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最让人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听到过最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来自于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给芮小丹说的一句台词“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这句话是不是很像绕口令?又好像又点哲学思维?自己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如果自己不知道?谁又知道自己?为什么知道了自己,就不是自己呢?是不是头大了?我就来试着解析这句话。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这就是女主角芮小丹当时的真实情况,她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只是觉得自己除了法律,什么也不会,只好当警察,考律师。其实她自己并不喜欢当律师。

丁元英给了芮小丹职业方向的建议,但芮小丹并不认同,认为那是丁元英的主观判断和期望。这也是很多人的写照。

比如,我们在学校学了某一个专业,然后就觉得自己会这个技能,以后就只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到社会上,阴差阳错的进到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岗位,开始熟悉这个技能,然后就认为,自己只能干跟这个行业,做这个技能相关的事,其他的事,自己搞不了。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的认知,都是根据过去的经历自我设限,很难从固有的思维解脱出来,去真正的审视自我、发现自我。都是活在“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的混沌当中。

我们中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过去也都是这样,即使是现在,多多少少还是受这个固定思维的影响。

如果用一句诗来比方,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从丁元英的逻辑来看,让一个人认识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接触尽可能多的启发自己“觉悟”的环境。

其中很重要的是敢于尝试过去没做好的,和高人指路。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动脑筋思考,琢磨,反思,总结,探索。尤其是自己要主动探讨根本问题:①我是谁?②从哪儿来?③到哪儿去?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自己活得有意义。丁元英所说的【适合】,就是三个方面的结合:①该做什么?②想做什么?③能做什么?

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才能更好的活着,才能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该,是使命和担当。想,是意愿和喜好。能,是本事和水平。三个方面都契合的,才是适合自己的工作。

比如,我今年觉悟到我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红尘中修炼,立功,立言,觉悟,立人。这是我该做的,也是我想做的,更是我能做的。后半生我会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如果能从【该+想+能】的高度来审视自己,这个高度觉悟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此时的认知,不再是过去的认知,此时思考的维度,也不再是过去的维度。这时就知道了真正的自己,那就不是以前的自己了。

所以,关于【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这句话的理解,就在于思维层面的升级和迭代更新。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自己,那说明自己没有进步,思维没有迭代更新,观念没有与时俱进。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有些惧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谁,这才是真我。

也就是说,我们要敢于突破自我设限,勇于尝试,把每次机会都当做让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

一个人,如果迷失在失去自我的状态里,就会生活在“你不知道你”的层面,所以就是那个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自己,找不到激情和意义。这样下去,你就无法突破现有的困境和瓶颈,无法客观真实的看待自己,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未来。

如果来总结这句话,你也必须做到如下境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你听过最让人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是什么?

古人有云:“处事以若即若离之法,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这是一句处世名言。此语着实耐人寻味,好像是教导做人处事的方法。似乎是儒家的中庸之道。我活了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了许多事情。闲暇时也经常思考,怎么做事才是若即若离,安什么心才算有意无意?为什么古代先哲让人这么处事做人。这么做究竟有什么好处?想来想去还是一头雾水。思不清,理还乱!有的时侯,好像想明白了,但实际生活中又做不到。追求这样的人生,又活得太累。你说他不对,又挑不出哪有毛病,就是令人费解,不得要领!你说他不是古人的处事名言,可怎么会做为经典流传下来。或者是后人故意编篡的,对人们的处事没什么作用,仅此而已。总之,此语实在令人烧脑,令人费解,耐人寻味。

你听过最让人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是什么?

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亚里斯多德

灵魂的归属

你听过最让人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是什么?

爱情是一次发高烧,烧傻了就结婚。退烧了就分手,缠缠绵绵正在发烧,各朝一边正在退烧。

你听过最让人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是什么?

曾经流传的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却值得细品。

这里面包含的既有社会关系学,也有个人行为学,或象一张图,或象一盘棋……。

你听过最让人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是什么?

谢谢邀请!毛主席给女英雄刘胡兰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