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为什么写了一本令人废解的《废都》?
不费解,就是普通人生活,突破之处在于把平时人人会想很多人偷偷摸摸做的事写出来了。
贾平凹为什么写了一本令人废解的《废都》?
文学作品的实际创作是复杂的,不仅寄托着作者的所思所想,也潜藏着未知读者的喜怒哀乐。"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内心不平则名,于文字之间或有所寄托,或字里藏针有所批判。《废都》承载的是一份挂念——"破碎了的灵魂何处可安"。
写作《废都》之时,贾平凹正处于人生的不惑之年,从70年代,80年代走过,他看到了时代的巨大变化,也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浪,经历颇丰,感触颇多。
《废都》一书发表于1993年,它经历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全面转型为市场经济的特殊时期。"商业原则的出台和人文基础的薄弱,使得当时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倾斜甚至是断裂。"(搜狐百科)市场经济不光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给人们的精神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商品经济所带来的商品文化打开了人们的心扉,开拓着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断裂甚至崩塌,因此,这一时期既是市场经济的探索发展过程也是人们重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谈到《废都》等作品的创作动机及动力时,贾平凹曾激愤地指出"社会发展到今天,巨大的变化,巨大的希望和空前的物质主义的罪孽并存,物质主义的致愚和腐蚀,严重地形象着人的灵魂,这是与艺术精神格格不入的,我们得要做出文学的反抗,得要发现人的弱点和罪行",出于作家敏锐的观察,他拨开希望、经济、变化的层层外壳,像一束光穿透其中,在众人皆醉之中独醒,窥到市场经济的红火之下的瑕疵——"物质主义的罪孽"和"人的弱点和罪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步入商品社会之后,人们欲望的平方式乃至立方式膨胀和失控。"而这也可以说是人的精神系统发生危机的最为严重的祸根之一"。
此外,在《废都》的创作后记中,写有这样一段话:"这些年里,灾难接踵而至,先是我患乙肝不愈,度过了变相牢狱的一年多医院生活,……再是母亲染病动手术;再是父亲得癌症又亡故……再是一场官司没完没了地纠缠我;再是为了他人而卷入单位的是是非非中受尽屈辱,直至又陷入到另一种更可怕的困境里,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而来……几十年奋斗营造的一切稀里哗啦都打碎了,只剩下了肉体上精神上都有病毒的我和我的三个字的名字,而名字又常常被别人叫着写着骂着。"生活中接踵而来的不幸长期积聚,造成其心态上、情绪上的幻灭颓唐不言而喻,加之他要"做出文学的反抗",最终造就了这部令人费解的《废都》。
《废都》之中,不管是主人公庄之蝶还是围绕在他身边的5位女性,其所作所为以及最终悲剧结局都源于无处安放自己"破碎的灵魂",而"《废都》的写作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安妥我破碎的灵魂""(汪政《论贾平凹》),现实的无助诉诸笔端,贾平凹用《废都》安妥了自己的灵魂。
贾平凹为什么写了一本令人废解的《废都》?
25年前的1993年,也同样是渐入炎夏的6月份,一本小说像核弹爆炸一样,震荡了整个中国,余波至今未息。这部小说就是贾平凹的《废都》。
《废都》这本“小黄书”,让贾平凹变成了流氓作家,光盗版就印了1000万册。
同一年,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苏童的《刺青时代》,这些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品,也都相继出版。
但是,无论在文学圈,还是在民间,至少在当年,这些作品所掀起的波浪,都被《废都》的大爆炸所掩盖。
那时候,苍井空尚未出道,录像厅也是是非之地,而这本被大众视为小黄书的《废都》,一炮而红。
当时几乎每一位有藏书的人家里,都有一本《废都》——《废都》初版封面是蓝灰渐变色上一团揉皱的白纸,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封面还有印象。
签名售书的那天,把手腕子都累肿了翻看二十多年前的报刊杂志,仍可看到当时这部小说的火爆。相较于如今的顶级畅销书作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一份报纸报道,河北香河县的一名公务员,半夜三点就从家里启程去北京新华书店门口排队,就为了早早看上《废都》。
同一篇报道里,还说郊区一位“看似好纯情好纯情的小姑娘”,为了拿到贾平凹签名的书,竟把拄着拐杖的奶奶也拉来了……
以写字为生的贾平凹,在签名售书的那天,把手腕子都累肿了,依然还应不了读者的急。
还有更夸张的,沿海广东、福建、江浙的书商,为避免火车托运小说费时,干脆自己租了卡车去北京印刷厂门口排队,而当时路上收费站比现在更多,但书商给收费人员递上一本《废都》后,“没有一个关卡不大开绿灯放行的。”
其实在这本书发行之前,舆论已经是铺天盖地,各个出版社就像各国争夺奥运会主办权一样,纷纷拉拢变身畅销书作家的贾平凹。
据说最后抢到版权的北京出版社给出的稿费是100万,要知道这可是1993年呀!同时还派出美女编辑游说。
当然,随后各方都辟谣,100万版费的报道不实,美女编辑更是子虚乌有。
《废都》首印10万册,半月后不得不加印30万册,一月后印数达到了120万册,另有6家出版社以“租版型”的方式同时印刷,每家印刷数均在10万册以上。而同为陕西作家的陈忠实,他的长篇巨制《白鹿原》也在6月首印,印量只有区区14850册。
“老板,有没删节的《废都》吗?”
