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p2p公司宣布良性退出,兑付方案为每月千分之一,正常吗?
这根本不算良性退出,这其实就是糊弄投资人和监管部门的一个无赖方法而已。到目前为止,德先生没有见过任何此类方案能通过监管部门和投资人委员会的同意。如果真的能通过,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德先生在网贷领域也算专家,深入了解在理财平台的猫腻,见过很多平台老板从做理财平台开始,如何过上了奢靡的生活,如何到处买房置地的,这其实都是投资人的款项啊,通过各种空壳公司和违规手段套出来。你说他们怎么可能良性退出呢?
1000个月,真是把自己当做愚公啊,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搞上83.33年,一直熬到自己的孙辈结束啊,让这些无良平台的老板可以终老天年?把天下人都当傻子了?在理财平台推出时,我们看到了许多奇葩的方案,那么数这个方案最奇葩。
跟这个方案相似的,还有红岭创投的老周方案,原来号称每两周兑付5000万,一共有167个亿规模,德先生给大家算过,如果能成功兑付,那需要14年时间,如果再加上兑付期间产生的利息兑付,那最少得弄个将近20年。结果呢,兑付了还不够半年,都已经坚持不下去了。不过对比于这个反人类方案,红岭创投方案都算是良心方案了,对吗?
针对理财平台老板以这种时间换空间的想法,德先生认为他确实是毫无诚意的。因为他所有吸收投资人的理财款,向外面投放借款,一般都不会超过三年到5年,也就是说按照债权归还的道理,最长在3~5年应该全部回收完毕。现在拖到80年,意欲何为呢?继续拿着投资人的钱款在外面逍遥自在吗?还是继续去做非法放款生意呢?
德先生认为良性退出方案,最长也不应该超过三年。因为对应债权也就是三年而已。除非理财平台老板将投资人钱款已经挥霍完毕或者转移他处,或者自融藏匿。那么在此情况下,最佳办法就是将老板送到监狱去。让国家的法律对他进行一番再教育。
在法律面前,在失去自由的前提下,我相信理财平台的老板及高管才会幡然悔悟,才会加快回收债权,才会交代出自己到底将资产藏匿于何处?才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才会真正吐出自己贪没所得款项。不上点强制措施是万无可能的。
现在国家在加快理财平台的退出步伐,监管对于这些理财平台的绞索越来越紧,这些欺骗投资人的小伎俩,投资人应该利用投资人委员会达成共识积极向监管部门反映,要求先将平台老板及高管送入看守所,之后再慢慢清理债权。
记住,在目前时刻,很多平台老板及高管都在动最后的花招,“一切花招都是耍流氓”,投资人应该深刻的认识这一点。不采取强制措施,不用刑法来去震慑这些无良老板和高管,他们是绝不会拿出诚意去解决问题的。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让我教你怎么看透金融逻辑和理财中的所有门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一家p2p公司宣布良性退出,兑付方案为每月千分之一,正常吗?
现在的p2p所谓的良性退出,大多数都不过是缓兵之计。更别说千分之一了,这千分之一本来就没什么诚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避免客户报警,牢狱之灾。
2.让客户犹豫不决,左右为难,进而配合。
3.千分之一相对金额总量已经很少了,根本没打算拿出诚意实现兑付。
4.寻找别的机会,争取翻盘。
5.因为国家也不希望客户受损失,所以有这么个良性退出的兑付方案实则再打擦边球,让警方知道至少有个好的态度,能缓则缓。
说白了,这就是资金链断裂,出现问题后的应对方案,苟延残喘罢了。
出现这种问题,受损失的一定是投资的老百姓,所以,一定尽早拿起法律武器,咨询律师,争取挽回损失。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一家p2p公司宣布良性退出,兑付方案为每月千分之一,正常吗?
兑付方案每月1‰,退还本金则需要1000个月(约合83.3年),这哪里是在良性退出啊,完全是耍无赖的节奏!
目前,随着金融监管的力度加大,很多平台就开始挖空心思、钻政策的漏洞。自行宣布平台“良性退出”,但兑付方案却一点诚意都没有,这就是变相的违约。遇到这种事情,我们投资者一定要举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每月1‰,这种兑付方案一点诚意也没有如果按此兑付方案,一年兑付金额不过才有1.2%而已,比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还要低很多的。
这种兑付方案与赖账有啥区别!需要83.3年才能完全兑付,不知道此P2P平台是否能存在这么长时间,反正投资人这辈子想全部兑付完成,估计难度很大!
因此,这家P2P公司制定这个兑付方案,是一点诚意也没有,完全是安抚人心,采用的是缓兵之计,担心投资人报警抓他们罢了!
此时,该怎么做首先,千万别同意这种兑付方案,无论P2P平台怎么解释、如何劝说,都不要签字认可!
其次,联合一些投资人,收集证据。包括之前的合同、平台相关信息、投资记录等。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第三,给予平台压力,要求修改兑付方案!此时,P2P平台很可能还是会“一拖再拖”的,此时,不管平台如何表态,一定要记住录音、录像才行!
第四,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比如平台存在自融自贷、非法集资的相关材料。必要的情况下,可展示给P2P公司领导看(复印件),逼迫其调整兑付方案才行!
