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没有挖出甲骨文?

从出土的大量文物来看,三星堆不是中华文明,更不是炎黄延续下来的文明,它应该是一种既与中东地区的文明相似,又有别于中东文明,它是一种地区自我独立的文明。那就是三星堆文明!

(波斯的饰品)

(古印度的饰品)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说:昆仑山是父亲山,黄河是母亲河。应该说在3500年前,有一支东波斯人或斯基太人从西亚通过昆仑山翻越青藏高原,到达今天四川广汉,在那里成为三星堆人。从出土面罩、神树、权杖来看,三星堆人文化与中华文化格格不入。中华文化的特点是“甲骨文和青铜器鼎”,殷商和西周都有甲骨文和青铜器鼎,这些是“祭祀和权力象征”的,中华文化最早的特点是祭拜祖先的文明,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形,这些在三星堆中没有看到。

(殷商后期有甲骨文,西周早期也有甲骨文,甲骨文用龟壳和牛骨刻符,作为卜辞,祭司用火🔥烤看裂痕,用来祭祀和占卜的。)

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出使西域(包括西亚地区)看到蜀丝绢出现在西域地区,说明当时有条道路从四川到达西域。也就是说,在比张骞知道有条道路从四川到达西域前,有人已经进入四川,那就是三星堆的东波斯人或斯基太人。东波斯人或斯基太人他们将苏美尔、古埃及、古印度的文明带进了四川,形成自我体系的三星堆文明。请看:

(苏美尔人面罩)

(古埃及法老的面罩!图坦卡蒙陵墓的诅咒)

(三星堆的两副面罩)

(古印度)

(三星堆)

(三星堆的神树)

(两河流域苏美尔罗盘)

(古印度的罗盘、战神之车。)

(三星堆的罗盘)

应该说中国历史悠久,有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卯遗址,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再加上四川三星堆文化。但是,三星堆文化有别于中华文化,它是一支独立的文明,总有一天世界将承认三星堆文明是世界上另一个奇迹!

为什么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没有挖出甲骨文?

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没有挖出甲骨文,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二里头是夏代晚期都城(公元前1800年,首推夏桀都城斟鄩),没有甲骨文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三星堆却是商代晚期遗址(公元前1200年左右),与盘庚迁都之后的殷墟(公元前1300年)时间大体一致,为什么至今也没有挖出甲骨文或者铭文,而且是一点都没有的那种?这不正常呀!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三星堆和殷墟两大遗址同处一个时期,本应遍地甲骨文才是,可是为什么却是踪迹皆无?…仿佛是两个时代一样?彼此敌对一样,有你没我,有我没你…难道三星堆遗址根本就没有甲骨文?或者并非什么商人遗址?根本不传承甲骨文?也就是说,三星堆遗址与殷墟是处于敌对的两种传承关系的不同氏族或国家形态…我想来想去也只有这种解释才能符合如上情况!

当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有意思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就涉及到史记所记载的商汤灭夏了…因为根据三星堆器物坑出现砸烧埋现象,符合礼记所载的“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之描述,正是朝代更迭所致,如图所示:

也就是说,三星堆器物坑是商汤灭夏产物,没有甲骨文十分正常!但是问题来了,三星堆经C14检测是商代晚期遗址,怎么可能又是史记记载的商代早期的商汤灭夏遗址呢?史记记载时间和考古时间发生矛盾碰撞,怎么办?

有网友讲,关键还是三星堆文化属于四川方言地区,要么存在一种有别于甲骨文载体的文字传承方式,因为农耕文明特发达,没有大量刻画文字的牛骨头可用,这也许就是青铜器特发达的原因;

要么是当地属于政教合一的农耕文明发达,没有甲骨文发展的文化底蕴,比如常年战争等……也许三星堆文化人群更看重面子,特别是川剧变脸……

还有网友说,为什么欧洲不用中文用拉丁文?你以为四川是隔壁老王家?贸易可以有往来,文化入侵可不是靠几个脚夫能搞定的。况且中国这么多少数民族,自古就有文字传承的没有几个,更遑论挨着中国这么个庞然大物,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题,传承个鸟蛋啊…

有网友更直接,“有甲骨文,就是没放…”

其实,从考古角度出发,我们必然放弃“文献至上”考史标准,改用“田野考古”,即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考古,才有可能发现一丝真相!否则仅仅依据史料互相矛盾,错综复杂,十分容易走偏…尤其《史记》《说文解字》已距夏商1000多年了,不可全信!

也许,夏商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前后顺次的商汤灭夏关系,而是长期并存的敌对关系…借用网友观点,“商灭夏不是一个时间的一次性的灭夏行为,而是贯穿整个商代…"

而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与3800年前的二里头一样没有甲骨文,原因就是在3800~3200年间,商汤及其后人连续以“灭鬼方,伐巴羌,讨东夷”名义,进行贯穿整个商代的灭夏军事行动,包括灭三星堆夏人,金沙蜀人和石峁周人及山东(夷)各地殷人,包括武丁甲骨文中的伐羌卜辞及纣王攻打东夷叛军,都是灭夏行动…

自商汤建国至武王伐纣(公元前1600~1046年),包括汤前八迁及汤后五迁,并非因为躲避洪水(大禹治水三川并流已经完成了),商汤开始摘桃子了,其实就是持续灭夏而已!这才是三星堆3200年的正确打开方式,借用网友的话,坑埋时间不等于器造时间。

所以,我针对夏代问题提出“四重证据法”,即“图腾+铭文+甲骨文+史料”的解读法,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夏代问题!

