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账户里有500万的话,法人能把钱取出来放余额宝或理财通里理财吗?
既然有这么多闲钱,肯定有专业的高水平会计,办法很多,你有办法让资金的利润最大化尽管去做,财务怎么处理,交给财务去解决!
公司账户里有500万的话,法人能把钱取出来放余额宝或理财通里理财吗?
有很多公司把闲钱拿去做理财,这样保证资金有收益,还能保证资金安全。其实这也是企业财务的一个职能。你仔细看看上市公司公告,有很多传统企业拿着大量的现金去和银行理财,更有买不动产出租的。财报好看,公司稳定,股票随着大市场起伏,买跌卖涨,偶尔还能跟大基金公司合作,放点烟幕弹的消息,一起割把韭菜。这都是上市公司的游戏,当然扯得有点远了。我是想说当然可以拿出来去理财或者放在网络理财余额宝上了。随时都能取出来的。一个一个回答你的问题:
一,理财产生的税和手续费如何计算?
个人购买理财产品,平台发放收益的时候都会把个人所得税直接扣除了,你如果好好读银行或者网络平台,理财购买协议就可以看到,按照国家法律扣缴你个人所有的税的协议。企业购买理财产品,有企业理财产品协议书,有了收益后要给银行或者平台开发票的。对方拿着这些发票去抵扣。所以企业购买的理财产品有固定利润或者保底利润的按“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其余按“金融商品转让”缴纳增值税。税和手续费计算,银行或者平台都会计算公式,直接给你了,各平台操作方法不一样,不一一列举了。去理财的时候看一下就知道了,其实都是预期收益,除非你理财按照固定收益计算,那直接算出来了。
二,500万理财是否能获得20万的收益来保证人工工资?
现在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百分之五左右,银行和网络银行都很多这样的产品,特别是小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接近六个点。咱们就按照年息五个点来算,500万的理财一年收益也是25万,就算25万计算税款,计算增值税你还可以抵扣,无论如何都够你20万的人工费用了,何况你都放公司了,增值部分只有五万了,上不了多少税钱的。结论,这么大金额的理财很容易覆盖你的20万人工成本。
三,有没有比银行和余额宝更好,更安全,更高收益的平台或者方案呢?
银行和余额宝这样的理财平台,基本算是我们身边金融产品最低收益的平台了,因为他们的名号和造就的信誉大,银行更有国家背书,所以在老百姓心目中拥有极好的安全感信念,最低的收益也有很多人去存。其实我们身边很多金融类公司有较高的收益,比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甚至资产公司等等 ,百分之八的高安全边际收益的理财产品还是很多的。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推荐了,而且理财也有坑,不耽误你我的名誉或者打嘴仗。
四,这样拿公司的钱去理财,有什么风险?如何规避。
法人拿公司的钱去理财,正常角度讲属于正常经营决策行为,法人或者董事长毕竟可以决定公司日常事务的决策。但是法人不能把公司的钱拿进自己个人户头,然后再去理财,这就不合理了。属于挪用公款或者个人借款了。违法税法和公司法的,建议公司开户,去理财,不进入股东个人账户,使每笔资金往来都阳光化运作,对企业经营也是一种健康行为。
总结:按照公司法原则去理财,去使用现金进出,按照规定缴纳所得税,才是公司正常应该的行为,这样的行为看起来短期利益受到了损失,长期看当然是利于企业发展的。
我是伯乐集团董事长李合伟,20多年创业经验,天使投资人、《创投商学院》《财富管理》导师。我为李合伟演讲学校代言:寻求合伙人,加盟商。请你来一起学演讲:3小时解决上台紧张! 1天解决思维混乱! 3天成为销讲大师!
公司账户里有500万的话,法人能把钱取出来放余额宝或理财通里理财吗?
是否为实际控制人?
