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绘画3年,大部分临摹,但原创的画作总给人简单的感觉怎么办?

回答问题之前,先说一下现实中的国画艺术人士身上,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实地写生!

你肯定见过知名景区的一些地方大量的绘画写生者,他们或背着画架寻找创作地点、或正坐着或站着面对一块画架,笔下将眼前的景色精彩呈现于画板之上……

这类人群中,不仅有为数众多的初习者院校学生,更不乏艺之大成的成功人士。

如@画家李小可等,便经常祖国各地到处写生。

因此,不管别人是何观点,我坚定认为:

“艺术来源于生活”不是简单写在纸上的几个字!

之所以画家已获大成以后还需要去写生,体验生活,个中关键就是为了让“艺术创造更加贴近生活”付诸于实际。

我们都知道绘画这种艺术创作,想要获得独具魅力的艺术效果,一定得具备“足以引起观赏着内心共鸣、体现强大社会真理或伦理、传播淳朴的民族文化”等此类“中心思想”的作品。否则范范地按照规划的教科书式公式去搞,那一定会让人看着就是苍白无力人云亦云一类的“普通商品画”了。

搞清楚了这些,后面就知道怎么办了↓

行动上面不断去深入生活、去实景地体验,以给自己日后的绘画作品“添魂”

既然你自己知道了原创的绘画“简单”了,那肯定是看上去没有“灵魂”。

确实,只停留在室内临摹了之后,就自行完全凭想象的“闭门造车式创作”,真的难以出彩。

自古以来,大家都知道写生、穷游、入基层等行为那么辛苦,为何还有艺术家们为此孜孜不倦前赴后继去做?

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要不断积累自己的“体验、阅历、深入生活”此类实践。只有亲自通过“无上限空间的大脑”品位的特点文化,才是最终的精髓,才是与众不同的亮点。

时常结合真实的生活(实景),将之与书本上的传统历史文化通过大脑二次提炼

已故著名黄土派画家刘文西先生,毕生长期深入大西北实地体验,通过与陕北等地方的老农长期接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艺术风格”,早年多次为毛主席画像、创作了大量的毛主席题材画作,以及更大量的民风淳朴、人物性格鲜明的艺术作品。

我们说,这种绘画特点的“升华”,肯定不仅仅是单纯的融入生活了,而是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生活的精华”并通过画笔在纸上呈现了出来。

日常练习量的积累也是绕不过的一道关

这点也就是大家口头上所说的要勤学苦练。

如果一个绘画者是刚学习不久的,切忌不要过急。

搞艺术是一辈子的事,一幅完美有灵魂的满意之作,除了上述讲到的要有“灵魂”之外,手到擒来的熟练技巧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没有捷径,只要大量的反复!

那么要想做到这一点,要想“茶壶里的饺子随时能够倒出来”,画家个人“倒饺子”的功夫便一定要练到极致。

站在这一点来说,同样也是没有“固定鉴定标准”的。

看别人寥寥几笔就出来一个鲜活的形象,哪怕再简单,也肯定是“画上一分钟、背后十年功”的结果。

因此,把心沉淀下来,艺术之初,甚至可以忘掉“出作品”这回事,不断通过勤奋的创作,“把想法画出来”……这样坚持到一定时间之后。艺术大成自然可期。


综上所述,你迷茫的“怎么办”,只需要不断将【技术与技巧、实践与生活、文化精神与传承】多种艺术因素糅合再糅合,画作,会越来越“有灵魂”!

自学绘画3年,大部分临摹,但原创的画作总给人简单的感觉怎么办?

从你的提问来看,你从临摹中学到的东西不多,还未能将临摹的对象移置到自己的创作中!学习绘画从临摹开始是必须的。但无论是谁,临摹学习的结果都呈现出三种态势:

一是无法创作或者创作的很简单与临摹学习无关,不能学以致用。这阶段可以称为初级阶段。

二是创作时无论如何创作,都有临摹的影子,或者说都是生搬硬套临摹过的作品,缺少个人独特的感情及审美观。这阶段可以称为中级阶段。

三是创作时既有临习作品意识形态,又有作者个人情感及审美情趣。既吸收了临摹作品的精华,又融入时代特色及个人意趣,做到继承及创新的平衡。这阶段可以称为高级阶段。

从以上的三个结果来看,提问人无疑属于初级阶段。基本的成因有以下的几种可能:

一、选择临摹作品的关键性:

初学者在学习之前,确立学习目标,选择临摹作品。因为零基础如果选高大上的作品,以自己十年的书画教学经验来看,别说你临得好,估计读画都有困难。比如此画的构图样式,造型有何特色?运用了多少技法?墨色变化等等?

