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违反《劳动法》,很多员工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告吗?

职场低层认为:

公司违反《劳动法》,很多员工忍气吞声,不是不敢告,而是输不起,赢了官司输了钱,坏了名声丢了工作,恐再去找工作就难了。

众所周知,今天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私人个体,合资企业,都会违反《劳动法》,只是严重与否,员工接受和承受与否。违法违规人人看在眼,明在心头。

员工为何不愿去告?

既然有这么多人违法,又有法律做支撑,大家为什么不去告呢?宁愿自已吃亏,都忍气吞声地坚持下来,难道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还可以去告,其实不是这个原因,大多数是知道可以去告的,只是不愿这样做吧了。

一)输不起只能忍气吞声不去告。

这里讲的输不起并不是告了要输而输不起,而是指输不起时间,你的一次投你,没一月几月,这官司是打不下来的。

投诉一一受理一一调查一一调解或开庭,至少半年,一个低层员工,谁有时间和资本敢这样耗下去。

公司无所为,有律师陪你,输了给钱就是,但给钱都要让你"赢了官司输了钱″,有的公司找各种借口一拖二拉,来过赖哈吗吊烟荷包一一吊不死你拖死你!于是只好忍气吞声,有苦有泪打掉牙齿吞肚里。

二)伤不起不愿去告送择忍气吞声。

为什么伤不起?名声伤不起。你在一家公司上班,把公司告了,你还能在这家公司呆吗,不会的,但因你以公司违法《劳动法》为由告了人,别的公司一听这事,心想谁不违反《劳动法》,谁敢保证一点都不违法,你今天来,保不谁明天又把我告了,谁还会聘用你?

遇上心狠手辣的公司,你告了他,他还会在业内打招呼通报你的情说封杀你。

这名声一出,没人说你是为了维护你的利益去告的,没人说你是维护法律正义的,留下的是这个人"惹不起″的恶名。

三)你说违法你不干有人干于是选择忍气吞声。

中国什么都缺就劳动力和人才不缺。大学生多得很,苦力技术活的工人多得很!你说这活累公司违法你不干,外面垫起脚尖望着的人一大串,你说钱少了工时长了不愿干,但是你不干我干的人多得很。

这样一来,员工还告什么,都忍着继续干,认命了的心态继续干。

四)自已不懂法律选择忍气吞声。

要告人就得懂法律书写法律文书,收集相关证据,引用法律条文,一个工人,包括在办公司的一般工作人员,有几人懂法律,一去告人打官司,还得请律师,既麻烦还费钱,经不起折腾,于是就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当然有很多有性格的人,如果公司太过份了,会奋起反抗的,但这是少数。

此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违法的普遍性和员工忍气吞声的习惯性导致无人去告。

如鲁讯先生说的:其实地上没有路,因为走的人多了,所以就变成了路。

其实公司违了法,因为大家都不去告,所以我何必去告。

结束语:

公司违反《劳动法》,很多人不去告选择忍气吞声,不是不敢告,而是习以为常,输不起,怕出"臭名″等多种原因造成。

但愿我们的公司或企业,能体谅一线员工的艰辛,多关爱他们,少做些损害他们利益的事才好。

(我是职场低层,一个正直有良心的人,欢迎关注。图自网络,侵权删除)

公司违反《劳动法》,很多员工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告吗?

现在是法制社会,不存在不敢告一说,员工没告公司,只是在权衡自身利益而已。

企业违反《劳动法》的情况有很多种,比如:

1、不签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签订不合理;

3、不给员工缴纳或不按足额缴纳社保公积金;

4、要求员工加班但不给员工加班费,

5、拖欠发放工资;

6、逼迫员工签订不平等协议,比如强制降薪;

7、单方面辞退员工不补偿等。

对于职场人来说,或多或少了解或亲身经历上面描述的企业违反《劳动法》的情况,没有去告公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从众心理,公司所有人都是这样。

我朋友新入职一家公司,办理入职手续时,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里面的薪资条款写的是基本工资,并不是面试offer中承诺的全额固定工资。她问办入职的HR,希望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全额固定工资,没想到HR说,公司所有人都是这样签订的,没有问题的。朋友虽然知道这样不合法,但是一是觉得不想失去这个新工作,二是觉得既然大家都是这么签的,我这么签应该没问题,于是就签了。

很多时候,由于从众心理,其他人也是这么办的,那我也不纠结了吧,公司员工都是这样签劳动合同的,公司同事都是没有加班费的,公司都是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公积金的,公司其他同事都在这份不平等协议上签字了……因此即使知道公司这么做违反了《劳动法》,但没有人第一个站出来做出头鸟。

2、员工处于弱势地位,举证困难。

职场上,员工永远处于弱势。很多公司知道自己的操作违法,为了规避风险,专门请了专业的法务团队为自己保驾护航,把违法操作做的滴水不漏,让员工很难找到证据,找不到证据,那么在仲裁时胜诉的难度很大。

比如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是实行不打卡的,但加班却非常严重,不打卡就难拿到加班的证据。

有的公司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填写的是基本工资,另一部分以补贴形式发放,员工在签订时认为只要如数发放就行了,但如果哪天公司将补贴这部分砍掉了不发放,员工举证时就很困难。

