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会爱好收藏?
说实话,我当初爱上收藏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冲着钱来的!
一点不带假话的,并且我相信,很多人在玩收藏上,都有很大成分都带有“因为可以赚钱甚至发财”这种目的的!
只不过本人天生好玩的特性,导致介入之后随着自己慢慢玩着,竟然变成真爱了,现在15年过去,自己都觉得好神奇——收藏,魅力真的很大。
源起想发财话还得从早年工作的时候说起。
本人生在宣纸的发祥地,皖南泾县,自幼耳闻目睹的所谓宣纸身上的那些事便有很多。至今记忆尤新的便是,读书的时候,有个年龄差不多的伙伴,也不知道是什么机遇,遇到一个喜欢收藏的人,把家里的一个带有许多孔的花盆,拿出去卖了60块钱。
现在知道了,是一种清代早期的青花瓷花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记忆中比这个好看(本图片来自网络)。
要知道,那大约是1986年左右的时候吧,一个工厂技工的工资也不过46块钱左右,一下子搞来60块钱的10几岁小伙,可算是一笔巨款了。
我那想发财的小心灵啊,自此便有收藏意识开始萌芽了。
于是乎,在可以触及的知识来源汲取渠道上,便一发不可收。
读书成爱好我家有兄弟三人,我是最小的,2位兄长都读过书,于是自己小时候可以读到很多不用花钱的各种杂志,加之隔壁有2个当时算是“老夫子”一类的人,但凡村里有婚丧嫁娶之类需要写字安排活动之类的事务,他们都是“必请”之人,因此,他们的家里有不少传统礼仪、习俗仪式之类的书。
然后,基本此类书统统都被我“猪八戒吃人生果”的方式读到了,什么《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六书通》等都是小时候就读到的,至于《三字经》、《百家姓》《二十四孝》之类,那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了,也包括名著一类的,很多都是翻阅式读的,记得当时尤其不喜欢《三国演义》,而《红楼梦》和《水浒》以及武侠小说、琼瑶小说,是最爱。还有偷偷喜欢的手抄本,鄙人真正手抄过一本的……
那是读初中时候,也就是那时,让我的眼睛变近视了。
好处是,脑子里古怪八门的玩意儿装的比同龄人似乎多了不少。以至于后来工作之后,似乎大家对我的评价便是:你怎么什么都懂。
收藏开始于不花钱的纸介质一类其实,严格意义上的收藏起点恐怕没办法确定的,自小成为收藏品的东西无疑就是老旧书籍类,再就是烟标。
但是这些有点杂、系统性也不强类型的东西,在后来小孩出生后,都半卖半送的方式,趸卖给一个收藏同好了。
(上图为最后一次转让烟标时拍的图,已经很久,还是保存于网络上的,更早的照片不容易找到了)
还有一点原因是,在后期的收藏过程中,结识了更多数量和高度的“牛人收藏着”,发现自己“品种太杂”的收藏模式不是个好的方向,很多品种需要精心的到位保护不说,你系统性不强、只以自己觉得好玩的方法,是很难让手中的藏品“具有超人一等诱惑力”的,那么这就不是最好的方向了。
于是,在发现一些字画、纸币出现发霉等情况之后,便将所有只要自己觉得“更容易损坏”的东西,舍得抛的都全抛了,只留下适合“懒人保管”的那些物件。
比如砚台,这家伙真是理想,只要你不摔了它,怎么折腾怎么懒惰,都没事儿!
更为专业的收藏,需要更加耐心的守候这种“集中火力”的专项方式,其实开始才没几年,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是起始于小孩大学毕业后的2016年,——真的很闲之后,才有时间系统性玩自己所爱!
然而,2016年这个时间点,不是个时间上的理想起点(我是2006年买断工作,个人专门从事文房四宝行业)。
上图,更多藏品的照片没有了,放一张早年做淘宝的时候照片吧,不知道照片中的其他人,会不会看到,请回复哦~
众所周知,上一轮中国的经济小热点是201年前后为高潮,2016年恰恰是包含收藏品在内的很多行业,市场开始转冷的时间。
我开始了专业的征途,特么经济却开启下行模式!
这一守候啊,就是漫长的时间煎熬。
经济上来说,是远不如以前好过。
大凡有爱好的人都知道,兴趣所在,花钱,那是常年必须戒不掉的客观存在,要想以自己的主管思维去改变——我太难了!
熬吧,一边是戒不掉的买买买,另一边是“清”了还会继续“淡”的生意。
好在,我是懒人,好在性格使人可以做到“更加淡定”。
5年,在欲求不断被克制的日子里,晃几晃就这么过去了,
不管你愿不愿意,时间,都是需要你一如既往去面对的。
后续的时间里,我也不会再去做更多折腾了。
2020年起始至今,百年一遇的自然之殇,都已经挺过来了,
而我,依然活着,这就是立足“本”。
而我的藏品,至今仍在的,便是“留得的青山”。
不管后续“还有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 还会持续多久,淡定地活着,便是幸福!
你为什么会爱好收藏?
收藏只不过是人对古物的好奇心!家庭有老才有新!
你为什么会爱好收藏?
