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妈家亲还是婆家亲?
当然是自己娘家最亲,对于我来说,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
我也想和婆家最亲,可经历了许多事之后,也看清了,也放弃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因为地域生活习惯的差异,因为没有长久住一起的磨合,因为我生不出儿子……无论怎样也亲近不了。
我和老公经人介绍认识的,06年相识,08年结婚,07年就两人凑钱买房了,我把自己所有工作积蓄都拿来了,足有2万,也是平日省吃俭用省下的。
婆婆家一共出资8万,后期我俩工作又省工资慢慢填上空缺(三次建筑分期交房时结完即可)。
结婚时婆婆家也没有再出钱,房子装修由我爸妈出钱负责了,直接做的简单家具,家电都是婚后我两口一点一点添置的。
结婚前老公去我家只拿出5000 块钱给我爸,我也没订婚、彩礼这些,都省了,现在想想,自己太廉价了,将来自己的女儿结婚千万不能这么简单凑合,否则对方父母也不会看重你。
我爸妈在我市里负责给我办婚礼,老公家就只有公婆和小姑子三口来了。市里待客有老公的厂里同事,还有爸的同事朋友。
老家待客负责的是我老家的亲戚们。结婚那天,我爸是市里和家里两头跑,用我妈的话说:咱家是即嫁闺女又娶媳妇,都包了。
结婚第二天:公婆执意回老家。我们这边风俗,结婚第二天,娘家要来闺女家送皮箱,在箱子里压些💰,多少不定,看你家经济条件而定(我也不需要皮箱,再说都是行式,我妈也就没买皮箱,直按给我600块钱)。
但那一天一大早,公婆就非要回老家,我说一会儿我爸妈就来了,那不行,人家执意要走,说老家他姨帮忙看了九天门,人家要走了,没人看家了[捂脸]
老公是孝子,爸妈想走就送呗。那天我正好来例假,肚子疼得厉害我就侧躺床上休息。
公婆走时,我没出门送,就这,老公后来拿来说事儿,意思是不懂尊敬公婆,甩脸子给他看,我去,我怎么不知道我还有这想法?给我强加罪行。
他们走后,我爸妈和我爷奶来了,一看,家里就我一个人,得知公婆回老家了,也没说啥,但心里从此就认定了:公婆不懂规矩,做事太我行我素,对于人情事故这点儿差劲得很,一概不管。
事实确也如此。结婚前不过礼,除了5000元让办婚礼,没任何彩礼,更别提什么三金首饰之类的。没有。
10年生大女儿时,公婆提前两三个月就过来住着,对外说是侍候我,实则我一周五天在郑州上班,二天才回县城家里,这两天就是家常便饭,也没专门给我做营养餐。他们吃啥我吃啥。
周一早上要上班,我起床时,公婆还没出卧室,更别提给我做饭了,我自己来厨房打俩荷包蛋一吃,挺个八九个月的大肚子,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小心来到郑上一路站牌,上车再站一路到郑州西站,再转公交到上班的单位,这一路上能坐上座位休息的机会太少了,多亏我身体好,没出啥意外。
该生产时,提前半个月办理了产假,因为我家不在郑州,要在县城生,我自己在上班租房处不敢呆到预产期,怕一个人有危险。
我上班时,公婆带着小姑子家两岁多的儿子在我家里住。记得我生日那天他们去给小外甥看病了(感冒),中午也没回来,我自己做了一家子的饭,我自己先吃了,给他们留出很多,半下午回来她们吃了。
人家出门也不考虑我如何吃饭,可能想着我自己会做。从那以后,托公婆的福,我家大人没过过生日。只有我妈、我姑记得我生日,会电话问候我吃鸡蛋,吃长寿面,别人不会想起。
不生孩子,永远无法看清婆家的本性。
我生大女儿出院第二天:公婆就回老家。大女儿在我生日一个月后出生的,本想着她在医院不会侍候就算了,能负责在家做个饭,出院后我妈看孩子,洗屎布也行啊,这样分工也没啥不行吧?可公婆在我出院第二天就非要回老家不可,老公又同意了。
