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资产规模自去年锐减40%,失去全球第一货基桂冠,说明了什么问题?

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总资产已连续五个季度下降。数据显示,按当前汇率折算后的余额宝最新规模约为1440亿美元,落后于摩根大通(112.37,2.50,2.28%)和富达的货币基金,位列全球第三,而在去年一季末,余额宝规模几乎为第二名的两倍。 从第二名的两倍,大幅度锐减,是收益率低,客户大大转移还是什么原因,钱都去哪里了?

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余额宝仍然是中国第一大货币基金类产品。这都归功于支付宝的4亿用户,目前他仍然有上万起的规模,平均按照一户1万计算,他仍然收获了1亿用户,占了全国人口的7%。

余额宝规模的衰减,是一个好事情也说明了一些坏的趋势。为什么这么说?

1.说明现在市场里面有了不少能跟余额宝相对抗的货币基金类产品。他们的表现比余额宝还好,风险同样比较低。作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那肯定是以同等风险下最高收益做选择。现在余额宝的收益已经低于年化2.3,在整体宝宝类产品里面,表现已经是中下级了。所以投资者逃离也是一个必然发生的趋势。

2.余额宝收益逐渐走低,也是一个必然发生的现象。因为他目前是中国第一大货基类产品,规模巨大,他的任何一项投资,都会对市场产生大影响和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余额宝只能选择中规中矩的投资,而且是极其分散的投资,最终的表现就是收益率也变得非常平庸。他已经无法向刚出道时,能集中火力投资于某一类或两类高收益产品。在某种情况下,他就是未来货基类产品的产品指数。比他做的好的就是好产品,比他做的差的就是更差的产品。

3.那为什么国外的这两只产品,仍然规模巨大,而且表现也不错呢?这就受制于投资范围,国外两只产品是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这样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可以寻找到表现更加的资产,并进行有效大量的投资。而支付宝只能在中国境内做投资,投资品种也不足够丰富,规模也不足够大,自然表现也就一般了。就如同一条鲸鱼在河里面是无法施展本领的,而在大海中就可以自由自在的表现出来。

4.另一个对余额宝造成最很大冲击的原因是,从去年开始,各个银行尤其是民营新型银行,开展了存款抢夺战,各种创新存款利息回报不断攀升,远超过宝宝的产品收益,例如上半年只能存款曾经达到过年化5%,结构性存款曾经达到过年化6%,这一般都是余额宝收益的2~3倍。存款比宝宝类产品风险更低,收益更高。那么投资人将余额宝赎回,去购买高息存款产品,大大的缩减了余额宝规模。

另外,除了其他理财产品分流余额宝规模之外和市场高息存款之外,可能还有去年到今年,很多私募、信托、网贷等平台纷纷出事。这些出事导致大量资金回流到投资人手中,进行其他用途的开支。简而言之就是投资人手中没钱了,无法再进行有效投资。

余额宝给我们很多人带来了美好的回忆,曾经,其刚开始时,加上各种优惠和加息券,最高能达到年化7%。但是时代在进步,如果永远都是他一枝独秀,那说明我们的理财市场发展的太不均衡了,发展的也太落后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真正的理财市场的繁荣。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余额宝资产规模自去年锐减40%,失去全球第一货基桂冠,说明了什么问题?

余额宝规模缩减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

曾经的余额宝,叱咤风云,随用随取的收益率高达7%,凭借使用方便、收益高、风险低的特点,余额宝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基金。

然而,当余额宝有了如此庞大的体量以后,它其中的风险也就越来越高了。尤其是万一发生一个黑天鹅事件,大家全去挤兑现金,由于余额宝的钱在投资、在周转,不可能把这么多用户的钱立马还上。所以,规模意味着风险,就像一个小冰山,也会让曾经世界最顶级的泰坦尼克,沉入海底。

那么,在监管下余额宝做了哪些动作?

