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远山是何背景?武功师出何人?
萧远山属后族萧温思一脉,族亲表姐乃是辽国大名鼎鼎的“萧皇后”,萧远山幼年师承北侠欧阳春,并在欧阳春的主持下与好友岳阳之女岳霓裳结为夫妻。
二十五岁萧远山回到大辽之后恰逢萧皇后乃是用人之际,考虑到萧远山从小远离大辽,又与自己存在亲属关系,在加上萧远山的能力又非常的出众,特地提拔萧远山为“属珊军”总都头,下属带领两万禁卫军,是完全属于萧皇后的卫军,深得萧皇后的扶持与信任。
萧远山的故事其实也可以看作是萧峰的前置版,别看萧远山在少室山一战时盛气凌人,大有不战不休的态度,但其实萧远山与萧峰一样怀有忠义之心,萧远山对待大宋的感情一点都不比萧峰少多少。
当初雁门关一战萧远山在坠崖时留下的遗书可作证明,萧远山明确表示自己师父是汉人,并且曾经答应过师父不会对汉人出手,也不会与汉人为敌,自己将终身维护大辽与大宋之间的平衡。
萧远山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确实也做到了自己的诺言,直到雁门关一战让此事彻底瓦解,而萧远山在大难不死后也走上了寻仇之路。
不过在这里有一点可以明确,萧远山对事对人,宁愿花费三十年时间寻找,也没有让大辽对大宋起兵。
我们把时间退回到四十五年前。
此时的萧远山只有十岁,也算一个半大孩子。
萧家此时在大辽也豪门望族,不仅出现了萧温思这样的大臣,甚至就是在往上推一代,萧温思的族叔萧敌鲁更是当朝宰相级别的人物,而萧远山正是萧家偏门支脉,虽然与萧温思不是直系,但论起主支萧远山到也可以称萧太后为表姐,毕竟都姓萧,只不过萧远山这一脉有些落寞了而已。
萧家族亲这么多,家大业大这族人也多,年仅十岁的萧远山自然不会引起谁的注意,这日子自然也过得不是那么的好,如果萧远山没有遇见欧阳春,可能他这一辈子就只能是萧家的一个普通人,也不可能坐到属珊军都头的位置。
这一切都因一次的意外成就了萧远山。
萧远山已经是半大孩子,赶羊放牛那也是常事,在他十岁这年!冬天来得异常的早,大雪纷飞,草原上早已没有给牛羊吃的草,早前准备的草料也所剩无几,为了给牛羊找吃的,萧远山与父母带着一小队养一路南下寻找草料,却没想这一走就来到了大辽与大宋的交界处。
北宋当时这种越过交界放牧的情况挺常见的,很多人也不以为意,特别是大辽态度越发不好的情况下。
在一次寻找草料途中,萧远山与家人走散了,这满天飞雪扰乱了萧远山的判断,在雪地里困了一天一夜,就在萧远山又累又饿时,他遇见了一个胡须大汉,此人身穿皮衣貂绒、头戴大帽,长得好生威武霸气。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北侠欧阳春。
欧阳春近日四处游历江湖,不知不觉来到了这关外附近,却不曾想竟然遇到了萧远山,欧阳春在得知萧远山是大辽契丹人之后,也并没有作其他想法,大辽与大宋之间就算在有矛盾,也不至于牵扯到孩子身上吧?
原本欧阳春是打算给萧远山一些吃的穿的之后就打发他离开,他自己也正好继续游历江湖,但欧阳春也没想到萧远山居然与父母失去了联系,在待萧远山恢复体力后欧阳春带着他在关外寻找三五日都不见其踪迹,这可如何是好?
把萧远山送回大辽寻找他父母?
且不说现在冰天雪地根本难以辨别方向,就是这路途也很难走,况且欧阳春自己是大宋汉人,如此深入大辽腹地也有不妥之处,就算他实力超群也很难保证自己安然退回大宋。
欧阳春有些迟疑了,要真的让他不管不顾又不太符合他的秉性,说实在的,欧阳春不仅武功极高,就是在武林中也有很高的威望,这与他的公正忠义有很大关系,性格敦厚豪爽,与锦毛鼠、飞天鼠都是很好的兄弟。
并且欧阳春十分喜欢小孩子,萧远山年仅十岁,为人乖巧懂事,这恰恰击中了欧阳春最为柔软的一面。
萧远山在寻父母不成后,心中也是非常的失望,这大雪天气也不知道持续多久,自己一个人也没办法生存下去,继续跟着这胡子大叔到也是目前最好的去处。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萧远山没有细说,在跟着欧阳春之后他享受到了在家里都没有的待遇,至少吃喝不用发愁,早就听说南方富庶,这胡子大叔似乎挺有钱的,如果自己在大宋赚到钱回家,那父母也不用辛苦放牧了,这是萧远山心底最初的想法。
萧远山也是机灵聪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发现了欧阳春的不凡,当即拜师欧阳春,想要学习武功。
其实萧远山心里也清楚,自己虽然说是大辽萧家子弟,但族支太过偏远了,如果自己没有什么才能,估计在萧家是没出头之日了,倘若自己能够学到一招半式,回到大辽之后在萧家怎么说也能混一个职位,父母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欧阳春对萧远山突然拜师也挺意外的,自己虽然收了一个义子,但目前还没有收徒,经萧远山这么一说欧阳春到也有这种意思,虽然萧远山是契丹人,可欧阳春并不是很在意,在他看来人的秉性最重要,并非出身来说明一切。
思虑再三之后欧阳春答应收萧远山为徒,其实这也是看在萧远山机灵聪慧的原因,欧阳春发现这孩子似乎是可造之材,这一身筋骨不练武可惜了。
就这样!萧远山在自己失踪之地留下线索之后,就跟着欧阳春离开了关外。
留下线索的原因只是为了让父母知道自己还在人世,并且跟随师父学艺,待学艺有成在回家孝敬父母。
