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大家怎么看?
我们看到5月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但是千万不要悲观呢,要明白同比是本月份同2019年的5月社会零售总额进行对比的。那个时候是啥样子的?歌舞升平,没有疫情,而今年的5月份,正是从疫情中开始恢复呢!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我国经济反弹有利,其实基本上已经从疫情中走出来了。从一些更细微的指标变化,揭示起来5月我国经济的恢复,以及未来经济的潜在回升势头。
1.从细分类看,5月的餐饮收入还是同比下降了18.9%,这确实让我们感受到疫情的后续影响,餐饮行业的恢复还有待时日,短期都无法该表。而且我们预计在2020年餐饮行业可能都无法超过去年同比水平。因为专家说疫情的影响可能会持续整个2020年,在秋冬季还是防范高峰期。但是看到餐饮行业收入占据社会零售总额约10%,如果将餐饮行业的收入下降剔除出去,再分析剩余的社会零售总额,其实同比下降的幅度几乎要扣除2%,那社会零售总额同比下降将低于1%。
2.5月份的石油及制成品同比下降14%,表面上看来全国的物流体系及相关上下游还是受到了疫情的重大影响,其实不然,物流体系基本上恢复了,除了国际物流还没有恢复之外,剩余都已经维持到平日水平了。其实现在显示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油价下降而造成的。在去年5月,每升汽油价格在7.1元左右,而在今年的5月,每升汽油价格在5.5元左右,汽油价格下降了20%以上。这样一对比,其实石油及制成品的销售量,同去年持平还略有上升。石油及制成品是我国工业的基础产品,它的消耗量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我国经济恢复的程度。3.讲上面两类扣除后,我们发现,其他商品的零售总额几乎都比去年同比上升了,而且涉及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直接商品交易额还大幅上升10%以上,说明促进内需消费是有一定效果的,当然从环比指标看还是低于2019年(2019年环比2018年上升9%左右)。这个指标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而且日常消费也基本恢复正常。疫情对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减弱了。
4.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指标,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0176亿元,同比增长4.5%,比1-4月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3739亿元,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这说明网上购物占据了购物比例,总额越来越大。在此次疫情期间,给了网上电商平台,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这种趋势未来不可阻挡,未来经营线下商铺的经营者们,要越来越考虑自己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否则销售额会很难提升。所以我们总结下,目前我们已经进步了,而不是下降了。这种良好的势头我们一定要维持下去,一方面抓住国内疫情防控,千万不要复发;一方面抓住世界疫情与我国恢复正常经济生活的时间差,可以快速出口更多的产成品。
只要我们持续努力,今年变成正增长不是一个难事儿!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大家怎么看?
据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73亿元,同比下降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8597亿元,下降3.5%。
自新冠疫情年初爆发后,在全国人民的团结抗疫下,取得了阶段性较好成效,从3月开始分步复工复业,社零总额也于近三个月呈现出逐步回升态势。
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3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3.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25946亿元,下降13.0%。从数据来看,同比下降幅度还是挺大的,内需市场在稳步回升的同时,由于全球疫情直到当前并不乐观,拉动内需消费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啊。
不过,从社零消费的构成项目来看,5月份下降较大的项目有:餐饮收入、石油及制品、金银珠宝这三大类;商品销售和服装纺织品略有下降。其他类消费都出现了较好的增长,诸如粮油食品、通讯器材、烟酒饮料、汽车、化妆品、家用电器等。
5月份社零总额下降实际上呈现结构性特点,主要是与新冤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性消费业态关联性较强,像餐饮、石油及制品啊,属于疫情重点冲击对象行业,同时因疫情影响,较多人收入下降,影响了金银珠宝类的消费,这与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相吻合。
总得来说,我国内需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随着疫情防控成效较好,社零消费总额在下半年会得到较好的恢复性增长。
**谢谢阅读!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8%,大家怎么看?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反映的是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高低,增速越高,居民消费能力越高,说明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预期更高,对经济拉动作用越大,经济增速越是良好。增速越低,说明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速预期很低,减少消费,保证家庭储蓄,从而会拖累经济增速,造成内需疲软,企业复工容易达产很难。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73亿元,同比下降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7%,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降幅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8597亿元,下降3.5%。
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进一步收窄,居民消费意愿出现提升,可是消费增速依然是负值区间,也就是与去年相比,消费出现了下滑,其中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疫情恐惧心理没有消退,居民还是减少外出降低消费,另一个是居民收入减少,部分居民失业,部分居民则是企业效益下滑收入大降,只能减少家庭支出,缩减不必要的消费。
我国消费对GDP贡献率已经达到50-60%之间,消费不振,GDP增加就只能依靠投资拉动,这会增加政府和企业杠杆,不利于长期的经济金融稳定,因此关键还是保就业,保住居民的收入,这需要积极财政政策配合。
另一个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关键是采取措施,提振股市,这需要在支持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盈利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片面强调融资功能,猛发IPO ,股市长期不涨,不仅不能增加居民投资收益,反而带来居民投资亏损,是不利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没有钱怎么消费,这是很迫切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