学者査建英曾讲过一个故事,说她当时在美国,撞见一个大陆回来的熟人,居然手里也捏着一本《废都》,“这位是做生意的,肥头大耳,向来看黄片积极。”
査建英很调皮地问这个熟人:“是不是很过瘾?”那人说:“有什么呀,比《金瓶梅》差远了!不过写世态人情写得深刻,现在的大陆社会,就是这么回事。”
当年的媒体生动地记载了民众对这本书的反应。有两个老干部早晨练完气功后,就开始谈论《废都》,谈完就骂贾平凹:“二十年代出了个流氓才子郭沫若,九十年代又出了个贾平凹,两人是一丘之貉。”
而在文学圈内,学者作家见面时的问候方式都是:看没看《废都》?怎么看《废都》?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写了评论文章。
有褒者云:“化合功夫到家令人惊叹,可以说深得《红楼》《金瓶》之神韵。”有说它是贾平凹的“巅峰之作”“传世之作”。
有贬者认为这小说老气横秋、空虚无聊、猥亵下流,而且贬者众多,很多是从道德的角度,而非文学的角度进行批评。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时间来到了1994年,《废都》终于成了禁书。但“禁书”的身份也是一种广告,正规出版社不能出版了,乐坏了盗版书商。
很多读者没买到正版的,路过书摊时就去问:“老板,有没删节的《废都》吗?”年轻人不敢明问,光用眼睛瞅。
据统计,《废都》正版的加上盗版的,印刷量达到了惊人的1200万册。在贾平凹家里,有一个书柜专门用来放盗版的《废都》,他已经收集了六十多种盗版《废都》了。
季羡林曾预言:
20年后,《废都》会大放光芒
“八十年代中期有评论说我是最纯洁的人。《废都》出版后,我就成了流氓了。”贾平凹多年后仍然心有余悸。
“它当年问题的焦点主要在性上,很容易就把你打倒在地。”有人不解,问他为什么在小说里写到性,以至于造成这种局面。贾平凹说:“白天的烦事都写了,晚上的事总不能一笔不写呀,这就必然牵涉到了性。”
在这个过程中,贾平凹对两个人心存感激,一个是季羡林先生,一个是小说家马原。
季羡林说:“二十年后,《废都》会大放光芒。”在那种情况下,贾平凹不敢相信季羡林会支持他,有好事者还去证实了一下,季老果然说过这话。
至于马原,虽然现在名气不显,但在当时,却是文学圈里的一个风云人物,当年先锋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他很推崇《废都》,给予很高评价:
读今天我们见到的小说,会有哪本书让孙子重孙子们有兴趣读呢?也许有十本、一百本,也许只有两三本。但我有把握,其中一本是《废都》。
我深信不疑,这是一本卓越的书,而且好读,可读,必定付诸后世。
“这一南一北,一老一少的评价,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很多欣慰。”贾平凹多年后感慨。
1997年,《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国内在报道时,仅是一句: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法国获得法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娜奖”。
对于贾平凹来说,个人的不幸,成了他的粉丝的万幸。
“这十几年,《废都》让我要隐忍、要不服气地写作,所以才出现《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等一系列作品。”在一个采访中,贾平凹如是说。
当然,因为《废都》,贾平凹也从一个文学圈内的严肃作家,变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
尘埃尚未落定
2003年,似乎《废都》带来的霉运烟消云散,这年他当选为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仿佛有着平反昭雪的意味。
2009年,《废都》再版。2013年,一部关于《废都》的纪录片杀青,在首映式上,有六十多位专家为《废都》正名。
当然,虽已再版,有六十余位专家站台,但关于《废都》的评价,依然不能说已经盖棺论定,依然有大量的文学批评家对这部小说持批判的观点。
二十多年间,《废都》从大热到被禁,再到再版,起起伏伏。贾平凹自己评价说“一本书的命运也是一个社会前进的轨迹。”
“我始终认为,一部作品能活到半个世纪才算真正的作品,如果《废都》早早就消亡了,那也是活该。”贾平凹曾这样说。
现在《废都》出版25年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尘埃尚未落定。
目前《废都》的有声版在喜马拉雅上线,演播者是著名演播艺术家,李野墨,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导演。
他曾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为“全国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和喜爱。
这本有声书好评如潮:
@百花公主7:可否多更新几集呀,听不过瘾。听了李老师好几部作品了,真是太喜欢了。
@华中王仁安:主播声音太棒了。
@maggie老佛爷_3u:听小说声音很重要!
