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个产粮大国陆续禁止本国粮食出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确实目前是多个国家发生了此类禁止出口的通知。但是我国民众不用担心,基本上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不是太大,但可能有少数一些农产品及引发的衍生商品的价格会发生大幅波动。
1.各国禁止出口粮食,原因就在于担心疫情一直蔓延下去,对于本国的农业生产或者全球产业链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每个国家都不可能是本国居民能产出所有需要的农业类产品,都需要进行国际贸易交换进行相互调剂。万一疫情影响到本国的农业生产或者国外农产品无法顺利调入本国,那么对本国居民的供应就会产生问题。在这种安全考虑下,各国政府采取了保护性的农产品禁止出口的措施。
2.回看2019年我国的粮食大丰收。其中稻米产量是2.1亿吨,小麦产量是1.34亿吨。当然我们也进口粮食,大家可能都不知道,进口最大量的是大豆共进口8851万吨占总量的79.4%,小麦进口349万吨,稻米进口255万吨。从这几个数据就可以看到,即使国外禁止出口稻米和小麦,对于我国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所以像越南、哈萨克斯坦停止出口稻米和小麦对我们的影响非常轻微。
3.今年2020疫情,正好恰逢在冬季和春节假期,春耕时节已经大为延缓。所以全国的农业种植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我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储粮系统,这是保证居民粮食正常供应的最重要的部门。这是在过去粮库改革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只要不碰到极端事情,我国是不会出现粮食短缺问题的。
4.但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供应解决了我们的食用油、饲料、肉类饲养等等问题。目前各国还没有就大豆玉米的出口采取禁令,所以看到最近我国也在大量进口此类饲料和油类作物,做好储备以防万一。同时国产大豆收购价也已经涨到了2块2一斤,是中储粮仍然敞开收购,做好未来的供应工作(国产大豆比进口大豆成本高价格高)。同时饲料替代物还很多,大豆紧张了,就换成玉米啊。选择多多,不成问题的。
现在农业的机械化生产力已经大为提升。假如我们不是从比较收益角度,才进行进口粮食工作。如果粮食全部自产自用,那绝对是没有任何供应问题的(比较收益是指假如我们生产1000斤粮食需要花费600元,而到国外采购只需要付出500元,那么在此情况下,去国外收购粮食就变成划算的事了。我们可以将土地解放出来,干效益更高的事情)。
结论是:如果疫情在6月份之前,全球基本平稳回落。那么各国的恐慌情绪将大为降低,也就逐步恢复了正常的国际农产品的贸易。从我国的抗疫经验来,如果按照科学抗疫,从严隔离,那么肯定在6月做到疫情基本管控成功。所以禁止粮食出口和贸易,仅仅是一个短期现象,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最近多个产粮大国陆续禁止本国粮食出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疫情在全球蔓延,愈演愈烈,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即将突破70万例,为了遏制疫情,全球数十亿人出行受限,在这种情况下,粮食或将成为和口罩一样的战略物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开始禁止粮食出口。
1、越南开了禁止出口粮食的头在3月24日,越南海关宣布从零时开始,各种大米产品都要被列入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越南是国际上的大米出口大国,是仅次于印度和泰国的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印度总给人吃不饱饭 的样子,但是却是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
2019年印度大米的产量是1.15亿吨 ,出口大米1120万吨,2019年越南的大米出口量是637万吨,而越南在2019年 的大米产量是2880万吨。从出口比例来看,印度的出口量是产量的10%,而越南的出口量是产量的22%,不过印度有13亿人口,而越南是9000多万,从这个角度来看,越南确实是产量大国。
在越南发布了禁止出口大米的命令后,有多个国家也随即发布了禁止出口粮食的命令,小麦面粉输出国哈萨克斯坦已经禁止出口小麦面粉、红萝卜、糖和马铃薯;塞尔维亚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俄罗斯也表示将每周评估情况,再决定是否实施出口禁令。
2、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禁止粮食出口?说到底还是因为疫情的加重,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粮食是生存的必需品,这个和工业品还不一样,工业品可以短时间内扩大产能生产出来,比如我们国家口罩的平时产能是2000万只,但是在疫情期间我们 可以提高5倍甚至10倍,只要市场有需求我们还可以继续提高,但是粮食不可以,粮食只能是一年一年的种植,产量的提升极为困难,遇到灾年,还可能歉收。
所以,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这些国家可能都是在做最坏的打算,以越南来说,越南的大米出口每年可以为国家贡献28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对于越南这样一个年GDP不到3000亿美元的国家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越南虽然是大米出口大国,但是本国的库存并不多,当前越南的大米库存仅为100万吨,在当前的形势来看,对越南确实是压力不小,而越南准备在6月15日之前储存19万吨大米。
3、对中国有没有影响?其实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对我们有没有影响,其实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我们国家的粮食自足率高达98%。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亿吨,同比增长0.9%,是历史最高水平,大米和小麦虽然有进口,但是同时也有出口,出口还大于进口,主要是品种的调换。
我们2019年从越南的进口量也才48万吨,对我们国家的总体消耗量来说微乎其微。2019年我们国家的稻谷产量已经是连续7年突破2亿吨了。我们国家在进口方面比较多的其实是大豆,而美国是大豆的出口大国。大豆 的进口主要是为了养殖所用。
我们国家一直坚持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是非常具有战略思维的,在和平时期我们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满足我们所需的粮食,但是一旦在国际形势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果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那么必将受制于人!