如此十五年过去了,萧远山也长大成人,他跟随欧阳春的这十五年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见到了他一生都没有见到的人和事,在大宋生活的这十五年他充分认识到了大宋,对大宋也有很深的感情。
就在萧远山二十五岁这一年,在欧阳春的主持下萧远山与岳霓裳结为夫妻,也算是在大宋结了一门亲事。
萧远山很高兴,他想把这件事分享给自己父母,自己已经离家十五年了,是该回去了,这些年虽然也有与家里书信往来,但因为练武的关系萧远山一直都没有回家,只是到关外寻找其他人托信回家。
告别师父欧阳春后,萧远山带着岳霓裳出雁门关,准备回大辽国都。
在离开雁门关之前,欧阳春对萧远山嘱咐再三,他学艺大宋,将来不可与大宋为敌,也不可与汉人为敌,这是欧阳春对萧远山的唯一条件。
萧远山回到大辽后一身武艺超群出众,不仅给父母涨了气势,更是让萧远山走进了萧温思的眼里,此时萧温思女儿萧绰正被册封为妃,身边无可用之人,要放其他人萧温思可不相信,谁知道是不是其他大臣安插的人。
但这萧远山自小离家,与其他大臣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一点萧温思可调查清楚了,在加上萧远山又是自己本族,这信任度就高了许多,虽然这萧远山去了大宋十几年,甚至还取了一个汉人妻子,但这些都无所谓,这恰恰表明了萧远山的“清白”。
萧温思为了给女儿萧绰铺路也是费尽心思了,大辽初期内部争夺可一点都不简单。
就这样,萧远山成为了萧太后的属珊军都头,简单来说就是禁卫军护卫队长。
风波起始第三年,岳霓裳为萧远山产下一男婴,这孩子就是萧峰,待孩子满月之际,萧远山带着岳霓裳准备回大宋,也算是带孩子“回门”。
但不料萧远山回大宋的消息被萧太后对手得知,从而传给了慕容博,这慕容博为了光复大业在大辽也安插得有家臣,本来慕容博不想对萧远山下手的,可是萧远山的一个举动惹怒了慕容博。
萧远山在成为萧太后禁卫军队长后就深得信任,包括还年轻的耶律洪基也很相信萧远山,这大概是萧远山的个人魅力吧!萧远山一致反对大辽与大宋之间的矛盾,大辽应该与大宋修好,同时大辽也应该积极学习大宋的发展,这与其子萧峰的观念是差不多的。
非常神奇的是萧太后与耶律洪基居然对萧远山的建议十分采纳。
这就让慕容博很是郁闷了,本来他在大辽安插家臣就是为了给大辽与大宋之间制造矛盾,而他的大燕则好浑水摸鱼,趁机崛起,但萧远山这样做岂不是断了他的计划?
于是在慕容博知道萧远山回大宋时,这计上心来,悄悄散布消息告知少林、丐帮等名门正派,说萧远山来中原是为了武功秘籍,契丹武士颠覆武林而来。
于是以少林寺玄慈、智光大师,丐帮汪剑通等人为主的江湖武林青年才俊二十一人出雁门关拦截萧远山。
原本汪剑通、玄慈还打算先打探清楚这件事的始末,却不曾想他们刚刚到雁门关遇见萧远山一行人,自己队伍中就有人立即出手了,这一出手就没办法停止,萧远山不知敌人是谁,为了保护自己妻儿,萧远山也是使出了全力,一开始还有些留手,但随着身边契丹武士越打越少,萧远山也打出了真火。
在搏斗过程中萧远山使出了“千幻点穴手”,这一招是欧阳春的压箱底绝学。
汪剑通、玄慈等人哪里见过这等武功?只觉得奇异非常,玄慈与汪剑通都挨了萧远山这点穴武功,只觉得身体发麻,筋骨酸软,但还是靠着一股内力支持下来。
赵钱孙被萧远山一掌打飞封住穴道落入树林里不知情况,智光大师被萧远山这猛烈的打发吓晕过去,只有玄慈与汪剑通还能保持暂时不败。
不过一会儿,能够站立之人就只有萧远山与玄慈、汪剑通三人了,可萧远山这边契丹武士全部败亡,妻子也在乱战中受到波及,而萧远山此时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攻击的这些人竟然是大宋武林高手,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灭了十几人。
萧远山这时想起师傅说过的话,这让萧远山觉得满心羞愧,再也无颜面对师父,在抛出萧峰落入石碑旁时,萧远山坠入山崖,想以此明志。
但萧远山也是运气极好,在半山腰他遇到一根粗大树木,侥幸活了下来。
玄慈、汪剑通也发现了不对劲,似乎事情并非之前所说的那样,在救回智光大师与赵钱孙之后,看着还是婴孩的萧峰,带着离开了雁门关,他们想查找此事的真相。
坠崖之后的萧远山清醒过了,他也发现了这件事不对劲之处,他不能就只有不明不白离去,他想要给自己一个清白,证明自己并没有违背师傅的意愿,萧远山离开雁门关之后回了一次大辽,秘密拜见了萧太后,说明了自己寻仇的想法。
得到准许后的萧远山进入中原,也避免了萧太后因属珊军都头亡故导致与大宋关系的复杂化。
萧远山进入少林寺隐藏了三十年,最初虽然说是冲着玄慈而去,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萧远山发现事情北非这么简单,这背后还有其他人主导了这件事。
直到少室山一战,所有真相水落石出,玄慈是当初的带头人不假,但这一切的主使者是慕容博,正当萧远山和萧峰要与慕容博父子一战时,扫地僧出现了。
结语:扫地僧一己之力化解了萧远山与慕容博的恩怨,之后两人大彻大悟,拜师扫地僧学习佛法,萧远山追逐三十年的恩怨最终还是放下了,也以他的恩怨引起了一场武林争端,至萧峰成年后也是一样在追查当年的带头人,每次风波起都以几十年前的雁门关一战作为起始点,萧远山为了归还自己清白,走上了追查幕后主使之路,最后如愿以偿并不是自己的主因,这一切都是因为慕容博,但萧远山没想到的是,儿子萧峰同样也走了这样一条路,在大宋与大辽之间取舍不得时,萧峰选择以身取义。
图:均来自网络
萧远山是何背景?武功师出何人?
