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花式”违规,银行如何防风险?
从我参与银行金融市场的体会给大家讲讲,“花式”违规。主要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风险的花式违规,一类是没有啥风险的花式违规。前面有人都讲了,我讲后面的吧。
1.为什么要花式违规?银行也是企业,也想多赚点钱。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的信贷请求已经被批准了,但是利率上限是被银监会严密的锁死的。银行想多挣一点钱,那自然只能违规了。例如,如果银行想多吸收一点存款,存款利率也不能无限上浮,那怎么办?那也只能想办法去花式违规了。
2.大家也不用过于严苛的要求银行。都要互相理解,他也是想多挣点钱,他也是想多扩大点规模,同我们每个人一样,包括同每一个投了网贷平台的投资者一样。但是银行收到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双重监管,非常小心,只能运用智慧想出各种擦边的巧招,又达到想要的目的,但是又不触犯监管规定的,这种就叫花式违规,也就是我们的俗话叫钻空子。
3.例如去年开始的,现在已经被银监会叫停了,你去存款达到一定规模,送米送面送油。这就算突破存款利息吧,也是一种花式违规。老百姓欢迎不欢迎啊?
4.大部分所谓的花式违规,都不影响银行的安全,跟风险不挂勾。真正与银行风险关联的是,在银行经营过程中,个别工作人员或者部门想办法躲避或者绕过监管部门的规定,以达成促成业务的目的。例如发放贷款过程中,故意把将好的资料送上去,有风险资料扣下不报,这种违规就是要严打严抓严管。
最近去年到今年,很多银行胆子又大了一些,屡屡出现各类违规事件,包括同一些助贷平台合作,放变相高利贷给贷款人员,是最恶劣的事情。吃相难看,内心丑陋,讲银行的信用用以蝇头小利。
看来银行的清理整顿,包括抓内鬼,这个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啊。
严打“花式”违规,银行如何防风险?
信贷业务违规多发 贷款不能“一贷了之”
信贷业务违规多发,也是天价罚单频现的领域。其中,贷款发放是违规“高发区”,包括违规向关系人发放贷款、未执行贷款相关面签程序、降低信贷条件发放贷款等。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目前银行业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是银行之间分化开始加速的阶段,有些银行转型可能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后发展越来越好,有些银行则在转型中遇到的瓶颈,就有可能通过一些违规操作或者高风险操作实现突破。这种情况下也会增加一些风险因素,例如联合贷款业务,背后很多都是地方区域性银行,这种激进式的扩张会带来一些问题。
“违规贷款是风险的重灾区,很多银行都在进行零售转型,一个客观的表现就是贷款的发放量、零售贷款占比结构、包括盈利的贡献是不是有明显的提升,以此衡量管理层是不是很好地实现了转型,在这种KPI考核指标层层的传递下,肯定会在全行,从总行、分行、支行、网点多层面引起贷款放量的渴求。”薛洪言说。
但是与此同时,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罚单要看是什么时候的,有些是以前的存量项目。自从加强监管以后,银行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有一些罚单是以前的存量,不能以此判断银行在这一块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以前也有一段时间银行的罚单很多,主要是同业套利相关的,随着2018年金融去杠杆力度加大,银行在同业套利这块相对来讲做得比较少,也比较谨慎,但是这对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2018年第三季度就开始支持民企,但是又导致另外一个问题,之前管得太死,现在放开得又比较激进,在信贷领域一方面有行政指标的压力,另一方面为了抵补同业扩张利润的不足,压力就比较大。”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银行的放贷方向与经济大环境息息相关。房地产再成银行贷款的“心头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达到了年初6.5%的预期发展目标,但增速比2017年略有下降。且分季度来看,2018年4个季度的增速一直处于下滑状态。
严打“花式”违规,银行如何防风险?
都是从银行出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