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亲家不能多往来?

我们这边的风俗也有这个说法,亲家之间尽量少来往,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全面,是从女儿结婚以后,我们和亲家之间相处很融洽,以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来谈谈到底如何和亲家相处,我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绝对的。

一,亲家之间能够多往来的是哪种情况?

如果二家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父母的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社会层次、三观都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亲家之间我认为是可以密切交往的,因为都只有一个小孩,不存在对孩子的爱有厚此薄彼的情况,两家父母亲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互相之间产生摩擦和矛盾的情况发生的几率不多。

我和亲家住得比较近,走路也就20分钟的距离,开车一踩油门就到,也就8分钟的时间,二家一到周末,经常聚餐,气氛温馨,幸福满满。家里有了好吃的,也常常二家一起分享,过年过节,我们二家会一起出去近距离地走走,或到亲家的老家一起体验农村的年味。

在相处的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兴趣习惯和对事物的看法完全做到一致,但只要注意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一切事情就可迎刃而解了。夫妻和兄弟姐妹之间偶尔也会闹一些矛盾,何况是原本二个根本不认识的二家呢?所以,要以客观的、现实的态度来看待亲家之间的一些小矛盾,多多交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就能理解了。

独生子女的二个家庭结合了以后,相当于二家变成了一家,相处的愉快,二家的劲往一处使,有利于子女小家庭的规划和打算,将三家的积余一起投资,比单打独斗的抗击能力和增值能力强多了。

二个亲家相处的好,在我们老了需要照顾的时候,子女的压力会减轻不少,四个老人,按一般的规律,总有身体相对好点的,就可以二家联合起来照顾身体差的。

亲家之间相处融洽,也有利于儿女的幸福和美满,将女婿当儿子、将儿媳妇当女儿,亲家之间交流沟通顺畅,感情真挚,也会促进儿媳妇对公公婆婆的感情,促进女婿对丈人丈母娘的感情。

二,亲家之间不能密切接触的情况又是哪一种?

如果两边都不是独生子女,或者一边是独生子女,一边有多个子女,亲家之间的相处就变得复杂而微妙了,因为,有多个子女的家庭,为了一碗水端平,不可能和其中一个子女的亲家走得特别近。

另外,如果对方的女儿嫁给了你儿子,而对方还有兄弟姐妹,我们这一代或上一代老年人。或多或少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另外,每个地区还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我们这儿一般条件还可以的,在儿子结婚前都是要替儿子买好婚房,而女儿是嫁出去以后,就相当于泼出去的水,基本就不管了。

现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都会选择留在一线城市打拼,再在一线城市安家,这样的二个亲家往往距离相隔十万八千里,在婚礼的时候见一次面,后面见面的机会不会太多,也无法经常往来,想经常走动也是不可能的。

三、和亲家三观不一致,建议别走得太近。

如果经过多次的接触和了解,三观确实非常不一致,你最委屈自已,也无法达成基本的共识,那么,建议别走得太近,这种情况下,走得太近,只会增加矛盾,对孩子们不利。

但是,只要二个孩子觉得幸福,比什么都重要,一切以孩子为重,双方父母站在儿女立场上考虑问题就行了。家长不给自己添堵,也不给孩子们添堵,这是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这样的亲家,只要在过年过节有个问候就好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别在儿媳妇或女婿面前,露出半点亲家的不是,虽然成了一家人,但他或她毕竟不是你养育长大的,感情上是不一样的,他或她偏向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是很正常的。

四、亲家相处的原则有哪些?

1、有分寸感不越界

即使二亲家相处得最融洽,但是仍然需要掌握好分寸,不掺和对方家里的琐事,对方家里购买大的物件,如汽车、房产等等,不来和你商量,你不要主动去参与,与你商量,只给适当的建议。

我自己的感觉是,即便关系最好,毕竟不是一家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有分寸感,既要显得亲近又不过度亲密。太近了,分寸感容易越界,引发矛盾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太远了,没有联系会显得生分。所以,有分寸感很重要。

2、不掺和儿女的事

小两口子有时候偶尔闹一些小意见很正常,“小两口打架不记仇”,有时只是想缓解压力,抱怨一下而已,不必当真,更不要气势汹汹地去责问或理论。我认为做父母的这个时候,最好装聋作哑,即使你要发表意见,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很重要,不能偏向女儿或儿子。只有这样,亲家才会觉得你们没有偏心,才会真心地对待你家女儿或儿子。