一
三十年前,雁门关一战可谓惊心动魄。由慕容博假传消息所引发中原武林高手围攻萧远山一家,最终导致萧远山家破人亡,而中原武林高手领头人玄慈汪剑通事后才发现信息是假,为之抱憾半生。
萧远山本是辽国贵族后裔,但是一身武功匪夷所思,竟然在雁门关与中原武林高手杀的昏天黑地,取了十多条高手的性命,这份武功足以震慑群雄。萧远山武功竟然如此之强,那么他的师父绝对不简单。
萧远山显露的武功太过另类,和中原武林高手的武功套路是不一样的,这让与之交手的高手三两下都被击倒。
那辽人并不答话,转手两个回合,再杀二人,忽起一足,踢中了汪帮主背心上的穴道,跟着左足鸳鸯连环,又踢中了带头大哥肋下穴道。这人以足尖踢人穴道,认穴之准,脚法之奇,直是匪夷所思。再看萧远山在跳崖之前留下的“绝笔书”:
余授业恩师乃南朝汉人,余在师前曾立誓不与汉人为敌,更不杀汉人,岂知今日一杀十余,既愧且痛,死后亦无面目以见恩师矣。由此可见,可以得知萧远山师父的信息有以下几点:
1.萧远山的师父是汉人,而且此人忠君爱国。
2.萧远山的师父应该不是正常的武林门派出身,武功套路更接近实战,而非招式繁复。
3.此人肯定经受过郁郁不得志,不然不会有闲工夫收徒。
4.在雁门关大战之前,他师父已经过世。
5.此人和大辽应该没有正面为敌,不然不会收萧远山为徒。
二
萧峰自尽是1094年,他出生是1060年,也就是说雁门关大战是在1061年,此时萧远山的年龄不能准确得知,就按此时三十岁来分析,也就是说在1060年,三十岁的萧远山武功就已经大成,而且他的师父注定在1060年之前过世。故而,萧远山的武功应该是在1040年到1060年之间学到,而他的师父应该就是在这个时间过世。
之前岳老三看到有人分析是杨家将里面的杨四郎,其实时间明显对不住。因为杨家将损伤最惨一战是“金沙滩”,而时间是在983年,此时杨四郎至少有二十岁,那么到1040年也就是萧远山十岁之时,杨四郎的年龄就将近80岁,而杨四郎毕竟不是逍遥派高手,那个时代杨四郎就不可能这么高寿。所以岳老三认为杨四郎可能性基本没有。
那么在1060年之前活动的著名人物有谁呢!恰好有一个,就是“面涅将军”狄青。
狄青生于1008年,卒于1057年,自少入伍,多智谋,英勇善战,一生主要对抗西夏,其中夜袭昆仑关是他的经典之作。
从各个方面分析,狄青是萧远山的师父是合理的:
第一,时间对得住。
前面分析的萧远山的师父在1060年过世,而狄青是在1057年过世,符合这个时间点。
第二,狄青是大宋武将,忠君爱国,却总是被猜忌。
既然是武将,狄青的武功绝对非同小可,绝对有让人闻风丧胆的杀招,出手注定不凡。而且狄青一直对大宋忠心耿耿,却一直被猜忌,最终郁郁而终。而萧远山的师父也是对大宋忠心耿耿,让他不得伤害汉人。
第三,狄青没有正面与大辽为敌。
狄青一生的战绩都是在与西夏的对决中获得,并没有与大辽直面交锋,他的内心并没有痛恨大辽,所以能够收大辽的年轻人作为弟子。
而这些条件狄青都恰恰符合,可以看出萧远山的师父是狄青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三
萧远山与狄青应该是在西夏边境相遇,当时狄青还是大宋的主将,镇守西北边境,主要是针对西夏。而在萧远山17岁之时在在塞北牧马,不知不觉来到宋辽边境之地,随后又闯入大宋境地,而被狄青的部队当做“奸细”而擒获,当狄青在审问他的时候,他却只会契丹话,这让狄青很好奇。
狄青懂契丹话,在了解的过程中狄青得知这是个无辜的小伙子,狄青观察到他骨骼清奇,魁梧身材,一看就是练武的好材料,于是狄青就决定把自己的功夫传给他。
萧远山的武学天赋极高,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就把狄青一身武功全部学会,随后他离开了师父。在离开之前,狄青对他有所交代,就是此生不得告知外人他的师父是谁,不得用武功杀汉人,而萧远山铭记在心。
随后,萧远山回到大辽,用十年时间把所学的武功融会贯通,融合大辽的一些手法招式,更是奥妙无比,这样他的武功才真正精进,成为一名高手。
可见,萧远山的师父自是大有渊源,而狄青是可能性最大的。
*忠肝义胆岳老三聊武侠第51期*
坚持原创,我是忠肝义胆岳老三,欢迎关注!
萧远山是何背景?武功师出何人?
萧远山,丐帮帮主乔峰之父,30年前携妻儿回雁门关省亲,却遭带头大哥玄慈方丈(姑苏慕容博设计后死遁)聚集中原武林高手21名埋伏围剿。妻子惨死,萧远山大开杀戒杀死17名高手,唯有少林玄慈方丈,丐帮帮主汪剑通,智光大师以及当场被吓晕的赵钱孙4人存活。
萧远山心灰意冷,抱着妻儿跳崖殉情,在跳下的过程中用尽最后力气将儿子萧峰抛回悬崖之上汪建通的身旁。而雁门关边上的巨石留下了他的遗言:
峰儿周岁,偕妻往外婆家赴宴,途中突遇南朝大盗,事出仓促,妻儿为盗所害,余亦不欲再活人世。余授业恩师乃南朝汉人,余在师前曾立誓不杀汉人,岂知今日一杀十余,既愧且痛,死后亦无面目以见恩师矣。萧远山绝笔。
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都知道萧远山的故事贯穿全篇,意外生还后,隐姓埋名藏在少林寺中,30年间不断偷得少林绝学秘技,实力大增,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步步成长。
萧远山的遗言叙述了遭受伏击的前因后果,令中原武林高手汗颜,却无人敢于承认自己误杀好人的罪过,只默默监视着乔峰的为人品性,汪建通甚至还在临终遗书里吐露乔峰的身世,所作所为无不是在防范他身上的异族身份。
说到身世背景萧远山原来的身份在影视剧中常常被忽略,事实上他是国萧太后属珊帐下的亲军总教头,并且深受信任和赏识,贵为三军总教头。萧远山同情民间百姓疾苦,希望辽国与大宋交好,身在其位时常劝阻辽道宗和平止戈,深受宋辽两国士民的爱戴。在遗言中提到“余在师前曾立誓不杀汉人……”这不仅是对恩师的誓言,也是他身体力行一辈子都在坚持的,可恨遇贼害死妻子怎能不恨?
