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从业人员和贷款中介从业人员,未来何去何从?

在今年和明年的整治下,估计这两块的中介人员,主要方向就是看守所和回归本行(在做放款行业之前做的那行)。就当是黄粱一梦吧。

原来正规金融机构人去投身于这个新兴的互联网放贷行业非常少,大部分都是从不懂金融的相关行业或者无关行业,转身而来。觉得金融不过如此,就是这么简单。尤其市场人员很多都是从房产中介各类销售类岗位转过来的,胆子大,心狠什么钱都敢挣。

这几年催生出来的全民放贷和互联网放款中介,最后有多少家庭陷入了负债不可自拔的地步。

1.这四五年,全民放贷带来的危害:

本来创业人是尽自己能力去尝试,失败了还可以回归。有了这些网贷,多少人又去借了自己不能承受的债务去创业。最后不但是两手空空,还要需要多年去偿还债务。

本来打工挣工资的,尽自己的收入去消费。有了这些网贷,不断进行超出自己能力的消费。爽了半年,后面要吃多少年的草啊?

本来学生的主业是专心学业,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有了这些网贷不断诱骗,整天为借新债还旧债而荒废学业,甚至为了躲避催收而弃学,将自己的大好未来亲手断送。

每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限的,超出限度就会引发很多恶性后果。而网贷就是不断诱使人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2.在目前严厉打击下,从业人员有哪几条出路?

如果从事过套路贷的,未来早早晚晚会被捕捉归案,在监狱里面检讨自己的错误。在这其中,一般套路贷公司所有人员都逃不过处罚。

如果从事过理财集资的,当平台崩盘之后,其中的高管,财务人员,营销人员,技术人员都将受到刑事处罚,同时这几年的所得也会被勒令吐出。

当这个行业被整顿之后,未来的小额信用贷款一般都是由持牌金融机构才能经营,原有从业人员因为学历问题,行业经验问题,正规性问题,大部分都会被挤出这个行业。不可能再继续从业。

下一步会整顿各类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租赁公司和商业保险公司,同样会把这些从业人员慢慢挤出去。

最后结果就是各回各行,继续从事下去,也只能做一些边缘化的工作。

金融不应该是暴利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拥有自己的最低行业资质,像过去鱼龙混杂,只要胆子大就能干下去,还能挣很多钱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我帮你将所有金融理财套路看清楚!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小贷从业人员和贷款中介从业人员,未来何去何从?

我就是银行贷款助贷机构从业者,俗称的中介,简单点说就是因为银行不愿意擦屁股,所以就有了中介。银保监会是悬在所有经融机构头上的一把利剑,你仔细品一下银监会的规定: 贷款不得用于购房,不得用于做提供的贷款用途证明以外的用途。但是有几个人贷款是真正用在一件事上的,所以就得包装,如果银行的人给你包装这些,一旦曝光,他的饭碗就没了,所以有了第三方的助贷机构来做这些灰色地带的事情,懂了吗?银行又不会给中介返点,所以中介公司就会收一点手续费来维持运营,其次,中介公司的营销展业成本也很高的,中介公司就是做了银行不愿意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捂脸][捂脸]

每个银行每个分行的个贷部门就那么两三个客户经理,让他们去展业找客户?省省吧!他们不会的,成本太高了,那些天天兢兢业业找客户的大多是中介的业务经理,只有有了这个群体,那些需要资金的客户才能贷到相对成本更低,更高效,更优质的贷款产品,不至于入坑。

所以这个行业永远不会消亡,除非每个银行都配备庞大的营销团队去做基础的展业工作,才有改变的可能

中介行业鱼龙混杂,要找中介一定要找费用透明且专业的机构或人(这里指的专业是能帮你把事办成,对所有银行的产品和政策都很熟悉,且与银行个贷部门的关系很ok的这些人)那些徒有其表,连银行产品都不熟悉的业务经理,就敬而远之吧!

小贷从业人员和贷款中介从业人员,未来何去何从?