现在我们不用担心,稻谷和小麦的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2019年我们国家的稻谷产量2亿吨,年度结余就高达1430万吨,小麦产量1.34亿吨,年度结余1400万吨,这已经是连续多年结余了,出现了阶段性过剩的特征。
最近多个产粮大国陆续禁止本国粮食出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足为惧,不可不防。
迄今为止,亚洲两个不大不小的国家传出“不太和谐”的声音——哈萨克斯坦:全球第9大小麦面粉输出国,禁止出口小麦面粉、糖、马铃薯、胡萝卜;越南: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约;塞尔维亚:禁止出口葵花籽油等商品。俄罗斯则表示将每周评估情况,再决定是否实施出口禁令。
大疫危害超过大灾,几个农产品生产、出口中小国家未雨绸缪,闻风而动,眼下看是反应过度,不过提醒各地区主要粮食进口国:手中有粮心不慌,大疫之下,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性占据首位!
从全球粮食产、出国看,眼下各方均无明显举动,粮价上升趋势渐成,而基本供应稳定北美、欧洲、南美、南亚东南亚和澳洲是全球粮食的主产和主要出口地区,西半球的美国、巴西、加拿大、阿根廷,东半球的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印度、泰国等“按兵不动”,国际市场暂无大风波。
中东是全球小麦的最大进口地区,域内国家闻风而动,带动小麦行情埃及是全球小麦最大进口国,眼下传出的消息是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土耳其等加大采购力度,它们都是传统的小麦进口国,基本需求稳定,问题是同时有“大动作”,肯定会带来市场波动。
南亚和东南亚作为稻米主产区,尚未随越南“紧张”全球稻米年交易量4500万吨左右,越南占630万吨,而该地区不是疫情主暴发区,越南的有些“反应过度”,好在没有跟风国家。
粮食产出主要国家的近半处在疫情暴发区表现稳定,疫情非严重国家却“异动”,这只能给出后者缺乏定力的结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势图)
几个国家限制农产品出口其实就是自保,它们疫情不严重,出口产业中只有农产品会因疫情而提升,此时出手“停摆”令人费解,难道疫情之下会有比粮食更受欢迎的出口产品?(我们疫情期间水果、水产销售都受负面影响),此时不争取出口卖个好价钱更待何时?
与此同时,美国、法国疫情严重国家“无动于衷”,其他粮食主产国也没动静......但愿疫情在今后两个月平稳回落,世界粮食市场就能保持基本平稳。
对粮食进口大国而言,小国异动也是警示,还是对自家粮仓及未来有完整应对预案最近多个产粮大国陆续禁止本国粮食出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简单简说:
谁放弃自己的粮食生产就是自掘坟墓!
谁撑握粮食命脉,谁就能撑控世界!
自己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谈!
所有事业的发展基础就是粮食,除仙神和小鬼外!
所以,凡是俗人都会重视农业发展,在天灾人祸面前,首先控制粮食,这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法则!
只有不食粮者才对粮食不感兴趣!
最近多个产粮大国陆续禁止本国粮食出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次疫情波及整个世界,对经济肯定影响很大。民以食为天,一日两三歺少不了,巧妇难做无米之吹,行军打仗,粮草先行,家有余粮心不慌,粮食是以起到稳走人心的作用,有粮心定。做人要有预见,看到未来,知往通今识在前,不但是粮食,许多原料物品都如此,请看,受疫情影响,各自之间都关严封闭不疏通了,突然间无了往来交换,谁不受影啊了?谁都想多储些日常必需品?
求人靠人不如求己靠己。只有自己好才是真好,求人靠人是不稳妥的。工业化进展,有人轻视种粮,现在就要重种粮。党中央早有预见,早已大力推促复工复产,当然更重三农种粮。我国疫情已有效把控,各种生产在如常进行,外国许多地方正在闹疫灾,我们每做一事都得三思,象越南禁不出口粮食,他需要的,我们也不给,要就以粮换,如何换,是我们掌握主动权就是。
现在正是仲春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种正合时,疫情之后,粮食物价必会上扬,要争取主动,多种粮,多生产,保稳定发展,让世界各国求我们,我们就不怕了。
最近多个产粮大国陆续禁止本国粮食出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全球疫情大爆发,由于各国对待疫情的态度并不相同,致使疫情何时能受控不能够较准确的评估,农业大国收紧粮食出口,并加入囤粮行列也是情有可原。
民以食为天,疫情当前,保障国民吃饱肚子,自然是各国首要问题。通俗点说,高科技是很重要,但高科技不能当饭吃,有饭吃,在特殊时期,比搞高科技还管用。
近日越南突然宣布严禁大米出口,作为排名第三的粮食出口大国,越南此行自然引发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此前,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和非洲蝗虫肆虐,国际粮价已有抬升,此时严禁大米出口更意味着国际粮食市场米源逐渐吃紧。
实际上不仅仅是越南,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国印度因“封国”大米出口停顿,哈萨克斯坦禁止小麦、胡萝卜,糖和马铃薯等产品出口,塞尔维亚停止葵花籽油等货品出口,俄罗斯植物油联盟已经要求限制葵花籽出口,等等。
疫情下的粮食规划,是各国的必选项。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大国产生这种贸易措施,无疑是加强自保的举措。存粮计划之下,产粮大国也要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充足。
当然这只是疫情不明下的暂时举动,禁止粮食出口目前只暂停键,一旦疫情放缓,全球粮食市场将会逐惭回归平稳。
目前,中国与美国这样全球前列的农业大国,疫情下的粮食安全系数是最高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