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息分红每年约为净利润的30%,剩下的70%哪里去了?
别说银行的股息分红,每年约占净利润的30%,即使其他的上市公司或者一般平常的其他公司,也不可能将每年的利润全部分光花净啊!分掉30%,其实已经是不少了,过去A股很多上市公司都是铁公鸡,每年的利润真的不少,但是一说给股民分红,那就真的是小气,一分钱不不分。这几年监管部门不断的要求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派息的比例,现在上市公司才稍微大方一点。
而银行这一类上市公司,反而表现是最好的,从上市开始基本上都坚持,每年将盈利的30%进行分红。可以说他们属于上市板块中分红比较积极的但愿板块了。其实针对银行每年的净利润,能分出30%,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因为银行还需要着大量的资金,应付未来的经营活动。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用于缴纳所得税、分配股利、提取一般准备、 提取盈余公积和留存未分配利润。如果我们将它简单的理解,那就是净利润在分红之后基本上都去补充核心资本了。因为银行是一个特殊性质的企业,他是以钱的借贷为主要业务经营。所以按照国际上流行的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比率越高,他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大。
那么依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银行如果核心资本越多越充足,那么它可以做到的业务规模就越大,监管部门也是以这核心指标来进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比如现在核心资本必须要达到8%以上。如果有一家银行低于8%,那么其业务开展就要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限制,如果再低下去,有可能银行那很多业务就不能正常进行了,必须要满足监管要求才能继续。
正因为银行是以货币的借贷为主要业务经营,这其中还是充满风险性的,然后出现坏账呆账之后,很有可能银行是需要用核心资本来进行呆坏账的冲抵。所以银行在分红之后剩余的70%,其实不论是做资本公积还是转增股本,或者是留存未分配利润,都是为未来的正常业务经营和扩大再生产做准备的,也是为应付未来业务经营中的呆坏账做好准备的。
其实银行每年坚持分红30%,已经不少了。我们算一算不少上市银行,如果算分红率高的达到6%,低的达到3%以上,这远远要比在银行去储蓄存款拿到的利息要多。所以很多大机构或者一些长远长久投资者,他们喜欢买入银行股,长期持有,其实就是为了这年年相对稳定的分红收益。
银行股息分红每年约为净利润的30%,剩下的70%哪里去了?
银行利润用途很多,一个是分红,另一个更重要的就是补充一级核心资本,
根据央行的说法,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用于缴纳所得税、分配股利、提取一般准备、 提取盈余公积和留存未分配利润,其中后三项都用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A 股上市银行近三年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利润约17%用于缴纳所得税,23%用于普通股股利分配,剩余的60%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银行开展业务都是需要消耗资本的,没有资本补充,银行很多业务就无法开展,尤其是一级核心资本更是银行的关键,根据巴塞尔协议III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6%。依靠利润留存是补充银行一级核心资本的主要方式,银行有了一级核心资本,才能通过加杠杆的方式,向市场主体发放贷款。
目前银行股价低迷,大部分跌破净资产,依靠定增或者配股再融资补充一级核心资本难度很大,主要是依靠大股东出资来完成,由市场再融资难度很大,因此央行强调主要要依靠内源性补充一级核心资本,也就是利润留存。
另外银行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需要不断核销不良贷款,这也是需要拿出利润来核销的,不少银行的不良贷款覆盖率比较高,就是一种未雨绸缪。
最后是利润用于提取盈余公积金,这是法定的会计处理。
银行股息分红每年约为净利润的30%,剩下的70%哪里去了?
这个问题不只是银行股存在,全世界所有上市公司均有这样的问题。一年到头来赚了不少利润,只分一部分,大部分并不分给股东。其实银行股已经算是分红大户了,其他上市公司更加“抠门”。此外,不只是中国的上市公司如此,国外的上市公司同样是这样的。
以谷歌为例,近三年谷歌的净利润均超过了300亿美元,2020年的净利润更是达到了400亿美元以上。但谷歌一分红利也没有分配给股东过。不仅如此,谷歌从上市的那天起就没有给股东发过现金分红,每年赚那么多钱,净利润到哪里去了呢?
A股的银行板块绝对是整个A股利分红最多的了。比如中国银行2020年实现20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红方案为每股分0.197元。中国银行一共有2944亿股,分红总额为580亿元,占2020年全年净利润的比例为28.2%。这一比例已经非常高的了,和题主问题里讲到的银行股分了30%的净利润相差不大。
剩下的净利润去了哪里?留在了上市公司里。根据我们国家的规定,在分红前必须先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中国银行2020年2050亿元净利润中,先要提取205亿元的法定公积金,剩下的净利润才能考虑分红的事情。法定公积金是法律强制要求提取的,这些钱是公司的垫仓石,防止公司发生债务危机时什么都拿不出来。
这样扣除10%后再减除30%的分后以后还有60%的净利润,这些钱去哪里了呢?