好吧,没有你们我也一样带孩子。就这样,大女儿月子里是我妈妈一人侍候我,每天早晨顶着冷风骑电动车从老家赶来,下午再回去。家里有农事,有爸在,也离不了人。
出月子后,我一人带女儿,白天老公上班。有时会抱孩子回娘家住些日子。
婆家不愿侍候我,让我家人一度以为她们重男轻女,事实上也有这个因素。
慢慢地女儿2岁了,公婆想着可以来帮忙看孩子,让我去上班。
谁知刚来第二天婆婆过马路被出租车撞到(不认字,不会看红绿灯),膝盖骨折,需住院手术治疗。住院期间,我骑我的小自行车,后座带上女儿,前车篓里放着盛饭桶,来到医院送午饭。
送了几天,公公没让我再送,也许觉得我带着孩子骑车不方便吧,后来下午,公公回来取晚饭带到医院。
婆婆出院后只能在家休养,原先打算帮我看孩子,现在我要照顾女儿,还要负责老两口一日三餐。
在我家住有半年之久,我从未抱怨什么,这就是命,我运气不好,没福气。婆婆能下地走路了,越来越自如了,他们就回老家了。一年半后,再次来做二次手术(拆固定的钢钉)又住了一段时间。
女儿3岁后上幼儿园,我也找了个幼儿园工作,最初我妈妈接送女儿上学,但一直有农活,公公来了负责接送女儿上学,白天就公公一人在家,很自由。但好景不长,公公就帮忙接送孩子半年,就回老家收麦子不来了。
于是我只能辞职,那时女儿也该上大班了。后来也想着要备孕二胎,干脆不上班了。
大女儿上一年级时,有两次胎停育,第一次老公从外地赶回来陪我在医院。
第二次怀孕,他早早把公婆从老家叫来,让帮忙买菜,我早孕期不能爬楼提重物。老两口来后我给公公1000 块钱,平时买菜生活用品用。
但平时他很多东西不舍得买,我也不会主动要求他买这买那。公公只买便宜的菜,像鸡蛋、肉、水果从来不买,只能我自己买。我心里很郁闷,但也无人可说,老公在外地工作,就这样大概孕三个月时,又胎停了。
打老公电话,他只得回来陪我去做手术。手术前的用药肚子疼痛,羊水破,大半盆地流血,上手术台,这些痛苦不想再详述了,秋裤也被染得血淋淋的。
手术第二天正好是除夕夜,病床太窄,晚上睡俩人也不方便,考虑到家中有女儿在,怕她害怕,就让老公回家了,我自己在医院过了除夕。
大年初一,想着过新年,老公想让我出院回家过,就办了出院手续。下午回到家,我就看到阳台盆里放着我满是血的脏衣服,都两天了,没一个人帮我洗衣服。
我那个气啊!当时就忍不住和老公吵架了:我在医院时交待你拿回来帮我洗了,这放时间长了就难洗掉了。你咋就懒得不洗呢?以后再也不使你了,我自己洗[流泪]。
当时公婆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动不动,也不说话。我端着我的脏衣服来到洗浴间,带上橡胶手套,自己拿肥皂一边搓洗一边流泪。
客厅里的一家三口无一人接腔,更无一人搭理我,我就是个不值得被关爱的外人。
这一刻,我会深深地记在心里一辈子,永不会忘。这一刻,我对老公家的人彻底不抱任何希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怎么都亲不起来。不会做也不会说,我认了。
前年生下我家双胞胎女儿时,不用想,我就知道会是什么结果,果然如我所料,和生老大时一模一样:
我生双胞胎出院第二天:公婆就回老家。没错,人家就能理直气壮做得出。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因此,我双胞胎宝宝月子期间,受妈妈照顾,心情不受任何影响。
看清一个人,生一次孩子就够了。谁对我好,心知肚明。公婆不愿意待我如女儿,我怎会待他们如父母?爱是相互的存在,互不勉强,各自安好!
有亲妈在,才感觉到有人爱。公婆不待见,无所谓了。
大家觉得妈家亲还是婆家亲?
