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艾滋病的人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

在我的河南老家有一个艾滋病村,名字叫做熊桥村。距离我家很近,单纯地从外表看,这个村子几乎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这里每家基本上都有艾滋病病人,每年都会有人因为艾滋病而去世。我高中时有一个同学就是艾滋病村的村民,当时我们居住在同一个宿舍里,经常听他讲一些村子里的故事,星期天的时候我也会和他一起去这个所谓的艾滋病村玩,所以对这里的情况特别了解,对于这里身患艾滋病村民的生活状态也特别的清楚。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对于我们老家的这个艾滋病村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下。

时间追溯到二十五年前,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自己还在读小学,印象中似乎还在交公粮。作为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人,我们的生活过得还是比较清贫的。那个时候孩子上学还需要缴纳学费,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感觉家家户户都有好多个孩子,所以每年的开学季,也是大人们的发愁季。突然有一天,村子里来了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在村委会里面摆了一张桌子,提倡“义务献血”。当时村子里的大广播通知说“义务献血光荣,不仅可以给献血证,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营养费”,所谓的献血在村民看来就是卖血,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孩子们的学费问题。

我还记得当时每献200毫升发放营养费四十块钱,在那个年代,一个学生每个学期的学费才一百二十块钱,所以也导致了很多村民甚至家家户户都有人积极献血。而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就是从那一次献血开始的,由于当时那个年代艾滋病的观念比较薄弱,医疗健康的管理不是太完善,村民献血过程中,因为人员众多,为了节约成本,抽血用的针头一直是重复利用的,艾滋病病毒就是通过血液在全村村民里面传播开了,丈夫献血感染上艾滋病后,和妻子正常的过夫妻生活,导致妻子被感染。妈妈感染上艾滋病之后,由于要母乳喂养孩子,导致婴儿也被感染。很快艾滋病就在整个村子里蔓延。

上到八十岁的老者,下到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村子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艾滋病患者,而每年因为艾滋病去世的村民也不在少数。那个年代本来生活就比较清贫,基本上没有家庭能够长期用药治疗,也就听天由命,任其发展。紧张,恐怖,绝望的氛围每天都笼罩着整个村子,甚至有村民选择了喝药,跳河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2004年,相关部门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对这个艾滋病村进行了集中管理和救助,免费给村民发药,甚至还为村民发放一定的经济补助,有心理医生入驻村子里,开导村民,缓解村民心理恐惧的情绪,慢慢地这个村的病死亡率才有所控制。后来相关部门正式为其命名“艾滋病村”,统一对村民进行了帮助和治疗。

我的这个身患艾滋病的高中同学目前已经结婚了,通过他的人生经历也许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艾滋病患者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下。

我的这个高中同学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艾滋病,基本上从他记事开始,就已经成为了另类。妈妈因为艾滋病去世了,姐姐也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他的童年生活就是和爸爸一起相依为命的,而我同学的爸爸当时因为外出打工了,所以才有幸躲过了艾滋病的感染。我同学的童年生活可谓是特别悲惨的,每天面对的都是恐怖的氛围,毕竟随时有可能结束生命,小学六年级读完就辍学了,一直在家里待着。直到2004年之后,相关部门对这里进行救助之后,他又重新回到了校园里。但是不仅仅是我同学,全村的村民最大的心愿就是“搬出这个村子,离开这个恐怖的地方”!即便是重新回到校园,即便他一直瞒着大家自己已经身患艾滋病了,但是当同学们听说他是艾滋病村过来的,也对其充满了歧视。

后来相关艾滋病的宣传走进了校园,相关专家呼吁大家关爱艾滋病患者,我同学的处境才有所缓和。与其同时,我同学的这个村子已经几年没有人结婚成家了,外地的姑娘一听说是艾滋病村,即便条件再好,感情再好,也不愿意嫁过去生活,很多青壮年劳动力想要外出打工,但是相关部门为了控制艾滋病向外地传播,也是拒绝他们出村的。包括这个村子里村民的亲戚朋友,当听说村民感染艾滋病之后,即便关系再好,也基本上不来这个村子走亲访友了。我同学曾乐观地说一句话“那几年,我似乎没有看到过一个外地人,我一度怀疑这个世界只有我们村子这么大,我一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面”!也正是因为艾滋病的困扰,我同学被孤立,所以他一直发奋读书,目标就是考取全中国最好的医学大学,不仅可以离开这个村子,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拯救整个村子,所以一直以来,我这个同学的成绩都特别好。