3、耗费精力大,维权成本高。

公司有专业法务团队,但作为员工个人,只能自己去请律师,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另外,劳动仲裁比较耗时,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一年。意味着员工维权要一直跟进此事,耗时又耗精力。

我知道的一位朋友因为公司单方面违法辞退,去劳动局把公司告了。公司收到开庭通知是在3个月后,仲裁时间是在他提起诉讼后5个月后,开庭结束后,仲裁结果在开庭结束后2个月才出来,总共历时7个月,而且只是赔偿了一部分钱。自己还支付了几千块钱的律师费。一场诉讼下来,耗时耗力,还承担着心理压力,让想去告公司的员工“知难而退”。

4、怕影响找新工作。

公司通常只会在员工因个人原因离职并正常办理离职手续后才会开具离职证明,员工担心告公司后,离职时公司会在离职证明上面描黑,会影响下一份工作入职;另外,找新工作时,一些正规的公司都会进行背景调查,如果发现员工在过往工作经历中有过劳动纠纷,通常是会有顾虑的。

基于上面的原因,员工明知道公司违反《劳动法》,但仍没有去告公司。不是不敢告,而是个人利益权衡后的选择。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我是@花姐说职场,欢迎关注,喜欢我的文字,就请点个赞吧!

公司违反《劳动法》,很多员工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告吗?

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者是很友好了,全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连仲裁和诉讼都不收诉讼费用,法定举证责任也是大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公司违反劳动法,员工不敢告的原因主要是还想继续在公司工作,担心申请劳动仲裁,会受到公司的报复打击

公司违反《劳动法》,很多员工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告吗?

这个问题两面看:

第一方面,公司违反《劳动合同法》,违法在先,权益被侵害员工是可以劳动仲裁维权的,这是法定赋予你的权利。

第二方面,不过难点在于,职工需要举证,证明单位违反了劳动法,但是有些地方一旦员工仲裁,需要单位自行举证自己清白,证明自己没有违反劳动法,比如拿出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员工手册,公司规章制度、社保缴纳记录等等来推翻员工的说法,否则就是可能被仲裁,赔偿员工相关损失。

很多员工不是不敢告,而是对维权流程不了解,也不知道哪里去维权,手上有没有相关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加上精力时间有限,在工作期间和钱单位打官司也会影响上班,如果被侵犯的权益不多,只好睁眼闭眼,得过且过吃个哑巴亏好了。

很多企业有法务部门,类似事情会派专人处理,而员工又上班又维权,还占用工作时间,整体上很多人精力不济,索性算了。

一旦维权就代表和单位撕破脸要离职了,还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有的地方比如北上广,上班成本高,万一换工作有可能住处也要换,各种连锁的后果,所以不如忍过去算了。

以上客观事实一部分影响了员工维权。但是自己的权益一旦受到损害,尽量不要忍气吞声,可以找人力资源部门争取权益,实在不行了再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搜集证据后仲裁。

现在仲裁和法院一样,都是不告不理,需要主动发起才会受理。

上班不易,大家都是奔生活,遇见拖欠工资的,不缴纳社保,裁员不给经济补偿金的违法行为,大家还是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不能忍气吞声哦!我是默简之,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职业HR,专注职场干货分享和个人成长,如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关注点个赞呗!

公司违反《劳动法》,很多员工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告吗?

公司违规你一告必赢!你嬴后的工作肯定被不违规的调动,一直调到你自己走人!

从CEO调到″心灵美的工作岗位上是不违反《劳动法》的。

公司违反《劳动法》,很多员工只能忍气吞声,不敢告吗?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有时候并非忍气吞声,或者不敢告的问题。而且每个员工心里都有一个预期,但做这件事的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或者感觉不值得的时候,肯定不会去做。而现在的社会,更不存在敢不敢告的问题。

每个人心里有笔账,付出与回报比!

如果说一个员工新入职一家公司没一个月,看到公司很多违反《劳动法》的地方,这个员工会怎么做呢,要么接受继续做下去,要么拿了离职工资走人,很少有人在一个月内去告公司的(当然也不排除),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去和公司纠结得倒回报还不如自己付出的多,那么谁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呢?

再者,如果公司在违反《劳动法》的情况下,每月的工资基本还能符合自己的预期,而且公司发放工资准时,那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稳定的去做,折腾只会心累。

最关键的,即便告了这家公司,谁能保证下一家就一定好?正是员工知道大部分企业都类似,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员工去告公司。举个例子,拿工厂来说,谁都知道超时加班违反《劳动法》,但只要公司按规定支付了加班费,谁为因此去告公司呢?甚至还主动要求多加班,为什么呢?因为外面的工厂工资结构都是一样,你换一家公司还是一样的加班,那何必要多此一举呢?

现在的社会,不存在敢不敢告的问题,只有值不值得!

现在可不像以前,公司属于强势的一方,员工告不告公司主要看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有没有受到严重损害,可能一般的损害,很多人还能接受的了,觉得不值得。虽然劳动仲裁等要耗费很多时间,但只要证据充足,员工还是能找回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总的来说,如果不是自己工作、岗位或收入受到损害,一般员工也不会去纠结这些小的事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