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过节的时候,城里的子女回家,可有些农村父母却高兴不起来?
有句话说的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个是我的真人真事,看完了你就明白其中的答案了。
我刚把车停好,打开车门,下车,就看到爸爸笑盈盈从里屋出来迎接我。
哎哟,我是说,为啥左眼一直跳个不停,想八成今天准有好事发生,原来是“稀客”回来了。
爸,看你说的,我不是你儿子嘛,这不,中秋节到了,我带蒋琴回来看你,一家人中秋团聚多好。
这个死老头子,一天没一点正样。我妈听到爸的调侃声赶紧出来迎接我们。
妈,中秋节快乐。说完,我在妈的脸上亲了一口。
嘿,这么大的人了也不害臊,你老婆还在身边呢,小心她吃醋。
哈哈,她才不吃醋,她吃不来。
妈,我想吃你做的腊排骨,腌的泡菜,还有烧白。
好,好,好。中午就给你做最好吃的。
死老头,还不赶紧把娃的东西提进屋,一点眼力都没有。
妈边抱怨边看着我,潇儿,你这段时间怎么廋了。
哪有,妈,我这段时间在减肥,蒋琴一直抱怨我胖的很,说让我减肥,不然以后都不准碰她。
减什么肥,我看你不胖啊,今天就不减肥了。说完,妈去了厨房忙活去了。
我也跟着妈进了厨房。我老婆抱着孩子去了堂屋。
妈,我来烧火吧。
潇儿,怎么这段时间你好久都没回来过一次,差不多都一个多月了。
这段时间忙,供电所事情多,走不开呢。
潇儿,你今天就不走了吧,难得今天是中秋节,在家多耍会。
妈,我也想,可明天我还有事,中午吃了饭就走。
这么急啊,你比领导都忙。那蒋琴呢,让她在家耍。
怕不行的,蒋琴她也明天上班,孩子也要上学,下次吧,下次过年我们好好陪你。
妈听了我的回答,默不作声,只听见切菜声,砰,砰,砰,打着节拍。
你去陪你老婆吧,让你爸来烧火。妈说完,大声喊着我爸的名字。
我无奈,只好停止了烧火的工作,起身去了堂屋。
在堂屋逗留了十分钟,我想出去走走。我想叫老婆跟我一去出去转转。
可她说,外面有点冷,万一孩子着凉就不好办了。
好吧,我也由着我老婆,自己出去了。
从堂屋出来,顺着小石板路,就到了我们自己的自留地。里面种了好多时令蔬菜,长势喜人。
看了周围环境,想起小时候的自己,这是生我养我的农村,我的根在这里。
自己情不自禁的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感受自然的魅力。
潇儿,吃饭了。爸大喊我的名字。
好的,马上来。我又顺着来时的路回去。
进了堂屋,里面早已经摆满了好吃的,有鱼有鸡,还有我喜欢吃的泡酸菜炒肉丝。
潇儿,今天做的匆忙,没什么好招待你们的,就将就点吃。母亲边说话边端着一盘香肠。
妈,这一桌够多了,我们就四个人,怎么吃的完?
我叫你妈少做点,可你妈不听,我和你妈又得吃剩菜剩饭了。
你这死老头子,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母亲嗔怪父亲的“不懂事”。
爸爸笑呵呵的说,我错了还不行吗。潇儿,今天我们爷们喝一杯。
来来来,说完,爸把他珍藏的好酒拿了出来,给我倒了一杯。
爸,我今天不能喝酒,待会要开车。这样,爸,我以饮料代酒。
那多没意思,今天高兴,小酌一杯都不行。
不行的爸,我真不喝。
老头子,既然儿子不愿意喝,你就别勉强。
说完,我们一家有说有笑的吃饭。
潇儿,多吃点,你这么廋,还减什么肥。母亲说完,给我挑了一个腊排骨。
谢谢妈,够了够了,碗都满了,妈,我自己来。
说完,我端起一杯饮料,站起来,祝福爸妈中秋节快乐,万事如一。
儿子,我也干一杯,也祝福你们夫妻俩恩爱长久,说完爸自己喝了一杯。
吃菜,吃菜,妈在我傍边说到。好的,妈,你也是,你今天辛苦了,也多吃点。
不知不觉时间过的好快,我们也差不多吃完饭了。
妈,我来收拾吧,我来洗碗,你可别跟我争哈。
那咋行啊,你们难得回来一次,潇儿,陪你老婆去吧。说完,妈不顾我的阻拦,执意把我手里的碗拿走。
让你妈去吧,她就是闲不住的主。爸爸看到了说到。
潇儿,你今天不在家住一晚,难得回来一趟。爸看着我说到。
不行,爸,晚上我还有点事要处理,真的没时间,下次吧,过年,我们爷俩好好喝一杯。
爸没说话,我知道他的意思,可我也没法,这就是生活。
大概又呆了两个小时,看时间已经来到三点多了,我老婆问我几时走。