我曾经很天真地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娘家亲,尤其是结婚后,更是觉得在婆家是外人,所以事事只顾娘家,然而现实却打脸了……
小梅是我从小的朋友,本来她是姐妹俩,妹妹在几岁的时候生病去世,后来父母在她16岁的时候生下了弟弟。一直以来父母把她当宝贝一样宠着,有了弟弟后并没有减少父母对她的爱。
所以小梅有点公主脾气,凡事要以她为中心,她从小成绩不错,后来考上西师,毕业后做了一名高中英语老师。工作相当不错,经人介绍,认识了后来的老公,老公是公务员,两个人的工作都不错。
老公家比较有钱,结婚时房和车都准备好了。但是小梅的妈妈对小梅说:我们家是农民,你婆家的条件好,你嫁过去难免会让婆婆看不起。所以你找他们要彩礼,第一是给你自己有保障,第二是你弟弟还小,你就一个亲弟弟,再怎样你要把弟弟的学费先准备好。
小梅觉得母亲说得有道理,加上自己漂亮,工作又不错,自己不愁找对象,于是对男朋友说了要彩礼,婆婆肯定是反对的,男朋友也反对,男朋友说:我父母也不容易,他们辛辛苦苦的一辈子,省吃俭用,车和房都给我们准备好了。减轻了我们多少压力,我们婚后好好过日子,我们俩赚的不少,我们没有房贷又没车贷,我的工资卡交给你。
小梅不同意,反正要彩礼,一分钱不少,这样两家人僵住了,小情侣也处于冷战。小梅的婆婆说:她万一不松口,坚持要彩礼就分手,凭我们的家庭条件和儿子的自身条件,不愁找个比她强的对象。
这时小梅怀孕了,她婆婆更是不同意,感觉未婚先孕不光彩。一想到小梅怀了她的孙子,勉强答应了给彩礼,然后办婚礼结婚,别等着肚子大了办婚礼更丢人!
就这样风风光光的结婚了,小梅把彩礼一分不留的交给她妈,她妈没有给她任何嫁妆,她妈说:咱们家的条件你也知道,供你上大学够不容易了,你弟弟还小,所以我没有嫁妆给你准备,希望你不要介意。
小梅知道自己家的条件,打心眼里她就没打算要父母的嫁妆!婚后生下了儿子,婆婆高兴得不得了,几代人都是单传,现在自己又有孙子了,立马给小梅十万,感谢小梅给生了孙子,理解小梅的辛苦。
小梅把这十万还是一分不留的给她妈了,她生孩子,她妈连一套衣服都没给孩子买,一点吃的都没给小梅准备。小梅的婆婆在小梅没生之前就说:你妈在乡下,让她给准备点土鸡蛋和土鸡,城里买不到。
这让小梅特不高兴,她认为婆婆惦记她家的东西。小梅生孩子后,她妈空手来家里,坐一会儿就走了。并没有像其他母亲那样关心自己的闺女,照顾自己的闺女,这让小梅的婆婆大为不满。小梅还因此怪罪婆婆,她总觉得婆婆太多事。
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和孩子,夜不能寐,瘦了十几斤,身体熬垮了,小梅不看在眼里,她认为这是婆婆应该做的。小梅总觉得婆婆矫情,故意的,在她心里总觉得婆婆是外人,在婆家她是外人,自己的心始终在娘家。
休完产假她开始工作了,孩子她基本没操过心,婆婆比她自己带得好。一次小梅开车回家的路上发生车祸,小梅伤得很严重,小梅的婆婆当时吓得瘫软在地上,小梅老公给丈母娘打电话,丈母娘当时就问:是不是要花很多钱?
小梅的婆婆这时特别生气的说:这是什么妈?开口就是钱?不问问自己闺女伤势如何?一点不关心自己的闺女?
小梅住院期间,一直是老公和公公婆婆轮流照顾她,他父母没来看过她,说坐车不方便。公公婆婆对小梅的付出,小梅从心里感动,为了她住院,公公婆婆倾其所有,婆婆说: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我儿媳妇恢复,要让儿媳妇回到以前那样活蹦乱跳。
小梅特别感动,她知道公公婆婆为了他们结婚,又买房买车,又给彩礼,没有多少积蓄了。这时小梅打给她妈,想把存在她妈那里的40万拿回来。公公婆婆年纪大了不容易,加上有孩子了,各方面开销不小。自己住院又花了不少钱,这个钱不应该由公公婆婆出,应该她自己出。
小梅给她妈打电话要钱时,她妈说:哪有钱?家里什么状况你不知道吗?
小梅说:我给你的40万呢?