第一,限制余额宝存入,取出没有问题。曾经的余额宝是不限额的。接着余额宝可存额度变为40万,到20万,再到10万。并且还加上了超级恶心的抢购!一个活期理财的基金,居然需要抢购才能买上。

第二,余额宝隶属的天弘基金,一分为三。也就是,把一块蛋糕切三份。这就是马云的聪明之处。虽然你买不了余额宝,但是你可以买其他基金,来继续做理财。这体现了一个矛盾,又想让监管下,余额宝风险降低,又不想余额宝规模缩小后,客户流入其他金融机构。

第三,降低余额宝的收益率。我不得不承认,余额宝现在的收益率,仅为2%多。这个利率,除非客户存点零钱,就图一个支付方便。如果作为理财,已经毫无优势可言了。不管微信钱包,还是各个银行自己的App,几乎没有多少比余额宝收益率还低的。所以理财群雄逐鹿中原,

第四,银联的崛起。其实,当我们习惯了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后,银联的云闪付也要来分一杯羹。在央妈的保护下,云闪付迅速赢得了众多客户。云闪付正在越来越完善,使用起来越来越顺手。这个现象,意味着支付宝的余额宝面临巨大的挑战。

综上,所以余额宝教育了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然后这些银行学会了,又开始和余额宝竞争。如果余额宝在没有新的花样,那么之前的客户就会持续不断地进入云闪付或者其他银行自己开通呢理财产品。

余额宝资产规模自去年锐减40%,失去全球第一货基桂冠,说明了什么问题?

天弘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总资产已连续五个季 度下降。数据显示,按当前汇率折算后的余额宝最新规模约为1440亿美元,落后于摩根大通 和富达的货币基金,位列全球第三,而在去年一季末,余额宝规模几乎为第二名的两倍。由于余额宝资金规模快速下降,所以不少投资者纷纷询问余额宝的资金去了哪里。

一、收益率与资产规模成正比

余额宝属于货币基金,其资产规模增速和收益率息息相关,由于余额宝的收益率持续下滑,因此遭到持有人净赎回,这就导致余额宝资产规模的大幅下降。

当前余额宝的收益率偏低,与同类型理财产品收益率相比也比较靠后,目前七日年化收益为2.288%,每万份收益为0.6273,而零钱通等同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为2.36%。

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与市场流动性关系紧密,当市场流动性紧张时,货基收益率容易上行,反之容易下行。因国内经济处于逆周期,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去年年底开始央行大幅下调了准备金率,这放大了银行的货币乘数,市场的流动性变得比较宽松,这种情况下货币基金收益率会普遍下降。

今年央行不仅定向降准,而且还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不断调节市场流动性,而9月6日央行宣布再度降准50个基点,在货币环境比较宽松的前提下,货币基金收益率还会继续下滑的。而国家目前又强调市场实际利率的下调,以解决实体经济的负担,为稳定经济服务,所以国内货币宽松将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这将限制货基收益率的上行,会给货币基金普遍带来压力,所以余额宝资产规模下滑较快。

从余额宝的历年规模与年化收益率变化来看,规模与收益率基本呈正向关系。2013年底与2014年初因资产荒,余额宝平均年化收益率曾一度高达6.763%,这令余额宝声名鹊起,之后余额宝资产规模不断膨胀。但2015—2016年余额宝收益率下滑较快,2016年七日年化收益率一度下滑至2.5%,这影响了余额宝的规模扩张速度。 2017年3月,受相关政策以及季末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影响,国内出现资金荒,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重回4时代。2016年末,余额宝规模不到8100亿元,而到2017年末,增长到了1.58万亿元,增长了超过7700亿元。而2018年之后随着余额宝收益率的持续下滑,资产规模也不断下降。

二、理财产品竞争激烈

余额宝类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崛起不仅让腾讯、百度、网易、京东等互联网公司都创建了货基理财产品,同时银行业也被互联网金融倒逼改革,所以银行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也一拥而起,因此货基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这导致货基客户不断分流,由于货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一目了然,投资者自然会选择收益率较高的标的。

另外,银行现在的大额存单等利率较高,而且是无风险投资,所以对于资金大户来说,更愿意选择长期稳定的收益,譬如目前5年期的银行大额存单的年利率在5%左右浮动,且有灵活的靠档计息,因此分流了余额宝类货基产品的用户。而银行等理财产品的丰富也分流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这使余额宝类产品的资产规模下滑。

四、货基收益率的特点

从货币基金的特性来说,货币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稳定收益性,具有准储蓄的特征。由于货币基金属于无风险资产范畴,从长期来看收益率一般都不会很高。

