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事去外地,婆婆帮忙带孩子,常听到她对孩子说,打死你,我觉得很刺耳怎么办?
你再不听话,就把你扔河里,这句话是小内侄经常说的一句话!
我和老婆结婚的时候,她的侄儿才三四岁,因为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平时都是由爷爷奶奶【老丈人一家】照看,农村老人照看孩子也只能保证温暖,其他方面也就不能过度奢求了,比如言行举止上面,有的时候就挺让人挺崩溃的。
农村小孩子一般都比较调皮,再加上爷爷奶奶隔代亲,所以好好说话根本不听,就会说一些吓唬人的话,比如:再不听话就敲死你;再乱跑就把你丢在门口河里等等。大人说得多了,小孩子也就记住了,内侄后来只要一发脾气就说把谁丢河里去。
老婆的外婆时不时地会来老丈人家住一段日子,内侄也不知道咋回事,就是不太喜欢老人家,每次外婆来,他要么躲着不见,要么趁老人不注意背后偷袭打上几拳,一旦被呵斥,就会恶狠狠的说:把你丢河里。
那个时候他才三四岁,也没人把他的话当回事,只是认为童言无忌,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殊不知这为后来的叛逆埋下了隐患。
今年内侄13岁,到了叛逆期,是那种谁也奈何不了的年纪,之前我曾说过,奶奶想要管他就朝奶奶吐口水,爷爷管他就超爷爷大吼大叫,然后反锁房门,谁也不让进。搞得现在大人还得让着他,不敢过多的干预。
我不知道这和爷爷奶奶的教育有关,还是叛逆期的特别反映,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自己带孩子和老人带孩子的区别是很大的,但是也不要过多的责怪老人,他们懂得有限,已经很用心了。
这两天有事去外地,婆婆帮忙带孩子,常听到她对孩子说,打死你,我觉得很刺耳怎么办?
听着不舒服。要么忍。私下和孩子说:“奶奶气头上说的,你刚才干的不对,奶奶生气了,以后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你听着不舒服吧。”告诉孩子,以后奶奶再说这样的话,就对奶奶说奶奶你以后别这样说了,不好听。要么等一会消气了再和婆婆好好说。可以说:“妈,你以后好好说宝贝,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心平气和的说。
本来每个人教育方式不一样,就会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有分歧,这是难免的。要么不要让她看。要婆婆看,标准太高了也不行,毕竟代沟大。有些事是没法说清楚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为鸡毛蒜皮大吵大闹也不好,会伤了和气,毕竟生活还要继续的。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这两天有事去外地,婆婆帮忙带孩子,常听到她对孩子说,打死你,我觉得很刺耳怎么办?
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婆婆坐下来好好谈谈,可以委婉地把你的心里想法告诉她,我想她肯定是无心的,试问天下有哪一个奶奶不疼爱自己的孙男嫡女呢!?坐在一块儿好好跟她聊聊,我想老人家以后应该会慢慢改过来的……
这两天有事去外地,婆婆帮忙带孩子,常听到她对孩子说,打死你,我觉得很刺耳怎么办?
这两天有事去外地,婆婆帮忙带孩子,常听到她对孩子说,打死你,你觉得这句话很刺耳,问怎么办才好?
你不想婆婆对你孩子说这句话,就直接跟她讲,这话不中听,希望她以后不要再对你孩子说。这简单一问题,不一下就解决了,有什么好为难的。
这婆婆带孙子,孙子不听话,一些老人又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也不会咬文嚼字地去教育孩子。想吓住孩子,就只好随口一句,再不听话,我打死你。这就是一些人的一句口头禅。在我身边,一些人都是用这句话来吓唬孩子的,其实说的人,真的是没有半点恶意。
有些话,说的人无心,说了总觉得既不伤筋,也不动骨。在老人的心里想的只是想吓住孩子,不想让他再去犯同样的错误。仅此而已!
但听的人则不同,不计较的人,觉得就是一句口头禅。喜欢计较的人,就觉得是在诅咒自己的孩子。
打死你三个字,仔细一分析,好像说得很严重。孩子犯点小错,就说死呀死的。想想确实让人听到很不舒服。
你如果不喜欢婆婆说这句话,叫她以后不说就行了。哪个婆婆不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你提醒她一回,婆婆以后自然就会注意的。
这两天有事去外地,婆婆帮忙带孩子,常听到她对孩子说,打死你,我觉得很刺耳怎么办?
是挺不舒服的,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本身的教育也不好,做儿媳妇的可以直接跟婆婆谈一下这个问题,尽量不要对孩子说这种话,如果是对我有意见可以直接跟我说,不要把火气发在孩子身上,假如互换一下角色天天对您说,死死……的这些倒霉话你愿意听吗?
不要不好意思,谁做的不对就得指出来,尤其是对孩子教育方面不能大意失荆州 ,小孩子的教育得从小开始培养,全家大人给孩子做好榜样。
这两天有事去外地,婆婆帮忙带孩子,常听到她对孩子说,打死你,我觉得很刺耳怎么办?
谢谢题主相邀!
关于这句话,我觉得你过于敏感了。
首先,大多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语言词汇欠缺,“打死你"这句话只是他们的一句口头禅。
这句话,孩子惹老人生气时老人说,孩子让老人心花怒放时,老人也说,所以你纠结这话,真的不值。
如果你觉得这话欠缺,下次找个合适的机会和老人说说,就说孩子现在正是模访大人说话的时候,咱们在孩子面前说话一定要注事用词,不然,你的宝贝孙子满口胡言乱语,也会让别人误认为咱们没教育好他。
你就简单提一嘴,相信老人自然会明白的。无需多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