慕容复的父亲慕容博是五胡十六国当中燕国皇室的后裔,时隔500-600年,仍然妄图复国大业,因此设计陷害萧远山被大宋武林高手围攻的悲剧,意在挑起北宋和辽国的战争,趁机渔翁得利。换句话讲,若非萧远山身份贵重,慕容博可能不会拿他开刀。
萧远山的授业恩师是哪位?遗言中提到“余授业恩师乃南朝汉人……”这个范围就广了,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设定的背景发生在《射雕英雄传》前,大约是公元1094年左右,宋哲宗元祐、绍圣年间。这时候还是汉人当家作主的时候,“南朝汉人”放到历史人物范畴,看见有人猜测是狄青,我甚至以为是包拯的护卫展昭,虽然那也是故事《三侠五义》里的人物。
缩小范围推测,萧远山的师傅如果隐藏在小说当中,莽莽以为逍遥派的无崖子最有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无崖子在山洞中传授给虚竹70年的功力,说明他的年纪最少是七八十岁了。这时候萧峰30岁出头,萧远山粗略估算50有余,授业恩师七十多岁,年龄是对得上的。
2、从萧远山的武功路数判断,虽然猛虎下山十分勇猛,其中也不乏别人看不清的招式,比如在聚贤庄放绳索救亲儿子萧峰致仕,露了一手“天女散花”很是轻灵,跟继承无崖子功力的虚竹有些相似之处。
3、无崖子有去辽国的原因:影视中段誉失足落下山崖,误入无崖子曾经隐居的“琅嬛福地”,见到令他痴迷的神仙姐姐雕像,是是白玉雕。
大着胆子再行细看,才瞧出乃是一座白玉雕成的玉像。这玉像与生人一般大小,身上一件淡黄色绸衫微微颤动;更奇的是【一对眸子莹然有光,神采飞扬】。
“琅嬛福地”在南方大理附近,靠近缅甸边界地盛产的是翡翠,而北方多地盛产白玉,无崖子为心爱小师妹所雕的玉像原材料定然出自北方,北方出名的白玉有三种:
一是新疆的和田白玉,和田玉籽料珍稀,那么大块白玉感觉很难找,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北宋时期新疆区域在西夏人的掌控中,与辽国土地毗邻,西夏和辽国无崖子可能都去过。
二是青海白玉,山料,透明度很高,然而颜色有些偏灰暗色调,不符合文中描述的场景。
三是俄罗斯白玉,产自贝加尔湖地区,正是辽国所掌握的范围。俄罗斯玉以白玉和黄玉为主,神仙姐姐身上那件淡黄色绸衫很有可能就是黄玉所雕的。俄罗斯白玉跟和田白玉极为相似,颜色统一深受古代人民喜爱,后来也成清代宫廷以及民间白玉配饰的主要原材料。
综上所述,推测无崖子在寻找白玉的过程中遇见萧远山,教授他武艺。萧峰出场时才周岁,萧远山估摸着二三十岁,无崖子四五十岁比较合理,从小说中李秋水和天山童姥的年纪推测,无崖子跟那位小师妹年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否者那两人也不至于忽略这个情敌。
故事就讲到这,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晴空莽莽,欢迎点赞留言讨论。
萧远山是何背景?武功师出何人?
萧远山乃辽国萧太后的弟弟萧天佐之子,武功师出于四郎杨延辉。萧远山得到姑姑萧太后的赏识,而被委任属珊大帐的亲军总教头。萧远山虽致力于宋辽睦邻修好,但辽国对大宋虎视眈眈,萧远山数次进谏,希望两国交好,但收效甚微,心灰意冷之下,以拜亲访友之名,辞去官职,准备携妻耶律琼娥退隐江湖,不想途径雁门关时遭到中原武林高手的狙击围杀。
话说,北宋太宗年间,契丹辽国进犯中原,杨继业率七郎八虎出战,不料奸臣作祟,杨家将损兵折将,最终杨继业在两狼山头撞李陵碑而死,七子四死三生。
四郎杨延辉不幸被辽国大将萧天佐俘虏,而后押送至辽国都城上京。
萧天佐的姐姐辽国萧太后见四郎天生俊朗,一表人才,遂问其名,四郎恐有辱杨家声名,谎称自己叫木易。萧太后于是招四郎为驸马,并将女儿铁镜公主许配于他。
四郎与铁镜公主成婚后,俩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并且还生下一子杨宗原。虽然表面上日子过得鲜车怒马,其乐融融,但四郎始终未忘自己乃大宋忠烈杨家后人。
转眼十八年过去,宋辽再起争端。四郎的母亲佘太君不顾百岁高龄亲自挂帅,驻扎于雁门关。
四郎听闻母亲就在眉睫之内,不觉动了思亲之情,有心探望老母,但战情紧张,却无计过关。铁镜公主见四郎愁闷非常,追问之下,四郎不得已和盘托出,自己乃杨家之后。
铁镜公主念在四郎白云亲舍之思,冒险去母亲萧太后居所盗取通关令箭。四郎感激不已,夜冒杀身之祸,出关探望母亲。