三点半吧,我跟爸妈打个招呼,等会就走。
这时我看到爸在外面劈材,妈在地里去了,不知道干嘛。
爸,等哈就走了。爸听到我说要走,停下了手里的活路。
这么急啊,你妈去地里跟你摘菜去了。等哈回来。
话音刚落,母亲颤巍巍从远处走来,怀里还抱着刚摘好的新鲜蔬菜,已经用绳子捆好。
妈,你这是干嘛,我抱怨道。城里新鲜蔬菜多的是,买的又方便。
你懂什么,这是自家种的,没打农药,天然无污染的。
说完,母亲不知从哪里找来了几个袋子,装好,放到我的车后备箱。
父亲这时也捉了两只老母亲,这可是下蛋的母鸡。
爸,这两只鸡留着吧,让它们下蛋。
这是给你老婆的,我可不收你的钱。
母亲又从里屋拿了一个鞋盒,潇儿,这里面有五十个鸡蛋,我放了些米进去,你到了城里记得要轻拿轻放。
好的。我知道了妈。刚说完,母亲又进堂屋了。
这时,父亲从厨房出来,手里提了一个蛇皮口袋。
这是你妈给你准备的,里面有五块腊肉,两串香肠,有点重,我跟你放到后备箱。
母亲又出来了,肩膀上扛了一小袋米。自家种的,好吃的很,母亲边说完边把那小袋米放入我的后备箱。
我以为快要结束时,母亲又回屋快速拿了一大袋洋芋,里面夹杂着红薯,塞到我后备箱。
看着后备箱满满的,我忙说,爸妈,够了,再来,就塞不下了。
潇儿,我还给你准备了豆腐乳,你放到车后排座吧。
爸妈,每次回来,你都给我这么多东西,我和蒋琴十天半个月也吃不完。
够了,不要再拿了,我再次强调。
我知道,再不阻止爸妈,说不定他们会把家搬空的。
这时,老婆也抱着孩子打开车门,顺势坐了进去。
爸妈,我要走了,下次有空我还会回来看你的。
我看着后备箱塞的满满的,不知说什么好,鼻子突然一酸。
我怕爸妈看到,赶紧打开车门,点火,摇下车门,爸妈,我要走了,爸妈地里的农活少做点,别累坏了身子,特别是妈。
儿子,跟爷爷奶奶说拜拜。老婆也顺势把儿子抱了起来,跟爸妈打招呼。
爸妈,我真的走了,祝你们二老天天开心。说完,我摇下车窗,带着不舍,驾车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
从后视镜看爸妈,他们佝偻的身体在风中站里,不停的挥舞。
看到此景,我的鼻子突然一酸,眼泪不自觉的流了出来。
父母之爱子女,人之常情。父母生怕孩子受了半点委屈,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向着子女。
塞满车后座和后备箱的,哪是蔬菜和特产,那是父母一颗无法跟随的心,想要把家里有的能给的装的下的都让孩子们带走。孩子们的需要,才是离别时对父母最好的慰籍。
满满的后备箱装着满满的爱,每一件物品都是父母爱的无声表达,既有分别的依依不舍,也有对子女的浓浓祝福。
后备箱里的不是最值钱的,但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因为都是沉甸甸的爱。
对父母来说,他们有时不善言辞,不会直白地说出“我爱你”,但总是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
回到话题,提主说,城里子女回家,有的农村父母高兴不起来,我不知道为何提主这么问。
试问,天下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子女回家,做父母的巴不得孩子一直留在身边。又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我反正没见过,但凡子女在城里的,回农村父母家,家里的父母高兴的不得了,像中了彩票那么高兴。
可是也有极个别的子女,有些年轻人特别懒,回到家什么也不做,饭要父母做好,孩子要父母照看,吃过饭一团糟也不帮忙收拾。就知道在那玩手机,他们回家一次把父母累的不轻。
不可否认,有些父母是真怕子女回来,一般这样的情况,子女都是比较自私的,子女打着回家探亲的理由,回到老家,空手回来,满载而归,也不帮父母的忙,陪父母说话,只想到甩手掌柜。
当父母的都是盼儿女回家,有钱无钱回家就是孝道,趁父母健在,我们要多回家看看,陪父母说说话,帮父母干些家务。
常回老家看看,那里有你的牵挂,你说是吧。
路过的朋友,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方区留言[送心]
为啥过节的时候,城里的子女回家,可有些农村父母却高兴不起来?
