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人变大的极限是多少?《蚁人2》中的歌利亚计划又是什么?
小到无限量子,大到“有限”巨人,每一代蚁人“巨大化”极限值都不一样,目前为止最优秀的蚁人斯科特的极限值不过二十余米,能够达到多少极限值与“战衣技术”有关系,蚁人斯科特并非最大极限。
歌利亚计划又称之为“巨人计划”,是以皮姆博士为主导的秘密行动,巨人形态我们并不陌生,在漫威电影宇宙之前,巨人一直都是影视类作品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设定,这种巨人化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往往是非常巨大,对比其他超级英雄各种各样的超能力,这种非常单纯的“力量”更加之间且畅快淋漓。
对于这种较为热门的“能力设定”漫威自然也不会放过,就现在来说,漫威宇宙中“巨人角色”并不少,绿巨人、灭霸、苏尔特尔(火焰巨人)、劳菲(冰霜巨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这些角色的体型大多都是被“固定”的,巨化视觉效果并不是很强,只有蚁人可以“从小变到大”,这种效果往往有优于前者。
我们见过蚁人变小,也见过蚁人变大,这一切的“能量来源”于皮姆粒子,皮姆粒子造就了蚁人体型变化的主因,既然如此,那蚁人最大的极限值又是多少呢?这种变化模式又什么不同?歌利亚计划又与变大有什么紧密的联系呢?
我们或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在电影中一、最小极限
在来看最大极限之前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最小极限,因为“大小”是相对的,在参照物与参照数据不同时,这最大极限也不一样,我们可以先以小见大,看看在最小极限值的时候,“相对”最大极限又是多少?
蚁人变化的一切能量来源于皮姆粒子,这皮姆粒子是一种特殊的亚原子,它具备一种特殊的能量团,可以修改其他物质原子的“间距”,这个间距可以缩小也可放大,它是在一种相对领域中进行缩放,所以我们不用考虑现实生活中“物质的守恒定律”,在缩小时的物质丢失与放大时的物质增加都不存在思考范围之内。
如果故意纠结此问题,那基本上是不存在答案的,缩小之后蚁人体内的物质会“小于”外界原子核,这种“逆物质”反差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一颗氧原子可能都比蚁人还大,这样一来呼吸的问题随之而来,如果进行放大同样也会有问题,蚁人变成巨人之后“凭空出现”的物质能量来自哪里?他身体的巨大化是物质的增加还是体内物质原子直接放大?
所以我们只考虑“理论上”的最小值,能不能实践这不需要考虑,也只存在于电影中。
蚁人在电影中曾经进入到微观世界中的量子领域,那么蚁人的最小极限值就是“量子化”,如果一个物质存在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值,这个最小的单位就是数值的极限,显然蚁人是达到了这个极限,表面上看起来是如此,但基于他身体内部的情况来说,其存在物质的大小是否真的被“量化”了呢?
相对于正常外界,此时的蚁人已经达到最小可测定量子的层次,我们以普朗克尺度来进行衡量,即最小极限值的蚁人达到了1.6×10-33次方,这个极限值远远比普通原子核要小很多很多,我们以这个值为蚁人的常态值,假设蚁人在量子领域为“普遍状态”,那么他从量子领域无限放大至“普通人”状态就是一个“巨大化”的过程。
如果我们以量子领域为参照物,那蚁人斯科特的巨大最大值不到两米,与常人差不多。
二、最大极限值
如果我们换另外一个角度,以普通人大小来放大蚁人,那取得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其实有时候我也有这种疑惑,蚁人从量子领域放大到常态大小中中间的跨度也非常大,也不存在“氧原子”过大无法呼吸的效果,这说明了蚁人战衣同样具备把氧原子同比例缩小的能力。
理论上既然可以无限小到“不可分割点”,那么也存在无限大到不可测量值,但电影中对巨化的极限值依然停留在可观望的程度,如果以普通人状态为一个“中间值”,那么最小与最大相互延伸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目前电影中存在三代蚁人(一代助手算二代),每一代蚁人的大小值不一样,典型的例子就是——
①:一代蚁人皮姆博士:通过皮姆粒子变化的最大极限值为6.1米。
②:二代蚁人皮姆博士助手福斯特:通过皮姆粒子变化的最大极限值为6.8米。
③:三代蚁人斯科特:通过皮姆粒子变化的最大极限值为19.8米。
三代蚁人的最大的极限值都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从电影中来看,似乎与身体素质、以及供氧量有关系,当实际上我认为不是这样,既然蚁人战衣可以缩小氧原子,那放大氧原子也是得行的,那为什么蚁人在缩小与放大之后会呈现两种不同的状态呢?