09年大学毕业,10年进入小额贷款公司,做了半年销售,独创三轮车喷绘广告,当月做了全国销冠,开始晋升到团队经理,2013年进入p2p负责一个门店,2015年开始负责区域管理,2016年辞职开电销公司,2017年电销公司被查,2018年开始开公司接产品做车贷,2019车贷公司转出去,开始做房屋抵押中介业务,经历了p2p的全过程,做过了信贷,抵押,网贷,身份证,空放,车贷。现在有一套洋房(按揭)一辆车(按揭),如果有人问我这个行业现状怎么样???我会笑笑告诉他,跟10年前一样。至于什么一样?那就是想赚钱依然能赚到,想暴富?来的快去的也快……不说了,去做业务了,明年老二也要上学了,我只是个普通的爸爸,风和日丽我得出海,惊涛骇浪也得出海!

小贷从业人员和贷款中介从业人员,未来何去何从?

我自己曾经在金融行业做过七八年的时间,干过信托,呆过银行,也做过小额贷款,可以说我基本上见证了这个行业从黄金时期到竞争激烈,再到慢慢的成熟的过程。

在2011年到2015年这段时间,小贷公司日子还相对是比较滋润的,当时有很多小贷公司都开始出现, P2P行业的雏形也开始在线下诞生,那会业务员做业务做的比较好的,一个月有两三万,甚至5万以上的收入都有可能,毕竟小额贷款的利率比较高,对应的业务员的提成也相对比较高。

当时大多数小贷公司的利率都可以达到2%以上,甚至个别小贷公司利率可以达到3%以上,但即便利率这么高,仍然有很多客户去借钱,而且愿意借也未必能够借到。

后来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再加上几千家P2P平台的出现,这个行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很多贷款公司的利率也开始逐渐下降,小贷公司的日子也没有以前那么滋润了,所以有很多人都开始纷纷转行,比如我早在2015年就开始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当时主要负责某私募公司信贷平台的项目。

现在回想起来,我提前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从2015年之后,其实很多小贷公司的业绩都不怎么好做,比如我之前的很多同事以及朋友都纷纷转行了。

而随着我国对信贷行业监管的不断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子会更难过,比如前段时间,最高法院已经更改了对高利贷的界限。

按照原来的法律规定,高利贷遵循的是两县三区,也就是说24%之内的利率受到法律的保护,24%~30%的利率主义自由,在超过36%的部分就构成高利贷行为,这部分利率将不受到法律的保护。

那是按照最新法律规定,目前高利贷的界限是一年期贷款LPR的4倍,目前一年期LPR利率是3.85%,4倍就是15.4%,这意味着超过15.4%就可以认定为高利贷行为。

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利率都超过15.4%,大多数小贷公司实际的利率都可以达到25%~30%之间。

如果小贷公司不更改利率,这意味着他们的实际利率已经构成高利贷行为,如果用户真的把小贷公司起诉到法院了,那么超过15.4%的利率是不用偿还的。

在最高法院对高利贷进行更改之后,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这种背景之下,小额贷款公司无非是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退出小贷行业;还有一种选择是继续留在信贷行业,但是贷款利率必须下调到符合法律规定的界限。

然而不管是哪一种选择,对于信贷行业从业人员来说,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如果小贷公司退出市场了,那么就会有很多从业人员丢掉工作,而即便有些小贷公司愿意降低利率留在市场,那么他们的盈利空间也会被大大压缩。

毕竟目前小贷公司本身的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都是非常高昂,有不少小贷公司实际的运营成本大概占到15%以上的利率,这意味着如果小贷公司的利率下调到15%,小贷公司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在这种背景之下,业务员的收入肯定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目前我认识的不少朋友都开始考虑转行去做其他业务了。

至于转行之后,这些从业人员能干什么,一方面有可能调到那些比较正规的小贷公司,继续在信贷行业混,还有的就是跳槽到其他行业,至于这些行业是什么可能五花八门,比如有的人开始做自媒体,有的人开始做网店,还有的人开始做中介等等。

小贷从业人员和贷款中介从业人员,未来何去何从?