我身边因为父母掺和儿女的事,最后导致小两口离婚的案例很多,有的家长就怕自已的子女在婚姻中吃亏了,甚至会为了谁多做点家务,多洗几只碗,二亲家闹得不可开交,最后以离婚散场。理智的父母亲要经常提醒自己的孩子,多理解对方和对方父母,没理智的父母会唆使孩子责怪对方和对方父母,这是最愚蠢的做法。

3、有事情互相多协商

遇事多往好处想,少往坏处想,做到多体谅、不嫉妒、少攀比,不要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要活得明白,对于二个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你现在对亲家斤斤计较,节约下来的钱最后都是二个孩子的,你带不走半分,为了一点钱搞得鸡飞狗跳的,没有任何意义。

不比钱不比势,不要看不起谁,也不要抬高谁尽量对人对事宽容大度,不利于团结的话少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有事有商有量,不要贪小便宜,心胸开阔一点,乐于感恩的人活得轻松愉快,对自已的健康也大有好处的。

写在最后:作为父母亲,极大多数都是以儿女的幸福为幸福,以儿女的快乐而快乐,因此和亲家之间处好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研究显示,人的幸福感,无论任何时候,主要来自于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里,最能体现幸福感的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融洽的亲家关系。亲家之间能互信互谅,相处融洽,不仅自己开心幸福,儿女的婚姻也会幸福美满。

为什么有人说亲家不能多往来?

我父母和我公婆来往就很少。之前他们过年的时候会互相通个电话问候一下,但是自从我生了孩子后,就变了。我妈和我婆婆互删了微信😂因为我当时坐月子的时候,娘家妈和婆家妈都来了,两个人都很强势,结果闹了不少矛盾。两个老人临走回老家的时候,还都一肚子气。现在电话也不互相打了。

我家是北方的,我老公家事南方的。怎么说呢,亲家之间如果是一个地域的还稍微好一些,饮食啊、处理事情的方式啊,都可能思路相似一些。如果地域差异比较大,那么两家亲家处得来还是有点难。

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这是我结婚生子以来,最深刻的感受。但是我个人对于“亲家不能多往来”是比较赞同的。因为相处了多了,矛盾就多。离得远了少接触,会避免很多矛盾纠纷。

现在我父母和我公婆就很少来往。我也觉得没啥的。反正两家离得远也几乎不见面。如果说两家老人本来就合不来,我硬把他们往一起凑,他们也会别扭,最后大家都不自在。我能小辈的,不去管他们,反正我和老公无论回到谁家,都是要对家里老人尊重和有爱的,这就可以了。

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我是格格斗,2岁男孩的妈妈,喜欢读书,热衷儿童心理学研究,育儿路上与宝宝共成长。欢迎你关注我的头条号@格格斗爱baby)

为什么有人说亲家不能多往来?

距离产生美!同样适用于亲家之间!越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庭,越喜欢聚集、越喜欢热闹!热衷于鸡毛蒜皮!层次越高的家庭,往往独自安静生活,事关儿女重大礼仪,礼节性出席一下而已!通常高层家庭的子女均受到高等教育,有较好的社会职业,普遍生活经济压力小。这样的家庭,长辈对子女的爱是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层次低的家庭氛围,往往是日常生活中油盐酱醋茶,注重经济上斤斤计较,所以容易引起矛盾!亲家应该保持足够的距离,尽量少参和儿女的家庭事务!这才是长久的相安相处之道!

为什么有人说亲家不能多往来?

以前我觉得亲家是亲戚,亲戚就要多走动,我坐月子的时候,我妈和我婆婆同时来照顾我坐月子,她们俩差一点就打起来了。从那以后我意识到:不止婆媳是天敌,岳母和丈母娘也是。

我离预产期还有十多天的时候我妈就过来了,我婆婆是直到我要生了住了院才过来,我是顺产,在医院住了三天就回家了,在医院这三天还好,我妈和婆婆分工明确,夜里我婆婆照顾,白天我妈照顾。那时候她们俩相处还是挺融洽的。

等出了院回家,她们俩的矛盾就慢慢显露出来了。

首先是地方坐月子风俗习惯的不同。我婆婆那边坐月子要喝黄酒和丝瓜汤,我们那边就是些鲫鱼汤啊、鸡汤啊、猪蹄汤之类的。我妈不同意给我喝黄酒,觉得毕竟是酒,担心产妇和孩子受影响,我婆婆就有些不高兴了。

