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佳琦和薇娅,联手“杀死了”双11?
这句话表达的真实意思,不是因为李佳琦和薇娅这两个人,导致双11越来越不能成为各个电商平台的节日,而成为他们的狂欢节。这其实深刻地表明了互联网的发展,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方法和分流措施,那么未来将肯定会走向垄断,走向集中,走向赢者通吃的局面。
这在近几年的双11最后的战报中看的是越来越清楚,电商平台、中小主播、中小企业越来越没有发展前景,正如很多科幻片中揭示的一样,最终互联网的世界将越来越走向寡头竞争。
今年双11的直播带货数字还没出来,但是我们仅仅看双11的第1天10月20日,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间观看人次均突破2亿,薇娅带货金额达到12.6亿元,李佳琦更是超过了26亿元。第三名雪梨交易额仅仅只有9.3亿元,同前两名差了10倍。整个阿里内部的流量都在流向李佳琦和薇娅。其实从去年开始这个趋势就越来越明显,未来的双11,有可能就是各个平台前两位大主播的狂欢节,互联网电商又一次开始走向垄断。
虽然这不是电商平台愿意看到的局面,因为都担心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而且之前时不时会显示出来。辛巴在快手直播中单挑平台负责人,事后全身而退。辛巴虽然是快手扶持出来的,但现在他认为快手已经离不开他,是他养活了快手的电商部门。互联网电商平台被反噬了,不但没有扶持出百花齐放,反而变成一支独大,尾大不掉,首鼠两端,电商平台管理人员的日子很难过。
同样那些需要带货商品的品牌企业也是如此,不但他们的利润最终越来越多的流向了这些主播,自己慢慢沦为了贴牌加工企业,而且自己投入的大资金建立起来的品牌美誉度,现在被自己委托带货的主播所深刻影响。有可能这些主播的行为和评价,导致多年的品牌一夜崩塌。
但是这一切其实也是电商平台咎由自取,过去为了要赚钱,只能将流量给这些有着强大转换能力的大主播,资源不断地倾斜和扶持。但是当这些主播羽翼渐丰,他们会跟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的谈条件,稍有不从,则威胁离开。这让这些电商平台定下的管理规则和制度形同虚设。另外其他的主播如果没流量挣不到钱,他们还能继续干下去吗?
通过今年的双11,其实已经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未来电商平台和生产企业都会变成配角,而互联网的流量全部进入到了大主播那里,那么利润也将逐步全部归于这些超级主播他们成为互联网的新贵,成为互联网新的超级富豪。
互联网提出的精神就是要分享,要更多的人参与,但其实现在的发展是背道而驰。
未来如果不能形成多元化的主播带货团队,如果不能有着更多扶持和发展互联网电商的方法,那么有可能到了明年的双11,真正就变成这三五个平台,总数不到七八个超级主播的独场大秀了。
为什么说李佳琦和薇娅,联手“杀死了”双11?
有胜也会败,
真的不离外,
货好都去买,
今年双十一,
疫情也有点,
李佳琦薇娅,
高低正常在,
热心网友好,
成熟稳重开,
明年过节拍。
为什么说李佳琦和薇娅,联手“杀死了”双11?
我认为这是背后的资本与商家在为李佳琦和薇娅的个人IP造势,才有联手“杀死了”双11之说。但凡明眼人都清楚,这个说法是不靠谱的,这是要把牛皮吹破的节奏啊。不知吹牛皮者是否听过这么一句话,吹得越高,掉下来摔得就越惨。
1、在李佳琦和薇娅直播间购物的朋友出来说一下,他们卖的是什么?不外乎化妆品类而已。再来看看双11销售的有些什么品类?相比之下,化妆品的占比有多大?与衣食住行有多大的关系?
2、据悉,截至11月11日23时59分,小米新零售全渠道支付金额突破193亿。试想一下,全国有多少家小米这样的企业参与了双11,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李佳琦和薇娅的那点销售业绩,算个啥?
3、以我自身来说,今年双11期间也买了衣服、鞋子、啤酒、饮料、菜籽油等几千块钱的物品。但凡有点分辨能力之人,都是自己亲自去各大网络销售平台选购物美价廉、性价比高且急需用的商品。只有那些过于迷信网红的朋友,才会去直播间抢购经过二次加价的货品。
4、网红直播带货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钱,这钱是怎么来的?难道不是在商家的报价之上加出来的么?粉丝们为了支持网红,多花点钱倒也无所谓,但不能号召消费者们都去支持网红吧。
虽说今年双11期间的营销没有以前那么轰动,也是因为疫情还未结束,且双11的名声早已打响了,商家为了节省成本的明智之举。要说是李佳琦和薇娅,联手“杀死了”双11,就当个笑话听听罢了。朋友,你认同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谢谢。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朋友,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敬请关注@行走天涯解读人生
为什么说李佳琦和薇娅,联手“杀死了”双11?
