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元朝哪个对汉人更好?
清朝和元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对统治阶级来说,都是残暴不仁的,他们对被统治地区的老百姓都是以杀戮和压迫来统治的。但是对中华民族来说,他们就是我们的祖先,也就是我们汉人的祖宗。
蒙古忽必烈带领色目人进入中原,灭掉了金国女真和西夏党项,又灭掉了南宋。灭南宋的将领是女真人,名叫张弘范,张弘范的父亲叫张柔,张柔祖先本是辽国人,辽国灭亡时投降金国。张柔后来成为金国将领,金国灭亡后儿子张弘范成为蒙古将领。蒙古忽必烈灭掉南宋以后,将中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中原汉化的胡人)、南人。在此之前,蒙古人在中原杀人一亿,特别是四川。蒙古人打南宋,没有办法打赢,只能从四川进入,四川与蒙古打了许多年,最后被攻破,四川地区的人几乎被杀光。元初,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发生人口迁移,湖北填四川、全国填湖北。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明初朱元璋的画像)
(12-14世纪欧洲贵族的鞋拔子脸)
与蒙古人进入中原的有色目人,色目人分为33种,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讲突厥语,只有康里、阿兰、欽察信仰摩尼教,讲突厥语。欽察原本住在今天的吉尔吉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还有姓欽察的)他们因为骁勇善战,杀人不眨眼,忽必烈非常看重他们,有一个叫欽察.土土哈曾做过元朝的丞宰相,他就是朱元璋的祖先。朱元璋本信仰摩尼教,他的鞋拔子脸也是那样诞生的。摩尼教讲究一脉相承血源关系,他的鞋拔子脸也是近亲血缘太近产生的后果。就像12-14世纪的欧洲贵族,他们为了权力和财产不外流,都是近亲繁殖,所以也产生了鞋拔子脸。
在明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朱元璋和朱棣花了50年的时间,将留在中原的党项、契丹、沙坨、女真、回鹘、柔然、突厥、蒙古、色目互相迁移到全国18个省,改汉姓、汉字、汉文化、儒家的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论,修家谱,建祠堂,让他们都变成了汉族,他们就是我们最早汉族祖先。朱元璋将164个蒙古姓改为汉姓,将色目人一分为二,信仰伊斯兰教的改为回族;信仰其他教的色目人为汉族,通通改汉姓讲汉语。
满清入关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满清入川,说是张献忠乱杀人,实际上是清军入川杀人无数。历史上发生了第二次湖北填四川,全国填湖北。像朱德、邓小平祖先都是那时从全国各地到达四川的。满清入关杀人也有过亿,从明朝崇祯年间到清朝康熙前期的人口变化就能知道一二了。满清统治延续了明朝的儒家,那就是严酷和专制,满清有“剃发易服、文字狱、满清十大酷刑”等等,从满清入关进行杀戮,到了满清结束,都是杀杀杀到灭亡。
但是民国初年,满人有200多个满姓改为汉姓,他们也变成了汉族一员。譬如:郎郎、郎平:钮裕禄氏;金巧巧:爱新觉罗;关晓彤:瓜尔佳氏;佟大为:佟佳氏;那英:叶赫那拉氏;关之琳:瓜尔佳氏;吴京:乌拉那拉氏。总的来说,从北魏鲜卑改汉姓、北宋沙坨改百家姓、蒙古、色目、锡伯、等等姓改汉姓,整个中华民族都是胡人进入中原,先杀戮后融合的结果。那就是不管元朝蒙古人还是清朝的满人,他们都是我们汉族的老祖宗!
清朝和元朝哪个对汉人更好?
从政治上讲,元更宽松,比汉人统治还要宽松,因为没有执政经验,自己文化不发达,所以在文化上放任不管,在政权机制上由于带有原始“民主”也就是选举制度,所以皇权不强,不巩固,同时草原政权结构松散简单,没有认识到政权的复杂性,认识不深刻,对官员非常放纵,对地主豪强也是放纵,所谓四种人制度没有证据,压迫汉人的也是汉人地主官僚和地主豪强居多,当时蒙古族底层百姓一样穷困,老百姓自然认为是皇帝的错,实际上也确实是皇帝的错:你没有管理好官员,没有打击地主豪强。由于是少数民族,矛头指向蒙古族是比较容易聚集人气,朱元璋利用了这一点。
可见文化上宽松并没有给元朝持续长短带来负面影响,是皇权不巩固、吏治松懈才是根本原因。
朱元璋认识到元的吏治差劲皇权无力是元政权不长的主要原因,但是文字狱又在一方面更恶劣。
清朝主要学的明朝朱元璋,好的学了去,坏也学了去,虽然有一定借鉴,主要是对官员待遇上。清朝初期以笼络汉人地主阶级为主,开始人口少土地不集中没有大问题,但是中期就显露出危机,所以有雍正的改革。
总体上保持国家的稳定,财力不差,政府救济也能有效,百姓负担相对减少,社会也相对繁荣,但是由于文化思想上的禁锢,必然导致社会只能在一个已有的固定社会知识结构中运作发展!无法越级发展,更高文明的后世评价必然乏善可陈。
元清都是少数民族主政,对本族人有优待和民族压迫是肯定的,汉族一个政权对攻占另一政权的人也一样很残酷,蒙古形成期间满人形成期间本族之间一样很残酷,这个无论哪个族都应该批判,尤其是初期,但是发展到中后期都主要是阶级压迫。单纯讨论民族问题就太肤浅了。
清朝和元朝哪个对汉人更好?