高考那年,我这个同学顺利地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也确实离开了这个村子。大学里面谈对象是特别常见的一件事,我高中同学由于踏实上进的性格特征,再加上医学院的女孩比较多,也曾经受到过很多女孩的青睐和追求。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身患艾滋病的患者,因此他果断拒绝了所有的追求者。直到大学毕业,他去了郑州一家医院工作,在这里认识了一个传染病科的女护士,女护士对其展开了疯狂的追求,终于有一天,我这个同学把自己是艾滋病患者的事实告诉了这个女护士,女护士不仅没有嫌弃,还积极的对其进行开导,很快两个人也就结婚了。为了不让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妻子,他经常使用抗病毒进行自我治疗,就在前年我看他朋友圈,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并且目前我高中同学的妻子和宝宝都是健康的,并没有携带艾滋病病毒。

经过了三十年的统一管理,现在我老家的艾滋病村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我前段时间回老家也清楚的了解到了具体的情况。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下。

曾经令人避而远之的艾滋病村,现在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向往的地方。虽然村里面目前还有艾滋病患者,但是由于长期稳定的治疗和救助,基本上很少有年轻人因为艾滋病而去世的消息了。很多艾滋病患者和我们健康人群的寿命基本没有太大的区别了。不仅如此,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艾滋病的传播,相关部门还对村子进行了集中改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农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二层小楼,人居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让村子里的艾滋病患者生活更加方便,相关部门不仅对他们的住宅进行了改造,还在村子里建设了学校,孩子从幼儿园可以直接读到高中。另外还在村子里建设了一所大型的医院,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医疗完全免费,前几年国家级别的艾滋病研究中心也搬进了这个村子里的医院里。可以说虽然是一个村子里的医院,其医疗水平完全是国家级别的。另外村子里还有专业的环卫公司,有人说“目前这个村子里甚至连苍蝇都没有”!此外大型的村民活动广场,娱乐中心,商场应有尽有。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特别的安逸,完全没有生活压力。

为了阻止艾滋病的外流,这里的青壮年劳动力不能外出务工,也没有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建设了一大批村集体产业,有公司化运营的高标准农田,有服装加工产业,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还有花卉产业等。这里的村民不管学历如何,没有任何的就业压力,足不出户就可以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且享受五险一金的待遇。也因为这一系列的变化,现在艾滋病村的适婚男青年也成为了十里八村非常抢手的角色,因为一旦嫁过去之后,一辈子吃喝不愁,衣食无忧。

目前针对艾滋病的治疗虽然还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案,但是艾滋病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按时接受治疗,其寿命基本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也希望大家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有时候打败他们的往往不是艾滋病病毒而是外界不理智的歧视。

身患艾滋病的人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

我感染吃药八年了,身体一直不错。除了正常的偶尔感冒,其他没有啥症状。刚开始吃药的时候会头晕,特别是早上起床的时候,时间长了,头晕的感觉也消失了。

当然,心理上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也曾经痛苦,绝望过,感觉被世界抛弃了一样。对自己失望,对生活无奈,对家人歉疚。但好在我走出来了,我积极的面对生活,听从医嘱按时吃药,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天多运动,多吃有营养的食物,杜绝不好的生活习惯。

艾滋病已经属于慢性病了,只要持续的吃药,保持好状态,是可以活到正常人的寿命的。自从吃药后,我的病毒量一直检测不到,免疫力也在600-800之间,我相信我还可以有下个八年,更多个八年。

身患艾滋病的人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

艾滋病患者的信息一般都是保密的,但是我身边也有一个艾滋病患者,他属于教育工作者,平时的为人处世还不错,性格开朗,文艺细胞特别浓,大家都知道他是艾滋病患者,但是好像反应不大。

身患艾滋病的人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

当今社会是一个谈“艾”色变的时代。艾滋病(AIDS)全称人类免疫缺陷性疾病。艾滋病病毒(HIV)最早起源于西非的灵长类动物(黑猩猩)。HIV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艾滋病患者后期常常因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出现多种恶性肿瘤进而导致全身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目前艾滋病已被我国立为乙类法定传染病。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最重要的方法。1.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等针管器具。2.不擅自使用血制品。3.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4.使用安全套是最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之一。5.避免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尿液等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艾滋病是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和日常的接触传播。如日常的对话、握手、拥抱等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当然身体有创口时,应尽量避免跟艾滋病人接触。当被市、省疾控中心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后,也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的艾滋病感染患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成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种维生素饮食。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欢迎关注和评论,并给予点赞鼓励。

身患艾滋病的人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

作为一名专业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者。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艾滋病病人,对于艾滋病病人的生活,我们应该是最了解的,也是看到了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的一面。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艾滋病感染者的生活状况。

小魏是我们这里最早的一批感染者,十多年前,小魏外出务工就诊住院的时候检测出是艾滋病感阳性,最后被确诊为艾滋病。那时候,我们作为专门预防艾滋病的工作人员,也几乎见不到艾滋病感染者,作为这个35万人口的一个农业县,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人数是个位数,小魏是这个位数里面病情最严重的一位。