@若如初见_52f:喜欢老师的声音,喜欢老师阅读的切入点。舒服,享受。
@流年思余忆:老师声音很有吸引力,是磁石。
@喜葫芦:笑死我了。贾平凹幽默犀利得很!
@雨霖zyl :喜欢了这个调调!声音的魅力所在。
但其实多少好评都不如你亲自去听听呢,你说是不~
贾平凹为什么写了一本令人废解的《废都》?
在《废都》之前,贾平凹有本《浮躁》,写文革之后改革开放之初,小人物的世界观被金钱击碎而不知路在何方!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长篇连播,一片叫好!当《废都》问世,以批判流氓文人而让人们深刻剖析经济体制改革对精神文化的冲击,拜金主义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却引起众人的不解与漫骂!如今正式确立了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再看《废都》,犹如警世大钟,引人深思!揭露了诸多矛盾,反映了精神文化的重要性,的确奇文!
贾平凹为什么写了一本令人废解的《废都》?
“此处略去XXX字”、“此处省略XXXX字”,这就是“废都”这本小说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除此之外,其它都乏善可陈,与“白鹿原”之类的当代名著相比,水平相差甚远。
不知道是贾平凹本人故弄玄虚,还是出版商有意炒作,反正,“废都”中,凡是涉及到男女性爱、高潮迭起之时,必定会出现:“此处省略XXX字”之类的语句。其实,现在看起来,那些描写也算不得什么,为什么要搞得讳莫如深的样子?
我觉得: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此处省略一万字”的网络用语,大概就是从“废都”开始的。
贾平凹为什么写了一本令人废解的《废都》?
《废都》发表于1993年,是贾平凹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由于其独特大胆的语言以及出位的性描写而遭禁16年,被一些人称为“当代淫书”。可在遭禁期间,也就是1997年,贾平凹却凭借《废都》获得了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可以说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就遭到了两极争议,有人说它是一本奇书,也有人说它是一本坏书,故而说它是一本令人废解的书。
那么,贾平凹为什么写了一本令人废解的《废都》?下面听听有书君的分析。
1.《废都》是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见证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贾平凹在写《废都》之前,作品基本上都属于乡土题材的。
可以说《废都》这样的城市题材作品,是他的第一次尝试。在创作《废都》的时候,贾平凹正处于人生的不惑之年,经历了70年代和80年代的他鉴证了一个时代的变化。
写作正如生活,只有不断的变化才能有突破和改变,为了在写作上获得这样的突破,贾平凹便尝试了另一条写作之路,就是城市题材。
2.《废都》的创造与时俱进
《废都》发表于1993年,那个时候的贾平凹已经在西安生活了20多年,在他看来,城市生活中的很多现代文明的东西跟世界是相通的,因为想要在对城市生活注意领域进行探索,于是便写下了《废都》。
他以一种从小见的大的方式,用文化圈打开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可以说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废都》这部小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前瞻性,他看清了90年代甚至是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人们的价值观的改变,通过象征性的手法准确的将他们表达出来。但从这一点,不得不佩服贾平凹的远见和睿智。
3.《废都》更是人性的一种反映
《废都》之所以在发表不久便成了禁书,更有人将它称为当代的《金瓶梅》更视为一本“当代淫书”,就足以说明一切。人类对于性都有一定好奇和偷窥欲,而书中庄之蝶和四个女人的云雨之事,恰好满足了大众的偷窥欲。
再者,虽然《废都》的内容因为含有大量的性爱描写而备受指责,但如果你仔细的品味,会发现也是这些描写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主人庄之蝶内心的那份苦涩和寂寞。
贾平凹大费周章地描写了庄之蝶和四个女人的男女盛宴,他想传达给读者的是,庄之蝶不管身上有多少高大上的标签,他仍旧是个俗人,和普通人一样,希望通过性爱来追寻人性的“解放”与“救赎”。
所以,有书君认为贾平凹写《废都》一是为了挑战自我,突破自己;再者就是反映当下社会的现状。2009年《废都》的解禁,对贾平凹和中国文学界而言,都是一件幸事,它的文学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它的解禁同时也说明了社会的进步。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