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以一万元把房子卖给儿子,要交哪些税?后面房子交易还需要补税吗?

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么蠢的方法将房子交付给儿子呢?国家现在有着光明正大的道路,大道不走,偏要走那崎岖小路。那么结局能美妙到哪里去了呢?有可能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事情还办得别别扭扭,留下隐患。

确实,父母的房产,都希望以最少的成本,让子女继承。总体统计下,天下也就是只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买卖,第二种是继承,第三种是赠与。过去选择何种方式主要是看我国的税法是如何规定的。因遗产税税种还没有正式颁布,所以暂时不用考虑遗产税的问题。

过去,都是优先选择买卖或者赠予,但是随着国家对于民生各项事宜的关怀和放宽,从2019年9月1日起,赠与和继承是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文件名称为《关于个人取得有关收入适用个人所得应税所得项目的公告》,正式发生变化。

如果产权所有人决定将房屋的产权无偿赠与给子女,父母,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祖父母,祖父母,孙子女和孙子女,则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如果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个人所得税在这种情况下仍旧不征收。

在这种免收个人所得税的前提下,再采取过去将房产按照一个很低的价格,卖给儿子的做法,是不是就显得很过时了?而且也避免不了税收。因为我们的房屋买卖不是按照双方签定的交易价格来征收差额税的,而是按照房地产评估部门的评估价格来计算卖方的获利金额,从而计算个人所得税的。

举例说如果房产现在价值100万,父亲购置时花了60万。现在按照1万元卖给儿子,在房屋办理产权过户时,税务部门是按照40万元的增值(100万元-60万元)来去征收个人所得税。所以双方签订的1万元的买卖价格是不会被认可的,这种叫耍小聪明的方法是不会成功的。

但是未来如果儿子在出售房屋时,假如卖价为110万元,那么只需要按照10万元的增值,按照当时的规定去缴纳各项税收。这可能是父子之间买卖房产进行过户的方法,所能沾到的唯一好处了。

按照9月1日的新规定,如果子女在被赠与或者继承之后,继续转售房屋,但该房屋不满5年产权且不是家庭唯一的房屋,则将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这就是三种方法的区别。

总结下:德先生还是建议按照新规定方法,去做父子之间的房屋过户。不说了,至于未来有可能还出台新的政策,说不定就将子女将继承来的房产出售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税收呢。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哦。未来伴随着遗产税的相关出台,很有可能针对普通民众的房屋继承会给予很大的优惠政策。

觉得好,请点赞、评论和转发!#理财大赛第三季#

假如以一万元把房子卖给儿子,要交哪些税?后面房子交易还需要补税吗?

不管你以多少钱把房子卖给儿子,哪怕是一块钱或者一分钱都是可以的,但该交的税还是要交的。在房产交易过程中,实际成交的价格低于房产部门评估价的(房产部门会根据房产的位置、大小、所在地块的价格等因素制定出指导价,即日常说的评估价),税费按照房产部门的评估价计算,成交价高于评估价的,按照交易价计算。所以说,不管你的成交价是多少,在计算税费时,计算税费的标准是不能低于评估价的,最少也得按照评估价来收取。交易过程中是按照二手房交易来进行收费的主要有:契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住宅不交)、个人所得税、工本费、城建税、教育附加税、地方附加税等。因为房子的大小不同、原房产证办理年限,满足条件的不同,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缴纳的税费从几千元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即将实施的《民法典》规定,在《民法典》实施以后,直系亲属之间可以直接进行房产过户,不收取任何税费。

假如以一万元把房子卖给儿子,要交哪些税?后面房子交易还需要补税吗?

商品房交易是我们现实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那么商品交易需要缴纳哪些税收呢?今天我们就一一进行解析。

对于买方

在我国二手房交易可不仅仅卖方要缴纳税费,对于买方而言,其也需要缴纳税费,那买房要缴纳什么税呢?

1、契税:契税按照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5%缴纳;如果是商用用房、二次购房或大于144平米的商品房则税率提高为3%。

2、交易服务费:这个各地的收费标准不一样,常见的收费价格为:建筑面积(平方米)×(普遍在2元到6元之间),这个税费比较,一百平也就几百元。

3、交易印花税:印花税按照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0. 05%(有的地方收0.1%)

4、产权转移登记费:这个各地收费标准不一,价格基本在30-100元之间。

PS: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你即使以1元的价格卖给你儿子也没用,这种情况国家早就想到了,所以交易税费的基础取值为:成交价或评估价的高者。房产局过户缴税是有一个评估标准,所以成交价做低是没有用的。

对于卖方

买方缴纳的税费算比较少的,对于卖方而言,要缴纳的税费则多了不少,不过现实中如果在房地产市场火爆的城市(卖方市场),那么很多卖方会把税费转移给买方,要求买方缴纳,那卖方需要缴纳哪些税费呢?

