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进行建档案、各类活动资料的工作,搞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你如何看待这些教师?

这个情况普遍存在,占用了大量的教师资源,同时还成了学校领导搞不正之风的一条借口。至于如何看待这些教师,我认为这与教师无多大关系。一切的一切,都是形式主义造成的。一、形式主要的强制要求造成必须拿出人员做各种资料挡案迎接上级检查。

不管工作搞没搞,就看资料齐不齐。这是今天各行各业私下流行的一句工作俗语。工作干得无论有多好,但上级来检查,都是照本宣科,按照年初坐机关闭门造车时想出的工作路子,工作方法去检查制度是否落实,工作是否保障完成,资料是否完善,台帐是否清楚明白等等。

于是,不管工作干没干,资料要完善,不管工作搞没搞,资料不得少,就了一项重要工作。

各校领导怕追责,怕出了什么事被处理,就动用大量的老师做假资料,搞各种挡案的建立,这一切所做的,与教书育人完成无关,背离了老师的应有的工作职责。

二、学校老师不教书成专职资料员变成领导用人的贪腐。

近段时间,网上暴出很多学校评职称,一线教书育人的老师没门,而根本没教书的确评上了,这是什么道理或叫什么原因?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用人腐败造成。人人都知道教书这行业辛苦,于是很多人就削尖脑壳去专资料员.打杂员的工作。坐在办公室,一杯清茶,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修改修改上级文件为本校工作方案,摘抄复制粘贴网上的工作方法资料,打印装订,到点下班,不与顽皮学生纠缠,不改作业,不备课,更无任何风险,而且职称照上,比一线老师先评上,钱不少一分,何乐而不为。

于是没手段心就得专心教书,有法子的就干上了这专职资料员工作。校领导借机捞了些好处。

三、这种情况不关教师的事,是制度和形式主义造成。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与教师无关,是今天形成的一些不适用的制度和过于强调的形式主义酿出的后果。

无论什么事,重资料不重实际工作,不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凡出现了问题,先查资料齐不齐,然后追责,这样成了一股光干资料不干工作的不良风气,工作不是第一,资料成笫一,有资料出了问题轻责,无资料出事重责,让:学校不得不这样工。

谁愿为这种事担责任。

结束语:

学校有些老师不教书育人,做些编资料,搞校园文化的工作员,是制度造成,是形式主义造成,与老师无关,这是我的观点。

有些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进行建档案、各类活动资料的工作,搞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你如何看待这些教师?

一所学校,特别是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学校(如我市的省重点高中,行政上目前仍享受处级级别),其人员编制是相当复杂的。

主体是教师,这种编制人员最多,属于专业技术岗位,参加职称评定。

另一类属行政系列,不参加教师职称评定,类以事业单位员工,也就是提问中所说的从事教工和学生挡案学籍管理,教辅后勤保卫服务行列等工作,当然其中也有少量教师编制的人员掺杂其中。

这一部分之中还有一部分因工种不同,个人身份属工人系列,如水电工,他们按技术工人评定相关职称,如技师,高级技师等

如果教师编制的教师长期脱离一线教学,基本上就无法继续评上高一级职称了。

别的地方我无法了解,但在我们学校,绝对没有高级教师从事与一线教学无关的其他工作。

在这些高级教师看来,从事与本人专业无关,与职称不符的其他教学辅助工作,多少有点有辱斯文,人格贬损,即使个别身体欠佳的老教师,也只是减少一点课时而已。

这实际上也是众多高级教师对自身形象和价值的维护,是一种人格,情怀的坚守。

当然,也得承认,在现有人事制度的大背景下,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级别较高,规模较大的学校里,学校管理机构比较庞杂,一些部门有点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确实有待不断改革重组。

有些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进行建档案、各类活动资料的工作,搞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你如何看待这些教师?