皮姆粒子技术的缺陷一、皮姆粒子应用到战衣上的技术不够成熟
早期的皮姆战衣更是简陋,要不然初代黄蜂女也不会流落量子领域三十年而没办法放大自己,如果初代皮姆粒子技术足够成熟,那黄蜂女完全可以无限放大自己逃离量子领域,这一点在三代蚁人斯科特的时候得到改善,蚁人与黄蜂侠战斗的时候误操作进入量子领域,一开始战衣也处于失灵状态,但后来还是战衣放大救了他。
二、战衣能缩不能放
蚁人战衣可以缩小氧原子供蚁人在量子领域自由呼吸,当蚁人进行放大,超过氧原子的常态之后,这种功能就不行了,这就造成了蚁人呼吸不顺畅,导致昏迷,如果战衣能够把氧原子同比例到相应的需求,蚁人并不会因为缺氧而昏迷。
同样的道理,三代蚁人之所以在放大程度上大小不一完全就是因为“战衣”技术不合格,与身体素质没有太大关系,毕竟能缩小就能放大,如果与身体素质有关系,那缩小到量子领域的危害会比放大几十米的危害小吗?
不见得吧!
所以根据皮姆粒子的特性来说,既然可以缩小到量子领域的无限值,那也可以无限放大,但这方面的技术上,缩小技术的成熟度要远远大于放大技术的成熟度。
歌利亚计划歌利亚这个名字并不是漫威所创,而是来自圣经里面的一个巨人,这个巨人代表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在神盾局成立早期,歌利亚计划被皮姆博士提出,当然这个前提条件是建立在皮姆粒子发现之后才决定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扩大皮姆粒子的研究,给神盾局准备储蓄力量,当时这个计划钢铁侠的父亲霍华德.斯塔克也参与了,只不过后来因为皮姆粒子的丢失导致两人决裂,这个计划被迫暂停。
其实既然是合作关系,皮姆博士对这粒子也是太过在意,根本容不得其他人染指,说是与霍华德.斯塔克一起合作,但更多的是以皮姆博士为主导,除此之外歌利亚计划的结束还有另外两个原因:
①:初代黄蜂女被困量子领域,粒子技术并不成熟,在应用到战衣上的时候缺陷很大。
②:《蚁人2》中的反派幽灵的父亲与叔叔斯塔尔与福斯特都是皮姆博士的助手,但他们两人与皮姆博士在粒子技术上的研究存在很大的意见与分歧,后来大家不欢而散,在这个时候斯塔尔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粒子缩小技术。
歌利亚计划就是一个以“巨人”为基础的计划,在研究粒子缩小技术的时候也在研究粒子放大技术,只不过这种技术并不成熟,初代歌利亚计划之后福斯特也不过五六米,几十年之后斯科特接手蚁人称号,这个时候粒子放大技术得到一些改变,但斯科特最大也没有超过二十米。
如果放大技术得到改善,战衣得到升级,我认为这放大技术还是可以在提升的,蚁人的最大极限值取决于粒子技术的成熟度,战衣品级越高,粒子技术越成熟,那蚁人的体型会越来越大。
结语:影版中蚁人并非最大极限,皮姆粒子是非常神奇的物质,它可以缩小到量子领域,达到微观领域“最小”,那么在宏观领域也不会局限于此。
文:影视闲谈
图:均来自网络
蚁人变大的极限是多少?《蚁人2》中的歌利亚计划又是什么?
