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怎么这么大?

建设银行二十万起存三年其的定期利率是三点八左右,而其他地方性的商业银行有的甚至涨到了四点多。为什么现在银行间的存款利率差别这么大?

利率市场化,这是我们近8年来金融市场推行的一项重大变革措施。正是因为有了利率市场化,这才产生了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否则全国银行利率都是按照央行基准利率来设计存款产品,那么就没有任何的市场竞争,怎么能发展出千姿百态的丰富的存款产品呢?

我们的利率市场化历程是这样的,自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自2015年5月11日起,央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之后自2015年8月26日起,央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国也开启了批准新型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牌照的步伐,同时加速将在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中那些指标比较好的地区,将他们改组为农商行和城商行的节奏。所以截止到现在,我国已经有了近4600多家银行,同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2.67万个。这8年间出现了这么多的新银行,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他们一些的扶持,让他们可以有稳定经营,向前发展。

由于我国银行业第一梯队是六大银行,如果都是无差别的存款利率,其实针对新银行和那些小银行来说,是没有办法吸收到存款。而没有存款,对于一个银行来说,那就是生存与死亡的问题,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在一些小银行和一些新成立的银行,存款产品的利率相对是比较高的。

所以各个银行都进行了存款产品的创新,其实在2018年到2019年是存款产品创新的高潮期,那时候有不少银行的创新存款产品利率都能达到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一些大银行的存款,让那些小银行虽然吸收存款的成本高了,但是也有了稳定发展的基础。

未来这样继续分化,会形成主要的两种现象。大银行是靠综合服务加上众多的网点来去赢得客户存款,而小银行则是靠创新的存款产品加上较高的利率赢得客户存款。这其实同国外银行存款市场的现状是一致的,很多小银行慢慢的就变成了储蓄银行,他们从储户那边吸收存款,然后整体批发给大银行去做业务赚取利差。而大银行慢慢降低吸收储蓄的人力和经营投入,去靠自己的专业能力赚取利差。其实就是从存款到贷款的利差进行了差别的分离,让小银行和大银行进行了存贷差的收入再分配。

但是小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不可能无限上升,在我国各个金融监管部门旁边,还衍生了一个利率自律委员会。他们会针对本辖区的存款市场进行平衡,不可能放任存款利率过度上升,总体控制利率市场化的进展。那么在这两年随着贷款利率的下行,我们看到存款利率也在逐步下行,现在年化最高利率已经压缩在4.5%之内了。这就是我国特有的”计划与市场调整机制共行“的金融管理模式。

在我国存款的安全性是足以得到保障的,所以大家想做聪明的储户,就可以去选择市场中的高息存款产品进行适当的配置,获取最好的收益。

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怎么这么大?

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大这并不奇怪。首先,央行近几年推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希望通过设立一个基准利率作为依据,各银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上下浮动,来决定银行存贷利率的高低。这与过去由银行统一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

再者,各家银行能够给给到储户的实际利率完全不同,对于国有大银行来说,各网点人员众多,成本铺得太大,只能给到储户相对于中小型银行偏少的利率。而中小银行由于成立时间不长,成本压力不大,再加上不良贷款率也较低,所以他们往往能给储户相对更高一点的利率。

最后,对于国有大行来说,主要靠政府财政存款、企业存款放在帐面上作为活期存款,自己并不愁大型企业客户资源,而相对于零后散储户来说,国有大银行反而觉得比较麻烦,所以不太愿意通过提升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自己网点比较少,对于大企业、财政存款的吸引力并不大,所以必须通过更多大幅上调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资源。

最后,不同的季节,不同银行开出的利率也不尽相同。通常是在季末、年末都是中小银行为揽存款而愁白了头。季末、年末既有央行对银行业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又是市场流动性十分紧张的时候。此时中小银行为了缓解流动性短期问题,通常会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来揽储。而国有大型银行根本不用开出过高的利率,因为他的大客户是大型企业存款、政府的财政存款。所以,不同银行,不同规模,不同的业务范围,都会决定银行利率的不同。

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怎么这么大?

  这只是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以后利率差别可能更大。

  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对商业银行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央行的基准利率仅是银行的参考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可以进行上下浮动。

  比如今年以来的房贷利率出现大幅上浮,存款利率自然也可以大幅上浮,特别是吸收存款较难的小型城商银行或信用社,比如蓝海银行和天府银行等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可上浮到5.5%,相较于央行三年期利率上浮了百分之百(自2014年以后,央行不再提供五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而大型商业银行通常以三年期存款利率作五年期存款利率,比如四大行)。

  P2P理财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同样的期限,有的平台利率非常高,而有的平台利率相对较低,这也是理财产品市场化的表现。

  然而,存款利率较高的银行就一定能吸收较多存款,而存款利率较低的银行吸收存款就较难吗?未必。这就好如同样配置的手机,贴的牌子不一样,价格不一样;同样款式的包,牌子不一样,价格不一样……可到最后谁又卖得最多呢?因为品牌度和服务度完全不一样。