货币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高信用企债、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所以货币基金收益率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很高,尤其在货币政策宽松周期中,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容易下滑。货币基金规模过大对市场来说并不一定是好现象,往往意味着市场流动性的紧张或者高风险。

五、限额导致余额宝用户流失

2016年余额宝的规模仅增长了1876亿元,而2017年增速达4倍。迫于规模压力,2017年下半年开始余额宝采取主动限额措施,从整体上控制单一货币基金集中度高的风险。2017年5月27日起余额宝额度上限由100万调至25万;2017年8月14日起再度下调至10万元限额;2017年12月8日起每天购买上限降至2万元。而随着余额宝不断加大额度限制与投资规则的改变,导致了一些余额宝客户与资金的流失,限制了余额宝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六、投资者的转变

2018年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尤其是2018年底的降准,令股市复苏,使一批投资者开始转投高收益的股市,或投资黄金白银等资产,因此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资产规模也进一步下滑。

七、货基规模下滑是普遍现象

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预期市场利率还会有所走低,货基收益率也会进一步下降,国内货币基金规模下滑也将是货币基金市场的普遍现象,这不仅仅是余额宝一家的问题。

近一年来,因货基收益率持续下行,叠加资管新规等多项政策影响,货币基金规模呈缩水态势。因货基收益率下行,招行、工行等多家机构的基金销量也同比大幅下滑。 中国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货币基金规模曾达到8.26万亿元的历史最高点;截至2019年6月底,货基规模为7.2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缩水4335.31亿元,缩水近1万亿元。

综合来看,余额宝资产规模的下滑是国内流动性充裕的反映,是余额宝收益率下滑的反映,是市场竞争激烈与理财产品丰富的反映,是宽松货币环境下资产投资转向的反映。余额宝资产规模下滑主要是国内货币基金市场共性的表现,同时也是余额宝主动加强风控特性的表现。货币基金资产规模会随着市场流动性强弱而改变,所以余额宝资产规模下滑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

余额宝资产规模自去年锐减40%,失去全球第一货基桂冠,说明了什么问题?

马云真的是一个商业和金融业的奇才!天弘余额宝成立4年时间就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让很多人刮目相看!

但是从2018年一季度开始,余额宝资产规模从1.689万亿开始下降,截至今年二季度,规模为1.0335万亿,降幅达40%左右,如果向前倒退这么长时间,它的资产规模尚不足万亿。如此跌宕起伏的变化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余额宝规模之所以大幅下降,估计大家都很清楚,主要是为了控制系统性风险,避免天弘余额宝一家独大,所以对余额宝进行限额限购。

当时我就说过,这种方法相当于“削足适履”,为了安全就要把脚丫子砍一块去吗?你应该想办法更换更大的鞋子才对啊。现在天弘余额宝规模已经降成全球第三大货币基金,那现在全球第一的摩根大通也要限额限购才行吗?人家并不会这样做。

限额限购之后,余额宝的收益率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是天弘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变化曲线,从2018年3月份开始,余额宝的收益率从4.3%左右一路下滑,一路跌破4%、3.5%、3%、2.5%,一款曾经网红爆款的理财产品,一年多的时间变得几乎没有投资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得从货币基金的赚钱原理说起,货币基金是干什么的?货币基金以前主要就是赚银行钱的,他的资金主要赚取银行之间的短期利差,说马云是金融奇才原因就在这里。

货币基金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就没有人想到用这种方式赚取银行的钱,但是马云想到了,而且也开始做,把相当于活期的资金做到了比定期存款还高的利息,而且短短4年时间规模做到全球第一,收益率还能保持在4%左右,这相当于挖了银行的墙角。

所以,就发生了前面“削足适履”的故事,原因是为了控制余额宝一家独大的风险,其实关键问题是余额宝收益率太高,已经动了一些金融企业的奶酪。

如上图是,余额宝的规模变动图,一年时间规模减少6800亿元,用李白的一句诗来形容最恰当了:飞流直下三千尺!

