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墨,画才生动?

自古以来,如何最大程度开发出纸墨的效果,始终是书画家们乐此不疲一直在探索的事,至今,也为停止过。

因此来说,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应该认识到一种境界:

如何用墨,才能够激发出国画的生动,使得作品神韵倍显,等诸如此类的神奇效果,仍然是没有定论、仍然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索的方向。因此,即便说得再有理,艺术这个事,也永远是个无止境的境界!

墨的变化极其丰富,纵观前人的利用方法,可以从墨的性质、技法特点等方面,概括为如下几个大类,而这些大类当中,又可分出不同的分支,恰如其分说明了“百家争鸣”这种积极的艺术创作气氛。

1、依据墨的构成成分特点加以利用
  • 油烟墨

油烟墨主要是使用桐油、菜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燃烧而取得的烟,经制墨后,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层次分明、色黑且量、颜色深邃”等特点,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油烟墨呈现出来的黑亮神采丝毫不会减。

在使用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中国画,都可以使用油烟墨,尤其是在需要其层次分明、黑白对比效果明显之时,油烟墨效果更明显。市场实物数量方面,油烟墨也是占比最大的品种。

  • 松烟墨

松烟墨主要取自松针、松脂等植物燃烧而取的墨,所制墨锭磨出的墨,品好的呈暗紫色,常规的松烟墨看上去发乌,但没有多少光泽。

在使用的选择上,一些不需要“黑又亮”效果的部分,或者颜色需要与油烟的黑略有区别的时候(如天空、云彩)等,可以酌情选择松烟墨。

  • 混合墨

混合墨的特点是介于上述二种之间,墨色表现属于一种“中庸”的特色,很多人在国画的学习提升阶段,用于联系技法的时候,选择这个品种性价比很高。

但如遇到十分中意的作品,混合墨的墨色同样也能通过装裱称托出很好的视觉效果。

2、用不同的技法,营造出千变万化的水墨效果

国画的技法有很多中,线条与平面的“艺术美”就是通过大量的美术元素组合而来,对于创作者要求最高的,也主要就是技法,这种技法不仅仅是”手头绘画的技巧有多高“,还在于“利用水墨营造的效果有多神”。

列举少量几点水墨在使用上的技法如下,概述一下:

  • 浓破淡

预先泼绘出一片墨色淡淡的区域,之后再用浓墨“落笔而破之”,形成一种可预见但又不见得完全可控的“多层颜色混合”的水墨效果。

  • 淡破浓

与上述相反,浓墨区绘制在先,后用很淡的墨液去冲击而破之,

此类应用非常之多,类似的还有墨破色、色破黑、干破湿、湿破干等等,

但凡这些,都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均为不同爱好者摸索出来的“技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效果出来之后,大家都觉得好了,慢慢才成为“代表性的技法”。

也许,这也侧面说明了,为什么一个对自己创作要求高的人,一幅水墨作品要历经很多天的原因之一吧,因为,多次的渲染,需要大量“等待干燥”的时间哦。

3、利用创作技法加道具,营造特别的肌理等效果

利用技法突出层次与神韵,

是墨色运用的效果之一。

经验表明,宣纸与墨品的质量,是对水墨创作效果决定性作用最大的“先天器材”。

意思是说,别的方面水平不足可以勤学苦练来弥补,但是有些身体而特别的“高端运用效果”一定要纸墨协配,方可完成。

这样形成了个别的极致现象,也就是少量“大家”创作出来的效果,别人看了就是疑惑:到底怎么画出来的?

当然了,这种做法只是一个举例而已,怎么做方面——

没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

比如我就知道一个这样的画家,

他,竟然,

用黄泥土添加一定比例河沙,来取代普通人的毛毡,宣纸铺在上面作画,以此来给水墨作品制造不一样的效果……(那啥,如果你也恰好知道这是谁,那么别奇怪,也别说出来哦~世界,有时候很小)

4、其他需要注意的小问题

除了前述3条之外,也还有一些纸墨使用上的基本常识性问题不要忽视,否则,也会影响到使用效果的。

比如:磨墨一定要磨透;醒墨一定不可少;宿墨的块状明显可能日久会脱落一部分;淡墨绝不是少磨几圈就能用的;宣纸的敏感度不可忽视……等等,可谓“钻到深处,一切都是细节”。

总而言之,国画的创作,水墨效果的应用,是一种“没有标准”的标准,说他没有标准,是因为所有别人能说出来的经验,都是经过人们摸索出来的;说他是一种标准,还是因为这个方面确实肯定是会“玩出效果!”,——只是需要你以一种“自己的理解”去认知、去尝试。

如果艺术的“创作”标准一说就全了,那这项艺术也就到头了,还有什么玩劲!