四郎见到佘太君后,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四郎将当初如何奸臣作祟,致使被俘,如何假意投敌,忍辱负重,隐瞒身份,伺机报仇,如何被招为驸马,萧太后又对如何恩重如山,一一告知母亲。
佘太君听闻四郎身在辽营,心在大宋,对四郎命运多舛,几经沉浮也是唏嘘不已。
待到三更时分,四郎要转回辽营,众人甚是不解。四郎又将铁镜公主盗通关令箭说了遍,大家这才明白了铁镜公主对四郎情深义重之真,也明白了铁镜公主的苦衷与难处,于是含泪送别四郎。
四郎刚回到辽营,盗取令箭、夜探宋营之事便已暴露。四郎当着萧太后之面,承认了自己是杨家后人的实事。
萧太后大怒,欲要正法四郎。铁镜公主闻讯赶来,哭求母后放过四郎,众众文武大臣也纷纷替四郎求情,四郎这才躲过杀身之祸。
萧太后虽饶恕了四郎,但对他杨家的身份始终忌惮,于是夺去其兵权,让他与铁镜公主一同去阴山脚下河朔之地的塞外牧马放羊。
当初四郎虽被萧天佐所擒,但萧天佐却对四郎的有情有义大加赞赏,更对其高超的武功佩服不已。待到萧天佐之子萧远山刚及弱冠,萧天佐便面呈萧太后,希望萧远山能向四郎拜师学艺。
萧太后为防四郎再有二心,于是答应了萧天佐的请求。
杨四郎自是看出萧太后心中所想,但皇命难为,只得默然接受。初时,四郎对萧远山也是敷衍了之,但终被萧远山金石之心所打动,于是让其立下誓言“不杀汉人”后,正式收萧远山为徒,授自己一身武学给他。
萧远山自幼跟随其父习武,已有万夫不当之勇,人皆称其为上天神龙转世,如今再得名师指点,武功更是位居当世绝顶高手之列。
萧太后临朝摄政后,明达治道,闻善必从,此时也正是辽国用人之际,欲招四郎回朝。四郎知道他日必将和大宋开战,自己也难以面对杨家,于是以身体有疾为由婉言拒绝,极力推荐萧远山。
萧远山跟随四郎习武多年,两人师徒情深,情若父子,萧远山终是不忍丢下师父独去,但四郎谆谆教导,希望萧远山能识大体,顾大局 ,致力于宋辽两国修好,不要再起祸端,令百姓流离失所。
师徒两人洒泪而别。萧远山本就是萧皇后兄弟之子,再加上四郎推荐,也就得到萧皇后信任、赏识,于是委任其为辽军蕃汉精锐组成的属珊大帐亲军总教头。
属珊大帐本就由蕃汉两族组成,自是不愿意见到两国兵戎相见,今见萧远山每每劝阻萧太后禁动兵戎,遂深得宋辽两国士民的爱戴。
然,萧太后在辽国摄政王、昔日旧好、今同宿同眠的情人韩德让蛊惑之下,终要对大宋开战。萧远山虽数次劝谏,却无功而返。
大宋与辽国终于再起战端,并且萧天佐担任攻宋主将,岂料幽州之战,萧天佐命丧杨家后人。
此时又传来四郎郁郁而终于河朔之地,且留下遗言,死后墓碑向南。萧远山泪流满面,感慨万千,于是有了辞官隐居的想法。
萧远山递上辞呈,以拜亲访友之名准备离开辽国,准备去四郎出生之地麟州祭拜,然后转道开封杨家府邸向杨家后人禀明师父去世的噩耗。
当萧远山携妻子耶律琼娥,怀抱尚在襁褓的萧峰途径雁门关时,不想中原武林豪杰被意欲挑起宋辽争端的慕容博所传的假讯息所骗,狙击围杀萧远山,使得其妻丧生,致使落崖未死的萧远山心性大变,意欲血腥复仇。
萧远山是何背景?武功师出何人?
萧远山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重臣——南院枢密使萧惠之子,而他的一身绝顶武功,则主要来自于南侠展昭。
1044年十月,辽兴宗以李元昊引诱辽国境内的党项人叛逃西夏且拒不归还为由,亲率大军十万渡过黄河,直指西夏。辽国大军共分为三路,率领北路6万主力军队进军贺兰山的,正是萧远山的父亲,辽南院枢密使萧惠。
萧远山当时才十五岁,但虎背熊腰,较一般成年人更为魁梧,再加上他天生神力,又跟府内的武师学了一身武功,所以当他坚持要随父出征时,萧惠欣然答应,并安排他做了自己的亲兵。
这次辽军征夏之战,起初十分顺利。李元昊将主力左厢军部署在贺兰山北麓,本想以逸待劳,痛击来敌。结果在萧惠带领的主力前锋军冲击之下,很快就全面溃败,只好退入贺兰山中不出,并向辽兴宗请罪求和。辽兴宗想一举拿下西夏,永绝后患,断然拒绝了李元昊的求和。
于是,李元昊采用坚壁清野之计,一边撤军,一边烧毁粮草和房屋,待长驱直入的辽军粮草不继、士气大降之时,他表面上再度求和,暗地里却一直拖延和谈的时间,等待时机反攻。
李元昊看到自己的缓兵之计奏效,辽军已饥困不堪,便趁机猛攻辽军主力大营,没想到被萧惠奋力击退,还一路率军追击。可能是天佑西夏,这时忽然吹起大风,卷起漫天风沙,不见人影。辽军根本没见过这样的天气,可西夏兵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趁机大举反攻,辽军很快溃败。
