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中国石油上市以来的表现?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石油现在确实在它的合理价值区间之内。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应该都是围绕这个价值区间在活动,也就是在4.64元到6元之间。市盈率在8~10倍之间,市净率在0.7~1.1之间。这可能才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石油。

在14年前,有着无数的投资者见证了中国石油的上市,也经历过上市之后的长期苦痛。中国石油在2007年11月5日上市,当时的上市发行价16.7元,但是在首日流通时候最高价格涨到48.62元,总市值上市首日达到80456.02亿元,曾经仅次于苹果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的企业。

但是现在呢,其价格只有不到5元钱,整个市值仅仅只有9,000亿人民币,折合不到1500亿美元,而苹果公司现在的市值已经达到了2.88万亿美元,两者之间的差别将近20倍。想想当时的投资者如果没有去买中国石油而买了苹果,现在的投资结果也是相差这么大。

中石油上市即巅峰,48元的首日交易价格后面再也没有创造过。一路下跌到24元时,有不少投资者认为股价已经腰斩,可以做价值投资了,但是没想到又开启了新一轮的下跌,此次下跌又跌掉了75%,到了6.77元。也就是说中国石油上市之后,在一年的时间整个市值跌去了6/7。投资者的损失是显著的。

其实拿中国石油与苹果公司的对比,我们深刻的可以理解出证券投资的投资者,他们要看的是未来。而中国石油他的业务已经定型了,传统的开采和提炼业务。重资产重人力的投入,逐步要被替代的能源生产模式,以及未来有限的增长想象空间。除此之外,中国石油还有什么呢?而苹果公司则是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

在证券投资中,其实一些巨盘的蓝筹股,他们的增长空间都是相对有限的。所以有时候他们的净资产还会高于在证券市场中的总市值,也就是市净率会低于1。基本上来说例如一些巨盘的银行股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等都属于这一类的股票。他们可以作为打新股市值配售的底池股票之用。相对价格稳定,不容易发生大的价格变动,每年的分红稳定,没有太多了惊喜可言。

当然从分红的角度来说,中石油还是一个坚持分红的现金流公司。但是如果以目前的价格区间,那么这个分红率还是不低的。例如2021年封过两次红,累计每股可以得到0.217元,分红率达到了4.4%。这可是不低呢!但是如果对比其上市后的48元的高价,那可就非常之低了。所以现在是他合理的价值区间。

如果想在股市中赚取更好的未来利润,那么中国石油仅仅作为指标股看一看作为避险的安全品种,守一下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想进取型的进行股票投资,那么它不是一个好标的。

你怎么看待中国石油上市以来的表现?

中石油的故事并不复杂,却没几个人能讲明白,这直接映射出了这个市场的悲哀。

如果到现在,还不明白中石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奉劝你还是赶紧退出股市,因为几乎不太可能赚到钱。

中石油2008年在A股上市,发行价16.7元,对应2007年净利润1459亿。

人们只记得它上市第一天48元的价格,却不知道它本身的价值,只有16.7元。

2019年底,中石油报收5.83元,对应2019年净利润456亿元。

可以说2019年底,中石油股价是发行价的1/3,对应的净利润也是发行当年的1/3。

2020年,截止3季报,中石油净利润仅有100亿,预计全年净利润250-290亿,对应股价4.15元,合情合理。

中石油可谓是一点泡沫都没有,实打实的股价,价值投资的典范,只是价值越来越低了而已。

作为一个夕阳行业,看不到行业前景,又是一个几乎不会破产的央企,中国石油把价值投资演绎的淋漓尽致。

股价和实际净利润挂钩,或者说完全是跟着市盈率来走。

就这样一个实打实的股票,却总被人拿来说48元的事情,说价值投资的事情。

也不知道那些喜欢拿中石油说事的人,到底懂不懂价值投资。

回过头再说中石油本身。

中石油先在港股上市,后在国内上市的。

2008年国内上市前,中石油港股的价格在14港币左右,对应人民币不到12元。

国内给中石油定价16.7元,已经是给到充分的市场预期和流动性溢价了。

可就是中石油这样一个大象,却在市场的煽动下,开盘价竟然又翻了三倍。

可以说,开盘当天那些中签的资金,直接割了那些非理智散户的韭菜。

很多港股先上市,A股后上市的股票,都有同样的毛病,就好像去年刚上市的中芯国际。

我自己也没想明白,现在都可以港股开户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要以3-5倍的溢价,买入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流动性溢价的存在是合理的,A股的资金充裕程度比港股要好,有30-50%的溢价空间,我觉得很正常。