第五,必要的情况下,除了报警之外,还可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来反映问题的。
总之,这种兑付方案,P2P平台完全是“忽悠”投资人的,一点诚意也没有,千万别接受!一定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才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一家p2p公司宣布良性退出,兑付方案为每月千分之一,正常吗?
这家p2p公司,一方面宣布良性退出,一方面清退方案为每月千分之一,这根本就是耍无赖、耍流氓!我们算吧,一年12个月,1000÷12=83.3(年),也就是说,从现在算起,要过83年又一个季度,才能100%回本。看看,流氓吧?!你今年18岁,要到你101岁才能把本还给你,可能吗?世上百岁老人不多吧?再说,这种平台会存在多久?84年?笑话!我看再存在8个月就了不起。出借人报警吧,不要被平台骗了!
一家p2p公司宣布良性退出,兑付方案为每月千分之一,正常吗?
朋友们好!
这样的P2P公司就是典型的欺骗。P2P公司宣布良性推出,但是兑付方案每月千分之一,这样的兑付方案毫无诚意,可以说连利息都不够,还算什么良性退出呢?
1P2P兑付方案的概念P2P公司宣布良性退出,兑付方案为每个月千分之一,也就是一年下来兑付千分之十二,也就是百分之一点二。
现在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1.75%,这样的兑付一年也就是兑付1.2%,这样的兑付比例还没有银行一年期定期利率高。更是没有余额宝2.3%左右的年利率高。
这样的兑付比例之下,还没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那么大概需要80多年才能够兑付完毕,可以说这样的兑付方案真的是太坑了。
因此,这样的P2P兑付方案可以说毫无诚意,有点太坑了。
2这样的P2P公司真的有点坑这样的P2P公司打着良性退出的旗号,但是每个月千分之一的兑付方案,还没有银行一年期利息高,这样的兑付方案真的是有点坑了。
这样的方案说白了,也就是P2P公司没有多少钱了,也就是想着混混就过去了,大家别报警就行。
只要大家不报警,这样他们就没有事情。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方案,欠下一两个亿的债务,只需要一个月筹集一二十万还一下就行了。
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太坑了。
3对于这样的P2P公司不要相信千分之一的兑付方案,这样的P2P公司真的不要相信。这样的兑付方案就是一个大坑,可能根本就没有想良性退出的意思,可能只是在拖延时间而已。
现在的P2P公司真的是太坑了,虽然年利率看着很诱人,但是如果你投资了,那么不仅利息没有,而且连本金也可能打水漂了。
因此,大家对于P2P公司,还是不要相信,不要投资。
4结论这样的兑付率是不正常的。千分之一的兑付率,一年才1.2%,这样的兑付率还没有银行一年期利率高,这个对付方案也是一个大坑,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P2P公司。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一家p2p公司宣布良性退出,兑付方案为每月千分之一,正常吗?
如果一家P2P公司宣布良性退出,但是兑付方案是每月返还1‰的本金,这绝对是有问题的,根本算不上良性退出,而是在耍无赖。
随着P2P的监管整顿,有些平台难以为继,为了避免法律制裁,有些借打着良性退出的幌子,实际的退出方案根本没有诚意,变相侵吞投资者资金,遇到这种情况,投资者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什么是良性退出?到目前为止,已经良性退出的平台,大约有200余家,他们的良性退出方案一般是返还投资者的投资本金和应得的,对于投资损失,按照原来的协议有平台兜底,或者转让给第三方。
因此,良性退出有三个基本的特点,一是严格履行当初的投资协议,保障投资者的基本权益;二是平台申请转型或破产,根据破产清算方案对投资者进行偿付;三是信息公开透明,由监管部门监督执行,而不是平台自己决定退出方案。
该退出方案存在的问题我们看到,每月返还1‰的方案是存在问题的,如果按照这样的偿付比例,一年只兑现1.2%的本金,这些资金还不如一年银行存款的利息高,怎么能算是对投资者进行本金兑付呢?
所以这个方案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平台根本没有诚意偿还投资者的本息,而是在敷衍了事;二是这是平台自己制定的一厢情愿的方案,既没有经过监管部门的认可,也没有取得投资者的同意;三是平台没有向投资者公开自己的应收账款情况,平台可能存在违规经营的现象。
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投资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我认为这样的平台肯定是存在问题的,投资者必须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一,梳理自己的投资记录和相关合同,做好证据保全,如果有必要,可以对自己的投资资料进行证据保全。
第二,和平台沟通兑付方案,要求平台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平台的答复要进行保存和录音,同时要收集整理原来平台的承诺和宣传资料。
第三,根据上述资料寻找平台存在的欺诈行为,原则上来说,如果平台合规经营,所有的借款都应该有借款人和相关合同,资金是可以追溯的,不可能血本无归,只有平台存在非法集资和涉嫌自融,才会导致投资无端损失。
第四,整理清楚上述资料之后,可以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也可以联合其他投资者共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或者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进行审诉。
总之,对投资者来说,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确实非常让人气愤,但是既然是投资,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平台经营过程中确实发生了合理的投资损失,投资者应该坦然接受,如果平台存在欺诈行为,在尽量追回损失的前提下,也要把骗子们绳之以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