最后的60%全部进入了未分配利润项目,其实也就是留在了银行账上。
对于经营稳定的银行来说,每年都会有将近60%的净利润进入未分配利润里,因此这个项目的累计金额是非常大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未分配利润可以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做出任何事情。
比如,某银行要开发一套新的网上银行系统了,这笔支出从未分配利润里拿出来;又比如要在某个县城多开设几个网点,需要的支出也得从未分配利润里来。总之,未分配利润可以为银行做大、做强提供资金。
对于任何想要继续经营下去的企业来说都不是不可能把所有钱全部分配给股东的,除非企业不准备继续办下去了,搞个几年准备清算,那索性把钱分完。
另外一方面,法定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都属于净资产(所有者权益)里的项目。对于银行业来说有一个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外债与自有资本的比例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
银行的运营模式是吸纳存款再贷款出去赚利息差,吸纳存款获得的资金形成它的负债。在资本充足率一定的情况下要想多吸纳存款(增加负债规模)就得有更多的自有资本与之对应。因此增加净资产数额能够让银行拿到更多的存款,做更多的生意,赚更多的钱。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 王五说财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银行股息分红每年约为净利润的30%,剩下的70%哪里去了?
主要原因是银行股分红派息是挖坑给持有者跳进去,谁持有谁亏钱,大家可以参考银行股分红派息登记日的后一天,股价直接下调4到6个点,股份没变,还要交20%的税,套路太深!坑爹!没良心!大家可以参考7月15日北京银行分红派息:10派3.05元,7月14日登记日收盘5.38元,7月15日开始直接低开5.08元,突然不见了0.3元每股,假如你买了10000股,市值缩水10000*0.3=3000元,分红10000*0.305=3050元,3050*(1-10%的税)=2750元(实际所谓分红的钱),亏了3000-2750=250元(亏),当天北京银行收盘跌7.25%,中国银行分红派息跌6.54%,其他不分红的银行:工商银行跌1.17%,其他银行最多也跌不超过2%,套路太深,规则有问题!
银行股息分红每年约为净利润的30%,剩下的70%哪里去了?
进入净资产了。
银行每年获得的净利润中,大概有30%分红,而其余基本上都进入了银行净资产里面了,这个就是每年银行股净资产上涨的原因了。
现在银行都是商业银行了,基本上每年都是相当赚钱的,利润率也比较高,银行赚钱以后,在缴纳完各项税收以后,获得了净利润,这些钱是可以由银行自主决定如何去用的。现在银行一般都是分红30%,然后其他的通过计提公积金留下来一部分,再有其他的就会作为自有资金来继续投入经营了,这样银行赚钱就会越来越多,盈利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了。
比如下面是工商银行这几年的主要业绩指标,从中可以看出来,工商银行2017年业绩每年0.79元,2018年业绩每股是0.82元,2019年每股业绩是0.86元。而工商银行2017年10派2.4元,2018年10派2.506元,2019年10派2.628元。而工商银行净资产也是连年增长,2017年是5.73元,2018年是6.3元,2019年是6.93元。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每年工商银行赚到的净利润在分红以后,基本上都进入了净资产了。
综上所述,银行获得净利润以后,每年大概30%分红以后,其他基本上都进入净资产了。
银行股息分红每年约为净利润的30%,剩下的70%哪里去了?
银行股息分红每年约为净利润的30%,剩下的70%哪里去了?
其实,银行也不容易,看起来利润很高,油水很多。但是,稍稍一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高利润,实际在分配过程中,很多都被银行自身的一些负担等占用了。
除交税、普通股分红外,银行的净利润主要用于两块。一块是盈余公积、一般准备金等,补充银行一级资本金。这是必须的,因为,银行的规模越大、发放的垡等越多,负债也会越大,损失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从净利润中提取,以满足发展需要,尤其是防范风险需要。
一块是要应对不良贷款,亦即对一些不良贷款做清账处理。尤其是近年来,为了处置僵尸企业,银行做出了很大贡献,对一些不良贷款进行了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得有足够的净利润做支撑,保证不良贷款的处置,需要有足够的拨备。否则,很多问题就很难处理,很难达到处置的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