电影中蚁人变大的极限在25米左右,但在漫威动漫中却出现过一个被皮姆粒子放大到顶天立地的浩克!
漫威是一个力量体系多元化的宇宙,既有像钢铁侠这样的科技侧英雄,也有像奇异博士这样神秘侧英雄,蚁人按照设定来说就和钢铁侠一样,属于战斗力来源于高科技的英雄。
只不过钢铁侠的科技都用在了制造战甲方面,而蚁人的科技则是围绕皮姆粒子展开的。
皮姆粒子是初代蚁人汉克·皮姆发现并命名的一种神奇物质,是的,皮姆博士只是发现了皮姆粒子,而不是创造,所以在漫威世界观中皮姆粒子是一种自然诞生的物质。
当然想从自然界中提取出皮姆粒子也不简单,而且提取出来后也需要特殊的科技装备来操控,蚁人的装备正是为了灵活使用皮姆粒子而诞生的。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蚁人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身体大小,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各种敌人,蚁人最小的时候甚至都能进入“量子领域”,可以说是小到极限了。
但相比于近乎无限的缩小,蚁人的变大能力就没那么逆天了。在电影中蚁人一共有三次变为巨人的时刻,第一次是在《美国队长3》中,那时蚁人变成巨人后轻松压制了战争机器等英雄,在《蚁人2》中斯科特·朗说他那时的身高为65英尺(19.8米)。
斯科特·朗第二次变为巨人就是在《蚁人2》中,那时蚁人的目的是为了夺回被反派抢走的缩小版大厦实验室,根据目击记者的描述,那时蚁人有80~85英尺(24~25米)高。
只不过这次蚁人变大后不久就昏迷了,如果不是黄蜂女搭救甚至有死亡的可能,因为变大后蚁人的身体会加速疲劳,很容易筋疲力尽。
当然这种身体疲劳的情况肯定也有办法缓解,在《复联4》中蚁人第三次变为巨人参加“终局之战”时,战斗时间就有了明显的增加,还一脚踩死了灭霸的手下黑矮星。
我目测这时蚁人的身高应该与《蚁人2》中差不多,都是25米左右,这应该就是电影中蚁人变大的极限了,毕竟在“终局之战”中蚁人肯定不会有所保留。
当然理论上来说蚁人是可以继续变大的,因为皮姆粒子的威力上限很高,区区25米显然不可能是皮姆粒子放大的极限,但蚁人就只是个普通人类而已,他脆弱的身体限制住了皮姆粒子发挥。
如果蚁人继续变大,那他的身体疲劳速度肯定会更快,在这种情况下蚁人就很难进行战斗,原地待一会就筋疲力尽了,所以只有变到适合的体型,蚁人才能保持战斗力。
而25米左右就是目前电影中蚁人巨人化最合适的体型了,在这个大小下蚁人既可以靠着庞大的体型迅速碾压敌人,也可以进行持久战斗,不会因筋疲力尽而成为活靶子。
当然如果蚁人能研究出更好应对身体疲劳的办法,那在未来的电影中就有可能以更大的体型出现,目前《蚁人3》已经在漫威的电影计划之内了,我很期待看到斯科特·朗在其中会有怎样的表现。
动漫中出现过一个擎天浩克!漫威最为知名的领域虽然是电影和漫画,但它也推出过不少动漫,比如说《蜘蛛侠》、《终极蜘蛛侠》、《银河护卫队》、《复仇者集结》等。
而在漫威动漫《复仇者集结》第一季23集中,就出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浩克!