如果你只是这家企业聘请担任的法定代表人,并不是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的话,那么你是无权转公司账务的资金的,如果你私底下偷偷转了,那么就涉嫌“职务侵占罪”,公司的股东可以对你提起诉讼。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实际控制人呢?如果你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要想把公司的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上,有三种方式:
(1)分红:公司每年的经营的利润是可以进行分配的,但是分红是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的,公司账面上的500万元,到实际控制人手里只会有400万元。
(2)工资: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有在公司里面任职的,那么是可以给自己发工资的,发工资其实也是变相于将公司的钱转到自己的账户上,但是同样的,发工资也必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目前我国的工资个税免征额为5000元,超过的部分具体的税率标准如下图所示。
(3)暂借款:股东可以通过向公司临时暂借资金用于自己的所需,但是暂借款是必须要有利息的,所以你可以通过暂借的手续将公司的资金转到自己的卡上,但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到公司账户并支付相应的利息,因为公司出借款项获得的利息是需要纳税的,如果你原金额转出转入,而余额宝或理财通的收益却自己拿了,那么你就是侵占公司的利益,而公司等于存在偷漏税的行为,税务查到会被罚款。
总之,钱进入公司容易,但是出来就难了,所以现实中的实收资本不要盲目的一直扩大,你1000万元投入公司后,后悔了,要取出来,可就不再是1000万元了,如果你不按规定你私自转出,那么就存在抽逃资金的嫌疑,金额足够大的,会涉及“抽逃出资”罪。
PS:抽逃出资罪: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其他解决方式其实公司账户上有多余的闲置资金暂时用不到的时候,是可以直接通过公司名义购买理财产品或者投资其他的来获取收益的,在利润表就有专门的一栏投资收益。
现实中很多上市公司也会使用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特别是刚上去募集太多资金一下子用不完的时候,所以根本无需转到个人账户上。如下图所示,截止2018年10月,共有1201年上市企业认购了理财产品,认购的资金总额13254.64亿元。
总结不管公司小不小,你有几个员工都一样,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钱与控股人的钱是各自独立的,两者不能混在一起。因为我国的公司都是有限责任公司,一旦公司破产倒闭,你只需要承担出资的额有限责任(比如你出资100万元设立一家公司,后来经营不善,公司倒闭破产欠了1000万元,那么你只需要还100万就好了),如果说公司的资金可以随意赚到个人账户上,那很多人就会将企业的各种盈利转移到个人账户上,最后欠下巨款扔掉牌照,损失的也就是出资额而已(比如你出资100万元设立一家公司,到企业破产前赚了5000多万,你全部转到自己卡上,公司倒闭破产欠了1000万元,你想只还100万,有可能吗?)
现实中只要公司倒闭后被发现公私账目混乱的,企业主都是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也就是公司欠的钱你全部都要还。
公司账户里有500万的话,法人能把钱取出来放余额宝或理财通里理财吗?
首先,这个钱是公司的钱,如果放到余额宝或理财通,也必须是公司的账户,否则就可能违法甚至犯罪。
其二,500万放在余额宝里,利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目前余额宝七日年化利率是1.95%,算下来一万元一天仅有0.54元利息,500万元每日仅有270元,一年也就98550元利息。距离20万的目标还差一半多。
其三,投资就会有风险。余额宝其实也不例外。无论把钱放在银行,还是余额宝或者财富通,最好每家存款额度不要超过50万。只要在50万内,是受法律保障的,即便银行破产倒闭,50万以下储户也会得到全额保障,而超出50万的部分,只能依据破产清算的结果,部分退赔。
公司账户里有500万的话,法人能把钱取出来放余额宝或理财通里理财吗?
细节问题就不谈了,由专业财务人员来处理,我只说几点法律问题
1.公司登记注册之后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挪用公司财产,包括账上500万现金。
2.公司账户500万可以用来做一些合法的投资,但是请大家回头看一下公司章程里面是怎么规定的,有没有限制性规定。有些公司章程当初如果律师设计的比较到位的话,会规定公司投资计划投资方案的条件、限度和程序性规定,是否需要经过股东会或者董事会。
3.金税三期大家明白吧!将来任何一家公司资金使用和资金往来税务系统坐在办公室就可以监控你的!任何一项投资财务手续、证据都要完善到位。
4.各个关节必须注意要依法纳税,现在各行各业大多都是查账征收,偷逃税责任重大,当然可以研究合理合法避税。
5.最后,切记:往来资金千万不要进法定代表人或者股东以及会计账户,风险很大。
以上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江苏衡圣律师事务所王昌来律师
公司账户里有500万的话,法人能把钱取出来放余额宝或理财通里理财吗?
本人作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一、法人直接从公司户把钱取出来放余额宝或理财通,可以吗?
答案肯定是不可以的,原因有三:
1. 如果公司需要理财,可以利用公司账户购买银行相应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不会低于余额宝或理财通,所以上述行为显得多此一举。
2.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法人直接从公司户把钱取出来放余额宝或理财通,可以判定为抽逃资金。
3.即使是法人挣的钱留在公司,在未经过分红、工资等程序,仍属于公司财产,不属于老板个人财产,直接转走还涉及偷税漏税。从企业取得的分红、工资,都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怎么才能用公司挣的钱呢?
1.分红。如果法人想要拿走挣得钱,最老实的方式就是分红了,但是要承担20%的高额个人所得税。
2.履行借款手续。《公司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通过子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借款”,但并无股东的约定,如果老板不是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可以借款的,但借款也还是要按借款协议及时归还😂。
3. 费用化。利用个人、家庭等消费的油票、差旅费、餐饮票等报销,即个人费用公司化,这种处理金额不能太大,次数不能太频繁,不然税务部门一查就会发现异常,因涉及造假,小编不提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