李佳琦和薇娅,是直播卖货的佼佼者,生意做得很红火。但是,如果说她们联手杀死了双11,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今年双11,天猫的成交量为5403亿,业绩还不错,已经是很不容易。在疫情期间,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双11已经红火了这么多年,它有一个缓冲期。正如像股市不会永远的涨。今年双11期间,直播卖货,各实体店也在加大促销的力度,无疑是对电商平台的冲击,也分到了一杯羹。
这么多年的双11,天猫赚得盆满钵满,它已经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雄厚的资金做保障,一时要倒下,不是所想象的那么容易。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种新生事物在源源不断地融入社会,现在火红的直销带货,以后还会出现其他新的销售模式是很正常的。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社会在进步,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这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说李佳琦和薇娅,联手“杀死了”双11?
事实上,没有哪个电商主播都这么大的能量,能置"双十一”于死地。
这种说法不免有些"酸味":一个大平台成千上万的主播同时开张,好比天桥上的卖艺人各显神通的在吆喝,吸引粉丝去捧场。
但自李佳琦和薇娅的锣响了,世人都爱往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好比突然间看见两个大明星来了,还派发小礼物,大家自然都转移战场,上他们那儿去了。各个剩下不多铁杆粉的主播,未免难过了。
今年的"双十一"没有锣鼓翻天的战报,不出所料的"低调",并非李佳琦和薇娅联手的结果。
当然,他们巨大的成功,无疑还是对双11有些相对的消极影响的——"伤害了"无辜的其他主播。
因为流量只有那么多,作为带货男女二人组冠军,李佳琦和薇娅一日狂揽上200亿销量业绩,无疑属于主播顶部,堪称超级流量收割器。
他们对其余同行来说,尤其是同类产品的主播,一年三百六十天,从囗红粉底到冰箱鞋子,一场场地收割下来,留给他们的就所剩不多了。
更为明显的伤害在于,李嘉琪和薇娅如同明星有票房保证,就拥有了更大的议价权,做生意从来都讲究量大从优。他们受粉丝追捧,自然厂家会主动上门,只要销量上得去,价格当然会给更多优惠。
无形中占尽流量、人气、价格优势的李嘉琪和薇娅团队,便把其他的主播的"生路"给走窄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远看几家主播独大的局面,对于平台生态来说,不见得是件好事,让几百万无名主播失业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于是就有人说了:如果平台前能给我他们那么多的流量,保证也能如力学之父阿基,手握足够长的杠杆,他就可以撬动地球!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虽然大家心知肚明,由于疫情等影响,赚钱不易当然要省着点花,造成消费不旺——好比天冷了,行走要把手放进口袋避寒,捂紧钱包。
老话不是说了吗,"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借米下得了锅,还米下不了锅,据说今年不少年轻人,还完贷款后悄悄关闭了花呗等,学着量入为出,也算件好事。
毕竟金一南教授都在《为什么是中国》一书中,分析了中美之间的不同之一,认为中国人爱存钱是优势之一嘛。
扯远了哈,回过头来说正题。
李佳琦和薇娅的成功,固然要靠平台的扶持,流量倾斜也该有的。但仅靠靠名气和流量的加持,显然是不够的。
负债6亿的罗永浩曾经这么想着,兴冲冲杀向直播间,结果出师不利,摔了个人仰马翻。于是,罗永浩心悦诚服地跑到薇娅门下称徒,取得真经。他勤练内功,拿出当年初中学历花两个月恶补英语,又给俞洪敏写下万言长信成为英语老师的劲头,越挫越勇,才实现半年内还债过半的逆袭。
其实带货女王薇娅也是寻常人,在她自传性质的《人生是用来改变的》一书中,就记录了她如何从默默无闻的小主播,一路打拼到带货女王的心路历程。
而今屏幕上脱口秀般的大主播,当年也是万事开头难,而且很长时间没有赢利,愁到一缕缕地掉头发的……
不管怎么说,如今李佳琦和薇娅这两大吸金Ip,已经成了主播市场销量的保证,"双十一"在还是不在,对他们来说影响有限。如同穿红裤衩的超人和打怪兽的奥特曼,早已走下荧屏,直播间永远不会因"双十一”而消亡。
失落的小主播们也不必太悲观,新新人类们喜欢标新立异,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差异性的产品仍然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流行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何况还有流感呢。(开个玩笑,百货逢百客,同样是一句行话)
也许将来,天天都是"双十一",要知道元宇宙的世界大得很呢……
为什么说李佳琦和薇娅,联手“杀死了”双11?
因为这两位搞直播卖货,把数值搞得很高,实际上水分很大,而且价格有问题,让消费者不再有信心相信直播带货,对双十一的优惠也存疑。两个网红主播的不合理行为是可以影响整个双十一的。
其实直播卖货这种形式存在很长时间,销售的数额虚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恰逢双十一,这个数额看起来假的离谱,动辄每晚上百亿。实际上愿意在两名主播的直播间停留超过十分钟的人加起来都不一定有1亿,也就是每个人至少消费了几百到上千元。这是十分不符合逻辑的。当时李佳琦的销售额一出来,就被质疑了。薇娅的直播也不例外,因为高的离谱。
而营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数据的夸大,这一点已经让消费者深恶痛绝,一万个买家,九千个托,还有九百个事后会退货。
这里是悟世居士,原创观点,欢迎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