但3倍5倍的流动性溢价,肯定是有问题的,12元的港股价格,对应48的A股价格,只能说韭菜终究是韭菜,韭菜可能都不知道有港股这回事。

中石油从48跌回16块,这一段下跌,就是标准的价值回归,和业绩没有任何关系。

与之对应的就是2008年的熊市,资金枯竭,流动性枯竭,溢价不存在。

更让中石油雪上加霜的是,在那之后,个股的净利润就不断下滑,再没有回到过2007年的业绩巅峰。

所以中石油的陨落本身,完全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并没有任何的意料之外的情况。

很多人认为中石油是最大的央企,央企就是保障,就是不断上涨的理由,真不知道这个逻辑是从哪里来的。

央企作为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出现逐渐没落的情况,只能说明时代在进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出现了优胜劣汰。

央企天生的优势,诸如资金优势,渠道合作优势等,可以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却不能成为企业蓬勃发展的理由。

散户冲着央企二字,买到的股票或许没有退市风险,但依然会有业绩风险,自然也会出现股价下跌。

股价多少和资金挂钩,资金的流入流出和业绩本身、和题材、和行业未来挂钩,但几乎不和央企二字挂钩。

中石油其实具有教科书般的投资指导意义,是一场盲目投资的血洗,是一个价值投资的教育典范。

中石油给市场留下了很多的教训,值得每一个股民深思。

当资金退潮,股价和业绩直接挂钩。

最近几年,中石油的股价,可以说完全和业绩挂钩。

可以说业绩有点起色,股价稍微有些反弹,业绩出现下滑,股价就一路走低。

中石油没有可预期的未来,业绩自然就成了衡量其价值的主要标准。

流动性溢价,股票上涨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不理解流动性溢价,可以看看新三板的股票和A股的股票估值情况。

所谓流动性溢价,就是当资金不断争相买入的时候,市场给的定价会偏高,当资金退潮的时候,股价定位自然就偏低。

同样的股票,到底值10块还是20块,并不是企业价值决定,而是市场资金的认可度决定,这就是流动性溢价。

当中石油回归本身后,流动性溢价嫣然不存在,股价就更趋于合理。

夕阳行业,业绩就代表了价值本身。

并不能完全说石油行业就一定是夕阳行业,这里指的夕阳行业指的是行业内的大部分公司都趋于平稳,甚至业绩一年不如一年。

出现这种情况,是行业发展所需,是时代所需。

一家企业当没有了增长预期的时候,股价可以很简单的参考市盈率来定价。

企业背景多好,不代表业绩有多好。

企业的背景,并不是企业未来可期的理由。

很明显从政策上,更鼓励民企的发展,为国家挑重担。

本身来说,上市是给企业融资的渠道,而民企更需要融资的支持。

企业有多好,资金会给出答案,业绩报表也会给出答案的。

盲目追逐热点,就是把钱放进风险。

任何股票的价格,最终的结局都是和业绩挂钩。

中途因为资金的原因,会出现溢价、折价,都很正常。

折价买入,溢价卖出,这就是巴菲特的所谓价值投资逻辑。

一些新股,发行价只有几块钱,却被资金炒作到上百元,股价上涨超过了10倍。

试问,即便是一家非常快速发展的企业,又怎能承受的起十几倍的溢价?

企业本身拿到的融资,是按发行价来计算的,并不是股价,给企业1个亿,让它承担几十个亿的责任,本身对企业也是不公平的。

很多被爆炒的上市公司CEO,对于自己企业的股价,其实是无奈的,他们也想踏踏实实做企业,可又有多少人能经得起十几倍溢价的套现空间。

当股票价值严重偏离业绩本身,一定要警惕,不要被市场的情绪冲昏了头脑,刀口舔血,终将伤及自身性命。

你怎么看待中国石油上市以来的表现?

很久没答题了。

今天刷到这个题,感慨万千。

2007年11月5日,我一直记得这个日子,因为我炒股生涯的第一只股,就是中国石油。

而那天,它上市了。

当天买入的价格44.2左右,早盘9.40左右成交的,分时是个“低价“,盘中一度夸自己买得好,感觉自己很有炒股的天赋。

然而收盘的时候就感觉坐了过山车,账户还浮亏了。

第二天一度有冲高,但收盘仍是大跌的。

虽是第一次炒股,但我还做了一些功课,看了很多东西,比如博客、资讯网站,还百度过。

了解了中石油,

它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

它一天能赚5个亿,

它可以做价值投资,。

它值150元每股,

我相信它的价值,相信好公司的价值。

所以我想坚守,虽然两天亏10%,我扛得住,我相信它会回来。

这不第三天终于反弹了。

巴菲特不是说过嘛,好公司要守得住。要能忍受短期的波动,要长期投资。

但是,

第四天又大跌了。然后第五天探底回升,又给人希望。

第六天又大跌。希望变成绝望。

第七天又反弹了,然后又回落。。。

一次又一次将人的信心磨灭,又一次又一次给人希望。

在第八天的大反弹中,我终于受不了了,一刀割了。

第一次就大亏,好在因为即时纠错,也有了止损的习惯。

以为自己就有“经验”了,以后碰到同样的事,应该早止损。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这样的“经验”,只要是炒股,就一直会有。