一,根据良渚玉琮王,三星堆青铜龙面具,殷墟饕餮纹饰,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石峁龙虎石雕图腾…这些动物图腾符号,与史载的夏龙/商鸟/虞虎的铭文记载,形成了夏商周纪年的证据链标准,陆续发现了良渚是夏人祖籍,三星堆是禹乡,二里头是禹墓,殷墟是启墓,而三星堆祭祀坑和皇城台即是商汤灭夏的器物坑和抗汤城堡,金沙是汤后人秦人灭蜀遗址…如图所示:

同时,根据二里头和殷墟出土的大禹铭文和夏启铭文佐证,证明网友古史微“夏与商周并行”观点客观存在,说明二里头是禹都,殷墟是启城,三星堆是禹乡,而夏商周是共祖帝喾的并存关系,因为治水而形成禅让启制(即妇好制),但因治水成功后为夺土地而变成敌对关系,这样才符合考古,及史载的“禹生启”关系,而不是史记简单的顺次更迭的关系…如图所示:

而妇好铭文就是夏商周结盟及史载“少昊孺颛顼”的文物佐证:

三,夏龙是河北红山文化代表,商鸟是河姆渡文化代表,虞虎是东夷大汶口文化代表,是良渚/庙底沟/石峁/陶寺文化产物,直接影响了二里头和三星堆,形成了华夏文明“多源一体”之总根源!

最后治水成功,伯益杀了商契(益干启位),撵走了夏桀(舜囚尧及汤放桀),禅让制解体,商王朝建立,但夏殷周后裔在三星堆石峁东夷仍然存在政权!

为什么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没有挖出甲骨文?

因为三星堆夏朝遗民为庆祝商朝灭亡而举行的盛大的祭祀坑,而不是墓葬坑。

祭祀的礼器一般是没有铭文的,所以不能发现文字。

今后如果能发现三星堆先人的墓葬坑,我想肯定有文字出现,大家不要着急,让子弹飞一会。

如此发达的文明,不可能没有文字!

为什么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没有挖出甲骨文?

提问不够准确。

首先,碳14年代测定的是三星堆遗址器物坑年代,不是三星堆文明的开始年代。其次,三星堆文明和殷商文明究竟是什么关系,还是一个需要研究证明的问题。如果三星堆文明早于殷商文明,那么三星堆应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系统,在三星堆遗址自然不可能发现甲骨文。

为什么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没有挖出甲骨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三星堆遗址没有甲骨文,但4号器物坑出土灰烬尘中有90%以上为炭化竹遗存及彩绘蜀锦,说明该文明有另外的文字载体如竹簡、帛书,且三星堆遗址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存在时间段内,殷墟的甲骨文没有传播影响到古成都平原。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古蜀国有更方便易得、经济高效的文明载体,不需要劳命伤财的在甲骨上刻字或在青铜器上铭文;另一种可能是那时根本就还没有甲骨文!

殷人毁灭了夏后裔古蜀人的竹簡文献时发现了竹簡存在焚烧、洪水等缺点才改用甲骨作为文字载体!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彩绘青铜神鸡、彩绘扭头直发跪坐青铜人像、彩绘蜀锦燎烧残留物,青铜虎牙刻刀正是在新鲜竹青表面刻化制作竹簡(汗青)、牙璋纹饰的专用书写工具。

考古发掘证明:上古中国南方先民从浙江良渚到新津宝墩长江流域自新石器时代起一直在使用竹器来改造自然改善生活,创造了辉煌的竹器文明!三星堆遗址蚕丛纵目青铜面具也是古蜀后裔为祭祀先贤“青衣神"用竹制小孔成像望远镜“簡”观测日、月、星、辰并记录在案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新材料升级版表达方式供奉于祖庙之上!

皮洛遗址及"资阳人”实证青藏高原下的古蜀国同时拥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成都海盆上古时期绝非无人区和蛮荒地!“资阳人”的后裔古蜀人炎帝之女嫘祖与黄帝联姻的后代因地制宜发展出与活化石大熊猫和谐共生的竹器文明、蜀锦蚕桑丝绸文明、陶器文明、金石文明乃天经地义、自然而然,不值得大惊小怪!

为什么三星堆最新断代是3200年,却没有挖出甲骨文?

有二个要点:一是三星堆没有文字是正常的,因为三星堆的掩埋是非正常的,被迫的,所埋器物皆为祭器,在王权兴起之际,神权统治就必须让位,所以,祭器被掩埋是两个时代转换的产物,三星堆的性质就是毁祀坑,而不是别的,在当时而言,是一件逆天大事,因而没有文字出现是正常的。二是三星堆出土陶器就有一组图符,四川收藏家曾在头条上展示过一款古蜀青铜祭门,门柱上也刻有相同的图符。这就是文字,而甲骨文所谓文字,其实也是图符为主,三星堆所出陶文在甲骨文中也有,恰好这一组文字也说明了三星堆器物的性质,表明三星堆出土的陶文不是随意的。文字与埋藏物定性相吻合,表明这组图符具有文字表意功能,从这个事实上看,三星堆已经出土了文字。具体解释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不在此处闲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