作为一名银行从业工作者,身边也有一些同行小贷中介从业朋友

有良心,道德操守和专业的这两类人,特别是中介,的确可以帮助一些小微企业主更快捷高效的获得更多利息利息等各方面性价比的贷款,解决小微企业的经营资金需求

但目前这个市场泥沙俱下,百分之95的中介从业人员本身素质低下(不说信息互通,只说本身学历,道德操守等)

其中以深圳小小金融(盛天源)为首的所谓贷款中介黄埔军校出来的一大批从业人员,套路满满,通过叠息,强扣等各种套路,每个客户贷款无论资质,平均到手成数大概只有7成左右,更有甚者,通过各种套路合同,最终逼迫贷款人卖房还贷,家破人亡。

而现在的整个市场,舆论导向,国家监管机构的态度,首先是国内一大批P2P机构退出,网贷平台只保留少数合规头部平台,线下消费金融这几年大部分也在持续低迷亏损,未来将是国家大力搭建银税合作,通过税局和银行数据直连互通,为一大批合法交税的中小企业提供价优快捷的贷款,而各大消费金融公司将会更多往场景消费发力,借助各大流量平台,不仅是线上的,还有线下的有指定消费场景的自带流量平台合作,把控风险,降低不良率。

而以上种种将会导致线下中介主打以房产抵押和提供咨询为客户规划贷款渠道收取手续费作为主要盈利手段,未来中介市场将淘汰一大批没有道德底线,只想赚快钱的中介从业人员。从目前两年的中介市场来看,也是已经有这个趋势了

希望市场回归理性,希望各小微企业主能在经济下行阶段能够获得优质贷款,度过难关

专注融资和家庭理财保险圆桌派文森特

关注我的头条号,了解更多财经信息

小贷从业人员和贷款中介从业人员,未来何去何从?

2018-2019年可以说是P2P行业的大寒冬,随着政府监管力度加大P2P公司接连爆雷倒闭,上海和深圳两市近几个月完全清退P2P公司。随着行业大洗牌P2P未来的处境将会越来越艰难,能存活下来的已经所剩无几。P2P前景已经不明朗,我重点说下贷款中介。一、贷款中介简介

贷款中介就是就是跟金融机构合作或拥有融资渠道的中介机构。这个行业兴起了很多年,需求一直很旺盛。那很多人会说中介要收手续费为什么不直接去找银行。这是因为对于大部分有资金需求的普通人来说,并不十分清楚市面上适合自己的贷款产品、利率、手续,自己瞎忙了半天还不一定能贷到款,找中介反而能节省时间和方便,主要也是信息差。

二、贷款中介从业人员

在贷款中介机构中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有多年贷款融资经验的金融从业者,在银行或金融机构都有一定人脉(像黑中介、高利贷、那种小中介随便成立个小公司或工作室产品杂又乱的除外),所以可以根据客户自身需求量身打造融资产品并能提高贷款成功率和额度。

虽然银行的贷款产品类型差不多,但是每家银行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可能同一类型贷款产品对于不同银行或支行给出的贷款期限、金额、利率、通过率都会有差异。

三、案例

那么说了那么多贷款中介是如何能够帮到需求客户呢,我举几个例子:

1、有一个客户申请了多家银行按揭贷款都被拒绝了,银行给出的理由是综合评分不足,如果自己去问银行是不会给出具体的答复的。那么贷款中介通过渠道了解到客户整体资质不错,但是因为经常出差,经常忘记准时还信用卡,都会晚个几天还款,这是主要原因,那么中介机构跟银行沟通后给客户制定了个方案:客户可以在按揭银行存入一笔资金做为存款并购买最低限度的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的理财客户,同时说明之前逾期原因并提供还款收入来源的相关证明,最终贷款成功,不然购房的违约金损失更大。

2、目前很多人喜欢使用信贷、信用卡类产品,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好批又能拿到高额度,有些人难批借款额度又低呢。主要就是现在这类产品已经对接信用大数据,不论是银行还是金融机构在你申请时都会对客户的借款行为、信用数据情况及客户周边信用环境进行评估,如果客户本人或周边很多亲朋好友有大数据黑户的情况,将直接影响信用评级,所以信用数据的分析及方案的制定同样需要专业的贷款中介帮忙,省的自己忙了一通还吃力不讨好。

一个行业的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和价值,这个价值应该体现在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积极作用,所以无论银行或金融机构也好、贷款中介也好都有其重要性,是相辅相成的。

综上所述贷款中介是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的补充和延伸,近几年很多银行也在跟很多本地的大型中介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为银行产品的代理机构,这说明市场还是认可贷款中介这个行业的,虽然贷款中介这个行业乱像横生,但是未来也是向更加正规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那些野路子的中介处境会更加艰难甚至被淘汰,所以客户在有贷款需求时也应该主动去辨别中介机构的资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