在这集中蚁人的皮姆粒子因意外而飘散到了空气里,任何接触到这些皮姆粒子的人或物品都会被改变大小,在动漫的设定中皮姆粒子有两种,一种负责缩小,而另一种就是负责放大了。
下图中超级大的浩克就是因接触到了一堆放大·皮姆粒子而诞生的。
这也应该算是浩克最强的状态之一了,毕竟浩克强壮的身体足以让他无视身体疲劳,不会像蚁人那样筋疲力尽,这时的浩克如果往地上打一拳,那整座城市肯定会被瞬间夷为平地。
只不过《复仇者集结》中的浩克智商比电影中高不少,可以很好的控制怒火,所以在变大后浩克一直站在原地,不久之后就被复联英雄变回原样了。
既然浩克能变得这么大,那也就足以说明蚁人并没有完全发挥出皮姆粒子的放大功能,至于其中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身体限制了,蚁人的身体素质可没办法和浩克相提并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动漫中与钢铁侠等人并肩作战的蚁人是汉克·皮姆,其实在漫画原著中,汉克·皮姆、珍妮特、钢铁侠、雷神、浩克才是初代复联元老。
歌利亚计划是个与漫画有关的彩蛋。在漫画中大部分英雄都只有一个称号,比如钢铁侠、雷神等,但也有一些英雄有过好几个称号,皮姆博士就是其中之一,除了蚁人之外,皮姆博士还使用过黄衫侠和歌利亚这两个称号。
这两个称号都是在皮姆博士处于特殊状态时诞生的。
其中黄衫侠就是皮姆博士精神分裂的产物,那时皮姆博士产生了一个行为方式与惩罚者类似反英雄人格,这个人格就穿上了黄色战衣号称黄衫侠,当然后来皮姆博士解决了人格分裂的问题。
而歌利亚则是在皮姆博士使用皮姆粒子失误的情况下诞生的,文章开头我说过蚁人的科技都是围绕着皮姆粒子展开的,但蚁人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灵活运用皮姆粒子。
在漫画中皮姆博士发现皮姆粒子以后,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才制造出了可以完美操控皮姆粒子的装备,而研究过程中的一次失误就让皮姆博士的身体长期保持在了10英尺(3.05米)高。
之后皮姆博士就为自己起了个新的称号,也就是歌利亚,歌利亚是西方传说中非常著名的巨人,蚁人给巨大化的自己起这个称号并不奇怪。
所以电影中提到的歌利亚显然是一个与漫画关联的彩蛋,当然如果漫威有深挖的想法,那歌利亚的故事也可以展现在观众眼中,电影中皮姆博士的朋友就是漫画中的第三代歌利亚比尔·福斯特。
在漫画中成为过歌利亚的人除了皮姆博士还有五个,其中比尔·福斯特就是最为知名的歌利亚,而且比尔·福斯特还是个天才,当初皮姆博士就是在他的帮助下才解除了歌利亚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漫画中的二代歌利亚就是鹰眼,那时鹰眼为了救寡姐而找到了皮姆粒子并变为了巨人,之后还以歌利亚的身份与其他英雄并肩作战了一段时间。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漫威派。分享漫威精彩
蚁人变大的极限是多少?《蚁人2》中的歌利亚计划又是什么?
作为此前漫威电影《复联4》中提出可以借助“量子维度”完成时空穿越,对复仇者“逆转无限”做出非常关键的角色,蚁人,在漫威《复联4》算是拥有了非常大的曝光度。
而这其中,蚁人在整个终局之战的战场上的“巨人”姿态,以及一拳怼翻齐塔瑞人生物型飞船,一脚踩扁黑曜五将的黑矮星等操作,也是让不少粉丝眼前一亮。
对此,很多漫威粉丝也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蚁人变小我们知道可以实现量子级别,但是放大的话,蚁人究竟可以放大多少?其实就现如今的漫威电影宇宙的设定来说,这一疑问不用猜测,其实电影《蚁人2》中已经给出了答案:80-85英尺(24-25米)。
其实在漫威电影宇宙中,蚁人缩小的次数有很多,但是如果说有过比较显眼的巨型化操作的,其实总体上来说,抛开《复联4》中的设定,其实也就是2次!