每次的感觉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股票不同罢了。

由于养成了“割肉”的习惯。

在2008年的暴跌中,居然还跑赢了大盘,大盘从高点跌超60%,我没亏这么多。

内心居然还有点小小的兴奋。

这就是股民。

在2009年的小牛市中,大部分回了血。但是后面因工作原因,炒股就是断断续续的了。

现在想来,中石油这段经历也不完全是坏事。

至少给了全体A股股民“经验”教训,也算是上了风险教育课。

以前我看不明白中石油为什么一直跌跌不休。

现在我到是能总结几点原因:

1,上市即巅峰。第一天就成交699.9亿,而当时上证成交1571亿,一只股就占了近一半的成交。就算放到现在,一只股近700亿的成交。A股也吃不消,如果现在有这么一只股,一上来就要吸走700亿的活跃资金,那大盘必跌! 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判断大盘涨跌方法。后来的很多新股上市,只要吸金多的,基本上会对当天的大盘造成巨大的虹吸效应,从而导致整体下跌。

2,石油是周期行业。业绩受油价的波动影响太大。当年受大宗商品暴涨影响,石油价格曾达到140美元每桶。现在呢,十多年过去,油价去年最低到了20多元每桶。而中国石油受油价波动较大,涨的话容易赚钱,跌就容易赔。

3,发行价太高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A股,直到今天也没有解决掉。很多新上市的公司,要么被炒得太高,导致最终没人要。要么就是发行价太高,到了二级市场,没肉可吃了,资金也抛弃。

4,解禁股太多。刚开始炒得天高后,那些原始股东成本非常低,有的甚至是0成本。解禁后,依然是暴利。这种暴利下,新接盘的人接不动。就导致持续的跌跌不休。越跌越跌,套牢盘也就越多,套牢的越多,上涨起来也就越困难。

5,股本太大了。A股总体股超过500亿的个股,经过一次爆炒后,就很难再涨回去。原因是股本太大,散户盘大,要拉起来难度大很多。其实这些股绝大部分都是“破净”股,是被“低估”了。但就是拉不动。股票的上涨是需要资金的,除非超级全面牛市,有源源不动的资金进来,才能拉得动。比如2007年、2015年那样的,否则是拉不动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A股现在股票越来越多,资金可以选择的标的太多了。

没有特别的必要,人们是不会去碰这类股的。除非行业出现了反转式的变化,但是石油行业,虽谈不上是夕阳行业,也难出现变革性的东西,只有人们来颠覆它。

从中国石油身上,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抱团瓦解的后果。

2007年530以后,市场投资风格变了。

二八效应非常明显。

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猛增。

当时也是大而美、肥而美。

回想一下,中国远洋、中国船舶、中国人寿、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

全部都是大象。

这些股票到现在也没有再涨回去,是导致沪指一直涨不上去的主因。

所以说投机像山岳一样的古老,当时的基民和现在的基民,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的人比当时的聪明吗?

未必。可能现在的人比当时掌握的资讯更多些,接受的教育更多些。

但是在人性上,其实还是一样的。

当年我们踩过的坑,以后他们也会踩。

别以为股市只赚不赔。

别以为龙头只涨不跌。

不是说不能去参与抱团,而是一定要明白,如果有一天,抱团瓦解了,也不要太留恋。

该走还是得走。

写得有点长,我确实是有感慨。

假如当年我把中国石油当投资来做,

14年过去了,这一年一年的,日子该怎么过?

你怎么看待中国石油上市以来的表现?

很高兴回答:

首先我们来看张图

1、上图为中国石油的月线K线图,图中红圈部分可以清楚的看出中国石油从上市以来一直走下降通道,并且到今日依旧未改下降趋势,也就是说中石油当日上市后买入的股票的那些股东们如果中间不割肉的话已经是亏损达到10倍之多,换句话说就是奥迪进去了出来可能连奥拓都没有了。

2、那么为什么中石油上市后一路走低呢,作者这里思考了一下,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石油上市的那个时期正好是能源产业最红火的周期,而上市后由于市值过大,并且石油行业也逐渐的随着社会发展的方向而改变,换句话说就是中石油上市后我国发展方向变化了,那个时候互联网时代已经逐渐崛起,还有很多行业也在逐步的发展,而恰恰石油产业正好是红利时期的尾声。

3、就现阶段的中石油,无论从业绩上还是基本面上都是无法入眼的,以今年3月疫情爆发后,原油一度深跌,但是就是这样中石油的中报业绩依然是亏损299亿左右,这一点确实让很多投资者和社会人士质疑,而作者想说的是石油行业不单单是这一部分问题,比如老百姓用车方面近几年也是逐渐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而石油行业也只能从百姓消费里渐渐褪去,更多的是针对中大型以及国外的企业,但是这里恰恰又存在一部分不确定的因素,所以就现状的中石油还未能走出困境,也许投资者们只能等待下一个周期。

我是小布衣,喜欢的投资者请点个关注,我的初衷就是帮助更多的投资者走出迷茫,迈向辉煌,关注我,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文章!谢谢

你怎么看待中国石油上市以来的表现?