最终,辽国多名重臣被俘,辽兴宗仅带数人逃脱。而萧远山虽然凭着勇武逃出西夏军的包围,却在风沙中和父亲失散。萧远山只好一路北行,希望能回到辽国,但他毕竟年纪还小,也不懂得辨别方向,结果竟在数月之后,来到了大宋边关雁门关。
此时的萧远山,早因多日来的饥寒交迫变得虚弱不堪,他看到一队车马从向自己行来,再也支持不住,昏死过去。待再度醒来时,已经身处马车之上。车内两人,一个中年人身材微胖,面目黝黑,额头隐隐有月牙形的疤痕,气度不怒自威。另一个青年人一身红袍,玉树临风,抱剑而坐。
听他们自我介绍,原来中年人正是大宋监察御史包拯,青年人则是御前四品带刀护卫,江湖人称南侠的展昭。原来,包拯刚作为契丹正旦使出使辽国归来,展昭则是作为护卫,一路保护包拯和使团。
在喝着仆人送来的稀粥时,萧远山已经决定自己要把真实身份坦承相告,因为面前两人他早有耳闻,包拯铁面无私,光明磊落,人称“包青天”;展昭天生一副侠义心肠,人人称赞,“南侠”之名,实至名归。
如今宋辽关系微妙,但大体上还是以和平为主,西夏成为两国共同的敌人,想来大宋也不会为难自己这个辽人。
果然,萧远山告知自己身世以后,包拯与展昭相视一笑,都为萧远山的坦诚非常赞赏,并告诉他萧惠已回到辽国,建议萧远山和他们一同前往汴京,等时机和辽国使团一同回国。萧远山欣然答应。
接下来,萧远山就在包拯的车中养伤。他本来身体强健,年轻人又恢复得快,没过几日,已经是生龙活虎。萧远山少年心性,经常拉着展昭切磋武功。展昭也非常喜欢这个淳朴的少年,虽没有传授真正的绝学,却也指点了他不少。几个月下来,萧远山的武功突飞猛进,令展昭非常吃惊。
萧远山在汴京一住就是五年,展昭在得到了包拯的允许之后,正式收萧远山为徒,将一身武功倾囊相授。而萧远山也不复所望,不断逼近和展昭的距离,而到了辽国使团进京时,萧远山的武功已经和展昭不相上下。
师徒两人分别之际,展昭让萧远山立下重誓:一是不得向人透露他们的师徒关系;二是此生不得杀一个汉人。如违反誓言,必定家破人亡,断子绝孙。萧远山一一答应。
正式启程回辽前的一天,萧远山准备用一天时间,再看看富饶美丽的汴京城。没想到这一游,竟让他遇到了一生挚爱。而他一生最大的仇敌,竟也在暗中窥伺,为他定下毒计。
还是那个老套的英雄救美桥段,不过却显示出了萧远山的绝世武功:美女坐骑受惊,冲入闹市,萧远山一手拽住马缰,止住奔马;一手夺过旁人手中的绸缎,将因惯性飞到半空的美女稳稳卷住,轻轻放下。
萧远山这一手,让旁边酒楼上的慕容博大惊失色,他本以为自己已经是年青一代难得的高手,但如今看来,若自己和萧远山易地而处,自己最多以“斗转星移”止住奔马,绝不可能做到如此漂亮的救人。
慕容博听萧远山和姑娘谈话,得知了萧远山的身份,心念一转,便找到自己手下的一个久居大宋的辽人,让他务必求得萧远山收留,然后什么都不用做,只等萧远山准备再度来宋时,一定将消息传回燕子坞。
再说回萧远山,他第二天如期启程,在雁门关外,他又遇到被他救了的美女,原来她是富商之女,专门做宋辽之间的生意,这一次正好要去辽都。美女本就对萧远山芳心暗许,萧远山也有些喜欢她,这次两人有机会同行,果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回辽后,萧惠本想让萧远山出任军职,但萧远山想到宋辽之后难免开战,自己答应了师父展昭不杀汉人,但又不想伤父亲之心,便只答应出任大辽珊军总教头。
十一年之后,萧峰出生。萧远山看到妻子思乡心切,便主动提议带着儿子回大宋省亲。那个他从大宋带回的仆人得知此事,终于向慕容博发回了他做卧底以来的第一封情报,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传回情报。
接下来,就是慕容博向中原武林家假契丹武士来少林抢夺武林秘笈的消息,玄慈带头组织二十一名高手前去拦截,雁门关大战,萧远山妻子死去,怒杀十七名高手后,想到答应师父展昭不杀汉人,于是携萧峰跳崖,半路却又将其抛回。
而后发生的慕容博假死脱身,萧远山幸存后展开疯狂报复,后被扫地僧点醒出家等情节,书中所说甚详,不再赘述。
1094年,萧峰因忠义两难全,自尽于雁门关。远在少林寺的萧远山得到消息,不禁想起了他在师父展昭面前立下的誓言:
我萧远山在此立誓,此生绝不向任何人透露师父姓名,亦绝不杀一名汉人。如违此誓,教我家破人亡,断子绝孙!
萧远山此时虽然已是方外之人,但心中还是忍不住一阵酸楚,化成两行浊泪,潸然而下。
萧远山是何背景?武功师出何人?