《美队3》机场大战的65英尺(19.812米);
《蚁人2》中,为了追逐反派夺走的实验室,蚁人放大自己追击游轮的80-85英尺(24-25米);
就目前维持来说,蚁人在《蚁人2》中追击游轮的体型,算是目前漫威能够查到明确数据的体型大小,而对于漫威《复联4》终局之战战场上的蚁人大小设定,虽然漫威官方没有给出明确数据,但是就战斗中的攻击形式来说,起步也是《蚁人2》中的24-25米的水平。
因此,就电影宇宙来说,蚁人在电影宇宙中的体型极限,目前应该就是24-25米,并且在早期的这种体型下,蚁人是根本无法完成常规战斗的,在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下,蚁人几乎是会铁定陷入缺氧的状态,也就是《蚁人2》中最后坠入海底的情况。
那么,在漫画中的蚁人所谓的极限体型是多少呢?其实如果说到漫威漫画中的蚁人的极限体型,我们就不得不说提到一个漫威蚁人支线中的“歌利亚计划”!
在漫威早期对蚁人的支线设定中,其实初代蚁人皮姆博士,曾经除了使用过“蚁人”这个称号以外,还是用过另外2个称号,一个就是歌利亚,另一个则是黄衫侠。
其中,在蚁人的歌利亚计划之前,其实皮姆博士作为初代蚁人早期的对于皮姆粒子的使用并不是直接可以用来放大,更多的其实是缩小。
这也是为啥早期皮姆博士给自己起名“蚁人”的原因,而对于皮姆粒子用于放大的效果,就是源自于皮姆博士的一次实验意外!
当然,这里咱们得知道的是:
在此前的《蚁人2》电影中,黑人教授在和斯科特·朗一起交流体型放大记录时,曾经表示自己参与过的歌利亚计划中,记录是21英尺(6.4米)。
注意!
这里黑人教授所说的这个“歌利亚”其实是黑人教授自己,并非是皮姆博士,但是在漫威漫画中,其实对于“歌利亚”的描述更多的其实指的是“皮姆博士”。扯远了,再说回歌利亚计划——
就像前面说的,早期皮姆博士对于皮姆粒子的研究更多的是如何缩小,也正是这一时期还不是黄蜂女的珍妮特的惨遭外星反派送盒饭,为此当时的珍妮特找到了皮姆博士,希望需求皮姆粒子来为父报仇。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使得之后的珍妮特成为了黄蜂女,并且和皮姆博士成为了搭档和情侣。
甚至,当时的黄蜂女还为两人起来一个组合名称,也就是复仇者!
比较有意思的是:
在之后当蚁人和黄蜂女搭档钢铁侠以及雷神等人一起对抗洛基之后,蚁人在内的5人组建了早期漫威“复仇者联盟”的早期版本,而歌利亚计划就是在复联成立之后没多久,就被启动了。
至于原因,其实是因为当时作为队伍里的医院,蚁人皮姆博士觉得自己在战斗力上远远不如雷神乃至钢铁侠,而在家庭方面,自己还是靠着黄蜂女的经济,为此,想要改变这一切的皮姆博士,决定开发皮姆粒子的另外一种用法——
放大!
但是在一开始的研究中,因为是处于摸索的状态,因此,这一时期的皮姆博士并没有把控好剂量,使得实验发生意外,自己虽然被皮姆粒子放大了10英尺高(3.05米左右),但是却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正常大小。
因此,在漫画中,其实皮姆博士是有过一段时间的“巨大化”姿态,为此,这一时期的皮姆博士则是干脆给自己起了另外一个称号,也就是——
歌利亚!
这其实也就是漫威宇宙中蚁人巨大化后的姿态,只不过,这一计划在早期其实算是蚁人自己的不自信意外造成的罢了。
当然,我们同样也需要知道的是,在漫威的设定中,“歌利亚”计划虽然起源自皮姆博士,但是并没有终止于皮姆博士,在整个蚁人支线的剧情中,比较经典的“歌利亚”就有5代!
