第二就是直接去劳动仲裁庭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了。

当然,你自己一个人孤立无援,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者当地工会组织的帮助。

维权需要注意几点:

第一,有些证据在你手上的保管好,一般都需要原件。但最好是纸质文件和官方邮件,比音频这种来得要有效性更强;

第二,有些证据你不太拿的出来的,因为是企业方发布的内容,那么因为雇主方的身份,企业必须要来举证,这也就是劳动仲裁里头的“谁决定谁举证。”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丁路遥知事,头条职场教育领域自媒体营销号TOP5,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培训师,资深职业规划师,多家头部平台签约作者,码字很辛苦,欢迎点击关注我。

已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被公司无故调岗、降职、降薪、逼迫辞职,自己辞职能否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

你好,千万不要自己辞职,自己辞职将一切皆无,你将无法申请劳动仲裁,也无法要求任何赔偿。你的问题,要么是继续耗下去让公司跟你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要么是你手上掌握有公司违反合同约定和劳动法律规定的情形后被迫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只有这样做,你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补偿。详细的分析和操作方法如下。

为什么不能自己辞职?

虽然你是被公司逼迫辞职的,但你在写辞职理由的时候往往只能写自己的原因,你没办法写公司的原因,因为你一旦写公司的原因导致你离职,必然过不了公司领导这一关,他们会让你改写跟公司无关的辞职理由,否则不签订,你没办法办理离职手续,你的工资也就没办法结算。因此,公司层层套着你,你最终想要辞职,离职原因就只能写个人原因。

可是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一旦你写的辞职原因是个人原因,那么在法律层面上就被认为你辞职跟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你就没办法申请劳动仲裁,没办法要求公司补偿。就算你去申请,也不会被受理的,因为你的辞职理由决定了你维权行为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所以,我才说千万不要自己主动辞职。

你不能主动辞职,但你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这个是可以维权的

虽然你不能主动辞职,但并不是所你就没办法离职了。在我看来,你可以依法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因为你遭遇到公司无故调岗、降职降薪的不公、不法待遇,所以你可以据此缘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以此为由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补偿。

你要明白,调岗必须是公司与你协商一致,且调岗后的薪资待也得到你认可,并且公司和你对调岗、降职减薪的行为走了公司规定的流程且变更了劳动合同,这一套手续走完才算符合法律规定的调岗行为。如果你们公司仅仅是对你口头调岗、实质降职降薪,没有跟你沟通,更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公司就擅自对你调岗降薪,并且没有走任何的流程,那公司的行为就是严重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所以,你可以根据公司违反该法的行为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这样就可以依法维权了。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公司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你们公司对你采取的无故调岗、降职降薪行为属于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这种行为违反了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本原则。所以你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第1项、2项之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1项、第47条的规定要求公司支付你经济补偿。由于你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说明你在该公司干的比较久,但不管多久,你在该公司实际干了多少年,公司就必须一次性支付你多少个月的经济补偿。另外,你还可以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内容,要求公司补发降薪部分的工资。

最后一点,你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一定要写公司无故调岗,未与你沟通过调岗的事情,更未征得你的同意就强行给你调岗,并且降低了你的岗位和工资待遇,公司的行为违反劳动合同约定,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你现在依法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薪资补发自调岗降薪至今的差额工资,同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个人看法,希望对你有用。

已签无固定期限合同,被公司无故调岗、降职、降薪、逼迫辞职,自己辞职能否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

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证明你是一名老员工。由于老员工的工作年限比较长,企业辞退老员工通常需要支付一笔不少的经济补偿金。调岗降薪、降职等手段逼迫老员工主动辞职,达到“变相辞退”的目的。遭遇到“变相辞退”的劳动者应该掌握好相关证据后尽快协商解决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遭遇“变相辞退”不要慌,以下三个步骤完美应对:

第一步、判断企业行为是否恶意、违法

调岗、降薪、降职等行为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变更劳动合同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合理性、合法性、履行必要的程序。

1、合理性要求

①是否基于企业生产需要或者劳动者的工作能力;

②调整前后工资是否持平;

③调整后不应增大劳动者的工作成本;

④调整不具有恶意和侮辱性。

2、合法性要求

变更劳动合同应当经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协商一致,否则企业单方面的变更行为视为无效。

通常,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劳动合同中会约定企业可以因工作或者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工作岗位,规定“岗随薪动”,员工在劳动合同中签字即表示认可、同意。这种情况下也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随意调整工作岗位,调整时还应当满足合理性要求。

3、必要性程序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该采用书面形式。只要你本人没有在调岗通知书以及劳动合同变更书上签字同意,变更行为是无效的。

第二步、搜集证据

通过上述第一步断定企业“变相辞退”行为违法后,我们就要有意识的搜集证据,大概有以下三种类型的证据:

1、直接证据

调岗通知书、劳动合同书、企业规章制度、岗位、职级和薪酬等调整规定、考核方式、考勤记录以及工资条等书面材料作为证据;

2、间接证据

跟企业的协商沟通过程中尽可能录音(录视频不太现实),手机通话以及面谈过程都要录音,短信、微信以及钉钉等聊天沟通页面保存,音频、截图等可以作为有法律效力的间接证据。

第三步、协商解决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切记不要去变动后岗位任职或者上班,一旦30天之内没有发出异议视为变更行为有效,到时仲裁诉求将很难得到支持。因此,手里掌握企业不合理、违法行为的证据后,首先考虑沟通协商解决,协商没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尽快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解决。

综上,企业虽然可以按照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成果来调整工作岗位、薪酬标准和工作地点的权利,但这用工自主权并不意味企业可以随意或者随时实地的调整员工的岗位和薪资。企业调整劳动者的岗位、职级和薪资,却不能给出合理解释的行为视为恶意调整。

我是赵胖说职场,遭遇“变相辞退”不要慌,看懂上面内容就能应对。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和探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