萧远山的师父是李秋水的妹妹李沧海,李沧海同时也是萧远山的母亲。由于李沧海的父亲是逍遥派老掌门逍遥子,所以萧远山的武功实际上源出于逍遥派。
李沧海之所以成为萧远山的母亲和师父,其中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那就是逍遥子的复国计划。
慕容博的父亲为了兴复燕国,夺取逍遥子聚集的大量财富,下毒害死逍遥子,逍遥子死后,李沧海为之报仇,杀死慕容博之父,此后李沧海放弃复国计划,传授萧远山武功,她致力于辽宋和平,并要求萧远山不得杀害宋朝人。
谁知道,一个更大的阴谋,笼罩着萧远山。
首先我们要说,作为逍遥派老掌门逍遥子的幼女,李沧海为什么没嫁给无崖子,却嫁给了契丹人?这还得从逍遥子的复国大业说起。
没错,逍遥子正是柴世宗的后人,师从陈抟老祖,学得一身惊人武艺,创建了逍遥派。
原来,当年陈桥驿,后周柴世宗的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夺取了柴世宗的江山。
之后,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对柴世宗的后人不放心,暗中追杀柴世宗的几个儿子。
柴世宗有个儿子柴熙让,流落民间,死里逃生,陈抟老祖不忍眼看着他死于非命,便收他为徒。
柴熙让从此成为陈抟老祖膝下的小道童,道号逍遥子。
逍遥子跟随陈抟老祖躲避到天山缥缈峰灵鹫宫,学习陈抟老祖的绝世武功,三十多年后,陈抟老祖仙逝,逍遥子创建了逍遥派。
逍遥子痛恨赵氏兄弟,便还俗了,还娶了老婆,他一心一意恢复他柴氏江山。
逍遥子收了三个徒弟,大徒弟天山童姥,二徒弟无崖子,三徒弟也是自己的长女李秋水,四徒弟是他的幼女李沧海。
逍遥子武功虽高,但是要恢复他柴氏江山谈何容易,一来要有人马,二来要有钱财。
所以,逍遥子自己,一方面到处劫掠江湖上的豪绅的财富,聚集起来,为将来招兵买马起兵之用。
另一方面,逍遥子派遣自己的弟子们卧底到当时宋朝周围的邻国,暗中夺取权力,以伺机从外部给宋朝带来压力,扰乱宋朝,逍遥子就可以趁机起事了。
因此,逍遥子把自己的大徒弟天山童姥,送到了西域,联络吐蕃。所以天山童姥的秘密基地是灵鹫宫。
逍遥子把自己的二徒弟无崖子,送到大理国,联络大理。所以无崖子的秘密基地是大理无量山。
逍遥子把自己的三徒弟,也就是李秋水送到了西夏,李秋水凭借美色,成为西夏皇妃,秘密基地是西夏皇宫。
逍遥子把自己的四徒弟,也就是李沧海,送到了契丹。
因此,李秋水嫁给了契丹掌握实权的萧太后家族。
我们都知道,萧远山是乔峰的亲生父亲,曾经得到辽国萧太后的重用,担任属珊军总教头。
属珊军是契丹皇后的亲军,而辽国历代皇后最后基本上成为太后,掌握辽国的真正实权。
为什么萧远山年纪轻轻,就能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呢?绝非是因为他武功高强,而是因为萧太后信任他,因为他是萧太后娘家人。
乔峰有个结拜大哥,就是契丹皇帝耶律洪基,耶律洪基的母亲萧挞里,就是当时的萧太后,那个重用萧远山的萧太后。
而萧远山跟萧太后是什么关系呢?娘家侄子,萧太后娘家大哥的儿子。
萧远山的父亲是萧太后的大哥萧阿剌,担任辽国的南院枢密,掌握辽国的军权。
萧阿剌就是李秋水的妹妹李沧海的丈夫,李沧海嫁给萧阿剌,生了萧远山,后来又传授萧远山武功。
那么,作为逍遥派老掌门无崖子的幼女,李沧海为什么嫁给了契丹人?
就是因为逍遥子要兴复柴氏江山,让李沧海去辽国夺取大权,或者撺掇辽国攻打宋朝,逍遥子就可趁机起事了。
因此李沧海嫁给了萧太后的哥哥萧阿剌,萧阿剌跟李沧海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乔峰的父亲萧远山。
萧远山年纪轻轻,就当上皇后属珊军的总教头,就是因为他是萧太后娘家侄子,是自己人,信得过。
我们都知道,逍遥派有个门规,传授给徒弟的武功各个不同。
逍遥子传给大徒弟天山童姥的武功,是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等等。
传给二徒弟无崖子的武功,是北冥神功,凌波微步等等。
传给三徒弟李秋水的武功,是小无相功,白虹掌力等等。
而无崖子传给李沧海的武功,又自不同,是玄天神掌,九鹤斩,擒龙功等等。
李沧海嫁给萧阿剌之后,相夫教子,秘密传授萧远山绝世神功,但是她对逍遥子的那套复国大业并不上心,反而让萧远山发誓,一生之中绝不杀一个南人。
然而无崖子把自己的弟子女儿派到四大邻国的同时,自己正紧锣密鼓地集聚财富。
逍遥子仗着自己一身天下无敌的神功,在江湖上到处劫掠财富,甚至跑到皇宫刺杀大宋皇帝。
结果大宋皇帝身边有一个太监,练成葵花宝典武功,快如闪电,逍遥子屡屡无功而返。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逍遥子的秘密终于被一个人发现,他就是姑苏慕容家族的慕容伟,慕容博的父亲,慕容复的祖父。
慕容伟跟慕容家族的人,居住在苏州燕子坞参合指,在江湖上名头很响,他们是燕国皇族后裔,一心想兴复燕国。
慕容伟看逍遥子神神秘秘,却在苏州敛财无数,便打起了逍遥子的主意。
于是慕容伟派自己的弟弟慕容亮,带着八大家臣,趁夜色天高,去偷偷摸摸逍遥子的底细。
谁知道慕容亮和八大家臣中的四个,都死在了逍遥子的手中,剩下四大家臣身受重伤,逃了回来。
慕容伟知道弟弟武功不下于自己,无论家传的斗转星移还是参合指,都已经臻于绝境,却仍然败给逍遥子,这逍遥子的武功当真是深不可测。
慕容伟自知以自己的武功,万万不是逍遥子的对手,但是逍遥子的宝藏就此舍弃,太也可惜,况且弟弟慕容亮的大仇也不能不报。
于是慕容伟乔庄成少林高僧,自称是少林方丈的弟子灵门大师,接近逍遥子,假装请逍遥子去少林寺研究易筋经。
