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刚堂亲生儿子该如何处理亲情和恩情?这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吗?
答:我认为不能有这样的想法,也认同老郭及儿子的做法,把儿子的养父母当成一门亲戚来处理,整个寻找的过程就是一个奇迹。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郭刚堂应该去追究儿子养父母的责任,毕竟买卖人口属于违法行为,更何况是儿童,老郭却没有这样做。
我觉得老郭的内心或许也有过大家这样的想法,这不足为奇,但是他内心里的“感恩之心”更多一些,所以才会做出那样的大善决定。
如果我是他,在这20多年的寻子之路上,能够骑报废10多辆摩托车,实际上心里早都做好最坏的结局了,那就是儿子音信全无、找不回来的结果,毕竟太多的这样的情况,而找到儿子的梦想现如今变成了现实,所以会首先感恩命运的安排,会认为自己已经是天下最幸运的人。
其次,假如是我,我会感恩自己儿子遇见好人家了,对自己儿子是有救命之恩的。郭振目前是一名教师,这是多么令人尊敬的职业啊;从而也可以看得出他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会选择教书,并有树人的能力。
郭振是在2岁时被人贩子卖到养父母家的,这么小的年龄,在一个家庭里,很自然的会受到养父母的影响,不敢说养父母对他的人生影响有多么大,但是养父母身上的一些本质是会潜移默化的进入小郭振内心的,这是不容反驳的。
另外,从郭振与郭刚堂相认时,所表示的想多陪陪养父母和以后常住在养父母家的决定,我就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懂事、孝顺、识大体的儿子;因为此时此景对他养父母有太多的不安定性,对于养父母来说,他就是全部,说句玩笑话,相当于自己养了24年的“猪儿”,马上有可能要被牵走了,自己有可能还会被怪罪惩罚,你心里难受不?
基于这一点,假如我是老郭,我肯定会真心地感谢、感恩郭振的养父母,而去追究所谓的责任已经失去实际意义,甚至还会造成他与郭振之间的矛盾,毕竟对郭振而言,养父母是他不可或缺的,也不愿意受到伤害的对象,所以老郭清楚后期儿子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郭振的表现非常不错,值得赞扬。老郭是亲爸,养父母有24年的养育之恩,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说含辛茹苦、相濡以沫也不为过。郭振积极的寻找身世与老郭相认,这是他应该做的;而以后对养父母的态度才是最体现人格魅力的地方。
前面说过了养父母的全部是郭振,因为在这24年里,朝夕相处而来的感情很难突然的被中断,这是人之常情,当然郭振在认亲之后,被问到以后如何办时,他表示会留在养父母身边,我认为他应该这样。
对于郭振而言,虽然他与养父母之间的联系是以买卖开始的,可是抛开买卖而言,确实自己24年来,自己在这里得已健康成长,如果这点都认知不到,估计他自己内心是会愧疚的。
当然,以上仅仅是站在三方立场上去考虑的情感,从老郭说的一席话,看得出老郭是条汉子;从郭振的往后打算,看得出他是一个有责任、孝顺、识大体的人;不可否认,这些情感只有自己遇见了才知道有多么的煎熬。
为啥有人会认为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呢?不外乎是担心从此会以这个案例,为那些拐卖人口犯罪的人找到了赎罪的借口,比如只要善待或优待买来的人,就可以免于打击或不追究责任,细想一下确实很恐怖!
我认为,郭振养父母确实极有可能涉嫌了人口买卖,在国法面前,不管老郭、郭振的意识里是否有再追究这件事情,也不应该妨碍相关部门调查和查处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国家法律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打断拐卖人口的黑手,或许这就是法不容情的地方。
最后,让世间的好人有好报吧!祝福他们从此幸福的在一起!
郭刚堂亲生儿子该如何处理亲情和恩情?这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吗?
听说郭刚堂的亲生儿子找到了,他是电影《失孤》主人公的原型人物,整整二十九年的寻找,在一次次满怀希望的出发,又一次次失望抱憾而归的寻子旅途中,寻找儿子的愿望成为他生命的唯一动力,和活下去的勇气与理由。
终于在经历二十多年的风雨兼程、经受二十多年颠沛流离,这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煎熬,马上就要迎来父子相认这生命中的高光时刻,不由得为他欣喜而欣慰,他的执着终于感动上天,守得云开见月明,盼来这个亲人相聚的时刻,喜从中而来,广大人民群众也为他高兴和祝福。
但以后如何与儿子相处,儿子怎么面对现在的养父母,其实更是横亘在他们之间无法躲避的问题。对于儿子来说“生不如养”虽然当时是被拐卖的,但是对于孩童来说小时候的记忆很容易被时间抹杀,谁养的自然就会被亲情所牵绊,当然养父母也是付出了感情投入,二十多年不是白养的一定感情很深。所以即使认亲也一定是血缘所系,给自己给亲生父母一个交待,然后该怎么生活还是会按部就班,毕竟养父母收养行为虽令人不齿,因为又买才有卖,正因为有了他们这些人群需要,才滋生这个遭人唾弃的行为,但养育之恩还是要记住的,如果翻脸无情也是为世人所不齿。
只能说儿子可以和我们西安嘉嘉一样,尽力补偿和生父母缺失的亲情时光,也要关注养父母的身心,毕竟这个事情爆出来,他们脸上以及心理上会有内疚,也会有焦虑,所以还是要正确面对,积极面对,让事情顺着大家希望的方向走,不要几家欢喜几家愁。
公众事件,又成为公众人物,相信涉身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会冲动,不会演变成悲剧的,毕竟已经成年人了,会思考人生遇到的问题。
郭刚堂亲生儿子该如何处理亲情和恩情?这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吗?