1、交易服务费:建筑面积(平方米)×单价,这个与买房一样,单价都是在2-6元之间,双向收费。

2、交易印花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0. 05%

3、土地出让金(部分房屋需要缴纳):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卖方只有在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的时候才需要缴纳土地税,对于普通的住宅是无需缴纳这个税费的。

4、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按照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或两次交易差额(二手房交易总额-卖方买房价格)的20%。如果卖方及其房产满足家庭住宅且购房超过5年,免交个人所得税;其他情况无减免规定。

PS:纳税人在地税系统中未能查询到原值,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的,应采取核定征收,购房个人所得税税率暂定为计税价格的1%。

5、营业税及附加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5.5% 。减免规定:住宅满两年,免征营业税;未满两年住宅不能减免营业税。

总结

对于你以1万元还是1元卖这个房子,房产局都不管,但是该交税费还是需要缴纳并不会减少,至于后续你儿子需不要需要补税关键的问题在于他还要不要把房子继续交易,如果不继续交易,那么就不用在缴纳什么税收了,你们此次过户缴纳的就算完整了。

假如以一万元把房子卖给儿子,要交哪些税?后面房子交易还需要补税吗?

不管房子以多少钱“卖”给第二个房产权利人,一万也好、10万也好、100万也好,只要以买卖交易的方式进行,都要按照国家二手房买卖交易相关纳税政策进行缴税。

出售房产所涉及该缴纳的税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印花税等等税费一分不少的都要缴纳。

按照国家针对房地产二手房买卖缴税政策,增值税收取的条件是:

出售的二手房不具备国家规定出售免税的年限。比如国家规定满2年免征增值税,而出售的房产不具备满2年的条件,就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5.7%增收税费。

而这笔交易税费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房产过户评估价为100万,税费缴纳为57000元。因此,买卖房产中,增值税最值得关注。也是房产纳税最重的一部分。如果出售的二手房具备国家规定出售的年限,即:增值税免征。

房产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条件是按照房产过户的评估价的1%收取。比如,房产过户评估价为100万,缴纳税费为10000元。如果出售的二手房产具备了“满5唯一”的条件,此税国家免征税费。

契税是购房者缴纳。缴纳方式是按照购房者所买的房子面积大小而决定。房产面积大小由国家按照不同城市、房产所处的城市区域而定。房产面积小于或者等于多少,按照过户评估价的1%收取。如果房产面积大于规定纳税数字,所纳税就会按照另一个百分点计算。具体缴纳情况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

题主看完回答,可以大概知道要交多少税费了!(分享观点)!

假如以一万元把房子卖给儿子,要交哪些税?后面房子交易还需要补税吗?

现在父母将房子转让给子女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将房子转让给子女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赠与,第2种是买卖,第3种是继承。

如果父母在世,那不能通过继承的方式来转让房产,只能通过赠与和买卖的方式来接收房产。

至于赠与和继承哪种方式更有利,要看具体情况,通过赠与转让的房子不用交个税和增值税,但假如未来这套房子卖出去了,要补交差额的20%个税,比如父母转让这套房子的评估价100万,未来8年这套房子涨到了150万,那么子女就要交(150万-100万)×20=10万元的个税。

但是选择买卖这种转让方式则不同,如果父母把房子卖给子女之后,子女这套房子是唯一家庭住房,那么房子满5年之后就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相当于是可以少交10万块钱。

所以在考虑到未来把房子卖出去之后,很多人都更倾向于用买卖这种方式把房子转让给子女。

但在转让房子的过程当中,具体房子怎么定价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是应该按照市场价进行定价呢,还是可以随意定价呢?

从实际情况来看,房子在交易过程当中,双方是可以随意定价的,比如100万的房子,你完全可以以1万块钱甚至以100块钱的价格转让给子女。

但你以1万块钱的价格转让给子女,并不代表着你就能按照1万块钱的价格来缴纳税费。

实际上大家缴税的金额跟大家房子转账的金额是完全不一样的,双方在买卖二手房的时候需要进行网签,房产部门也会以网签的价格作为计税的基数,而这个网签价格并不是大家可以随意定的,弄不好就不能成交了。

另外目前各地房产部门内部都有一个参考价,也就是核税价,这个核税价是当地房产部门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的,房价上涨了,对应的核税价格也会跟着上涨。

所以大家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的时候,房产部门会对照网签价和核税价的差距,如果网签价高于核税价,那么房产部门肯定会按照网签价来计税;假如网签价比核税价低很多,比如某一个小区的核税价是均价3万块钱,而现在父母把房子卖给子女之后网签价只有1万块钱,相当于网签价比核税价低了2万块钱。

