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山水画?
山水画的欣赏,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到何种水平,肯定永远都会处在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褒贬不一……诸如此类“百家争鸣”的状态。
如果不针对具体一幅画,来说个“山水画的正确的欣赏姿势”,
确实大概恐怕“太难了”,只能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概括而已,
毕竟,这种艺术评论上的标准,较真起来,写一本书也是绰绰有余甚至仍显不够的。
所以后续,我也只能尝试下,依据个人的艺术见解,提纲携领从大的方面,给出一些“欣赏方向”。
看画面意境大凡接触国画时间稍长一点的人,恐怕都知道“山水画宜远观”这种观点。
意境,便是欣赏者通过“远观山水”,来领略出来的一种“整体画面营造出什么样一种气息氛围”的综合信息展示。
就如我们读初中时,语文老师常说的,“你能通过这篇文章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有哪些”,同样,在山水画所能体现的意境中,也有“作品自身散发出何种表达信息”这种抽象的联想境界!
比如,傅抱石先生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画家不仅在画面上集中了最能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最能代表民族精神的景物,而且赋予了这些景物以丰富的象征意义。
此画,入眼的第一感觉是“气势磅礴,充满生机”!
古老的长城、奔腾的黄河、蜿蜓的长江、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所有的这些都跃然于画上。其中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征,冉冉旭日展示了新中国灿烂的前程。
这就是意境。
意境,是抽象的内心感受;
意境,也是来自不同观察者面对作品时的“最显著感受”,
不同的人领悟到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这种“相同的视觉,不同的感知”,源于观察者不同的知识高度,也服从于观察者不同的生活阅历;
也许,正是这些不一样的艺术感知,才造就了艺术的各种美妙。
看构图、设计、色彩等美学审美标准从人的审美意识“共性”方面来说,还是很大程度上存在一些“大家都认可的共性赏美”元素的。
一个社会群体存续大自然多年,无论文明水平处在何种发展时期,这种“共性的追求与认知”是必然会有的。
最简单基本的比如,男人要站得直、为人处事要行得稳,直至,人的一生要有奋斗的目标、人活一世要为社会做贡献等等,对于国人来说,都是“共性的正能量之代表”。
对应于山水画,比如,整体画面是否稳重、看起来稳定、是否符合“突出焦点”的景物布置……等等,都是可以参考的因素。
理论与真理的好处是,前人一经形成总结后,得到社会认可,便不需要再去实践证明,只需要直接“拿来”使用即可。
山水画的构图等审美方面,同样适合于“用美学审美的标准去审视”。
比如,黄金分割比、留空与点缀、颜色的协调性……都可以直接作为欣赏山水画的理论标准直接套用,凡明显与理论相悖的,都得直接“减分”,反之亦然……
民间流行的俗语,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这些观点,对于形成共识的东西,老百姓是最愿意通俗、直接来表达,如“红配绿(方言读音lu),丑得哭”。
因此,大凡已经成熟的设计、摄影、色彩等美学方面的审美标准,都可以对应套用在山水画审美这个事情上。
看笔墨神采中国山水画当中,墨色的神采体现,也是一种很大程度上可以彰显作品水平的要素。
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变化、易经中的阴阳、天地等过度转换与变数,在后续以更多的客观真理显示出来,甚至简洁以“非黑即白”的艺术形式表现为水墨国画,复杂有细如毛发之工笔,都是艺术水平的表现形式。
那么,一幅山水画中的笔墨神采表达得如何,无疑也是作品好坏审视的一项标准。
就目前艺术方面形成共识的标准来看,“墨分五色、层次分明、墨色通透、衬托作品出神”都是评判“笔墨运用水平高低”的直接感知因素。
如水墨大家李可染先生在山水画方面的墨色呈现,便有以厚重沉稳的重墨大写意风格体现大好山水的凝重与坚毅,以强悍的线条与团块墨色为层次,展现祖国山水图的深邃与多姿。
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还以李可染先生为例,其人生活在新文化运动时代之后,大多数时期社会是处于动荡,劳动人民求安稳的时代。因此,在他的大多数国画作品中,都能见到“非黑即白”对比鲜明的大胆墨色应用,完美反应了通常所说的“画如其人”的作品风格。
这些,都是墨色运用的极致水平之体现。
看技法高低及款字水平- 技法的水平,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模糊标准”因素,不同的人在具体欣赏一幅山水画的时候,肯定会对齐此方面的水平给予不同的评价。
而我们智慧的国人们,在数千年的艺术生涯中,慢慢摸索并已经形成了诸多的“创作技法”,这些技法的综合运用水平,经过多年更多艺术人士的参与总结之后,大致也形成了各种体系的“学术性标准”。
具体如山水画技法中的“搓、擦、皴、泼、破……”等等等等,
具体运用到纸面上之后,能够对作品的特色展现出多少,则强悍投射出作者的创作技法水平,无疑,山水技法的表现力,对于一幅作品的欣赏,也是在“专业性技能”方面,显得非常重要!