我记得我和我的同事翻山越岭,走了很多的路,才到小魏家。

他们家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那时候我有点不理解,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还有艾滋病感染者?现在才明白,正因为偏僻和贫穷,才留不住人。人要生存,要过得好一点,所以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在农村里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小魏正是因为出去打工,在务工的时候感染了艾滋病。

说实话,尽管我不知道多少次都在书本上看过,艾滋病的传播知识和预防知识,但是毕竟那是书本上的知识,我那时候是第一次接触艾滋病病人,感觉心里还是有点害怕。一来是因为我们见了艾滋病病人不多,那时候几乎也见不到艾滋病感染者。另一个原因是小魏的病情特别的严重,一米七六左右的一个男人,瘦得皮包骨头,趴在炕上,生活不能自理,60来岁的老父亲在炕头给他端屎端尿伺候。

那时候他们家还没有砖瓦房,住的是窑洞。十多年前,我们这里住窑洞的也不是太多,但是在农村也常见。黑黑的窑洞里也没有开电灯。我们进去的时候,窑洞里除了卧床病人特有的味道外,里面黑乎乎的,似乎只能看见我们这位病人两个特别显得大的眼睛。这样的情景,尽管是在白天,我也感觉有点心里害怕。

一起去的,还有我们的女同事,年长点的一位同事安排叫女同志在外面。我跟随我们年长的同事进入窑洞去看病嗯。这位父亲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关于病人的大概情况。

原来,我们的这位病人在外务工的时候,有段时间出现乏力、消瘦、腹泻和高烧不退等状况。在务工所在地看了很多的医院都不管用。随后病情越来越严重,无奈之下就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以后,老父亲看到儿子这样的情景。父爱是伟大的,老父亲下定决心,想着砸锅卖铁也要把儿子的病情查清楚。于是带儿子又去了很多的医院。最后,在省级的一个医院里才被查出是艾滋病感染者。查清了病情之后,医院建议让回老家接受国家的艾滋病免费治疗。于是打电话通知我们,让我们去看看病人,并联系病人到医院做治疗前的一些检查。

我们了解了病人的状况以后,帮助病人联系了医疗机构。随后,将病人带到医院给病人做了检查,并给发放了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

自从服用国家的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之后,病人的状况很快好转。现在是他接受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已经十几个年头。

他现在恢复得特别好,精神状态也好,身体好了后,他自己也再没有出去打工,在老家自力更生养牛,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搬出了以前的窑洞,重新修了一道院子,我们最近去的时候,家里现代化家具电器齐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他也很准时地到我们单位来领药,每年主动配合我们对他身体进行检查,没有人能看得出他曾经是那个趴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艾滋病感染者。

当然,作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他们在生活中除了去医院看病外,他们大多会隐瞒他们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身份,每天都要按时按点吃艾滋病抗病毒的药。除了这点他和我们健康人不同外。其他方面他们和我们几乎一样,他们也有恋爱的,也有出去务工的,也有出去做保姆的,也有做餐饮师傅的,也有在事业单位上班的,反正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存在。他们在为家,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也在以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着这个给他们生命的国家。

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无非是得了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病。这个慢性病可以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播给别人,但是日常的生活不会感染艾滋病。所以我们要对艾滋病病人给予理解和包容,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在人们的眼里他们只是个病人,而不是让人闻“艾”色变、人见人怕的“特殊人”。

身患艾滋病的人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

对于艾滋病的误解,早些年主要是集中在转播途径上,比如说拥抱啊亲吻是不是会感染艾滋病。但是近些年随着媒体的大肆报道,有一些新的误解渐渐产生,我大概把我印象中的总结如下:

1 “艾滋病的早期症状”

曾经有一度在媒体上传播如果感染了HIV病毒,就会在感染的早期有一系列的类似感冒的症状。感染了HIV是不可以从症状上去监测,必须要经过专门的检查。过分的强调所谓的“早期症状”会让人对艾滋病的感染过程造成误解,以及给病患或者是正常人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2 如果感染了也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检查与不检查根本没有区别

一些特殊工作行业的人拒绝接受检查,是因为觉得查了也是死,不如不查,让自己活的开心。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现在艾滋病已经出现了治愈的病例,更何况现在的鸡尾酒疗法在艾滋病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尽早检测,积极的接受治疗才是正确的方法。

3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是不会感染艾滋的

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安全套可以百分之百的阻断艾滋病的传播。

4 艾滋病人之间进行性行为不需要保护措施

HIV病毒的类型多,变异情况复杂,就算同是感染了HIV病毒的两个人,也不能保证是相同背景的病毒,如果病毒交叉感染,可能对治疗带来挑战。

5 日常接触会感染艾滋

没有报道显示正常的拥抱握手是会导致HIV病毒的传播的

目前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如果想起来了或者大家有那些疑惑再继续补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