千夫所指中石油,为你欢喜为你忧!

中石油的表现?糟!很糟!糟糕透顶!

这厮从2007年11月5日上市时的48.6元,经历13年多的风雨冲刷,如今只剩4.2元,剩下10%都不到,谁能说它不糟?

有说它是一滩烂泥的,也有说它是夕阳产业的。也有人说它还要继续下跌到2元以下的,更有说它等着退市的。

哈哈,我都要为中石油抱不平了。当年的花魁,当年专家们眼中的亚洲最赚钱最好的公司,也会岁月催人老吗?如今竟然变得如此这般不堪了?当年的花仙子,亚洲最好的公司,怎么悠忽间就变成了夕阳产业,变成了人人不齿之公司?

说句良心话,中石油再怎么不堪,还是要比有些公司好得多吧?比如说华锐风电,这厮2011年90元的发行价,竟然引得我这傻子满心欢喜地去申购,还阴差阳错中得一签。结果如何?大家不妨看看,华锐风电上市以后什么时候上过90元?也不妨再看看,华锐风电今日何在?

所以说,中石油还算是有些良心滴,最起码还有个牌挂在股市里,不象退市锐电,圈了那么多钱,在二级市场玩了不到10年,早都玩得不见影了。

有人可能就要开喷了,你这没良心的,好多人都在中石油上亏成这样了,你为何还为中石油欢喜?

当初为中石油叫好又欢呼的,那可是大有人在哟,赖不到我头上。再说,与华锐风电比,中石油可算是我的贵人了。且不说中不中签,仅在二级市场,也曾在它身上试水过几次,人家对我可不薄。

单说2015年那次,用家人帐户内的一万多元,8元多的价格买了2000股中石油,12.9元卖出,也赚到8000多块大洋。

再说了,中石油从2015年最高的15元以上跌到现在的4元附近,六年间跌掉三分之二以上,是不是机会我可不敢说,我也不敢误导别人,只是我个人觉得:

不看好中石油,难不成亲们又要去跟风和看好火焰正旺的股价2600元的某酒?那可是时下的最大热门!若真的看好,2015年该股股价还在150之下时,那时干嘛不看好、不去搞所谓的价值投资?

此时非彼时。2021年疫情大为好转,经济复苏在望,油料和天燃气的消耗量也会恢复性增长,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也来到了60美元/桶。

反正,我看到的是积极因素。各位亲们,就别跟在别人后面骂中石油了,更不要将其糟鄙得一钱不值哦。说不定,石油当中还可以淘到些许宝贝呢?

关键的关键,是在经济复苏之时,中石油公司能否不负众望,经营能力和经营业绩能否大幅改善?这也是最为担忧的地方。

看到这个问答题热度不高,阅读量很小,我也没指望能蹭什么流量,本人纯粹是兴起说了几句真心话,各人自己领会,特别声明不构成投资建议。

你怎么看待中国石油上市以来的表现?

601857,中国石油,很多股民心中永远的痛。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A股上市,发行价是16.7元,上市开盘价是48.6元,也是讫今为止的最高价。多少股民被中国石油淹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是多么真实惨痛的写照。为什么中国石油从上市一路下跌呢?我是这么认为的:第一,中国石油上市发行价太高。

中国石油2000年港股上市,发行价是1.27港元,而A股发行价是16.7元,整整高了10倍多。中国石油当年号称“亚洲最赚钱的公司”,所以发行价在高,股民也是疯狂申购,完全不去考虑这么高的发行价是否还有投资价值。

第二,上市开盘价高的离谱。

那些机构投资者看到了股民的疯狂热情,即使把开盘价定的再高,也不愁把筹码派发出去。

所以,当时开盘价一出,很多股民就迫不及待的闯了进去。如果中间不止损或不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至今亏损已达90%以上。

第三,由于中国石油股本巨大,市值太高。

机构投资者也不敢轻易操作,加之被套股民数量十分庞大,外面的散户不会轻易跟风,所以,股价一路向下。

难道就没有人从中国石油上赚到钱吗?有,这个人就是巴菲特。2002年,巴菲特以每股2港元买入港股中国石油,在2007年中国石油A股上市时离场,5年时间赚取5倍的利润。我们不能不佩服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的眼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价格买入有价值的股票。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的深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