因此选择初学临摹作品不宜天上地下差距过大。学习是终生的,忌操之过急,宜循序渐进,选择自己喜欢又能达成目标的作品容易上手。

另外,选择临摹作品不是打仗,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今天学任伯年,明天学陈老莲,后天学吴昌硕,到头来非驴非马,无一可取。需要的是专,精,深,准才能事半功倍。

二、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学习的目的是创新,因此,在临摹前要明确学习目标,去粗取精。成熟经典的作品泡浸了作者几十年的功力,初学者不可能照单全收,需要明确学其优精之处便可,不宜贪多求快。

在学习临摹过程中先认真读画再动笔,做到意在笔先,心到手到,笔随手转,心手笔的协调,如不在状态,宁可停勿滥画,对自己严要求,勿儿戏。

临摹完毕要认真核对,那里画得好?那里意犹未尽?用笔,用墨,设色是否准确无误?未处理好的地方需要单独反复练习。如果相似度可以达到了七八成就可以意临了,通过反复意临的锤炼,距离自主创新就会越来越近了。

其次如果是学习国画,功夫在诗外,国画相关的边际知识也相当重要,即理论知识及动手能力的双轮驱动。画史,画论,书法笔法的学习,运用,诗词赋,印章等等,都是提高综合素质的必备工具。

三、用功至勤,笔耕不缀的必要性:

术业有专攻,任何行业都是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最忌一日打渔,三日晒网,需要十年如一日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都知道运动员日常的训练,每当大赛必须恢复状态,加量加练,以便调整到正式比赛的状态。

因此,笔耕不缀,临池不倦是书画界成功的基础条件,如果做不到,就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综合以上的几个方面意建,希望对提问者有所助益。

同时希望提问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优秀的成绩。

自学绘画3年,大部分临摹,但原创的画作总给人简单的感觉怎么办?

要写生。不管是花鸟画,还是山水画,不管是写意花鸟画,还是写意山水画,不管是工笔花鸟画,还是工笔山水画。

自学绘画3年,大部分临摹,但原创的画作总给人简单的感觉怎么办?

我的水彩也是自学的,学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画了有200+张了,自学要有方法,不是一味的临摹。我画水彩,最初是买了本黄有维的水彩入门课,跟着一点一点的学习,后来买了永山裕子、阿部智幸、约瑟夫的水彩画册,一边研究,一边临摹,临摹最好临摹大师的作品。

你说你自学了三年,不知道你的基础怎样?临摹的国画还是西洋画?自学水彩,我本来就美术功底,素描彩铅我都会,所有学起来可能更容易点。临摹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借鉴别人的,慢慢的学会创作,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如果作为爱好,就一直坚持下去,自己觉得好就行了!

第一张是原创写生,后面几张是临摹

自学绘画3年,大部分临摹,但原创的画作总给人简单的感觉怎么办?

以我个人学习绘画经验,后又从事艺术教育我认为之所以觉得原创画简单,那是你没有抓到关键点,没有想。



第一,在你临摹时候,你要问为什么,什么原因让你临摹这幅画,这幅画好在哪里,可以学到什么,但到了自己原创,你就要把临摹中的精点表现出来。

第二,在原创时你要多想,多联想,多抓重点。通过画这幅画你要表达什么,你要通过那些技法更能突出主题。

总结来说,原创之所简单,那是没有把临摹和原创结合,没有多联想,你通过画一个物体能联想到周围。

自学绘画3年,大部分临摹,但原创的画作总给人简单的感觉怎么办?

自学的方法很多,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爱好就是动力,网上有好多名家书画讲解,可以多看多悟多画,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多练习!

画画是件辛苦快乐的事情,要奈得住寂寞,学习绘画临摹是每个画家必不可少的一种过程,多好名家都是在临摹古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自己感觉画画还是得掌握方法,各种用笔和用水很重要,水墨水墨,就是说水和墨的比例很重要,还有每一种纸也要掌握,之前自己临摹作品全是生萱,后来老是难以控制水的成分,有一次看到网上的教程,如果喜欢画仿古山水的风格,就要用半生半熟的或者用熟萱,使用以后感觉还不错,觉得画也漂亮多了,所以说画的好不好有时候纸也影响作品!

学习绘画技巧是一方面,关键还是悟性,最起码你的勤快,每天坚持学习,不是专业性的人坚持到底很难,只是爱好的话时间不稳定,慢慢积累经验,自学本来就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只要坚持不懈,我想会有所收获的!

越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越不简单,好多带有禅意的画作,寥寥几笔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让人心有所属,有时候画画不简单,画的是意境和人生,一幅有意境的山水让人看了会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向往的感觉,生活就是山水,山水里就是生活,也是我们向往的未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