这其中——
1代亨利·乔纳森·皮姆;2代克林顿·弗朗西斯·巴顿;3 代比尔·福斯特;4代埃里克·乔斯滕(阿特拉斯);5代汤姆·福斯特(自称为黑歌利亚);在这5代“歌利亚”中,除了一代是大家熟悉的皮姆博士意外事件,在设定中2代歌利亚其实就巴顿(鹰眼),在漫画中鹰眼成为“歌利亚”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要救当时遭遇险境的寡姐——
早期在复仇者在最困难时期,其实整个复仇者联盟的成员只有鹰眼和歌利亚(汉克·皮姆)、黄蜂女3人!
而这一时期的黑寡妇的身份已经成为天盾特工,只不过,面对寡姐当时的鹰眼还是留有旧情,因此在一次战斗中鹰眼的武器损毁,而此时另外一边的寡姐又被一个巨怪劫持,因此在救人心切的情况下,于是蚁人利用找到了皮姆的一份巨大化皮姆粒子,直接把自己变成了巨人。
至此,鹰眼成为了2代歌利亚,而在救出黑寡妇后,鹰眼也是没有随即放弃,相反而是以这个身份活动了很长时间。
而除了鹰眼意外以外,在历代的歌利亚中,同样比较有意思的就是5代歌利亚汤姆·福斯特其实是3代歌利亚比尔·福斯特的侄子,但不同于自己叔叔的称号,这一代歌利亚中,汤姆·福斯自称自己是“黑歌利亚”就是了!
更多精彩漫威电影情报、漫威美剧推荐、漫威吐槽,请关注漫威电影情报局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蚁人变大的极限是多少?《蚁人2》中的歌利亚计划又是什么?
你好,我是“大叔看漫威”。蚁人变大的极限与皮姆粒子使用者的体质和熟练程度有关,而“歌利亚计划”是蚁人拥有变大能力的关键。
“漫威电影宇宙(MCU)”已经成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电影IP,众多的超级英雄也以形形色色的超能力在荧幕上“大放异彩”。蚁人作为“复仇者联盟”的重要成员,虽然人气较钢铁侠、蜘蛛侠等一线英雄还有些许差距,但其独特的“技能”也让蚁人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同时《蚁人》系列电影也因此受到了足够的关注。
众所周知,《蚁人2》中登场的“比尔·福斯特”博士,曾向“斯科特·朗”提到一个神秘的“歌利亚计划”。那么,这个神秘的计划究竟是什么呢?而蚁人的“巨人化”最多能变成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蚁人究竟能变成多大?蚁人缩小的极限在于“进入量子领域”,量子领域中的蚁人已经不能继续缩小,但放大与缩小不同,决定放大极限的,是人物的“体质”和“熟练程度”。
蚁人第一次在电影中展示“巨大化”能力,就是在《美国队长3》中,蚁人的的突然变大,让观众感到极为“惊艳”,而这一次巨大化达到的尺寸,在《蚁人2》中也给我了我们答案——65英尺(大约19米)。
但同时——
巨大化的弊端也被“暴露”:蚁人亲口说出,巨大化会对体力产生巨大的的消耗。“内战”之后的蚁人,在恢复尺寸之后“昏睡了三天”。
《蚁人2》中,蚁人变大的纪录又被再度刷新,达到了80-85英尺(约25米),再一次惊艳了荧幕,但在“缩回”正常尺寸之后,蚁人虽然再次“晕倒”,但并没有昏睡三天,只是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就再次投入战斗。
由此,我们可以隐约看出,在蚁人一次次突破“变大极限”的同时,变大的他的副作用“越来越小”。到了《复联4》,巨大化的蚁人,几乎看不到“体力耗尽”的情况,不但一拳打翻了“钢铁巨龙”,而且在恢复尺寸之后,还能立即投入战斗。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随着“斯科特·朗”对“巨人化”熟练度的提高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的增强,蚁人巨大化对体力的消耗是可以被逐渐“克服”的。换句话说,在蚁人体质够强的前提下,只要有足够的“皮姆粒子”,蚁人的巨大化是没有极限的。二、蚁人变大的关键——歌利亚计划:其实早在《钢铁侠2》上映后公布的“删减片段”中,“钢铁侠”就曾要求“贾维斯”为其调出其父“霍华德·斯塔克”曾经参与过的“神盾局三大计划”相关资料,而歌利亚计划就是其中之一。