做饭问题。刚出院的几天都是我妈做饭,不做饭的时候我婆婆走到这、走到那的,闲的没事干,每次快到做饭的点,她就拿着个抹布擦擦这、擦擦那,我妈看她这样就只能去做饭。这样过了几天我心里不爽了,我就给老公说:我妈是过来照顾我坐月子的,不是来照顾一大家子的,你妈这样你不觉得有点过分了吗?不知道我老公怎么给婆婆说的,从那天开始婆婆就经常一脸的不高兴,偶尔抢着去做顿饭。

睡觉问题。我家虽然是三室的,可有一室改成了书房,我婆婆和我妈只能睡一个房间。当时那个房间我们本来是打算以后让孩子住的,所以床没买很大的,买的一米五乘一米八的,婆婆和我妈两个大人可能有点挤。我婆婆给我老公说,你丈母娘什么睡觉习惯啊,她怎么还趴着睡,我看着怪吓人的,而且你丈母娘有时候还打呼,弄得我都睡不好。老公给我说了我有点生气,本身住房条件就是这样,将就着睡几天还能咋滴,不得已我就让我妈和我一起睡,我婆婆自己睡,我老公睡沙发。

其实这些都是小事,可小事积累着积累着就变成了大事。我婆婆这个人很节俭,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那种,她去买菜每次就买一点点,老公不在家吃,我们三个人吃那一点点菜,一人夹两筷子就没了,老公因为这事说过她两次,说了也不听,后来我老公下班回来就顺便把第二天的菜买来。

导火索是闺女的纸尿裤。前几天给闺女用的是尿布,后来给闺女换了纸尿裤,都知道纸尿裤是一次性的,可婆婆非得把没尿满的纸尿裤挂在阳台上晒晒,想继续给闺女用。我妈说不行,我婆婆不听,两个人就吵起来了。我婆婆嗓门又大,说我们都不知道节俭,不会过日子啥的,我妈也不甘示弱,两个人越吵越激烈,这种情况下,我要是向着我妈我婆婆会说我和我妈联手欺负她,我也不可能向着婆婆,明明就是她不对,我夹在中间把我差点难为出毛病来。

晚上等老公回来给我老公说了,我们俩一商量让我妈回家了,我妈回家的时候对我还不放心,可要是让婆婆回家让我妈留下,婆婆和公公会咋想。我妈走了后剩婆婆一个人照顾我月子,这下好了,炒菜婆婆只炒一大口,也基本上不问我闺女的事,估计是把气都撒我身上了。出了月子就让我婆婆回老家了。

泪的教训:不要让婆婆和妈一起照顾坐月子,百分之八十以上会有矛盾,俩亲家也不要走动过频繁,一年到头最多走动一次就可以了,从我生完孩子到现在我孩子五岁,我家和我老公家从来没走动过。婆婆和儿媳妇处不来,和亲家肯定也处不来。少走动还没啥矛盾,走动多了铁定出矛盾。

为什么有人说亲家不能多往来?

我和我的亲家关系就非常好。我只有一个女儿,属于远嫁,我们老两口只好跟着闺女来到她居住的地方。不过不跟她住在一块。我们自己在这里买了房子。我们两家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一起的机会比较多,亲家也是比较通情达理,我们大家都很包容对方,虽然生活习惯不同,但在一起时,有些事情你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不必斤斤计较。我们会经常聚聚餐,这次在我家,下次在他家,有时也互相交流交流厨艺。亲家在卫生方面不大注意,我又特别爱干净,但去他家吃放,我从来不挑剔,能吃就多吃点,不能吃就少吃点,吃完还夸夸其手艺。亲家也是一个比较大方的人,经常把当地的一些特产送我家,我们也会做一些我们的地方食物送他们。我有一个外孙和外孙女了,大的五周岁多了,我们从没红过脸。我们都说,无论怎么样都是为了孩子,没有必要两亲家闹不和。别人都羡慕我们。只要两家都有包容心,都通情达理,我想两亲家也不会很难处的。

为什么有人说亲家不能多往来?

说说我姐,她结婚后做生意,叫爸妈过去给她帮忙,住就住在她们家。

这下完了,本来关系多亲密的两亲家,三天两头都在吵架,主要是我妈和姐的老人婆,两人针锋相对,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弄得家宅不宁,姐夹在中间两头为难!两边不是人!

所以说,任何亲戚都不要来往太频繁!不止是亲家。就算夫妻之间都有“小别胜新婚”的说法。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距离产生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