首先得讲一讲,这个郭刚堂亲生儿子的所谓的那个养父养母,他们没有罪吗?拐卖孩子的就已经够没有天理了,那用钱去买孩子的,是不是就更没有天理了!这方面在法律上是怎么界定的?
难道他们真的跟正常人买东西一样?买个孩子来把他养大成人,再顺理成章的接受这个孩子对他的赡养义务。就像这个郭刚堂的亲生儿子这样,又要处理亲情,又要处理恩情。
拐卖妇女儿童的事实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他有市场,有供求关系。求的原因不外乎几点,第一是有的人无法生育,第二是有的人想要个儿子。第三是光棍太多,又没钱娶媳妇。想要消灭拐卖妇女儿童的现象,首先就要阻断供求关系的这个求。
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就是在谴责吃鱼翅的人。
对于郭刚堂来说,自从他的儿子被拐卖以后,他付出了二十九年的艰辛,这29年他是怎么过来的,好在结局他是找不到了,他要是找不到呢?会像有些人那样受不了压力,在寻找孩子途中,在火车上跳了下去,这种事情太多了。
找到了孩子,他还要面对抚养孩子的那对夫妻。目前他被喜悦冲昏了头脑,没有去责怪他孩子的养父养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的回想起来他这么多年的艰辛,一旦想像的自己受不了了,那么会发生什么事?真有可能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郭刚堂亲生儿子该如何处理亲情和恩情?这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吗?
郭刚堂先生与失散多年的亲子相认团圆 不暴露儿子的面目 不网暴儿子的养父母 并承诺当亲戚走动 在错换人生中 我们看到人性的丑陋演绎的淋漓尽致 不禁感叹 姚策离世了 留下无限遗憾 某妈到现在也不停歇 不知道错换人生事件 何时才能落幕
郭刚堂亲生儿子该如何处理亲情和恩情?这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吗?
郭刚堂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终于找到亲儿子,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同样,郭刚堂的亲生儿子,能找到亲生父母,也是一件很高兴的。对于他儿子来说,两边都是父母,都会好好相处的,他可能会待在养父母的身边,因为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有感情。他的养父母,没有拐卖儿童,对他是有恩的,所以不会是悲剧的开始,应该是幸福的开始。
郭刚堂亲生儿子该如何处理亲情和恩情?这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吗?
7月11日,电影《失孤》中原型郭刚堂在山东省聊城市见到了自己被拐24年的儿子郭新振。
山东、河南两地公安机关为郭刚堂、郭新振一家人举行了认亲仪式,离散24年的家庭终获团聚,现场感人至深的认清画面感动了很多人,骨肉分离后的相聚,让很多人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
找到被拐孩子,这对于郭刚堂和郭新振来说,这是一段骨肉分离的结束,也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特别是对被拐的郭新振来说,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恩情,两边都得处理好,不然此时是高兴,未来出现了矛盾,那就会是悲剧了。
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
目前,对于未来规划,郭新振和郭刚强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1、郭新振
(一)关于未来,郭新振说,“养父母年纪比较大了,对我有养育之恩,也需要人照顾。”
从郭新振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他还是非常看重养父母的恩情的,同时考虑养父母需要照顾问题,现在决定是留在他们身边。
(二)郭新振还说,他的工作还在那边(河南),因此,他以后还是想留在那边,
从这个回复我们可以解读出,郭新振已经是成年人,目前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工作,未来还是想留在河南发展,突然让身边一切都改变,这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三)郭新振还说,自己假期多,会经常回来看看。
找到了亲生父母,分离了24年,血脉之亲,虽然郭新振选择留在河南生活和工作,但是山东聊城这边的亲生父母,他在假期肯定要经常回来看看的。
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花了24年才找到他。
7月11日,郭刚堂见到他被拐24年的儿子郭新振
2、郭刚堂夫妇
对于孩子的未来,郭刚堂夫妇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
郭刚堂夫妇觉得,找回到孩子,孩子的人生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不想让他有第二次伤害,一切都随孩子意愿生活和工作。
郭刚堂夫妇还说,“结了婚我们可以过去给他看孩子。“作为父母,没有机会照顾孩子长大,但是郭刚堂夫妇还想为孩子做点什么,比如将来帮他照顾孩子,算是作为父母的一种补偿。
“尽最大努力,把关系处理好,让孩子去孝敬抚育他长大的亲人。”郭刚堂夫妇疼爱自己苦寻24年的孩子,也展现了他的大爱。
50万公里,24年,郭刚堂寻子成功
总结:郭刚堂与郭新振未来若是多为对方着想,那么将来就是苦尽甘来的满满幸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