而在《蚁人2》蚁人与“比尔·福斯特”的对话中,我们又感受到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比尔曾与皮姆博士共同参与过这个由“神盾局”主导的“歌利亚计划”。
众所周知,“歌利亚”就是古老传说中的一位“巨人”,所以歌利亚计划,明显与“巨人”有关。而漫画中的比尔,就是“漫威宇宙”中最为知名的“巨人”,作为皮姆博士助手的他,曾在皮姆博士的帮助下,获得了“变大”能力,并以“巨人”的身份成为超级英雄,最终在漫画《内战》中站在“美国队长”阵营,为了保护美国队长“壮烈牺牲”。而他在漫画中的代号,就是
——歌利亚
电影中的比尔依然曾经是皮姆博士的助手,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分道扬镳”,但他们共同参与的“歌利亚计划”,也很明显就是神盾局为了“创造巨人”而设立的项目。延伸:神盾局的“三大计划”——我们已经分析了的“歌利亚计划”在“漫威电影宇宙”中的重要性,而且在分析中,我们也提到了传说中“神盾局三大计划”,那么,除了歌利亚计划外,另外两大计划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1】Pegasus计划——怎么样,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Pegasus”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天马”,也就是《圣斗士星矢》中星矢所守护的星座。而在MCU中,这个名字代表了神盾局一个针对“宇宙魔方”的重磅计划。
我们知道,宇宙魔方曾随美国队长沉入海底,但在二战之后,被霍华德·斯塔克打捞而起,并交由神盾局继续研究,直到的“玛·威尔”博士的时代,神盾局想利用魔方的力量,打造“光速引擎”,虽然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但“惊奇队长”却因此诞生。
可见,从二战时期一直到2012年宇宙魔方被洛基抢走之前,神盾局从未停止过对“宇宙魔方”的研究,换句话说,神盾局的天马计划一直在继续。【2】EXODUS计划——作为“三大计划”中的最后一个,MCU对于EXODUS计划暂时没有过多介绍,甚至连这个计划除了霍华德·斯塔克还有哪些人参与都不知道。
近期,漫威总裁“凯文·费奇”曾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EXODUS计划,而他的回复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走着瞧”
这个简短的回复,让这个计划更加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尽管如此,我们也能从“字面”上,简单推测一下“EXODUS计划”的内涵。
众所周知,EXODUS这个词有“放逐”的含义,所以这个计划,很可能与放逐有关。而说到放逐,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一些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只有这群人,才会涉及到“放逐”。
那么,这些所谓“格格不入”的人会是谁呢?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变种人”,作为MCU下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EXODUS计划很可能成为变种人引进MCU的关键。
不过,除了“变种人”,还有一支非常关键的超级英雄组织,也很容易能与“放逐”扯上关系,这就是“异人族”,这支几乎与“变种人”平起平坐的超级英雄团队,在漫画中就将自己的“大本营——阿提兰”从地球迁移至月球,并一直驻守至今。
当然,除了以上两大团队之外,“永恒族”、“亚特兰蒂斯人”也都具备相似条件,都有可能发生与“放逐”有关的故事,所以神秘的EXODUS计划,一定会成为MCU下一阶段的关键一笔。综上所述:“比尔·福克斯”参与的歌利亚计划,是神盾局创造巨人的关键计划,而蚁人变大的极限,取决于“皮姆粒子”使用者的体质以及熟练程度。
——关注“大叔看漫威”,了解漫威风潮。
蚁人变大的极限是多少?《蚁人2》中的歌利亚计划又是什么?