我为什么爱收藏,记得家里很穷,为了减轻父母亲的经济负担,很小就开时捡破烂了,偶尔也能捡到古老的钱币,有方孔,有铜板,把这些小东西我很小心地珍藏起来!真正的收藏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有小时候蒙发的种子,看到古老的藏品就不由自主地想上去摸摸,把工作中积累的私房钱,买点小东西,只要是有些年代的就感觉如获至宝,总幻想着换成高楼大厦,汽车游艇!一夜暴富;现实挺骨感,图没有发了财,却因收藏变得更加贫困了,很难兑现,缕缕栽到坑里,交了鉴定费,交了上拍费,结果公司跑漏了,东西也没了,钱也没了,回了家地位一下也栽到坑里了,老婆娃娃都不待见!极力反对收藏,因为爱,上瘾,看上眼得思思谋谋地得到!否则几天都无精打采!真真假假收藏了上千件了,还不肯罢手,最近终于实現了梦寐以求,大明永宣时期的鎏金佛造像,大明宣德炉;感觉终于蹬上了顶峰了,无比兴奋!
你为什么会爱好收藏?
岁月收藏
青灯古佛一柱香,
品茶读书好时光;
沧海千秋庆余年,
庙堂江湖物语长。
草木荣枯,生死绵长;阴晴圆缺,山河星光。风物千年,文化崇尚;岁月静好,艺海弘扬;行者苦短,长物时光。
你为什么会爱好收藏?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我为什么会爱好收藏?我认为是一个从不知什么叫收藏,只是一个单纯的喜欢爱好,到懂得什么是收藏而爱上收藏的一个过程。
小时候,活泼好动容易对新鲜事物好玩的东西感兴趣,于是对信封上的邮票、用过的火柴盒、空烟盒感了兴趣,就是一个认为它们好看,上面画着各种动物、花卉、人物而吸引了我,于是就捡起来、找人要过来,把它们一一用念过的书,分门别类地夹在书页里,这就是当年最自然最朴实的一个行为,根本就不懂收藏二字。而且这些当年最原始举动的东西大都还完好保存。
真正的知道什么收藏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有意识地将过去收集起来的信销票,对照邮票目录按套按年去收集完整;将过去无意识留下的纸币硬币,也开始有意识地按套去配齐,二套人民币以前的就不用想了,就系统地从三套开始将四套、五套全部尽力配好了。
所以,不管现在看来笔者的任何一种收藏品,都是从过去完全无意识的纯自然的一种行为。当年在从事财务的一段时间,要想留什么纸币硬币不都方便得很么,也只是随便留了一点,单张的成刀的,一来当时经济收入有限,二来无收藏意识,这就是真实写照。后来孩子结婚时包红包用掉好几刀一元两元纸币,当时觉得理所应当现在回想后悔不已。 知道了收藏是怎么回事以后,再按照自己的收藏规划一步步做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慢慢的邮票多购几套,钱币多买两张,也开始如很多藏友一样以藏养藏,慢慢地丰富自己的藏品,也尝到了一点甜头,不为赚钱但求丰富自己,所以就越来越喜欢收藏。同时在收藏的过程中学习了过去很多不了解的知识,也交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总之,我的收藏之路是一个从自然到必然再到酷爱的过程,笔者也相信大多数收藏者都是这么一个大同小异的转化过程,也许有人进而会进行投资,当作一个事业来做,那就另当别论了,那就不是用收藏二字来规范的了。以上为笔者收藏之路的真实过程和体验,准备不充分很多地方会表达不清楚,但基本情况大致如此,供各位看过之后一笑,一个简单又复杂的过程。谢谢。
你为什么会爱好收藏?
您好!我曾经也发表过类似这种话题的观点,我认为收藏大致上分两种,第一种说的直观些就是投资,收藏一切是为了它们的市场价值,坐等其疯狂升值的那一天;第二种就比较清新脱俗了,只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纯粹的对收藏某件事物的热爱,与利益无关,只想满足自己的小欲望。
很显然,第一种投资性的收藏更为大众化,包括我们或多或少有所耳闻的那些国家级世界级的收藏家,他们收集成千上万的名画、瓷器、玉石…流连于各大拍卖场之间,家中堆满金山银山,让人民群众羡慕不已又感叹自己的没本事。现在很多人搞收藏也仅仅是期盼从这些收藏品上发财致富,眼巴巴地等着来自收藏市场上的“喜讯”。
相较而言,第二种更为自由些,因为于我们而言,收藏这件事本身就是清澈透明而不含杂质的,我喜欢它们,所以想要收集很多的它们,看着那些有着岁月痕迹的小东西,抚上它们被时光尽染的表面,心里满满都是敬畏和感动。我在这里说的话绝无半点矫情,像我喜欢收藏西洋古董尤其是古董娃娃近乎疯狂,只是每天看着家里那些形态各异的古物就会心情舒畅,这是把收藏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我从来没有指望它们升值然后赚一大笔,如果真的有升值的时候,我想我也不会舍得将它们转卖出去。
可以这么说,收藏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信仰。我看有些网友说收藏纯粹为了装逼,我也是很无奈,真正爱惜的那些收藏品们,甚至不愿分享给别人看,给它们舒适的环境来延续更长的生命,或是无意识地想从它们身上读出历史的故事,这又和装逼有什么关系?!只想说,内心狭隘目光粗浅又不懂得尊重别人爱好的人尽可能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和三观来审视别人,真的会让人反感至极。
总而言之,收藏分很多种,也是出于不同的心理,才会形成不同的结果。人们收藏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您真正用心地去了解不同的收藏家们才会彻底明白。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