为啥父母不高兴,回来了就是捞点东西,满载而归,饭也不做,碗也不刷,懒得要命,回来给父母舔堵的,我说的是个别的,大多数还是孝顺的。
为啥过节的时候,城里的子女回家,可有些农村父母却高兴不起来?
还是看到有人提到这个问题。我亲耳听到不少城里的父母说很害怕过节假日的,因为发愁孩子们回来。
今天提到农村父母也有这样的情况,我觉得确实应该讨论一下。
每逢大的节假日大小媒体都会高歌猛颂父母的慈爱,尤其是母爱多么多么伟大。我承认母爱确实伟大值得歌颂,但我觉得子女的孝顺也同样值得关注,也应该大力提倡。
曾经看到大伙儿晒后备箱,节假日结束返程时的后备箱真是满啊,那是应有尽有!农产品、土特产、子女最爱吃的用的、孙子喜欢的。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写,返城前,父母连夜去地里刨大蒜,坐在灯下拨掉泥,整理好,装入后备箱。说实话,我看着有点心酸。我就想问问,我们子女回家这几天为父母做了什么?平时又给父母做过什么?
据我所知,城里的父母有很多害怕双休日子女回家的,更别说大的节假日。因为平时老两口习惯了饮食简单清淡,子女们回来差不多要马汉全席摆一桌。等孩子们走了,他们要吃好几天的剩饭。还不说,提着精神头从一大早市场买菜、摘剥洗切、炒炸烤煮,再到洗刷整理、清扫战场。不知道你想过没有,这一番操作下来,父母内心感受如何?
当然,我上面说的一定是少数情况,因为,我们过节的传统就是要阖家团圆,欢聚一堂。大部分家庭都是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给人足,一派祥和!
为啥过节的时候,城里的子女回家,可有些农村父母却高兴不起来?
一般父母都会很高兴的,毕竟子女回来,陪伴父母。但是有些父母是真怕子女回来,一般这样的情况,子女都是比较自私的,子女打着回家探亲的理由,回到老家,空手回来,走时可以把父母辛辛苦苦在地里刨着粮食,地面养着家禽全部带走,而且不给一分钱,如果带孩子回来,还让孩子伸手从爷爷奶奶要钱。试问这样的子女,父母会欢迎吗?答案是肯定不欢迎啊,做为子女,父母其实要求的不多,回家多陪父母唠嗑唠嗑,买点父母爱吃的东西,到家勤快点。我想,父母肯定希望子女长回家看看。
为啥过节的时候,城里的子女回家,可有些农村父母却高兴不起来?
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原因,家庭开销增加,且子女也不主动补贴,二是体力问题,一大家子一日三餐全由老人操劳,子女不但整个过程不参与,甚至只顾自己玩手机。
为啥过节的时候,城里的子女回家,可有些农村父母却高兴不起来?
过节的时候,城里的子女回家,没有一位农村父母是不高兴的,当然这相对于父母还能干的时候。
过节了,子女回家了,携家带口的,只可带一张嘴即可,孙子孙女绕膝爷爷奶奶跟前,子女陪在旁边,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
走时,父母还给你们带上家乡的特产,满满一后备厢,全是父母的爱。
但当父母年老,无力准备饭菜时,儿女们就应该费心了。
早早回来,自带肉菜,做上几个可口的饭菜,陪父母吃吃喝喝,聊聊天,这样的儿女,父母是很高兴,很乐意你们回来的。
倘若父母年老,无力准备各种吃食,做儿女的回来,还不帮忙做饭,都大爷似的,你看你的手机,他玩他的抖音,也不帮父母做饭,也不陪父母聊天。
父母辛苦做好饭,你们一吃完,抺下嘴,什么也不管,又躺下看手机了,父母托着疲惫的身体,又是洗来又是涮,累的都直不起腰,谁还会喜欢你们回来折腾,吃饱了撑的吗?
所以,趁着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帮妈妈洗洗碗,捶捶腰,陪爸爸聊聊天,让自己的孩子陪爷爷奶奶乐呵乐呵,走时给些父母生活费,这样的儿女谁不喜欢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