  银行存款也一样,可能风险一样,但提供的服务完全不一样。比如工商银行提供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线下也有大量的营业厅和atm机,而一个城商银行局限于一个城市,连绑个支付宝或微信账户都不能,能提供什么金融服务?到异地提个现金还要跨行,被收取异地跨行提现手续费。

  更重要的是品牌度和知名度具有一定的价值性,比如一个仅照过几面的朋友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只有从他的亲戚朋友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之后,基本确定是一个比较有信用的人,我们才会考虑尝试把钱借给他。然而如果马云向你借钱,我相信你连眼睛都不用眨一下就把钱借给他,哪怕你与他初次见面。

  商业银行也一样,大型商业银行具有一定品牌度和知名度,更值得人们信赖,人们也更愿意将钱存进大型商业银行。

  而大型商业银行有政府财政存款、大量的企业账面活期存款,在资金方面并不注重个人存款,也就不会在利率上下太多的功夫,不会与小型商城银行打存款利率战,同时大型商业银行也没必要进行利率战,这会降低自己的逼格,好比如苹果手机。

  当然,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小型城商银行发展,毕竟大幅上浮利率以后,有些追求存款利息的会选择小型城商银行,从而使小型城商银行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性。而如果利率什么都一样的话,谁还会把钱存进小型城商银行呢?这样非常不利于小型城商银行发展。

  不过在这里还有一点小建议,如果追求存款利率,将钱存进小型城商银行或信用社,那么建议在一家银行里的存款资金不要超过50万,超过50万的资金可进行多家类似存款利率的银行存入。当然也可以在直系亲属间多开几个账户,分别存入的资金都不要超过50万。

  为什么是50万呢?主要是《存款保险条例》中第五条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即当银行倒闭,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少于50万的本金和利息都能全额赔付,而超过50万部分资金得在清算中赔偿。

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怎么这么大?

我看您说的利率,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就是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

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各家银行的利率确实不太一样。

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起存金额高。针对个人发行的大额存单,最低起存金额是20万元人民币。

各大中小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大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低,中小银行大额存单利率高。

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是按照人民银行同档次、同期限的基准存款利率上浮一定比例来定的。正是由于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来上浮,而浮动比例并不一定是多少,才导致各家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利率不一样。

人民银行三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是2.75,您说建设银行三年期是3.8左右,那应该是建设银行给三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定价为: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1.4倍。而地方商业银行的四点多,是因为地方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基准利率2.75的基础上,上浮了1.55倍。所以得到了4.2625,即4点几的利率。

现在银行间市场的存款利率是放开的,就像超市卖东西似的,同样的东西,卖多少钱的都有。不仅大额存单,别的普通的存款产品,您要是仔细观察,也会发现不一样的。利率有高有低。现在存款还真得货比三家呢。

本人专注于分享与银行相关、和生活贴近的财经内容,欢迎关注【博文微金融】!

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怎么这么大?

银行是正经八百完全靠钱过日子的机构,钱就是银行的生产资料。但“钱”这种生产资料与其他工厂的生产资料不同,市场上“钱”的总量就那么多,但竞争对手却很多。除了政策性银行这种不对普通用户开放的银行外,加上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银行不下2000家。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网点数不如国有银行,但同样也在全国有分支机构。这就意味着,这些银行可以从全国吸收储户存款,并且这些银行的知名度也要更高一些,特别是像国有银行,很多国企、央企都会且只会与国有银行合作,所以他们对资金的渴求度就没有那么高。既然对资金需求度不是特别强,也就没必要花更高成本吸收存款。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银行一般存款利息都不很高,特别是国有银行,基本不会在央行标准基础上进行太多上浮。

但城商行、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区域性银行就不同了,这些银行大都只服务于某一地区,知名度不高,相应竞争力也就不如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储户就那么多,钱就那么多,想从知名度更高的银行手里撬储户,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利息提高。对银行来说,利息高就意味着自己要支出的成本高,作为一家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提高自己的成本呢?

提成高本总比没生意可做强吧?所以为了能够揽储,提高存款利息几乎是银行唯一的办法,不得不为。

当然从储户手里吸收存款不是银行获取资金的唯一渠道,发行债券、发行/增发股票、再贴现、银行间同业拆借、发行理财产品等都是方法,但这些方法基本只能解决短期问题,要么就是成本比支付利息还高。所以即便提高存款利息吸收储蓄,仍然是银行稳定、长期且低成本获取资金唯一的办法。

当然还有一种不需要成本的方法就是最近两天央行在做的事情,降准。但存款准备金率这种事情,有降就有升呀,况且最多一年也就一两次,不能当成银行主要资金来源。

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差别怎么这么大?

其实,这就是各类银行储蓄存款的一个利益关系问题。

你优惠于民利息就会高一些,储户适当也就会多一些,大环境也就会宽松一些。

你苛刻于民你的利息就会少一些,储户金额就会降一些,而你习惯于苛刻,你放贷自然会“.狠”一些,老赖“欠贷”也就会多一些,你的“烂帐”也就会“更”头疼一些。

因此,不管你是哪家银行,记住,人间正道是沧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