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思想为什么当世之人揣摩不透也不接受百年千年之后方才醒悟?
古人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中国从古至今都有人反对圣人!其实“圣人”一词,只有中国才有,西方没有圣人。原因是中国人是祭祀文化,就是祭拜老祖宗的文化,所以会塑造出来圣人。我们就拿大圣人孔夫子来说,他是我们中国人一代接一代,一茬接一茬树立起来的。
(汉代孔子的画像)
孔子生活在鲁国曲阜,曲阜是周公旦的封地,周公旦颁布了周礼。所以孔子从小受周礼的影响较深,他的儒家就是从周礼的“巫卜占祭礼”等分化出来的。孔子最大功绩是办了一所丧葬学家,孔子弟子三千、有教无类、尊尊亲亲,就是他办学中的最大功杰,特别是他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就是一边学习繁文缛节的葬礼,一边赚大钱,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所以墨子骂他,自己赚的盆满钵满,别人破产。
孔子生前还有两件事都被当时人所骂!一、在鲁国当司寇时,杀了不同政见的少正卯,并将少正卯暴尸街头,自己的司寇也没有做了;二、孔子周游列国,克己复礼,本质上就是要去当官,可惜他的“专制和严酷”,不符合姓姬和姓姜的诸侯国们当官的理念,所以到处碰壁。在周游列国的路上,子路(他的弟子)与孔子失散了,问一个老者。老者回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就是谁是你的老师?)说明当时普通老百姓对孔子不劳而获的圣人形象非常反感。再则,孔子的世俗化(不惜一切,想获得利益,嗤之以鼻。)非常反感。
孔子的《论语》是由他的弟子口口相传到汉武帝时期,有儒生们集思广益汇编而成,因为汉武帝时期离孔子的春秋末期相隔三百年时间,有多少是孔子的原话不得而知。所以在汉代有几个版本的《论语》,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论语》最早版本是汉武帝的孙子海昏侯墓中的《论语》,但是它与南宋朱熹的《论语》大相径庭。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的伪书出现,为孔子圣人形象奠定了基础。譬如:秦博士伏生的《今文尚书》、孔安国的《古文尚书》、刘歆的《左传》等等,为儒家的一脉相承传承关系牢牢地抓住了话语权,孔子的圣人形象初具规模。
宋朝皇帝是信仰道佛两教“宽容和开放”的,没有约束儒家。北宋出现了程颢程颐兄弟两人的儒家经学家,到了南宋朱熹延续了两程的经学,被称为“程朱理学”。孔子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在宋朝朱熹和程颐将“大学”作为入门读物,“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从“礼记”中抽了出来,其中有三纲八目。由于“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相配,称为四书,四书由此而来。大量的孔子儒家经学被汇编而成,朱熹开始鼓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的圣人形象开始出现。但是朱熹性生活太没有约束自己,被人参了一本,作为伪学,孔子圣人形象被打住。
明朝皇帝朱元璋本信摩尼教,洪武年间信仰儒家,拜孔子为圣人,将亚圣孟子丢出社庙,采用了孔子的“专制和严酷”;满清的满人本信萨满教,入关以后延续了明朝的信仰儒家,康熙称孔子为“万世师表”,拜孔子为圣人。所以,通过一代接一代祭拜孔子,孔子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第一位圣人了!
圣人的思想为什么当世之人揣摩不透也不接受百年千年之后方才醒悟?
白玉子
刚刚
因为圣人是大彻大悟了的人,常人是望尘莫及的。就是当世的顶尖高手也是可望而不可及!因为圣人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无漏智慧大圆满思想意识境界,无所不通,无理不晓。即使当世思想意识理论水平最高的权威,由于没有达到开悟圆通的思想境界,对事物的认知就还会有一定的思想意识局限性,从而不能达到圆满圆通!比如破解《道德经》的学者多多,历朝历代皆有,并各自著书立说对《道德经》进行注释解说,但两千五百年来还没有人真正破解了《道德经》。因为儒士按儒家思想来解释,道家以道家的思想意识来解释,佛家以佛家的思想意识来解释等等,都是以己心度圣义!以低层次的思想意识水平来解释最高思想意识境界层级的圣人的思想,本就不是一个层级水平,即使解释出来,解释出来的内容也是他自己的思想意识境界的认知水平,怎么能达到圣人真义呢!没有开悟的人解释大彻大悟了的圣人的思想,怎么能解释对呢?所谓的解释的著书立说之解,莫不是他现有思想境界水平的自己的思想,解释的不是圣人的思想,而只是他个人的思想认知。这说明不管当代人还时现代人还是未来人,都不是关键问题,最重要的是没有出现悟道的人!如果真有悟道的人,即使没有达到大彻大悟了的水平,也就是入了门,进入了高境界的思想意识水平圈子,如果是有缘解读《道德经》,也就能接近圣人的真义,破解《道德经》的人也就到位了!
圣人的思想为什么当世之人揣摩不透也不接受百年千年之后方才醒悟?
圣人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更善于分析、总结和提炼历史,同时会弄懂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根据规律展望未来。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世观点,人心所向、事物发展必然等,并开出良方。
但世俗之人沉迷于现实,脱离不了固有的思维,跳不出已有的生存、生活圈。故致把圣人当疯子。只有到社会进化到一定程度、事物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人们才恍然大悟。
这就是原因,这就是普世观认为的事物是设计出来的原因。
圣人的思想为什么当世之人揣摩不透也不接受百年千年之后方才醒悟?
假圣人,是经不住时间验证的,风水,算命,养生,自己夭寿了,连自己都调理不好,还称什么圣人呢。经得起时间证道少则也寿过一百七八十岁飞升呀。也不完全是不被当时人认问,如尹喜见老子很短时间就接受了。愚人无缘有眼不识泰山吧。孔子当代人若不接受,哪来的弟子三千呢?
圣人的思想为什么当世之人揣摩不透也不接受百年千年之后方才醒悟?
圣人,首先应该是饱学之士,加上心思敏捷,应该有其抱负和野心,曾立志要做点什么或要改变什么。但事与愿违,经过一番努力后出于种种原因,曾经的志愿最后化为泡影,心灰意冷之下退隐林野,但总是心有不甘,无奈之下著书立说,以示后人,饱学加上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处于纷纷红尘中的人们不是不理解,而是无法做到,就是千百年后的今天又有谁能做到了?所以,说和做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再说当年圣人的抱负和野心及其经历又有谁知道?圣人也没说,也可能是羞于启齿。比喻,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他做过了什么事?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当时圣人的心情和经历么?圣人也是人不是神仙,只不过是其阅历和知识比平常人高,我们推崇圣人,但不能盲目,必须要从其言语中去感悟圣人的经历。
圣人的思想为什么当世之人揣摩不透也不接受百年千年之后方才醒悟?
圣人正在徘徊,彷徨,抑郁之中,他的一切论说并未得到人类印证认可,但他时时刻刻拯救人类灾难的思想从未停过,但又有谁引领他出山,这些天机又怎样向人们表白,什么防洪法,能源法,浑天排山法,新冠后遗自疗法,新耕耘法又怎能向人们泄秘,出有望洋兴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