余额宝资产规模自去年锐减40%,失去全球第一货基桂冠,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个余额宝的资产量发生变化确实也说明了一些问题,但是并不一定是坏事,就我个人的想法分析一下。

首先,先弄明白什么人愿意购买货币基金:喜欢购买货币基金的客户都是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客户,可以T+1或者甚至T+0到账,而诸如余额宝等产品还可以直接用于支付交易,更加方便,而这个情况就决定了,它不是专门为大客户服务的产品而是作为资产管理产品的一个补充,而不是资产管理的主流。所以,大体量的资金愿意选择更加专业的服务机构做资产管理。

然后,看其内在原因,阿里系主要产品是余额宝,而其实阿里系还有一个货币基金的服务就是网商银行的余利宝,形成共同服务的状态,那么从内部就进行了分流。

然后,是其政策的变化,余额宝早期的崛起以市场上资金荒的时代开始,那时候货基的收益至少5%,甚至可以到6%,而阿里系又提供了贴费,所以收益更高,那么现在,货基收益变得不那么突出,客户群体自然也就开始出现分化。而余额宝本身也在做政策的调整,这和天弘基金(余额宝的运营主体)希望不仅仅做货基更承接更多业务有关,因为原来的天弘确实凭借余额宝成为宇宙第一基金公司,但是过量的货基是没有太多利润和不考验管理能力的,所以,必须转型,所以,天弘把货基的限额做出一大堆的调整,比如增加申赎限额,个人申购总额限制等,因此,也让很多原来的大资金也都撤出去了。现在余额宝还限制了支付宝余额转入的不能直接转入银行卡,因此,客户体验也有所下降。

然后,就是市场需求,现在除了货基有很多的可以投资的选择,例如,目前股市大盘在触底调整,是布局股基的好时候,甚至去年债券基金的走势也非常好,今年的前半年也不错,所以,布局债基也是好时候,这些都会影响同为公募基金的货基。另外,大资金方面私募、券商、信托等优质的资产管理机构都有很多丰富的产品,流动性可能一般,但是收益也非常不错。

货基的体量大小不一定关乎余额宝的存亡,真正的好的基金公司,以管理能力和市场投研能力来评比,而不是谁家的货基余额多,例如基金界的奥斯卡金牛奖就是评定股基、债基等基金的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抗回撤能力等,而不是单纯以规模来评定。因此,将自己的管理提升到能够提供明星产品才是真正的核心意义,目前大家都不是依靠互联网的红利来吸引客户,也不是依靠贴费等方式拉拢客户,更多的除了服务意外,就是提升自己,让自己在客户的口碑变好。

另外,也不得不说一下,当年那些说余额宝必定取代银行的人,现在应该也能看到,余额宝代表的货基和银行代表的存款都没有倒,只是自身发生了符合时代的变化,例如银行成立了理财子公司,独立且专业,不依靠银行信用主体了,而宝宝类产品也衍生了各种符合互联网支付等方式的变革,其实都是在顺着时代发展,而出现风险的主要还是在经营上,例如包商等银行,都是时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革新即可了。

金融是一个融合和发展的路,而不是依靠一个单一指标来评价,让我们共同关注拭目以待吧。

余额宝资产规模自去年锐减40%,失去全球第一货基桂冠,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句实在话,我挺喜欢余额宝的,当年余额宝一推出市场,真是振聋发聩,一鸣惊人。我跟朋友说,这样的产品不火,天理不容。想想看,方便,安全,高收益,你所需要的属性余额宝都有,而且她还在不断创新,只要不是傻子就会去买。因此,余额宝规模暴增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这样一种爆发性增长破坏了货币基金市场的平衡,余额宝对接单一基金已经大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步,自然也就受到了各种方面的影响和干预。所谓物极必反,木秀于林,余额宝的竞争对手开始涌现,对接基金开始增加,收益水平不断下降,政策限制越来越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余额宝已经变得平庸。所以,我们同样可以理解余额宝规模的锐减。

这件事令人反思,下一步我们对于金融创新是不是应该有更开明的态度,更宽松的环境?我个人认为,这恐怕还比降低准备金,或者降低利率水平等措施更加重要、更有效果。

目前,金融是我们经济发展的短板之一,值得高度重视。金融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金融,金融就是发展的加速器,四两拨千斤;没有用好,它恐怕就是搅屎棍,臭名远扬。

我期待着余额宝再次焕发出创新活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