因此,我最终给你的鼓励和建议是:国画用墨方面,但凡你敢想的,都可以去做!

如何用好墨,画才生动?

中国画讲究笔墨,笔以墨显,没有墨自然就不会有笔。

墨的韵味在于浓、淡、干、湿、枯间的对比变化和水分的运用。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目的就是为了在画面上求得韵味,有韵味画才生动。墨色要在画面上求得韵味,首先是线面自身的韵味,因水分运用恰当,由浓淡干湿的渐次变化形成。其次点线面之间因浓淡干湿对比作用所产生的韵味。

点线面自身的韵味是局部的,不能独立存在于画面,相互之间对比而形成的韵味则是整体的韵味,局部必须服从整体。既需要有局部韵味,也需要有整体韵味,这样画才生动,所谓的气韵生动也因此而生。即在有利整个画面气韵生动的情况下,五墨齐用,才能气韵生动,称为法备。清人方薰说:“作一画,墨之浓淡焦湿无不备,笔之正反虚实旁见侧出无不到,却似随手拈来者,便是工夫到境。”指的就是法备。一幅画须用五种墨法,但是至少也要有三种,不满三种则无法形成画面韵味,故不成画,不俗也俗了。

黄宾虹总结前人墨法,把它分成浓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七种。其实七墨中的某些墨法是包含了其他墨法的。如积墨法就是在水墨或浓墨层层递加中求韵味的,所以就包含了浓淡两种以上的墨法,不过积墨产生的韵味浑厚感特别强而已。

中国画作品气韵生动的形成,始于立意为象,成于笔墨气韵。笔墨俗者气韵不生,墨妙,笔精者则气韵生动。气韵生动画才生动。

如何用好墨,画才生动?

选好纸、用新墨,浓淡分清楚,重墨有厚重感,尽管渲染5—6遍,仍然能看清最底层,这是画家高手的标志之一。另外画生动还有一个是:点到为止,意思是画完了,收笔。很多人纠结怕画的不够,结果画过了,墨气有腻的感觉,还有的人画个框架,就结束了,画面显得单薄。画不生动的原因还有用宿墨,画面显得灰。还有盘子脏等。

如何用好墨,画才生动?

用墨肯定是绘画的高超技术,我不会画画,但喜欢看画。想到一句诗: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不是就是说该浓就浓,该淡就淡;还有墨并不是越多越好,画中要善于留白,增加想象力和空间感;适当多一些流线型,以使画有动感;色彩之间要有过度,不要出现断层现象;每一幅画的用墨,要突出主题。

如何用好墨,画才生动?

“干” 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

“湿” 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淡” 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浓” 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

“焦” 比浓墨更黑,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

国画历来以墨为主,色为辅,所以中国画之墨就是色,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还有“五墨”和“六墨”之分,“五色”指一笔画出要有从浓至淡的多种变化。

所谓“五墨”和“六墨”则是说整体的墨色变化,五墨法将墨色分为焦、浓、重、淡、清。这是指墨色由深、厚、干的焦墨向淡、薄、湿的几近清水的过渡,形成不同层次的墨色的变化,一般由浓到淡是画面的主调。焦墨较为少用,仅用在提神醒目和调整画面轻重关系的地方。清墨,主要是参加墨韵和层次,使画面既丰富变化又调和统一,而“六墨”将墨色分为墨、白、浓、淡、干、湿。它既讲了墨的黑白浓淡的过渡变化,又讲了运墨时干到湿的水分控制,也就是说墨色的浓淡和干湿相互作用,才出现了干浓墨和干淡墨,湿浓墨到湿墨的多种变化。

国画产颜料的重要性不及于墨,但对表现层次和画面气氛大有益处。

如何用好墨,画才生动?

先用好你的心才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