- 除此之外,书画普通水平的市场里面,落款的书法水平,也是不少欣赏者乐于评论的一个方面。
书画艺术的市场里,存在一种现象:书法作品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挑出毛病来,而字画则相对少一点。
这种现象,可能跟普通人是平时接触的汉字概率更多一些有关系。乃至有些偏激的观点认为“落款写成那样,再值钱我也不要……”。
也就是说,落款的书法水平看上去不错,画即便哪个方面差一点,也不容易被挑刺;但如果字不好,画的水平再高也会有人提出批评。
因此,在山水画的欣赏方面,参与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审美,在观察画作水平的同时,适当参考一下落款的书法水平。
总而言之,山水画的欣赏,一定要具体针对一个“艺术审美者本人”才是有意义的,否则的话,这种“没有科学量化标准的模糊学”范畴内容,是没有办法“一套公式通行天下而皆准”的。
正如开始的时候说的那些观点,“众口难调”永远存在的同时,也是“百家争鸣”同时成立的境况,正是这种“没有标准的艺术”使得创作者的上升空间“永无止境”!
如何欣赏山水画?
主要的是意境,意境深远就是一幅好的山水画。
如何欣赏山水画?
欣赏山水画,不论是写意、工笔、碧山水,浅绛山水,大写意山水,小写意山水,有泼墨山水,有焦墨山水,主要是能否提现高级的人文精神、绘画主题和绘画技法。
第一:看画家本人的艺术、人品学养,风格,个性,特色。画因人贵是社会对画家的一个肯定,画家有没有自己的独的艺术语言,风格是一个国画家有别于另一位国画家的特色所在,山水画是高于大自然的。是画家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产物,它有个性,是很多年来形成的一种个性特点的东西,而不是表面上的张力、形式感。
第二,构图,笔墨,赋色。
- 经营位置:则是指构图,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 笔墨,骨法用笔。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等。东晋顾恺之提倡的“以形写神”的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山水画的气势,精神通过笔墨来表现, 好的画一定要有笔有墨。有笔法也要墨法,线条有肉无骨不行,有墨无笔也不行。任何好的笔墨技巧是为了表达意境或意趣服务的。
- 赋色:画好了,如意境不够,则需要赋色补救,山水画的好坏与色彩的应用颇有关系。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较小。
第三,装裱。
- 三分画七分裱。山水画装裱得好能使画更有意境,更完美。装裱有手裱和机裱。山水画的装裱需要别出心裁,合理得体搭配裱件,常见的有纸,绫两大类。裱工都十分讲究。日本近代的裱工另有风味,对现代的裱画方式具影响力。好的装裱,能把一幅画衬托得更为精美悦目,名贵大方。
如何欣赏山水画?
山水画一般指国画,国画讲究用笔,和书法息息相关,画的线条有没有力道,轻重变换合不合理都很讲究,墨的浓淡变化也是国画的要点,大师的山水画墨是有层次的,是层层叠加的,一般水平达不到就容易把墨画死,画焦。最后就是意境,这是山水画最高境界,也是最难表达的,山水画不像油画等画种一样色彩鲜明,表现景象意思全凭画家的功力,意境到位必然是好画,当然这都要建立在用线和用墨上!
如何欣赏山水画?
首先水彩画和水墨画肯定是有区别的。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
(这是水彩画)
水彩画可写意亦可写实,但是其由于颜料的问题,并不适合大篇幅的创作,所以大多数的水彩画很少能有水墨画那种气势与视觉的冲击力。
水墨画是由水和墨经过调配水和墨的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
(这是水墨画)
这是基本的绘画上的区别。
其次,区别在于立意。
水墨画多用于写意,水墨画中分类众多,有花鸟、人物、山水等。而且还有进阶的彩墨画。
其中山水是汇集写意最多的一个分支,大多数山水画中都蕴含着其作者的思想内涵在里面的。
所以说,从欣赏的角度去看的话,不止是去看起画作是否“好看”还可以看起“技法”,但是重点是去揣摩去创作者当时的意境。
这也是水墨画审视的一个重要评判。
现代大师崔如琢的画作《万里平铺雪满天》
这是我的拙作——《鹊华春月》,当然并不敢与大师们比较,只是一同发出来供大家欣赏~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大家关注、评论、点赞、收藏~
如何欣赏山水画?
欣赏山水画关键还是看有没有给你带来清新的感觉,爱不释手,不愿离去。好的山水不仅仅是能继承优秀传统又有创新。好的山水能有古味笔墨浓意,还能跳出一般流行模样,不是刻意追求写实而是似与非似之间。好山水画面简练,大幅恢宏,小幅精巧。墨色恰到好处。好山水画用别有天地的构图,画出了令人振奋的意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