小梅妈说:什么40万?你弟弟上学不要钱啊?你弟弟以后娶媳妇买房子不要钱啊?你咋这么没良心呢?能不能为我们考虑考虑?心里能不能有你弟弟?这是你亲弟弟,你有责任管他。
小梅当时很绝望,此时她明白了,她已经出嫁了,她在娘家人眼里才是真正的外人,娘家有弟弟,父母心里只有弟弟,父母赚的一分钱都是弟弟的,弟弟才是他们的依靠。就像她的婆婆对他们一样,一分钱都是为他们攒下,而不是为大姑子攒下,小梅这时才知道,结婚后还是婆家亲,就像她公公婆婆一样,会倾其所有为她治病,她自己的父母不会,虽说有血缘关系,但是在某些方面,不能用血缘关系来衡量和比较。
大家觉得妈家亲还是婆家亲?首先我作为独生子女来说,肯定是娘家亲,如果有哥哥或者弟弟,另当别论,也不能说不亲。从正常的角度来看,娘家是自己在婆家的底气,婆家是以后常此生活的地方,两边都很重要,我两边都要亲近。
其实仔细想一想,咱们女人其实挺可怜的,从小在父母身边成长,长大后却要跟父母分开,去到一个陌生的家庭组建自己的家庭,一切重新开始!如果幸运遇到一个好婆家,生活将会过得好一些,如果不幸,遇到婆家多事,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体会了。
不愿意亲近婆家,肯定是在婆家受过委屈,不愿意亲近娘家,肯定在娘家受过凉薄。我觉得,学会体谅,学会换位思考,无论面对婆家还是娘家,你当外人就始终是外人,你当自家人就成为自家人。
大家觉得妈家亲还是婆家亲?
妈家亲还是婆家亲?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得罪人。但还是实话实说好。
妈家、婆家都是家,理应是同等情感。但实际情况是,女人都跟妈家亲。而且这种亲,是终生无可替代。
妈家是原生家,每个女人,成人之前都在妈家度过,人生最美好的童年少年都在那里,可以说,妈家奠定了女人一生的基础。这个基础包括,身体状况、工作学习能力、“三观”形成等。一句话,没有妈家就没有女人自己及后面的婆家。
婆家是女人婚后的家,余生就要在新的环境下,适应、磨合,用尽全力去经营。日子过得好与不好,就看女人你的能耐。
看出来,妈家与婆家的不同了吧?
但聪明女人会在妈家与婆家之间拿捏好情感分寸。心向妈家,安于婆家,两头兼顾,尽力平衡。
我说得对吧?
大家觉得妈家亲还是婆家亲?
在未结婚时,肯定是妈家亲。即使是刚结婚那会,我也觉得是妈亲,和老公说话,我也是我妈怎么怎么,你妈怎么怎么。
记得是结婚一年后,我生儿子时,记得那会是凌晨三四点,我腹痛难忍,婆婆赶快给我煮了几个鸡蛋,婆婆,我老公,我三个人一起去的医院。
在产房里,婆婆一直陪着我,紧紧抓着我的手,手忙脚乱的老公站在另一侧也一起鼓励我,安慰我,当时婆婆已六十多岁了,我却在她跟前撒娇着说,妈,我痛。婆婆一边安慰一边鼓励,傻闺女,生娃里能不痛?不痛怎么能生下娃?
后来几经折腾,到凌晨五点五十五分时,终于生下了儿子,婆婆高兴坏了,等输完液,就到了早上九点多时,婆家二哥二嫂也一同过来,高高兴兴的接我和儿子接回家了。
等稳定下来,老公才去我妈家把我妈接了来,老妈照顾了我七天,就回去了(那时候我们这儿风俗,女儿生下娃,娘家妈得伺候女儿七天)。
剩下的坐月子期间,由于老公要上班,婆婆就一个人伺候我了,每天早上早早给我做好饭,就给我端过来,然后把床头的夜壶端出去倒了,我告诉婆婆,我说没事,我自己去倒,婆婆拦住我,你千万别出去,万一着凉不好,女人坐月子一定要坐好,要不会落一身病。
就这样一天三四顿饭,都是婆婆做的,伺候了我一个月,直到孩子过完满月。
女人吗?什么时候用婆婆,就是自己坐月子时才用婆婆,平时好好的,用婆婆干啥?