一所学校的人员构成,除了学生之外,还有教师(教授),职员,工人等等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人员,合称教职员工。规模大的学校,分工明确,各类人员都有。规模小的学校,有些职员的工作,让教师兼任。比如学校的会计,学籍管理员,等等属于职员系列。食堂的工人,属于工人系列。而教师,是指担负教学任务的人员,教学任务,是指课程表上的教学任务。

在职称评定中,不少不属于教师系列的职员,工人,根本不能评选为某级教师。当然,教师兼任了职员工人工作的,还要看他们的教学工作量。工作量足够,是可以参评的。

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学校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去做,比如食堂的工人,一般和校长关系不错,按教师职称系列参评工资高,也是很多的。不过,这是可以投诉的。

现在,职称评定是一团乱麻,有待整顿。

有些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进行建档案、各类活动资料的工作,搞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你如何看待这些教师?

这些不承担教学任务,而承担学校别的任务的教师,不需要特别看待,只需要和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同等看待就行了。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学校领导安排的,他们虽然沒承担教学任务,他们负责的工作和教学工作一样不可缺少。所以,他们同样应当受到尊重。

有些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进行建档案、各类活动资料的工作,搞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你如何看待这些教师?

这种情况是在中国的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尤其是公办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现在基本上每一所公办学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大量的占用编制的教师不上课或少上课,每天从事与教学无关的事。其实题主所列的这些事情都是应该由学校行政后勤来完成的,但在中国的学校普遍由编制内的教师来做。

这些不在教学一线的人员,却往往拿着最高的绩效,在职称评审、职位升迁、评优评奖等方面都强压一线的教师一头。致使公办学校里面的教师都以做行政为奋斗目标,专心教学的人反而处于鄙视链的底层。

反观许多私立学校,因为教学才是他们的命脉,所以他们对优秀教师给予的待遇非常高。一般的不上课的行政后勤相比都是低薪群体,服务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也正是这一原因,私立学校现在在许多地方开始碾压公办。

什么时候中国的公办学校,不上课的人不准占教师编制,不上课的人不能再续聘教师系列职称,不上课的人不能评教师系列的奖励,什么时候中国的公办教育才能够真正改观,把教学放在第一位。

有些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进行建档案、各类活动资料的工作,搞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你如何看待这些教师?

我们对于在学校工作的人,都称呼为教师,其实,学校里除了专任教师外,还有职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教职员工”,学校有些老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进行建档案、各种活动的资料,搞校园文化建设,其实,这些“老师”就是职工。以往学校里不设这些岗位,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工作的需要,是需要设立这样的一些岗位的。

比如,专职进行档案搞资料的,其实就是档案管理员。规模大的学校,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做的。档案工作很重要,档案就是学校工作的印迹,就是学校的历史记录,学校怎么能不重视档案建设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人也是教师编制。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而且现实中也不少。因为人事部门没有给职工编制,而学校因为学生数班级数等原因,不缺教师缺职工,校领导就会让教师编制的人去做职工的事情,学校里没有分得的那么清楚的。

比如,有些教师年纪大了,不适合站课堂了,如果学校教师不缺,校领导会安排这样的老教师去后勤岗位,去门卫值班等,这些没有什么不可以。前提是专任教师够用就可以这样调配,实际工作中,也经常这样做。

那么,对于这些不在从事专任教师工作的教师,待遇上会有什么不同呢?在一般学校里,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原来是什么工资待遇,调整后还是什么工资待遇。这主要是学校内部的调整,这些人的身份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这样做,有些年轻人似乎不能理解,认为档案管理人员,就应该是专门的档案管理员,不应该是教师编制,还有教师职称。档案员应该评档案管理职称才对。这样当然是最好的,也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对于现在的学校,这只能是一种愿望,很难成为现实。

现在的人事制度,在学校这一块,根本就没有分的那么清,后勤上大多是临时人员,少数几个正式人员,也是因为一些原因由教师调配过去的。门卫上也是这样,没有专门给学校配备安保人员,学校只能在内部进行调剂。

对于学校里的有教师专门从事档案工作的情况,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跟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