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总部大楼为什么会成为抗议者的攻击目标?

“做人别太CNN”,过去这是我国民众对它的评价,未来也会变成美国民众对于他的评价!!

国民众也不是无的放矢的去围攻某一总部,为什么要围攻CNN总部大楼?为什么要包围白宫?为什么要去围攻伊州的警察局?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他们三者都要为跪杀的黑人死亡事件负上自己的责任。

1.CNN号称自己是独立的媒体发声,一直在美国乃至世界都标榜自己的新闻良心和新闻自由。但其实在特朗普执政这4年,基本上就是一个笑话。从疫情开始倾向性就更加明显了,看看疫情之中,CNN为特朗普站台呐喊,四处糊弄美国民众,帮助特朗普四处甩锅他国,将过去几十年来积攒的仅剩的一点点好名声,基本上都耗光了。尤其时针对他国的报道中,那更是错误百出,随便下结论,污蔑和煽动到处都是!

2.在此次美国黑人被跪杀死亡事件中,CNN配合特朗普和联邦政府说了不少没良心的话,报道了不少倾向性非常强的不实新闻。将死亡黑人的尸检报告渲染成为心脏病发作而自然死亡。这明摆着就是撒谎嘛!天下谁能相信这样的实践报告呢?谁能相信这样的新闻呢?所以自骚乱游行以来,人群目标对准CNN总部大楼,也是意料之中的吧。

3.为什么CNN对本届联邦政府和特朗普这么好呢?原来现任CNN总裁祖克,同特朗普可是来往密切的很呢!在特朗普2016年竞选总统时,就在有线电视网络上,为特朗普在共和党总统初选中提供了流量惊人的曝光,让特朗普的正面出现时间远远高于其他候选人。例如未经信息过滤,不断爆出他的演讲和集会,同时对特朗普的讲话内容也不进行关键事实的核实。 据《赫芬顿邮报》称,“CNN说他们全力支持特朗普,帮了特朗普大忙。”

4.为什么德先生总说本届美国民众变成了乌合之众呢?因为特朗普是那一个布道者和洗脑者,CNN变成了他的喉舌和喇叭,一个谎话经过千次传播就变成了真理。而民众在不知不觉中,相信了特朗普所说的都是正确的,最后丧失了辨别能力,而变成了狂热的崇拜者和支持者。本次骚乱事件其实就是民众有了一次清醒,一次反洗脑的行动。在此过程中,作为喉舌的CNN总部能难辞其咎吗?

5.此次在骚乱中,看到特朗普的反应,估计不少美国民众是明白了,过去特朗普信誓旦旦的讲所有措施都是为了他们好,但是到了关键时候,特朗普却是杀气腾腾的称呼他们为暴徒,一直想先用武器进行镇压。想想当年他们还在投票站中狂热的为特朗普拉选票,是多么的愚昧无知啊。特朗普就是为了骗取他们的选票而已。

CNN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检讨CNN为什么不能坚持,当年创设者特纳的想法,“让新闻还原本来的面貌”,自从美国在线掌控CNN之后,他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喉舌媒体,而不是一个值得相信的媒体。

CNN总部大楼为什么会成为抗议者的攻击目标?

美国当地时间5月29日,CNN设在亚特兰大的总部大楼被示威者冲击损毁,导致建筑物前部和内部受损。抗议者主要破坏了CNN办公室外的徽标,打破了大楼的玻璃并进入了总部大楼。还有人在高呼反媒体言论。

因黑人被“跪杀”一事,美国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打砸掠都不断出现,同时冲击新闻媒体CNN办公大楼。为什么抗议者会单单冲击CNN办公大楼?

先来看看黑人被虐杀后,特朗普政府的态度:

据文汇报报道,之前已经派出了4100名联邦国民警卫队镇压骚乱,接着这一数字将上升到10800人。另一方面,白宫也已经派出500人的军队准备进行强力镇压。

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30日早晨连发4条推特,称赞特勤局“昨晚在白宫干得好,不仅非常专业,而且非常酷”。“我在里面(白宫)注视着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感到无比的安全。”他还表示,如果抗议者冲破了白宫的围栏,“迎接他们的将是最凶恶的狗,以及我所见过的最凶狠的武器”

为替白人警察脱罪,美国当局竟然炮制一份尸检报告,报告显示,受害者死于“心脏病和体内潜在的毒物”,而不是警察的跪杀窒息。

对于这份炮制的尸检报告,美国媒体并没有去监督和质疑,而是帮助宣传受害者死于心脏病。

抗议者冲击CNN大楼,因为CNN是特朗普的扩音器

现任CNN总裁祖克,在有线电视网络上为特朗普在共和党总统初选中提供了惊人数量的自由曝光,不断爆出他的演讲和集会——通常未经过滤,也没有关键事实的核实。

据《赫芬顿邮报》称,“CNN说他们全力支持特朗普,帮了特朗普大忙,特朗普有时还批评CNN,这对CNN来说并不不公平。”“我认为这是一种策略,一种编程策略。”

可以看出,CNN是帮助特朗普成为总统是出了很大力的,当然CNN也得到了很大好处,因收视率大幅提升,给CNN创造了滚滚财源。

CNN聘请了前特朗普竞选经理科里·勒万多夫斯基担任分析师,他受保密协议的约束,对特朗普不发表任何负面看法

特朗普的推特也显示出对过去的帮助缺乏感激之情,称CNN“无懈可击”,而扎克本人则是个失败者。这次抗议活动攻击CNN大楼,不排除示威者是为了表达对特朗普的不满。

**谢谢阅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