我当时就暗下决心,婆婆在我坐月子期间对我好,到她老了该我伺候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怠慢她,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婆婆后来瘫痪在床七八年,我也用心对她了,连邻居们都羡慕我婆婆,说我婆婆上辈子积什么德了,遇到这么好的儿媳妇。
还有后来,我还坐过一次小月子,也是婆婆伺候的我。
记得有一次去运城考试,出发前,我头晕,天眩地转,恶心,婆婆给我包的饺子,虽然咽不下,婆婆说,你好呆吃几个,先把考试应付下来,那天考完试回来,我在床上躺了几天才好,都是婆婆伺候的我。
当然婆婆好,我也好,两好才会隔一好,我孝顺婆婆,对大伯大姑姐及外甥们都好,他们也愿意来我家,来了想吃啥吃啥,从来不怠慢她们,而我付出了,也得到了回报,我用他们及孩子们时,他们也是有求必应,从不拨我的灰。
对于娘家妈和娘家姊妹,也亲,是一种血缘关系的亲,但他们毕竟离我远,有许多事,我应婆家的人干的多,和婆家相处的还是多。
相应的对比,我觉得还是婆家亲,在婆家,我处于主人翁地位,我是婆家的媳妇,必须支住我的门事,与婆家人相处,与邻里相处,与婆家的亲戚相处,我基本上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厚此薄彼,所以,不管是婆家他们谁,他都不会轻视于我,都对我很尊重,虽然我年龄最小。
对于娘家,我是娘家的女儿,有俗语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虽然难听,但却真实,出嫁了的女儿,尽量少掺合娘家的事,但对娘家妈的孝顺,我一样不会少。
每次去妈家,给妈备上她喜欢的吃食,去了妈家,即使再累,我都会给妈洗澡,洗头,剪手指甲,脚趾甲,还妈一个清爽干净的自己,然后把她的脏衣服洗了,最后给她做一顿可口的饭食,对于娘家妈,该尽的孝我一定会尽到。
今年五月份,风烛残年的婆婆由于年老体衰,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大姑姐她们都没怎么哭,做为儿媳的我竟为婆婆哭了一场,二十多年的朝夕相处,再没感情也有感情了。
亲爱的婆婆,愿您一路走好,天堂再无病痛。
相对以上而言,我觉得还是婆家亲。
我是绛州四妹,个人见解,不喜略过,喜欢我就请关注我!
大家觉得妈家亲还是婆家亲?
熟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我已婚10年了,经历了很多。亲妈还是那个亲妈,但亲妈心里挂念已经没那么多在你身上,我也不怪亲妈,她也不容易。我们家五个孩子。两个大姐,已经嫁人。一个哥,哥已经结婚了,生了小孩了。我是老四,还有个老弟还没结,所以妈心里头还是想着要多挣点钱,每天深更半夜3-4点去批发市场拿货回来卖,好给弟弟结婚钱,还要帮大哥带下孩子,负担挺大的,才50多岁,头发都白了。所以有时候回娘家,我会帮家里煮饭什么的,(没出嫁的时候大部份都是我煮饭)。大家可能觉的我没什么人疼爱,我也觉的是,因为孩子多,疼不过来!
刚来婆家的时候,婆婆对我很好,从来很少让我煮饭,洗碗。别人都说相处久了,人会变的,但现在已经10年过去了,婆婆对我如初,每次都迁就我的脾气,因为她说我是远嫁女,在这里没什么亲人,就当自己的女儿看待,我就是你的妈!我很庆幸有这样的婆婆。
所以大家说亲妈亲还是婆婆亲呢?因人而异
大家觉得妈家亲还是婆家亲?
大家觉得妈家亲还是婆家亲?
我觉得结婚以后,娘家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家了,因为自己是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只有倍思亲的份。
那个娘家始终属于哥哥弟弟们,婆家也一样归属与老公和小叔。最亲的应该是那个自己的家。
结婚当了妈妈👩以后,自己的位置瞬间升级,夫妻两人需要齐心协力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慢慢的发展扩大,不管哪个家都没自己亲手打造的家亲。
到底哪个家亲,也不用过度的争灼,自己的小家庭幸福了才是真的。
很多人都会把娘家看的最亲,有血缘关系也是挡不住的事实,但在娘家人眼里始终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也是事实!
儿女一娶一嫁也是公平的,对于那个有血缘关系的妈妈👩也不用对不起,只要不忘孝心❤就可以啦。
若两家一定要分个亲,我觉得还是婆家亲些,如果把婆家打理好了以后还有家产继承[呲牙]。娘家有财产,去参与试试!
【我的回答针对那些多子女家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