逍遥子早就听说过易筋经乃少林至高无上的内功心法,多次到少林藏经阁窃取,却一直找不到,他听到慕容伟的话,立刻大喜过望,答应了下来。
然则这都是慕容伟安排下的毒计,他暗中在逍遥子的饮食中下了从西域番僧那里得到的十香软筋散,逍遥子本来医术高明,高兴之余却放松警惕,着了慕容伟的道。
然则,即便逍遥子功力一时尽失,被慕容伟打成重伤,仍以凌波微步勉强逃命。
逍遥子立刻给自己的四大弟子分别飞鸽传书,让他们回来报仇。
谁知道逍遥子的三大弟子都没有接到信。
原来此时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为了争夺无崖子,打得两败俱伤,根本没有去看信,而无崖子此时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刻李沧海的玉雕,更是置若罔闻。
等到李沧海从契丹赶到苏州河南嵩山之时,逍遥子已经奄奄一息,临死时,逍遥子要求李沧海一定要除掉慕容伟,为他报仇。
于是李沧海到处追杀慕容伟,此时慕容伟吓得躲藏到了山东青豹岗,李沧海追到这里,二人一番生死搏斗,李沧海打死慕容伟,自己也身受重伤,回到契丹,不久亡故。
萧远山只有十五六岁,学到的李沧海的绝技,只有一部分,饶是如此,已经是江湖上一等一的高手。
另一边,慕容伟的家臣回到苏州报信,慕容伟的妻子带着儿子慕容博赶赴青豹岗,却不想在路上遇到黄眉僧,慕容博虽然只有十四五岁,却以金刚之力打败了黄眉僧。
逍遥子死后,无崖子在李秋水的支持下,当上了逍遥派掌门,他们也不管什么复国大业了,在大理无量山优哉游哉。
无崖子还收了两个徒弟,大徒弟苏星河,二徒弟丁春秋。
天山童姥自然是霸占了灵鹫宫,以及里面的陈抟老祖的武功秘籍。
萧远山在母亲李沧海死后,便进入辽国皇宫,跟着姑姑皇后萧挞里生活,后来萧挞里的儿子耶律洪基继位,萧挞里成为萧太后,便封萧远山为属珊军总教头。
萧远山得到母亲李沧海的从小熏陶,致力于辽宋两国和平,这与萧太后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萧太后越来越重用这个侄儿,萧远山成为了萧太后的左膀右臂。
数年之后,年近三十的萧远山娶妻生子,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萧峰,就是丐帮帮主乔峰。
正当萧远山带着妻儿,经过雁门关,去给岳父拜寿的时候,他却不知道,一个更大的阴谋正等着他。
原来,自从慕容伟慕容亮死后,慕容伟的儿子慕容博就成了慕容家族的唯一后裔,慕容博的母亲整天教育慕容博不要忘记兴复大燕。
于是长大之后的慕容博,也跟他的父亲慕容伟一样,到处偷学武功,偷抢钱财,为兴复大燕做准备。
因为慕容博喜欢以别人的武功杀死别人,慕容家族还获得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名头。
慕容博眼看着自己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却还一事无成,兴复大业遥遥无期,于是他铤而走险,设计了一个阴谋,制造天下混乱。
慕容博听说辽国近些年来跟宋朝和平相处,都是因为萧太后听信侄子萧远山的话,于是慕容博想杀了萧远山,无奈他武功远不如萧远山。
恰好慕容博跟少林寺的玄慈和尚是好朋友,于是慕容博便假传消息,设计让玄慈和尚带领中原高手截杀萧远山,从而既能除掉萧远山,又能制造辽宋两国的冲突,他就可趁机从中渔利。
慕容博化妆潜入契丹,打听到萧远山某月某日要经过雁门关,去给岳父祝寿。
于是他给好朋友玄慈等中原豪杰假传讯息,说契丹国有大批武士要来偷袭少林寺,想将寺中秘藏数百年的武功图谱,一举夺去。
玄慈等中原群豪一听,炸开了锅,很多人都跑到少林寺,帮助少林寺守卫。
智光续道:“这件事当真非同小可,要是契丹此举成功,大宋便有亡国之祸,我黄帝子孙说不定就此灭种,尽数死于辽兵的长矛利刀之下。我们以事在紧急,不及详加计议,听说这些契丹武士要道经雁门,一面派人通知少林寺严加戒备,各人立即兼程赶去,要在雁门关外迎击,纵不能尽数将之歼灭,也要令他们的奸谋难以得逞。”
第一批赶赴雁门关的高手,包括带头大哥玄慈,丐帮帮主汪剑通,万胜刀王维义王老英雄,地绝剑黄山鹤云道长,杜氏双雄等二十一人。
萧远山万万没想到,自己去给岳父过生日,却遭到中原豪杰的截杀。
萧远山一开始想到跟师父发下的誓言,还手下留情,直到这些高手杀了他的妻子,还要杀他的儿子,萧远山终于不再留情。
智光道:“那辽人双臂斜兜,不知用什么擒拿手法,便夺到了我们两位兄弟的兵刃,跟着一刺一劈,当场杀了二人。他有时从马背上飞纵而下,有时又跃回马背,兔起鹘落,行如鬼魅。不错,他真如是个魔鬼化身,东边一冲,杀了一人;西面这么一转,又杀了一人。只片刻之间,我们二十一人之中,已有九人死在他手下。
“这一来大伙儿都红了眼睛,带头大哥、汪帮主等个个舍命上前,跟他缠斗。可是那人武功实在太过奇特厉害,一招一式,总是从决计料想不到的方位袭来。其时夕阳如血,雁门关外朔风呼号之中,夹杂着一声声英雄好汉临死时的叫唤,头颅四肢,鲜血兵刃,在空中乱飞乱掷,那时候本领再强的高手也只能自保,谁也无法去救助旁人。
萧远山的武功当然奇特,那可是逍遥派的武功。
萧远山最终还是留情了,带头大哥,汪剑通,智光和尚,都活了下来。
萧远山最后留下一封遗书,绝望地抱着妻子和孩子跳下悬崖。
然而他刚跳下去,发现孩子还有气息,不能跟着他死,便将婴儿乔峰扔到了玄慈怀中。
萧远山最后也没死成,落在了一棵大树上,捡了一条性命。
活过来的萧远山再不寻死了,满脑子的是复仇。
后面的剧情,都是在《天龙八部》里的。
至于慕容博,他设计了这场毒计,躲在大石头后面看到萧远山一口气杀了近二十名中原高手,吓得躲回燕子坞参合指,他藏到地窖里,七天七夜不敢睡觉,后来还天天做噩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