作为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初期都屠戮汉人,导致汉族人口大量消失。元朝还是信任汉儒的,天文科技有大发展。而满清从来没把汉族当人看,时刻提防,实行殖民统治,宁愿把中华国土与列强分享,实行的是“愚民统治”,文明是衰落的。
清朝和元朝哪个对汉人更好?
朱元璋说“元以宽失天下”。除去前期征服女真和南宋的屠城行为。元比清更宽松。 至少元没逼着汉人剃发易服吧。元甚至有些方面比以前鲜卑,契丹,或者女真等对汉人更为宽松。至少不必像大野世民,普六茹坚等改姓,也不会像契丹,女真一样移风易俗,个人观点
清朝和元朝哪个对汉人更好?
元朝和清朝在征服中原王朝初期,对待汉人是野蛮而残酷的,甚至经常发生“屠城”的行为。但是待征服了中原王朝、统治稳定后,对待汉人就没有那么苛刻了。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肯定是清朝对待汉人稍微好些,通过以下对此就能说明原因:
1、种族歧视
元朝等级分明,种族歧视特别严重。汉人排在蒙古人、色目人之后,地位低下。汉人犹如奴隶一般,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蒙古贵族甚至可以随意处置汉人而免于惩罚;
而清朝虽然满族的地位要高于汉人,但是并不存在像元朝那样严重的种族歧视,人们也可以像满族一样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2、汉人做官
在元朝,汉人做官只能做到副职,像一些核心部门和岗位,汉人是没有机会的,蒙古族官员要多于汉族官员;
而在清朝,汉人的官员则比满族多得多,许多人的官职甚至做到了位极人臣。如张廷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吴三桂、袁世凯等,不是封王就是封疆大吏。
3、文化上
元朝统治者鄙视儒家文化与思想,并不看重儒生;虽然元曲兴盛,那也不过是供贵族享乐的工具而已。
而清朝则比较推崇儒家文化,并以儒学治国,对儒生也比较器重。
4、生活上
元朝禁止汉人打猎,禁止汉人学习拳击武术,禁止汉人持有兵器,禁止汉人集会拜神,禁止汉人赶集赶场作买卖,禁止汉人夜间走路。
而清朝则没有这些,但是清政府为了防范汉人,规定宫中不允许有汉族女子,更不能和汉族女子通婚,直到光绪年间才取消满汉不能通婚的规定。
5、人才选拔上
元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御试三级;考试分为四榜,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各一榜单,各录取25人。只有少数人口的蒙古人、色目人占据了一半的考试名额,这对于人口庞大的汉人、南人来说是及其不公平的,但是也是无可奈何!
而清朝的科举考试对于满族和汉族一视同仁,并不存在像元朝那样不公平地选拔制度。
所以总的来说,清朝对待汉人的要比元朝好很多。
清朝和元朝哪个对汉人更好?
元朝最大的功绩是从五胡乱华开始的胡汉之分——匈奴鲜卑羯羌氐都被蒙古定义为汉人,彻底告别胡族,所以哪怕祖上是五胡之一到现在身份证也写了汉。这不是蒙古有多睿智而是懒得管,一刀切最方便,但是除了收钱啥也不管的治理方式导致底层死活也不管,当同样沦为底层的读书人不写元曲而去参加起义军后军队的实力和策略能力都是暴涨,瞬间灭元朝。因宽失天下本质是政府不做行政管理而天下大乱。
清朝相反,啥都管,包括头发,所以会有四库全书这种东西出现,其致力于让所有底层沦为奴才这样才能安枕无忧。说实在在,没有外部因素清朝绝对可以坚持更久甚至坚持到现在,因为行政能力已经深入底层牢牢把握住了。
综上所述,元朝是快刀,清朝是慢刀。至于谁好,也只有元朝的张养浩写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