在这种情况下,房产部门有可能拒绝双方的房产交易,或者直接按照房产部门内部系统的核税价来进行计税。

比如父母把房子卖给子女,合同价是1万块钱,网签价是50万,而房产部门同样面积的核税价是100万,那大家只能按100万来交税,而不是按50万来交税。

另外父母通过买卖的房子,把房产转让给子女,这种属于正常的二手房买卖,需要交三项税务。

1、契税

契税是由买方承担,至于契税是多少,要看房产的面积以及房产的套数。

一般情况下,首套房90平及以下是1%,90平以上是1.5%;二套房90平及以下1%,90平以上2%;三套房及以上不看面积,统一3%。

2、增值税

增值税就是房子升值部分的税费,比如你父母在买这套房的时候是50万,现在已经涨到了100万了,那增值的部分就是50万。

对于增值税目前大部分地方满两年以上可以免征,不满两年的按照5%全额征收,但目前有部分城市已经将这个年限改成5年,也就是说不满5年按照5%全额征收,满5年才可以免征增值税。

这意味着如果大家房子不满两年,房子增值了50万,那就要交2.5万的增值税。

3、个税

对于家庭唯一住房,满5年的不用交个人所得税,但不满5年要按全额1%或者差额的20%交个人所得税。

但如果房子买卖是非家庭唯一住房,随便房子满5年了,还要交全额1%或者20%的个税。

我们再来看下,假如父母把房子转让给子女之后,未来子女又把房子卖出去,是否还用交税呢?

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只是这种税费是正常的房子买卖税费,而不叫补缴,只有房子赠与才需要补交差额20%的个税,如果子女把父母的房子买过来之后是家庭唯一住房,满5年卖出去了,也不用补交20%的个税,5年之后,唯一住房是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

假如以一万元把房子卖给儿子,要交哪些税?后面房子交易还需要补税吗?

您好!首先纠正一下:您无法自行设定房产交易价格。需要缴纳的税费结合过户方式(包括赠与和买卖)、房产本身的属性、儿子拥有的房产数量情况有关。后续房产如果再次进行出售,同理可以判断。

第一,过户的前提

1、儿子具有购房资格。

2、如果房产是父母婚姻存续期间所得,在没有其他说明的情况下,通常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不管是登记在哪一方的名下,都需要夫妻双方都同意将房子过户给儿子,否则无法实施。

第二,通过“买卖”方式将房子过户给儿子

1、交易价格的确定:通常为实际交易价格和政府指导评估价中取高者确认交易价格。所以题主所描述的按照1万元的价格过户给儿子,如果1万元低于政府指导评估价,则按照政府指导评估价确认交易价格。交易价格作为纳税的基数,在实际计税过程起到决定性作用。

2、所需要缴纳的税种和税率包括

1)契税:

  • 若儿子之前无房、且本次交易的房屋面积≤90㎡的,按照交易金额的1%征收。
  • 若儿子之前无房、且本次交易的房屋面积>90㎡且≤140㎡的,按照交易金额的1.5%征收;
  • 如果儿子之前有房,按交易金额的3%征收。

2)个税:

  • 如果房子“满五唯一”,不需要缴纳;
  • 如果房子“满五不唯一”,则缴纳交易金额的1%、或者当初买价与现在卖价差额20%的个税(取高)。

3)增值税:

  • 如果交易房屋房龄满2年,则不需要缴纳
  • 如果交易房屋房龄不满2年,则还需缴纳平均5.6%的增值税。

这里是否有房都是以儿子已经成年衡量的。如果儿子还未成年,则是以儿子+父母的小家庭的形式衡量之前是否有房。

如果后续还涉及买卖的话,仍然按照这个标准收取。

第三,通过“赠与”方式将房子过户给儿子

1、交易价格的确认:因为赠与是无偿给的概念,所以交易价格就以政府指导评估价计算。

2、所需要缴纳的税种和税率包括

1)契税:按照政府指导价格的3%收取

2)印花税:按照政府指导价格的1‰收取。

3)公证费:如果要做赠与公证的话,由公证处收取,费用参考当地公证处的公示;约200-500元不等。

4)以上所说,均指受赠人为直系亲属。如果是非直系亲属,需要缴纳增值税(计税方式同买卖)、个人所得税(受赠方支付,20%)

如果后续还涉及赠与的话,仍然按照这个标准收取。

第四,相关提醒

1、如果儿子目前已婚,那么建议通过“赠与”的方式过户。可以在赠与合同中明确指明是赠与给儿子个人的,这样过户后就属于儿子的个人财产了。但如果采取“买卖”的方式过户,通常情况下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除非证明购买房子的钱款是儿子的个人婚前财产,这种操作比较麻烦,一旦认定不明确仍有风险。

2、如果单纯从经济的角度,通常情况下,“买卖”会比“赠与”便宜。但如果房产数量多、面积大、房龄短的情况下,“赠与”可能比“买卖”便宜,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上面叙述,对照自己家里情况分析比较。

3、如果从对父母的保障来说,建议采取“赠与”的方式。如果父母有什么赠与的条件,例如要求孩子赡养,都可以将条件在赠与协议中说明,一旦没有达到赠与条件,即使房子已经过户给孩子了,也能追回。这样对父母的保障力度比较强。

希望回答对题主有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