作为漫威宇宙中能够随意掌控自己大小的角色来说,漫威三代蚁人在很大程度上的“放大化”姿态虽然都是使用了“皮姆粒子”,但并非都是具备相同规模的放大缩小量级,这其中在漫威电影宇宙中以二代蚁人斯科特·朗来说,前后所展现的放大体型就有区别!
那么,究竟在漫威电影宇宙中“蚁人”的体型最大能够放大多少呢?
这里咱们以《蚁人2》、《美队3》两部电影中蚁人放大的体型数据来说——
分别是80-85英尺、65英尺,换算为“米”量级单位,其实也就是:24-25米、19.812米。
所以,简单来说:
我们在《美队3:内战》中看到的机场大战里的巨型蚁人,体型在65英尺,即19.812米左右,对于这一熟悉,本身在“内战”中并没有提及。
但是在《蚁人2》中当蚁人斯科特·朗和黑人教授聊天时,被问及放大记录是多少时,曾经说过为65英尺。
结合《蚁人2》和《美队3》的时间线来说,其实这次65英尺的最大记录就是帮助美队的“内战”剧情中放大的体型尺寸。
而在《蚁人2》中我们看到的在港湾中的蚁人体型设定,则是在24-25米左右,这一体型同样也是没有直接通过蚁人或者是其他的核心主角来阐述。
而是在蚁人放大体型在海中追击游轮的时候,被电视新闻报道时,新闻主播所描述的一个大概的体型尺寸。
因此,整体上来说,其实在电影宇宙中的蚁人的体型,并不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具备足够的皮姆粒子的情况下,进行无限制的放大。
当然,或许也能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
蚁人在具备足够充足的皮姆粒子的情况下,或许是可以进行无限制的放大的,但是这种放大是建立在忽视蚁人身体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而作出的理论猜测。
毕竟——
在电影《蚁人2》中,我们借助二代蚁人斯科特·朗来说,在放大体型到24-5米来进入海湾夺取缩小化的实验室之后,其实就已经出现了“缺氧”的情况,所以,如果在此基础上还想要进行继续的放大,本身对于斯科特·朗的身体体质要求就会有非常高的承受负荷强度的要求。
那么,同样是作为漫威蚁人的初代设定,漫威电影宇宙中的皮姆博士在当年还是蚁人的时期,所能够放大的体型记录是多少呢?
回答是:21英尺(6.4米)!
注意:这个记录是黑人教授的,但因为同属于歌利亚计划,所以默认当时的皮姆最大化也是这个记录。
同样,这段数据其实也是源自于《蚁人2》中二代蚁人斯科特·朗和黑人教授之间聊天时,黑人教授所爆料出来的
蚁人变大的极限是多少?《蚁人2》中的歌利亚计划又是什么?
“歌利亚”这个名字源于《圣经》神话,是指一位拥有无穷力量的巨人,神盾局最初设立这个项目是致力于“巨大化”的科研,以此来增加军事战斗力。
电影《蚁人2》中告诉我们汉克·皮姆博士与霍华德·斯塔克曾是这项计划的主导者,而白幽灵的生父埃利海斯·斯塔尔和养父比尔·福斯特则是二人的助手,后来皮姆博士与霍华德在研究方向上发生分歧,选择淡出神盾局。
皮姆博士希望能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所以他的研究产物“皮姆粒子”除了能将人进行放大之外,还能进行无限缩小,“量子领域”正是基于“皮姆粒子”上延伸出的概念。
量子领域中最关键的理论是它涉及了时间领域,“时间旋涡”这个概念让《复联3》中惨败的结局有了转机。“歌利亚”计划除了造就了蚁人与黄蜂女两位超级英雄外,更是把《复联4》的剧情安排得明明白白,看来没赶上《复联3》的蚁人这次能大展身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